安全试题.docx
《安全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试题
安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法》的制定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决定的。
3、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
《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会法》、《铁路法》、《煤炭法》、《工会法》等。
4、化工厂的主要污染物有(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噪声)(高温作业)。
5、空气主要是由(氧)和(氮)组成,在气体状态,它们是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的,空气中除氧氮外尚有(氦)、(氖)、(氩)、(氪)、(氙)等气体,这些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含量极少,在自然界中也不易得到,故而常称为稀有气体或(惰性气体)。
6、氧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无毒)的气体,它与一定比例的可燃性气体乙炔、氢、甲烷等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氧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7、氮和氩都是(无色)、(无嗅)、(无毒)的,77.35K时冷凝为无色的液体,,在氮和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人一但吸入,则由于(缺氧)导致窒息,以致受害者在事先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下,很快失去知觉,造成生命危险。
8、氧的沸点为(-183)℃氮的沸点为(-196)℃氩的沸点为(-185)℃。
9、新员工进入现场时不得带(手机),及(电子产品),防止产生静电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个人生命带来危险。
10、空分生产区现场人员的衣着必须(无油)脂。
装置工作区内禁止贮放(可燃性物品)。
对装置运行所必需的润滑剂和原料,必须由(专人妥为保管)。
11、机组代号为(272)现场代号为(271),空压站代号(281)
12、国家标准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13、操作工的六严格(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严格执行操作法(票)(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
14、五十七触电事故预防技术(绝缘)(屏护)(间距)(接地和接零)(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安全电压特低电压)(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电气隔离)
15、六十六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16、灭火方法:
(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17、消防四懂、四会
四懂:
(懂火灾危险性、)(懂预防措施、)(懂补救方法、)(懂火场逃生知识;)
四会:
(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级火灾、)(会组织逃生。
)
18、灭火器三定管理(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更换。
)
19、八十六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
)2(皮肤:
)3(消化道:
)
20、我们现场进行排低温液体时应先开(空气)或(蒸汽)在开(低温液体)。
21、低温液体装车时先将(接地线)连接到低温槽车上,然后在进行装车。
22、八十九必备的最基本劳保用品“PPE5+1”其中“5”是指:
(安全帽、)(安全鞋、)(工作服、)(手套、)(安全眼镜;)在入厂时必须穿戴好;“1”是指:
(耳塞)只有在噪声大的场合才佩戴使用。
23、安全教育管理:
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
其中厂级安全教育(24)学时,车间级安全教育(24)学时,班组级安全教育(24)学时。
24、入厂三级教育是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25、四氯化碳对人体是有毒的。
它是脂肪的溶剂,有强有力的麻醉作用,且易被皮肤吸收。
四氯化碳中毒能引起(头痛、)(昏迷、)(呕吐)等症状。
四氯化碳在500℃以下是稳定的。
在接触到烟火,温度升至500℃以上时,四氯化碳蒸气与水蒸气化合可生成(光气)。
在常温下四氯化碳与硫酸作用也能生成光气。
光气是(剧毒气体).
