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25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docx

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作业规程终稿

第一章概况

为降低巷道掘进率,缓解采掘接续,实现保护层2#煤无煤柱开采,充分释放三号煤层瓦斯、地质应力,留巷使工作面形成“Y”型通风,实现两进一回通风方式。

经矿业公司研究决定,21210工作面回采时,进顺采用沿空留巷施工工艺,在本面回采时,留巷作回风巷,回采结束后,做21212工作面运输顺槽。

一、地质概况

1、概况

21210工作面位于矿井二水平2-1采区上山翼,北翼回风大巷至一水平边界煤柱,即泗州庙村庄保护煤柱之间。

工作面为倾斜条带布置,其中运输顺槽紧靠已回采的21206工作面(为已开采的212062#抽放巷),进风顺槽靠近未开采的21212工作面。

运输、进风顺槽长495m,工作面宽160m。

该工作面地表位置在泗州庙西北,前沟位于切眼上方附近,地表高程748-921m。

工作面煤层底板高程368-393m,盖山厚度550-356米,停采线附近盖山厚度大,切眼附近盖山厚度小。

2、煤层情况

本工作面煤层产状:

倾295°,倾角2-7°,平均4°,2#煤厚0.3-1.95m,平均煤厚1.0m。

上部煤层呈粒状、沫状光泽。

底部为块状光亮度好,2#煤与上覆2#上煤间距4-6m,2#上煤厚0-0.3m,2#煤与下部2#下煤间距0-1.2m(2#下煤沉积不稳定)2#下煤厚0-0.4m,2#煤与下部3#煤间距18-25m,3#煤厚4.0-7.0m。

3、煤层顶底板

煤层伪顶为0.3-0.5m的泥岩;

直接顶为1.2-2.5m的薄层状粉砂岩,普氏系数为4.0-6.0;

老顶为中厚层状细砂岩,2.5-3.5m的细砂岩预计普氏系数为8.0-8.5。

煤层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厚0.7-1.6m,该层以下局部区域夹有一层炭质泥岩或2#下煤煤线。

4、地质构造

工作面总体呈一单斜构造,该区域地层总体呈一倾向W,走向N-S,倾角2-7°,平均4°单斜构造。

工作面底板起伏较大,煤层顶板层滑构造发育,岩体破碎。

回采生产受断层构造、层滑构造和沉积构造影响形成的较大范围的薄煤区为:

①1#薄煤区位于21210运输顺槽距切眼116-160m范围。

煤厚0.2-0.7m,向工作面延伸约50m,受挤压或层滑构造影响。

②2#煤薄煤区位于21210运输顺槽距切眼180-210m处,煤厚0.2-0.7m,向工作面内部延伸约20m,预计受位于该区域断层影响所致。

③3#薄煤区位于21210运输顺槽距切眼294-330m处,煤厚0.5-0.7m,预计向工作面内部延伸约30m范围,受层滑构造或顶底板挤压造成。

④4#薄煤区位于21210进风顺槽距切眼330-350m处,煤厚0.4-0.7m,预计向工作面内部延伸约30m范围,受顶板挤压所致

⑤5#薄煤区位于21210进风顺槽距切眼362-405m处,煤厚0.5-0.8m,预计向工作面内部延伸约40m范围,可能受层滑构造影响。

⑥6#薄煤区位于21210运输顺槽距切眼360-470m处,煤厚0.4-0.7m,预计向工作面内部延伸约50m范围,受层滑构造影响或顶板挤压所致。

工作面进风顺槽正断层F走向194°,倾角25°-30°,落差为1.5-3.0m,预计影响工作面30m。

5、电法坑透异常区

Ⅰ号异常区:

进风巷17~22号点、回风巷15~25号点范围。

两顺掘进时在回风巷揭露有断距仅0.3m正断层一条,进风巷有2号煤层变薄区,煤厚最小仅0.1m。

推断该范围异常是1、2号薄煤带引起,异常区内的红色分是推断是隐伏构造(小断层)。

Ⅱ号异常区:

进风巷24-35号点,回风巷27-36号点范围。

两顺均揭露有薄煤区,即3、4号薄煤区,最小煤厚位于进风巷,仅0.2m。

同时在回风巷揭露有一落差0.7-1.5m的正断层一条,在2#煤层中,这样大的落差是相当大的,预计在工作面延伸距离也在70米以上。

推测异常为煤层厚度变薄及断裂构造共同引起。

Ⅲ号异常区:

