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 专题12 河流.docx
《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 专题12 河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 专题12 河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12河流
专题1.2河流
核心突破二河流
考点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蒸发、降水
作用
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最重要环节,又称大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意义重大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意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对水循
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
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考点二、水文特征
1.河流的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中国主要分布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以我国为例)
雨水
雨季
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雨量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
气温高低和积雪量
东北地区
永久性冰雪融水
夏季
温度较高的夏季,冰雪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温度降低,冰雪封冻,河流断流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
湖泊水与河水的相对
水位
普遍
地下水
全年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与河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3)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2.河流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主要方面
相关因素
主要特征
流量
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
一般地,流域面积广(小),流域内降水量丰富(稀少),河流的径流量大(小)
汛期
与雨季长短有关
雨季开始早(晚)、结束晚(早),河流汛期长(短)
含沙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
植被覆盖差(好),土质疏松(坚实),河流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月均温决定
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流速
由地形决定
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水库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4)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5)硬化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6)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考点三、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无论是农作物的自然生产,如光合作用,还是对农作物生产的干预如灌溉等,都需要水资源作为支撑,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水资源可利用量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生产质量与产量;其次水质也对农业的生产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一些水质的不断恶化直接给农业灌溉等方面带了负面的影响,从而对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使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大或对农业的生产总值造成损失。
2.农业生产也会对水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如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过渡使用或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薄弱则能够导致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更加的严重,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的流失则很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水质受到破坏,如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
一、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目前,缺水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如果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循环周期,就会出现资源型缺水;如
果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使水质受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质型缺水。
具体缺水原因及措施如下表所示:
原因
措施
自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
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二、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判读方法
1.河流流量过程线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示例(不同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
(1)地区(我国)
(2)天气(我国)
(3)气候(北半球)
2.判读内容及原因分析
(1)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
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或地下水的调节作用。
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
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
地中海气候区。
(2)永久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永久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3—5题。
3.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
C.6—9月D.9—12月
4.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5.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
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6.(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
量的季节变化。
(2)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7.(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2016·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下游径流量最小
2.与1985—
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3.(2016·泰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西辽河流域。
材料二 下图为西辽河流域某村1997—2002年地下水水位变化及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对比图。
材料三 下图为西辽河流域某村粮豆作物
种植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流域地下水水位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流域粮豆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
【答案】1.D 2.B
【解析】1.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可增加下渗量,
调节地表径流,使河流流量减小,峰值降低。
火灾后第6年比第1年植被繁茂,河流的径流量小、峰值小,含沙量也小。
2.植被对径流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雨水的下渗时间和下渗量来实现。
【答案】3.D 4.B 5.A
4.水库竣工后,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导致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在原有河道淤积,故选B。
5.该河在上游修建了水库,下游的流量减少,而河流入海口附近进入枯水期时,海潮带来的泥沙容易灌入河道,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切断潮流带来的泥沙,故选A。
【答案】6.
(1)上游(瑞士境内):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6.
(1)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气候特点有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作答。
(2)“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恢复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
扩展河道宽度,增加河流长度,从而增加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答案】7.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大量沉积。
【解析】7.主要从气候湿热、植被覆盖率高等角度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的原因;从植被覆盖率、地势、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
【答案】8.
(1)特点:
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
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
泥沙淤积。
原因:
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答案】1.D 2.B
【解析】1.据经纬度判定该河是新疆的塔里木河,所以冬季有结冰现象,A
错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B、C错误;由于中上游引水灌溉,沿途蒸发和下渗,下游水量最小,甚至断流,D正确。
2.图示水体面积大量减少,而耕地大量增加,说明水体的减少与耕地有关,所以B正确。
【答案】3.
(1)西部高,东部低,西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1997—2002年地下水水位呈波动下降趋势,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位
均波动下降;除1998年外,丰水期地下水水位高于枯水期(枯水期地下水水位低于丰水期地下水水位)。
(3)该地区河流众多,地下(泉)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加之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水稻(因单产高)种植比例上升,大面积种植
水稻后,用水量增加,地下水资源减少,导致灌溉水源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玉米(需水量较小)重新回到粮食生产主要地位,以减少农业生产用水量,避免农业生态的恶化。
【解析】3.
(1)从河流与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区
域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
西辽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区域有大面积的沙丘分布,河流含沙量大。
(2)从材料可以看出地下水埋深数值呈增长趋势,说明地下水水位下降;从枯水期井埋深与丰水期井埋深的变化可以看出,丰水期地下水水位一般高于枯水期地下水水位,1998年较特殊。
(3)该流域自然条件较优越,适宜种植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玉米种植为主,90年代以种植需水较多、单产较高的水稻为主,因为水稻需水量大,水资源出现短缺,同时也出现一些生态问题,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到21世纪初又以种植需水量较小的玉米为主,从而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