26、为空分得安全运行一般外压缩都要要求主冷有(1%)的液氧排放量,或配备(热虹吸)蒸发器来降低主冷CnHm的积聚,而相对内压缩来说CnHm积聚较少。
27、发现低温液体泄漏时切不可(皮肤)直接接触,应先(切断)低温液体总阀在做处理。
28、安全带应(高)挂(抵)用。
29、进塔入灌前应先(办理入灌作业证)等待分析合格后方可入灌。
30、空分区域内所受到的主要危害有(高温烫伤)(低温冻伤)(纯氧)(缺氧窒息)等危害。
31、氧气瓶的颜色为(淡酞蓝)空气瓶的颜色为(黑)氮气瓶的颜色为(黑)氩气瓶的颜色为(银灰)。
32、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火灾分别为:
(固)(液)(气)(金)。
33、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有(42V、)(36V、)(24V、)(12V、)(6V)。
34、噪声可分为三类:
(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
35、触电事故分(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
36、按能量的来源,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37、二十一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
38、十六、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39、四十二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条件:
空气中氧的体积浓度不低于(18%);使用直接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小型滤毒罐)空气中毒气的浓度不高于(0.5%。
)
二、名词解释
1、危险源:
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事故隐患:
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4、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5、生产性毒物:
指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
6、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7、噪声: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
8、劳动防护用品:
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9、高温作业:
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WBGT指数是指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10、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
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
11、闪点:
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可燃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
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
12、二氧化碳灭火剂:
一种惰性气体,灭火后不留痕迹,绝缘性能强,不导电,不燃烧,不助燃,制造方便,易于液化,便于装罐和储存。
灭火原理:
主要作用是窒息。
将二氧化碳施放到起火空间,当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35%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
13、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
简称爆炸极限。
14、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
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15、燃烧:
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他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16、火灾: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7、自燃物品:
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
18、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是指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8h),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19、高温作业防护:
改进作业方式;隔热;通风降温;保健措施;个体防护;注意职业禁忌者。
20、四十四氧呼吸器:
是一种与外界隔离自供再生式呼吸器。
适用于缺氧及任何种类,任何浓度的有毒气体环境或成分不明的环境中使用,但禁止在油类、高温、明火作业中使用。
三、简答:
1.油对空分生产的危害?
油对空分塔的危害:
油进人空分设备内部,可在分子筛吸附器、板翅式换热器、筛板、管道内留存,在深冷区以固体颗粒状存在,它不但会换热器通道与筛板孔,而且随低温液氧剧烈运动。
它的最小引燃能量虽然比氢、乙炔等燃爆气体的最小引燃能量大,但一旦局部有静电及乙炔超标主冷产生微爆时,油可在较大能量的击发下,发生更大的燃爆事故。
防范措施
(1)加强对机械设备,特别是运转机组的点检、维护,定期检查油封、气封、油冷却器的密封及泄漏情况,注意油箱油位的问题,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定期对液氧、循环冷却水中油含量的化验监控,保证油含量不超标;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可采取地下水等未污染的水源作冷却水。
(3)改造所有的回水管线,由敞开式水泥回水管改为封闭式钢管,杜绝油渗入水中。
2.人为什么不能呼吸纯氧?
1)人体各组织均不能承受过多的氧,这是因为氧本身不靠酶催化就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并能破坏贮存这些酸的磷脂,而磷脂又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从而最终造成细胞死亡,这个过程叫做脂质过氧化。
此外,氧对细胞的破坏还在于它可产生自由基,诱发癌症。
实验证明,毁灭细胞培养物的办法就是将它置于过饱和氧的环境中。
2)吸氧治疗是纠正肺部疾患导致的缺氧的针对性措施,我们常常通过吸氧,提高肺泡氧分压,氧饱和度及含量,以保证细胞组织的氧供应。
但是,一般应给予吸氧为妥。
因为氧浓度太高,可以削弱颈动脉窦化学感应器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从而减少通气量,有加重二氧化碳潴(zhu)留的可能。
所以不能呼吸纯氧。
3)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
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胀器缺氧而发生损害。
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
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
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
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
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
三、公司级安全教育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
2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财产安全。
3为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安全基础。
四、为什么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1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3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五、化工生产的特点
1.易燃、易爆和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
2.高温高压设备多,生产规模大型化。
3.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
4.低温操作
5.三废多,污染严重
六、《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
1、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促进经济发展。
七、如何防止氧气系统内静电积聚?