两顺35号点至停采线,与Ⅱ号异常区相连。

之所以将Ⅲ号异常区与Ⅱ号异常区分开,是由于Ⅲ号异常区异常相连因为其异常面积较大,也非常明显。

掘进时两顺未发现有断裂构造,但均有薄煤区(5、6号薄煤区),最小煤厚0.3m。

薄煤范围较大,推断异常为煤层变薄引起,不排除有隐伏构造的情况。

6、工作面地质储量

工作面顺槽长为495m,可采长度465m,切眼宽160m。

平均煤厚1.0m,地质储量为100440吨,可采储量为97427吨。

7、水文情况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局部可能有顶板滴淋水,水量很小,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

二、工程概况

2121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顺采用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的方法进行支护,沿空留巷段巷道替代回风巷,实现“Y”型通风;巷道超前支护30m、滞后支护60m,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6mπ型钢梁支护;进顺巷道顶板及正、副帮底根处采用补打锚杆或锚索进行补强支护。

保留21210进顺做为21212工作面进风巷。

 

 

第二章施工方法

一、原巷道支护方式

21210工作面位于2—1采区北翼中部,进顺采用锚网配合锚索支护,巷道为矩形断面,高2.8m,宽4.0m。

巷道顶板采用Φ20×2000mm螺纹钢锚杆支护,间排距800mm×800mm(矩形布置),每排6根,网为1600×2400mm的金属菱形网。

巷帮采用Φ32×1600mm螺旋式可回收锚杆配合塑钢网、芭片支护。

巷道中心布置一列规格为Φ15.24×6000mm的锚索,锚索排距为3.0m。

二、工艺流程:

1、地面备料

地面料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地面厂房配备配料机及小型装载机,实现自动称重、精确计量、机械上料提高工效。

施工人员严格按规程要求的比例,拌干料并装编织袋。

地面料场必须备足柔模支护圆班所需的干料,干料码放在拌料厂房内的干燥地点。

水泥、石子、砂子等必须储存在临时搭建的库房内,保证通风良好,排水设施齐全。

地面厂房应储备3—5天的可供井下正常施工的干料。

2、运料

由专职运料工负责,将地面拌好并装袋的干料用矿车运至21210进顺混凝土泵安设地点。

运料工要经过小绞车专业技术培训并持有绞车证,且熟练掌握绞车操作技术,熟知《安规》三百六十二条人力推车需遵守的规定。

3、柔模泵注混凝土工艺流程

交接班安全检查→巷道补强支护→进顺超前、滞后支护→喷浆、挂设柔模、安装锚栓、预埋抽放管路→泵注混凝土→文明生产。

(1)补强支护:

从21210工作面切眼与21210进顺交岔口向内20m处,在巷道顶板中心两侧施工补强锚索,配合2.4m“W”型钢带加强支护,锚索间排距为2000×1600mm;工作面回采前,在回顺巷道正帮肩窝处打锚索,锚索间距为1.2m;21210切眼向外进顺巷道正帮底根采用Φ22×2400mm螺纹钢锚杆配合1.2m长14#槽钢加固,槽钢竖直放置,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

副帮底根采用Φ22×2400mm螺纹钢锚杆配合1.2m长W钢带加固,钢带竖直放置,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

补强支护长度:

自工作面向外不小于60m。

1)补强支护材料:

底根处锚杆:

Φ22×2400mm的螺纹钢锚杆

补强锚索:

Φ21.6×6200的钢绞线

锚索托板:

U25型钢压制的大托板

锚杆托板:

120×120×8mm铁托板

锚杆锚固剂:

采用MSCK2865锚固剂,每根锚杆1根药卷

锚索锚固剂:

采用MSCK2370锚固剂,每根锚索3根药卷

钢带:

巷中锚索采用2.4m长W型钢带;副帮底根处锚杆采用1.2m长W型钢带

槽钢:

正帮底根处采用14#1.2m长槽钢

2)锚杆施工方法及要求:

A、底根处采用TY-24型风钻打锚杆孔,1.2m、2.0m、2.6m长风钻钎杆配合Φ30mm小径钎头施工,用ZQS—50/300手持式气动钻机搅拌药卷安装锚杆。

施工锚杆眼时,在钎杆上对眼深作出标记,眼深比锚杆长度少50mm,打锚杆眼时用力要适中,以防断钎伤人。

B、打完眼后,必须用压风管扫净眼内岩渣。

C、锚杆安装方法:

