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78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晓春桉例点评.docx

王晓春桉例点评

  案例:

疯了——一个学生这么多的作业

  阿卓

  今天于无意间打开了一个学生的书包,沉甸甸的。

  我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今天上课要用到的书本外,还有很多很多是额外的练习,我看了一下有《15分钟快乐训练》有《举一反三》有《江苏正卷》等等共13本,而这孩子已经做到老师讲到的地方!

  我问她:

“你用什么时间做呢?

”她的回答是课间做,晚上做;玩的时间已经很少了。

而且她没有不情愿的样子,我对她说:

“我可以和你父母商量一下,让你少做一部分。

”想不到竟然被她拒绝了。

  傍晚遇到她父亲,谈到这一件事,他说了一句话:

“不做,她不会,做过了,她就会了!

你说怎么办呢?

我只有苦笑,这孩子哪里还有休息的时间,哪里还有阅读的时间?

  点评:

王晓春

  阿卓老师发来短信,希望我对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阿卓老师说得对,确实是疯了。

这是失去理智,是在埋“定时炸弹”。

我不知这孩子几年级,这样搞下去,如果过几年她突然死活不学了,得了学校恐惧症,或者去泡网吧,则我一点也不吃惊。

这种孩子我见多了。

面对这样的“逆转”,家长和老师自然都会做“万分震惊、不可理解”状,他们应该明白,这颗炸伤他们的“定时炸弹”正是他们亲手埋下的。

  短期行为,形象工程,此之谓也。

  先不说这种做法违背素质教育精神,即使单纯为了应试,这也是很笨的办法。

应试也可以搞得比较轻松的。

如此“拼体力换质量”,是把体力劳动的规律用在脑力劳动上,“科技含量”太低了。

  “不做,她不会,做过了,她就会了!

”孩子父亲这话经不起推敲。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要先“会”,然后才能“做”出来,这位父亲弄反了。

现在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不是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是使学生“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业起的主要作用是巩固记忆、熟练技巧,从本质上讲,“学习”的意味并不多。

  这位父亲的观点必然导致一个结论:

做题就比不做强,多做就比少做强。

这正是“题海战术”的“理论依据”。

许多教师都是这样说而且这样做的。

  再往下推论,就会逻辑地得出一个大家不便说破的“真理”——只有加重学生负担,才能考得好成绩!

  片面地强调“熟能生巧”,闭着眼睛不承认“多能生厌”。

只看见了眼前收获的分数,没看见孩子浪费了多少精力在做无用功,剥夺了孩子的游戏权甚至休息权。

这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吗?

  凡是错误的做法,都来源于错误的教育理念和错误的逻辑,不是偶然的。

所以要改正错误,先要“刨根”。

  “刨根”刨过了,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如果这些额外作业不是老师留的,就尽量不要再做了。

若孩子积极性很高,那就让孩子自己筛选一下,凡是熟悉的、做过多次的、比较有把握的题,就千万不要做了,因为那是浪费时间。

腾出时间来玩、休息、看课外书。

  我们也许暂时无法把孩子从应试教育中拯救出来,但是我们起码可以把孩子从“最笨拙的应试教育”中拯救出来。

    --------------------------------------------------------------------------------

案例:

同事的孩子如何教?

  1、少“汇报”

  孩子家长在身边,双方沟通再方便不过,于是班主任就容易大事小事不断向家长汇报。

我的经验,这样弊大于利。

你若报喜不报忧,家长当时高兴,期末总结不佳,会认为你哄他;你若报忧不报喜,总是告状,则即使他脾气再好,也难免不高兴,甚至会怀疑你对孩子有成见,因为人类没有爱听自己孩子缺点的;你若喜忧均报,稍好一点,但他也有不耐烦的时候。

所以比较好的办法是避而不谈,我看半个学期交换一次意见就够了。

  2、少谈论

  应该尽量避免在同事中谈论同事的孩子。

老师们素质不同,关系冷暖不同,谈论孩子很容易引起大人的矛盾。

慎之!