答:
静电积聚是可爆系统(氧——可燃物)的引爆源之一。
由于液氧的单位电阻值比较大,因而易产生静电积聚现象。
实验证明,液氧静电积聚很大程度上与其含二氧化碳、水的固体颗粒及其他固体粒子有关。
液氧在不接地的管路内,有可能产生电位为数千伏的静电,因此必须采取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
具体时:
1、空分塔必须在距离最大的俩个部位接地。
2、空分塔主塔、副塔、冷凝蒸发器、液体吸附器、液体排放管、分下取样管、应单独地接通回路,或法兰处有跨接导电措施。
3、保证空分塔内液流的清洁,防止各种粉末的进入。
4、空分塔内液体管路的管径,应保证液体具有最低允许流速。
八、《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2预防为主的原则;“
3权责一致的原则;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九、《安全生产法》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六先”
1安全意识在先:
2安全投入在先:
3安全责任在先:
4建章立制在先
5隐患预防在先:
6监督执法在先
十、:
劳动者的权利: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5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6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十一、劳动者的义务: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2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
3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十二、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将10类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性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
十三、《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是2005年7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号令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十四、从业人员人身保障权利
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2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3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
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十五、从业人员的安全义务
1遵章守纪,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十六我公司污染物的来源
1废气污染源本工程大气污染源有原料煤贮运、破碎过程粉尘气体,气化炉开停车排放气、闪蒸单元酸性气、低温甲醇洗尾气、硫回收尾气、甲醇合成弛放气、甲醇膨胀气、热电站锅炉烟气等,其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CO、CH4、H2S、COS、SO2、甲醇、NOx等。
2废水污染源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气化装置,其主要污染物为NH3-N、CIˉ,甲酸盐、氰化物、固体悬浮物等。
生活污水3-5m³/h。
3废渣污染源主要废渣为气化炉灰渣。
其次锅炉灰渣。
非催化剂中含有重金属,可返回催化剂制造厂回收利用。
十七、噪声作业可分为:
安全作业、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高度危害、极度危害五级。
接触噪声在85分贝以下,工作时间为8小时属安全作业。
接触噪声95分贝是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接触噪声超过115分贝,无论时间长短均为极度危害。
十八、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1、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3、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4、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十九、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1、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4、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5、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6、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7、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8、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二十、机动车辆七大禁令
1、严禁无证、无令开车。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超速行车和空档溜车。
4、严禁带病行车。
5、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6、严禁超标装载行车。
7、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禁火区。
二十一、防护用品主要分有:
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用具、手足防护用品等。
二十二、安全帽:
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到伤害。
它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保护人的头部不受伤害或降低头部伤害的程度。
(1)飞来或坠落下来的物体击向头部时;
(2)当作业人员从2m及以上的高处坠落下来时;
(3)当头部有可能触电时;
(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业,头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锐、坚硬的物体时。
二十三、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为防御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由呼吸道吸入,或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用具。
二十四、过滤式防毒面具根据所防护毒气种类,按下表选择不同型号的滤毒罐。
型号罐体颜色防护范围
2型橘红包括CO在内的各种气体及蒸气
3型褐各种有机气体及蒸气(如苯、丙酮、醇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氯仿等)及氯气等
4型灰氨、硫化氢
5型白一氧化碳
7型黄各种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氯气等)
二十五、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
戴面具前,首先打开滤毒罐底塞,严禁先戴面具后打底塞。
做到一开(打开底塞)、二看(查看并确认滤毒罐上下口通畅;堵住罐底做深呼吸,进行气密试验,发现漏气严禁佩戴。
),三戴。