将锚固剂放入眼内,用锚杆杆体推入眼底(锚杆提前上好托板、螺母),套上专用锚固器采用ZQS—50/300手持式气动钻机锚固锚杆,均匀搅拌药卷并缓慢推进钻机(搅拌时间5—10S),当锚杆到达眼底,托板贴到岩面时停止搅拌,等25—30S后二次启动钻机紧固螺母。

D、锚杆安装应按照由上至下、由里向外施工(上部锚杆距底板1000mm)。

E、锚杆预紧力采用扭距扳手抽查(施工队每班进行此项工作),锚固力采用拉力计抽查(生产技术部负责)。

对于不合格锚杆应予以重新补打。

3)锚索施工方法及要求:

A、锚索采用MQT—130/3.2气动锚杆钻机配合B19中空六方接长钻杆、Φ28mm(复合片钎头)钎头打眼,孔深控制在5900mm。

B、安装树脂药卷,插入锚索(锚索顶端必须做头刺)将树脂药卷徐徐推至眼底。

C、锚索下端用专用搅拌器与锚索相连,先慢后块,待锚索全部插入钻孔后,全速旋转搅拌15—20秒,停止搅拌后等待1分钟,收缩锚杆机,卸下搅拌器(搅拌后锚索外露长度应控制在300mm)。

D、张拉锚索,装上托板、锁具,用张拉千斤顶张拉锚索至设计预紧力160KN,之后卸下千斤顶。

E、在锚索张拉过程中如出现被拉出现象,应在距离原锚索位置30mm处重新补打。

F、张拉锚索时,每次使用要两人协作,张拉油缸应与钢绞线保持在同一线上,加压后千斤顶卡住钢绞线方能松手,并用10#铁线将千斤顶绑在顶网上,操作人员要避开张拉油缸线方向,以保证安全。

J、为保证眼深准确,必须在钎杆上用红色油漆标出终孔位置,并用压风将眼内的残渣吹净。

H、巷中锚索垂直于巷道顶板,正帮肩窝处锚索与巷道顶板夹角为75°;两帮底根处靠近上不岩面的锚杆垂直巷帮施工,靠近底板的锚杆与巷帮夹角为75°。

I、开钻时,先开水再缓慢逐渐加速钻进,停钻时要先缓慢速度降钻,退出眼孔后再停水。

遇硬岩石应慢速开钻、慢速钻进,不得强开,快速钻进,以防断钎。

(2)超前、滞后支护:

超前、滞后支护均采用DW2.8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6mπ型钢梁一梁三柱’支护,超前支护距离为30m;滞后支护距离为60m,根据矿压及时调整。

工作面回采初期滞后支护从21210切眼与21210进顺交岔口向内20m处向外施工。

(3)喷浆

1)当21210进顺滞后支护达到60m时,及时拆除滞后工作面60m以外的单体、π型梁,滞后60m以外的支护拆除后及时进行喷浆,喷厚为80mm。

喷浆后混凝土必须覆盖补强锚索、锚杆支护。

2)喷浆机选型:

PZ—5B

3)喷砼工作压力0.12—0.15MPa,水压0.25MPa,喷头始终垂直受喷面,一般距喷面0.3—0.6m为宜,喷浆前先清理两帮浮货至底板下100mm,先喷顶板,后喷两帮,由里向外逐段进行。

初喷50mm,复喷30mm(复喷间隔20—30分钟)

4)喷浆开、停机顺序:

开机:

开风—送水—送电—给料

停机:

停料—停电—停水—停风

喷砼工艺流程:

安全检查—冲洗巷道—清理两帮浮货—备料—喷砼—清理回弹—砼养护

(4)巷旁支护:

工作面安装时将溜子机尾安装在进顺正帮向里(切眼)3.5m处,此3.5m范围采用0.8m铰接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梁间距0.6m,一梁一柱正悬臂齐梁直线柱支护,最小控顶距4.8m。

此段回采时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施工,人工攉货到溜槽,循环进度0.8m。

若工作面与回顺留有台阶,则工作面机尾口最外一道梁子挂设时要与回顺正帮保持0.5m的错距,防止单体打在台阶边沿。

工作面推过后挂梁段达到规定要求时,及时挂设柔模,柔模规格:

2m×1.5m×1.8m,柔模挂好后,通过管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泵送到柔模内,柔模固化后形成一道密闭连续的混凝土墙体。

(5)挂设柔模: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地点后,先将机尾挂梁段柔模支护范围内的铰接梁用带帽点柱替换至最小控顶距。

替换铰接梁时,靠回顺正帮侧采用单体带帽点柱支护,柔模靠采空侧采用木带帽点柱支护,单体带帽与木带帽点柱间柱距为1.5m,排距0.8m。

内侧木点柱支设时,要在木点柱靠采空区侧挂网挡矸。

然后挂柔模,柔模挂设时要保持与台阶边沿0.5m错距。

柔模外侧使用替换铰接梁时支设的单体带帽点柱固定;柔模内侧采用替换铰接梁时支设的木带帽点柱固定,用8#铁线把柔模缘翼内的圆钢固定在柱帽处。

固定柔模的单体及木带帽点柱排距均为0.8m。

柔模挂好后及时将控制柔模厚度的锚栓穿过柔模,并在锚栓两端安装托板及螺母,防止泵注过程中柔模胀破。

柔模挂好后,及时将柔模内侧的铰接梁按“先支后回”的原则拆除。

(6)预埋抽放管:

预埋抽放管直径为219mm,长度为2.0m。

施工柔模混凝土墙时,每隔20m预埋一根抽放管,抽放管法兰盘与柔模墙体间距为200mm。

(7)泵注混凝土:

启动:

电机启动后,先让电机短时间空运转,并观察真空表及各压力表指示值是否正常。

泵水:

根据输送管长短,先泵送1—2料斗清水,使混凝土搅拌池和输送管(Φ125mm无缝钢管)湿润。

泵砂浆:

根据输送管长短,向料斗内注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为,水泥:

砂子=1:

2。

泵送前先在输送管内放入2—3个海绵球,然后缓慢泵送,直至水泥砂浆从输送管末端流出,以保证水泥砂浆湿润全部管路内壁。

泵送物料:

当料斗中的砂浆位于搅拌轴以上时,加入物料,开动搅拌器,物料搅拌均匀后即可泵送。

最初泵送时,应缓慢泵送,然后逐渐增大混凝土泵的输送量。

(8)文明生产:

混凝土泵送结束后,继续泵适量的砂浆。

然后通过三通口塞入2—3个海绵球,再继续泵足量的水,将管路清洗干净。

最后用风泵将巷道内的积水抽排至+300北轨的水沟内。

(9)井下备料:

工作面施工地点应搭建储料架,应能储备2个圆班施工所需的物料,物料架应放置在顶板完好,无淋水且底板平整离泵送点距离较近的区域内。

物料架上的物料还应用塑料布加以遮盖,防止淋水受潮。

巷道支护平(剖)面图附后

三、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功率

备注

混凝土配料机

HPD800C

1

1.5KW

地面料场

双卧轴式机械上料混凝土搅拌机

JS500

1

24KW

地面料场

混凝土配料控制柜

XK-3110

1

地面料场

矿用混凝土泵

HBMG-25/12-75S

1

75KW

井下

小型装载机

1

18马力

地面料场

混凝土输送管

Φ125

300

四、矿压观测

1、监测内容

1.121210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监测内容主要有:

①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②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③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④巷内顶板压力监测

⑤混凝土墙体载荷监测

1.2监测要求

队上必须指定专门观测人员每天对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变形、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巷内顶板压力值及巷旁混凝土墙体载荷值进行监测,监测工如实填写矿压监测表,并测量出每个测点距工作面煤壁距离。

现场数据测量填写完毕,升井后将矿压监测表按时交区队技术员整理、总结、归档。

2、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沿空留巷井下试验过程中,现场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块,制作好的试块委托有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监测站对混凝土试块1、3、5、7、14、28d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收集整理好相关数据,以便作为后期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依据及归档资料。

3、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1)工作面前方巷道围岩变形监测采用十字监测法进行监测。

在工作面进顺超前支护30m处开始布设测点,以此向外(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隔20m设一个测点,连续布置5个间距为20m的测点,每个测点设置巷道两帮、顶底板的移近量测点。