  有人说,我谈她的孩子多么多么好还不行吗?

不行。

你说一个人的孩子好,不是在反衬另一个人的孩子没出息吗?

有些老师对这个是很过敏的。

再说,如果这孩子以后退步了,你怎么办?

  3、少关注

  没有必要对同事的孩子多加关注。

因为这种关注可能增加孩子的优越感,造成其他同学对他的迁就或者嫉妒,是在害他。

  4、少照顾

  连关注都不可多,照顾更要谨慎了。

选三好生啊,当班干部啊,应该看作与他的家长无关的事情。

  但是也不可以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同事的孩子格外严格要求。

这没必要,而且可能引起孩子本人的不满。

小孩子不会理解你的苦心,他大概会认为自己倒霉的。

  5、少套近乎

  不可对孩子说“我跟你家长是同事,关系多么多么好,所以你应该给我挣面子,配合我工作”等等。

这是把私人关系带进工作,动之以情不是这么个“动”法。

教师爱学生,就因为他是学生,不要掺杂其他条件。

你既然可以依据特殊关系要求学生帮你,学生就可以借口特殊关系要求你照顾他,最后被套住的还是班主任

  6、少施加“身份压力”

  有的班主任这样做工作:

“你可小心,你妈妈是这个学校老师。

你若表现不好,我立马就告诉你妈妈。

你给你妈妈丢人,看你妈妈不收拾你!

”这叫作施加“身份压力”,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不公平的。

孩子妈妈是老师,孩子无罪;教师的孩子当学生,教师无罪。

用这种方法工作,不是造成压抑,就是造成反弹,效果不好。

  7、少“请示”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班主任当然应该虚心倾听该教师家长的意见,但班主任必须自有主张,不能全听对方的。

有的老师教育同事的孩子总是听同事的,如果这位同事是领导,干脆就早请示晚汇报,这是失去了自主性,殊非“专业人员”也。

  也许有人要问,你说了这么多不许不许,同事的孩子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呀?

  答曰:

非同事的孩子你怎么教育呀?

照办就是。

为照顾关系和面子,可以做点“微调”,“微调”而已。

  要是我与这个同事关系特别好怎么办?

  我就建议他把孩子送到别处去。

  其实,教师把孩子放在自己所在校上学,在多数情况下,皆非明智之举。

  像阿卓老师谈到的这个学生,家长是校长,教育失误又较多,班主任可不可以直率地指出呢?

我的经验,即使这样做了,也很难有效果,因为人之常情,是不大能够接受熟悉的人的意见的,尤其不愿接受下级的意见。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应建议这位校长先生去请教家教专家。

专家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当头棒喝,或许有效。

 

  --------------------------------------------------------------------------------

案例:

非非的问题

  非非瘦个儿,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

奶奶平时主管一个棋牌室,比较忙,也无多余时间管辖他。

所以他基本上由爷爷接来送往。

他们是个大家族,七姑婆八姑妈都住在近旁,家族里他是小孙孙,小宝贝,加之平时说话比较讨人喜欢,大家都特别地宠他,爱他。

只要小祖宗一声吩咐,无不照办!

因此即使爷爷奶奶不给他钱,他也不愁没钱化。

加之每次父母回来总要好好补偿没在家的温情,于是带他上高级饭店,买时尚运动衣。

班里还没小朋友知道阿迪达斯、耐克,他早已开始直奔小康了!

阿迪达斯、耐克、巴布豆……应有尽有!

服饰上体现高档,文具也不逊色,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出炉的文具他那儿都有,平时口袋里也总带着零花钱。

  这倒也不足为怪,毕竟“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要补偿无可厚非”只是近来,发现他有点开始早熟了!

前些天,我让他坐在露露的前面,他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就扭头去看她,下课时也一直看着她,和她玩!

(如果他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也就罢了,问题就是他自己不做作业就去打扰她完成作业!

露露烦了,就来告我了!

于是我把他换到了前面来,可还是发现他总有意无意地去看她!