1使用前应检查部件和结合部的气密性,若发生漏气应查明原因。
例如,面罩选择不合适或佩戴不正确;橡胶主体有破损;滤毒罐(盒)破裂;面罩的部件连接松动等等。
面具保持良好的气密状态才能使用。
2正确选用面罩的规格。
在使用时,应使罩体边缘与脸部紧贴,眼窗中心位置应选在眼睛正前方下1cm左右。
3应根据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浓度选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
如低浓度的作业环境可选用小型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4应严格遵守滤毒罐的有效时间。
在使用过程必须记录滤毒罐使用过的时间、毒物性质、浓度等。
若记录卡片上累计使用时间达到滤毒罐规定的时间,应立即停止使用。
5在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拧开滤毒罐(盒)的盖子,并防止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罐(盒)中。
6防毒呼吸面具的眼窗镜片,应防划痕磨擦,保持视物清晰。
7防毒呼吸用品应专人使用和保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
在清洗和消毒时,应注意温度,不可使橡胶等部件因受温度影响而发生质变受损。
8使用中如闻到毒物气味,感到呼吸困难,不舒服,恶心,应立即离开毒区,在毒区内,禁止将面罩取下。
9每次使用后应将滤毒罐上、下盖盖严,防止毒气侵入或受潮失效,保持可靠密封。
10防毒面罩、滤毒罐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二十六、耳塞、耳罩:
适用于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为防止听力受到损伤而使用。
是保护听觉、避免噪声过度刺激。
耳塞、耳罩的作用:
1.防止机械噪声的危害。
由机械的撞击、摩擦、固体的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
2.防止空气动力噪声的危害。
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等产生的噪声。
3.防止电磁噪声的危害。
如发电机、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五十二安全带为了防止作业者在某个高度和位置上可能出现的坠落,作业者在登高和高处作业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
安全带的使用和维护有以下几点要求:
(1)思想上必须重视安全带的作用。
无数事例证明,安全带是救命带。
可是有少数人觉得系安全带麻烦,上下行走不方便,特别是一些小活、临时活,认为“有扎安全带的时间活都干完了”。
殊不知,事故发生就在一瞬间,所以高处作业必须按规定要求系好安全带。
(2)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绳带有无变质、卡环是否有裂纹,卡簧弹跳性是否良好。
(3)高处作业如安全带无固定挂处,应采用适当强度的钢丝绳或采取其他方法。
禁止把安全带挂在移动或带尖税梭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4)高挂低用。
将安全带挂在高处,人在下面工作就叫高挂低用。
这是一种比较安全合理的科学系挂方法。
它可以使有坠落发生时的实际冲击距离减小。
与之相反的是低挂高用。
就是安全带拴挂在低处,而人在上面作业。
这是一种很不安全的系挂方法,因为当坠落发生时,实际冲击的距离会加大,人和绳都要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
所以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杜绝低挂高用。
(5)安全带要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要防止摆动或碰撞,绳子不能打结使用,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
(6)安全带绳保护套要保持完好,以防绳被磨损。
若发现保护套损坏或脱落,必须加上新套后再使用。
(7)安全带严禁擅自接长使用。
如果使用3m及以上的长绳时必须要加缓冲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
(8)要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部分和挂钩部分,必须详细检查捻线是否发生裂断和残损等。
(9)安全带不使用时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强碱或尖锐物体,不要存放在潮湿的仓库中保管。
(10)安全带在使用两年后应抽验一次,频繁使用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更换。
定期或抽样试验用过的安全带,不准再继续使用。
二十七、在化工生产中发生的电气事故,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于电气设备或线路故障及损坏造成停电而导致的停产事故;
②人身触电的伤亡事故;
③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六十二静电事故:
是工艺生产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
静电的产生:
最常见的产生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
静电的特点:
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以上,液体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气静电可达10000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0000V以上。
防静电措施: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混合物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措施。
2采用导电性工具来减轻火花放电和感应带电的危险。
在液体灌装时不得取样、检测等操作。
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和溅射。
3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4增湿
5抗静电添加剂
6静电中和器
7加强静电安全管理。
二十八、火灾的分类
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二十九、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发生闪燃的原因:
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因而一闪就灭了。
发生闪燃需要有一定的温度,
三十、灭火方法:
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隔离法:
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分隔开或疏散到安全地点,燃烧会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法:
隔绝或稀释燃烧区空气中的氧气,使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燃烧。
冷却法:
把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化学抑制法:
破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使链锁反应中断,燃烧停止。
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
三十一、灭火的基本措施:
1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