由里向外,各观测断面按序编号。

(2)巷道两帮移近量测点设置:

在巷道两帮距底板1.5m处分别作一标记,分别记作A点、B点。

AB两点距离即为巷道两帮移近量测量值。

两帮测点可采取固定铁钉的方式标记。

(3)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测点设置:

在测点断面的巷道中间顶板处作一标记,记作C点,在C点的底板垂足处,作一标记,记作D点。

CD两点距离即为顶底板移近量测量值。

顶板C点可采取固定铁钉的方式标记。

底板D点可采取在底板岩石内固定铁制钎子的方式标记,即利用大锤将一长约300mm直径22mm左右的圆钢钎子楔入底板岩石内长度不小于200mm,露出底板岩石面以上100mm,钎子的顶面即为D点。

D点要做标记妥善保护,以防回采过程中无意破坏。

(4)当顺槽内某个测站顶底板移近量达到或超过250mm,或者两帮收敛量达到或超过200mm时,及时通知各相关部室现场研究方案进行处理。

4、巷内顶板压力监测

为监测沿空留巷过程中留巷内顶板随工作面推进压力变化情况,在进顺超前支护30m的十字测点相对位置的巷内超前或滞后支护π型梁上每隔20m安设1组液压盒式测力计,每组6个液压盒式测力计,共安设5组(液压盒式测力计分别安设在相邻两排π型梁上,以便更精准监测巷内顶板承载压力情况)。

巷内液压盒式测力计安设如图所示。

索应力仪每一测点安设1个,用于对留巷过程中顶板锚索载荷的定量检测。

5、混凝土墙体载荷监测

为了监测沿空留巷过程中混凝土墙体单位时间内承压规律,在混凝土墙体和上覆岩层之间埋设围岩载荷监测仪(水平荷载)。

围岩载荷监测仪埋设如图所示,每隔20m设1组测站,共设5个测站,每个测站埋设5个围岩载荷监测仪。

其中1、2号围岩载荷监测仪靠采空区埋设,3、4号围岩载荷监测仪靠巷内侧埋设,5号围岩载荷监测仪居中埋设。

柔模顶部与围岩载荷监测仪之间、围岩载荷监测仪与顶板之间用800mm×800mm×3mm(长×宽×厚)钢板做垫衬,保证上覆顶板压力均匀传递到混凝土墙体上。

将5个围岩载荷监测仪数据相加就可得出该测点1m2混凝土墙体面积上该状态时的载荷值,而根据各压力盒布置方位不同又可得出混凝土墙体上方载荷的分布状况。

埋设工作完毕后要用填充材料将测点处顶板和混凝土墙体之间密封严实,以防止采空区有害气体溢出。

6、当工作面推进度达到100m时,工作面煤壁向前100m范围内只布置巷道表面围岩位移及锚索载荷数据观测。

第三章生产系统

一、运输系统

1、由地面料场——主石门——主平峒——轨道暗斜——+300北轨——21210进顺混凝土泵放置地点

2、地面设拌料厂房,干料在地面拌好后装编织袋用矿车将干料运送到施工地点,然后人工上料至混凝土泵料斗,进行加水搅拌,最后将拌好的料经Φ125混凝土输送管泵送到挂设好的柔模内。

二、供排水系统

1、供水:

采用2吋管,铺设一趟管路,将+300北翼轨道巷的系统水路接到工作地点。

2、排水:

在21210进顺副帮构筑一条临时水沟,并在柔模施工地点下侧,距施工地点3—5m处挖一条截水沟,截水沟与进顺副帮的临时水沟相连,然后在进顺低洼处,不影响行人、运输的地点挖一水坑,使巷道内的积水全部流到水坑内,在水坑设风泵将污水排至+300北轨。

三、供电及通讯系统

1、21210进顺电源由二水平2—1采区变电所供电

2、设备:

矿用混凝土泵

3、型号:

HBMG-25/12-75S

4、额定功率:

75KW

5、在21210进顺巷道内安装KTC-102型载波电话两部,一部安装在柔模混凝土施工地点,另一部安装在混凝土泵站处,以便泵注过程出现异常或需临时开、停泵时施工人员能及时联系。

供电系统图:

(附后)