不由得有点担忧起来了!

)毕竟才四年级的孩子啊!

  非非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平时在家没人管,一二年级始就常说些大人的话,后来阻止后有所进步,如今又有这种潜意识,我真担心!

这个孩子前途不容乐观

  王晓春

  非非的诸位家长正齐心合力把他培养成一个花花公子,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他们如此这般的“爱”,与其说是为了孩子,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心理满足。

你要知道,把零花钱塞到孩子手里,对于很多家长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看见自己的孩子穿得比别人孩子好,能满足家长多少虚荣心呀!

  于是孩子在他们引导下,十有八九就会把注意力的重点从学习移开了。

  钱这种东西总是离吃喝玩乐更近,离学习更远,这难道还需要论证吗?

  成人钱多了尚且容易学怀,何况孩子乎!

  如果有可能,请晓风老师见见孩子父母,告诉他们,赶快把孩子从诸位家长的溺爱中解救出来,要远离他们。

不得已,应该送孩子去住校或者托付给一个懂教育的退休老师,让孩子逐渐进入“粗茶淡饭”的生活状态。

否则,将来这孩子可能给家长带来无穷的麻烦。

而到那个时候,所有的长辈,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溺爱的错误,只会互相埋怨,孩子可就“砸”在父母手里了。

这种事情我见多了。

  如果父母不能警醒,那没有办法。

你只要做到孩子在你的班上不致退步太快,也就问心无愧了。

  我们是好人,不是神仙。

  

  --------------------------------------------------------------------------------

  案例:

王老师:

  你好。

我现在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想请教一下您。

  我教的是一个农村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高二的班级。

我们班级的一位数学老师是一位老教师,教学方法较单调,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反映不活跃,老师对我们班学生的上课表现不满意。

并且数学老师上课喜欢早上课,晚下课,拖课时学生就不认真听,一直讲话,这样老师也很不满意。

我是一位年轻教师,也不好意思直接向他去提意见或建议,又不知道如何向学生去做思想工作。

请问王老师,我应该如何去做?

再此首先表示感谢。

  愚以为“拖堂”与“教学方法单调”是两件事,最好分别处理。

  “拖堂”是不合法的,特别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应该先解决。

  作为晚辈,可以向这位老师“汇报情况”,就说拖堂学生没时间上厕所,听课效果也不好,建议他调整。

  还解决不了,可以向领导反映。

建议领导把这件事作为学校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老师挺多)来纠正,应该是比较和缓有效的办法。

  至于“教学方法单调”,据我的经验,您恐怕解决不了。

人家一辈子这样教,一时如何改变?

如果这是一个非常开明的、非常谦虚的、能与时俱进的老教师,那还有希望。

你想办法让他听到学生的声音,他可能有所改进。

不过这种老教师难得一见,在农村更是如此。

  所以剩下的办法只有安慰学生了。

如果影响了学生成绩,可以考虑鼓动优秀生成立数学小组,自学,甚至给同学当小老师,以弥补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之不足。

千万注意,在人际关系方面,一定要教育学生保持对这位老教师的足够尊敬。

  

  --------------------------------------------------------------------------------

  案例:

“吃饭风波”的启示

  前一阵子,我遇到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那天中午,我和黄老师正在给学生分中饭,突然,不知谁说了一句“小朱说‘他不吃饭了’。

”我有些纳闷,刚才不是还好好的,一会儿的工夫他怎么了?

于是询问其原因,原来只是因别人错怪他碰了汤碗,洒出了一点儿汤,互相对骂了几句。

我了解情况后出面调停,让他们各自回座位,想等吃完了饭再处理。

(主要忙于分饭未作过多理论)没想到他脾气挺犟,竟说出这样一句不紊不火的话。

我见状,虽然有些生气,但没有表露出来。

等分得差不多时我请他上来端饭盒,他一脸不乐意,气呼呼地重复着那句话。

这时,黄老师主动把小朱的那份给了他,并且好言相劝,可他仍坐着不动。

我又一次上前要求他吃饭,可他仍然老样子。

我顿时火冒三丈,批评了他,并粗暴地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询问其原因。

在我的反复追问下,他终于道出了原因。

原来小徐说脏话,牵连到他妈妈,而他父母现已离婚,勾起了他的伤心事才不想吃的。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只得郑重地向他道歉,并安慰着说“你又何苦呢?