四、“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1、通风管理

⑴通风区必须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系统风量,并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⑵测风员定期要对该采面运输、进顺、回顺进行风量测定,尤其要对沿空留巷原切眼处及当前沿空留巷施工处的风量进行测定,对比两处风量变化值,风量变化异常立即汇报通风调度,并将数据做好详细记录。

⑶本工作面系统的通风设施由当班瓦检员负责巡查看管,日常维护由通风区负责。

⑷严禁任何人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风门之间必须联锁。

⑸通风设施如有损坏,工作面通风不正常时,当班安检、瓦检应立即停止该工作面的一切工作,撤出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⑹巷道内物料堆放整齐,物料不许堵塞巷道断面的1/3以上,各个巷道要保持足够的断面,并且保持畅通无阻。

2、瓦斯管理

⑴每班必须配备一名专职瓦检员,经常检查进顺、沿空留巷滞后支护段及工作面的瓦斯情况,同时要对留巷内的风量、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

当发现有害气体超限,立即停止工作面作业,切断工作面电源,撤出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⑵瓦检员必须现场交接班,交班时,把本班存在问题、隐患等情况交接清楚。

工作面瓦斯浓度每班检查不得少于3次。

⑶遥测队派专人定期对工作面仪器进行调试,确保探头到位,仪器报警、断电灵敏可靠。

⑷跟班队干、班长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便携仪,随时测量工作面及留巷段的瓦斯浓度,当瓦斯超限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⑸当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或进风瓦斯浓度超过0.5%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⑹工作面机尾挂柔模或支、回柱作业时,闲杂人员不得在此施工地点滞留。

⑺在机尾挂设柔模和支护工作时,瓦检员、班长必须检查施工地点的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1.0%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综合防尘:

⑴供水系统

由北翼轨道巷将水引至21210工作面进顺、运顺及回顺,顺槽内铺设2寸管,每50m设一甩头,运顺铺设到距工作面20m处,进顺水管铺设到21210回联口。

⑵综合防尘措施

工作面必须有完善的洒水消尘系统,施工队在21210运顺、21210进顺、21210回顺巷道里铺设2寸消尘管路,每50m设一甩头,铺设到距机头(机尾)20m处;并保证水源、水压,每天至少一次对21210运顺、21210进顺、21210回顺进行洒水、消尘冲刷巷道壁,防止煤尘堆积。

各种喷雾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运顺、进顺、切眼与进顺交叉点下风侧距工作面不超过30m各安装一组净化水幕,净化水幕要封闭整个巷道断面,灵敏可靠,雾化好,使用正常且不得随意关闭。

②各转载点喷雾要设置到位,使用正常,必须采用喷雾型结构。

③各种喷雾洒水设施在工作面投产时必须一步到位,安装齐全。

(3)各种喷雾、设施的安装规格要求

①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和架间喷雾,采煤机内喷雾水压不得小于2.0Mpa外喷雾水压不得小于1.5Mpa,截煤时必须喷雾降尘,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②溜子转载点,使用两个喷嘴,必须有固定架(两点固定),喷嘴距转载点300~600mm,要求雾化好,水幕能覆盖转载点。

③皮带转载点使用2~4个喷嘴的喷雾,喷嘴间距200~300mm,喷雾架必须固定,喷嘴距转载点400~600,要求雾化好,水幕能覆盖转载点。

④巷道用净化水幕,要求水幕必须覆盖巷道全断面,喷嘴间距为200~300mm,喷嘴个数根据喷雾架长度确定(但最低不能少于4个),喷嘴的出水口要迎风安设,要求雾化好,不产生积水。

(4)出煤系统各转载点落差不得超过0.5m,各转载点设齐洒水喷雾装置并保持完好,做到开车喷雾。

(5)、隔爆设施

在21210运顺、21210进顺、21210回顺各安设隔爆水棚两组,安设要求:

①水棚组安设在巷道的直线段内,每组不小于200L/㎡。

②水棚的排距为1.2m,每排2-3个水袋(单个水袋容量40L)棚区长度不得小于30m。

③首列水棚组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60m~200m范围内,水棚组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0m。

④水袋距顶板、两帮距离不小于0.1m,其底部距轨面不小于1.8m。

⑤隔爆水袋要实行挂牌管理,牌版标明:

地点、水袋个数、棚区长度、水量、断面等参数,水棚检查每半月一次,要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

⑥水内如混入煤尘量超过5%时应立即换水。

(6)防尘用水水质要达到下列要求

①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50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