饿肚子的是你,老师也好心好意让你吃,而且黄老师还把饭端到你面前,说实话,给足了你面子,为何还那样?

”“反正我不想吃。

”我不由得想起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说他们不懂事吧,讲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似乎什么道理都懂;说他们懂事吧,又这样不明事理。

”但反过来一想,学生个个通情达理,还用老师操心吗?

  第二天,当一切归于平静时,我故意坐在他对面吃饭,看着他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夹起一只鸡翅往他碗里送,还引起了些小骚动,我微笑着说:

“昨天的,我今天补给他,你们有意见吗?

”学生们无话可说,默默地吃着饭。

我轻声对他说:

“昨天那样子值得吗?

”他笑而不答。

随后的日子里,我时常省一点给他,他也乐意接受。

我以此来“诱导”他,用这种和风细雨的方式点拨他,潜移默化地引导他、感化他,以表示我对他的关心。

有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记得那天,我分饭时无意中抬起头来,看见他不是忙于吃饭,而是为我整理那张堆满作业的桌子,好让我舒舒服服地坐着吃饭。

这平淡而动人的一幕真让我为之动情,为之窃喜,为自己的处理而感到骄傲。

这看似平常的举动,但对我的心灵确是一次不小的震动。

我寻思着:

一个老师,的确应该扮演朋友、兄长的角色,对待学生既要有童心,又得懂得宽容;面对突发事件,克制自己,冷静地处理,那结果会绝然不同;教育学生应适可而止,心平气和地交流,老师切不可居高临下,否则学生只能是心口不一。

只要我们释放智慧,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用我们美丽的语言和行动,去点击孩子单纯的心灵,何愁不能亲近学生?

  没必要管这么细

  王晓春

  孩子不吃饭,老师问一问倒也可以。

孩子赌气不吃,老师有必要“劝膳”吗?

没必要。

有必要着急发脾气吗?

没必要。

第二天有必要故意坐在他对面吃饭而且为他添菜吗?

更没必要。

  因为情绪不好而吃不下饭,是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解决这个问题,极少有绝食下去的。

这种人生经历对孩子是必须的,他们正是在各种经历中成长的。

  E天老师如此过分积极的干预、安慰,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消极情绪的机会,阻碍了他抗挫折能力的提高,妨碍的他的自我成长。

这是“教育”侵犯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这是把家长式的溺爱,迁移到学校来了。

  如此,学生只能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娇气,越来越事多。

而教师则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陷入没完没了的小事之中,不能自拔,每日穷于应付,心力交瘁。

  这里面有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个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而不是代替学生生存。

  教育必须减少过分干预。

孩子是自己成大的,不是我们把他抻大的。

我们只能帮助学生想通,不能替他想通;我们只能帮助学生按照他的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进步,不能使他按我们制定的节奏和速度进步。

否则,即使他们表面上按我们说的去做了也没用,不能内化为他的性格,就只是包装而已。

小朱不吃饭,如果老师不管,他只好用自己的意志调节情绪,其结果是他的意志品质得到一次锻炼,得到一点提高。

这个提高是真实的,是他自己的。

现在老师急忙过来抚慰,从表面现象看,当然会比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更快,更舒服,但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老师一片好心,但是违反了教育的“帮助”原则,老师“越位”了。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只在“不帮不行”之时才会插嘴、出手,他的教育言行应该是非常吝啬的。

节约的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理智的爱。

  第二个问题,班主任工作(外显的工作)决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

  我们看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总结,几乎都是一个调子,爱越多越好,关怀越无微不至越好,工作越具体越好,管得越细越好。

如果教师完全放弃自己的休息娱乐,揣着病假条上班,则可以进入优秀班主任行列了。

这不是正确导向。

  这显然是反科学的。

因为从来科学技术起的作用都是减轻人类负担的,越弄越累,只能证明你的办法不科学,你是在拼体力。

  什么时候我们大家都在研究班主任工作怎样使教师越来越轻松,而且效果更好,那才是走上了科研的轨道。

  抓大放小,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这才是方向。

    --------------------------------------------------------------------------------

  现在班主任都喊累。

为什么累?

都埋怨领导。

恕我直言,这种埋怨只有一半对的,还有一半怪教师“自找”的——我们班主任工作的“科技含量”太低了。

班主任工作越缺乏科学性,就越需要拼体力,需要“全场紧盯”,“事必躬亲”。

  为了给这样一种低效率的工作方法一个好名分,人们就说这是“伟大的师爱”,好像教师工作越琐碎忙碌,爱心就越多似的。

  我以为这个方向有问题。

这种“行政化,母爱化,情感化”班主任工作取向,我已经领教了好几十年了。

愚以为现在更应该强调的是“科学化”,虽然我并不否定班主任工作应有的行政色彩,母爱色彩(尤其在小学)和情感色彩。

  抓大放小,宏观调控。

节约出时间来读书、思考、策划,做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事情。

  我国的班主任工作还有一种倾向我是一贯反对的,那就是把人际关系复杂化。

我主张把学生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不要求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都成为朋友(那会造成虚伪),而要求每个学生都遵守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底线)。

至于他们之间感情深浅,能否知心,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多过问,事实上也管不了。

  包办友谊与包办婚姻一样,是一种好心的侵犯。

我一直有一个心愿:

促进我国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让班主任越干越轻松。

  --------------------------------------------------------------------------------

  为什么缺乏尖子生?

  王晓春

  班级平均分不低,但是缺乏尖子生,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

  1.缺乏“优秀运动员”。

这属于运气不好,尖子生都分到别人班去了。

即使学校分班是严格按分数平均分配的,也可能出现此种情况——那些分数虽然不低,然而后劲小的、学习死板的都分到某个班上来了。

  2、管得太严了。

宽松的环境才有助于尖子冒出来。

  3、一刀切。

一刀切的作业安排迫使尖子生做很多无用功,浪费精力,他们就很难拔尖了。

  4、大锅饭。

过分强调“共同提高”,过分要求高分生帮助低分生,拖住了高分生的后腿,使他们无法“先富起来”。

  5、缺乏个别指导。

要培养尖子生,光号召和鼓动是不行的,还要一个一个地分析具体情况,出具体的主意。

班主任如果把精力都投入对班级整体的关注,个别指导的工作就会薄弱。

应该想办法找到集体推进和个别指导的平衡点。

  6、应付检查。

班主任如果把精力过多用在眼前应付检查方面,就容易形成眼前领先、算总帐吃亏的现象。

培养尖子生不会立竿见影的,要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和措施。

--------------------------------------------------------------------------------

  这个班主任到底该怎样当?

  山村小渡船

当班主任算起来也有几年了,但如今的班主任是越来越难当了。

就说去年我接的一个班吧,上学期好好的下学期却闹翻了天,据了解学生说我这个人太善良了,不怕我。

今年新学期我换了个班还当班主任,开学初蛮好的(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可是这段时间出现了和我原来带的那个班相似的情况,许多调皮的学生开始把我说的话当做耳边风。

这不,今天下午放学后,我气得把全班同学留下来大骂了一通。

后来有个学生递了一张纸条给我(大意如下:

老师您天天说我们是没有用的,因为只有小部分人知道您是为我们好,像范红增他们这些同学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一)班(我上学年带的班)上个学期闹翻了天,这个学期我每次走到他们班的门口都是静静的,那是因为这个学期他们的老师很凶会打他们。

我认为老师要和六

(一)的老师一样,管我们班的同学。

)看了纸条后,我困惑了,难道现在的学生真的不能对他们好吗?

这也是我经常和同事讨论的问题,我的很多同事都认为老师不能对学生太好,否则学生有一天会爬到你的头上来,并且他们认为给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

而我平时是最反对打学生的了,但很明显那些老师的班级每周的值周评比都能得到流动红旗(我班从开学到现在只得了两次)。

这个班主任该怎样当?

谁来帮帮我?

  出几招您试试

  王晓春

  小渡船老师:

如果您是个性格温和的人,您最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性格的教育方法,学别人那样厉害,恐怕您学不像的。

再说打学生是违反教育原则的,眼前虽然有效,总有一天会出事,那不是办法。

  我出几个主意您试试。

  1、闭口不语。

  您没用的话、不管事的话可能说得太多了,这是最降低威信的。

物以稀为贵,话多不值钱。

您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尽量不说话,少说话。

课上有问题,用眼睛扫视或注视,有手势提醒,不得已再开口维持纪律。

  而且您开口之前一定要准备好下一步棋,顶嘴怎么办,不理怎么办,想好了再开口。

估计不能落实的指令,决不可以发出。

比如我估计要赶某个学生出教室他可能不听,我就不说;“你出去!

”而说:

“下课我再找你。

”给自己留个台阶。

  讲课中有纪律问题,突然停下来,把严肃的眼光定在捣乱者脸上不动,坚持一分钟,往往有效果。

一开口可能倒糟了。

  您坚持闭嘴不语(少语)一个星期,学生感觉您像变了一个人,情况就可能有所好转。

差生不知您葫芦里卖什么药,或许会有所收敛。

  2、不要被个别生牵着鼻子走。

  教师面对班集体的时候,重点应该注意整体情况,看大面。

只要整体不乱,就不要纠缠个别学生的小说小动,不要片面追求所谓“鸦雀无声”,否则你可能反而弄得“鸦雀齐声”了。

教师只顾和个别生理论,置多数人不顾,可不就全乱了?

明明看见个别生在那里不守纪律,却装没看见,或者只用手点一点,这常常是正确的办法。

  3、提高教学水平。

  我不知您讲课是否吸引学生。

这很重要。

一般说来,教师讲课水平较高,他当班主任班级不大容易乱的,他有威信。

要有威信,必须把课讲好。

  4、按我的经验,出现您这种情况(班级先好后乱),恐怕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您不如别的老师厉害,而是您动脑筋不够。

估计您说了不少恰恰不该那样说的话,做了不少无用功,而您自己并没有觉察,以致学生都忍不住写小条提醒您了。

所以,建议您到学生中去征求一下意见,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调整一下自己做法。

  总之,照您的说法,您的班主任工作遇到困难主要是因为您对学生太好,这种归因是有问题的。

事情决不是这样简单。

而且这样归因不会推动您提高自身素质,只会使您埋怨学生“吃硬不吃软”。

此路似不通。

  我不了解您的细致情况,以上意见谨供参考。

  

  --------------------------------------------------------------------------------

  hwg冒昧请教王老师一个问题:

  如何克服班级管理中的“易发怒,易放弃”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这几天,我校一直在筹办纪念一二·九运动的革命歌曲比赛活动,我在组织我班的学生合唱时,他们总是不出力,声音小得不象话。

气得我恨不得弃权!

  还有,每当看到班上的学生对自己班被扣了分而无动于衷的样子,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心里直想着他们简直“朽木不可雕也”,一怒之下,恨不得辞职不干。

你说我该如何看待上面这些问题?

又如何克服这种“易怒”的毛病呢?

你去探究,就不生气了

  王晓春

  这是我当年做班主任时制怒的招数,效果不错。

  比如我遇到您所说的“唱歌声音小”“扣分无动于衷”的问题,我立刻就会心里问:

为什么会这样?

奇怪!

必有奥妙在其中。

我得研究研究。

  然后我就开始调查询问,分析思考,制定对策。

  我还有功夫生气吗?

没有了。

  所以,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这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真正办法。

  因为生气显然不能使人更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