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Lighting.docx
《采光Lighting.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光Lighting.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光Lighting
採光(Lighting)—1
光的照度(Illuminaition)
在攝影採光上,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光的強度」,光的強度決定了攝影時曝光量的多少。
要如何來表示在離光源某個距離上,光的多寡呢?
通常是以「照度」來說明,在測光領域所應用的原理,也都建立在「照度」的概念上。
在討論「照度」以前,必須先界定下面兩個名詞的意義。
(a)標準光源。
傳統的標準光源,是採用以鯨魚提鍊出來的油脂,來製作成一標準尺寸的蠟燭所發出的光。
而現代的定義則是,將一塊一立方公分的黑色發光體(black-bodyradiator)加熱,直到接近溶為液體時的溫度,此時所發出光量的1/60謂之標準光源。
(b)燭光(candela)。
即是以此標準光源所放射出來的光量單位,另一單位為lumen(鑑於離題太遠故不另說明)。
所謂「照度」,就是光線在一定的距離時,散佈在單位面積上的光量。
依上述,所以其單位被定為「呎燭光」(footcandle),或lumen/呎2,目前也有用lux為單位(1lux=每平方公尺1lumen),1lumen/呎2=10.76lux。
我們還是以「呎燭光」為單位來討論較為方便。
在測光領域常用到的有關「照度」的問題時,都牽涉到「平方反比定律」,即︰
E=I/(D的平方)
E=照度(單位:
呎燭光),I=點光源亮度(單位:
燭光)
D=受光面距點光源的距離(單位︰呎)
也就是,光源在某一距離上的照度與光源的亮度成正比,而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所以,假設點光源的亮度為1燭光,則距離點光源1呎的地方的照度為1呎燭光;若距離增加為2呎時,此照度則變為1/4呎燭光;若增加至3呎時,此照度則變為1/9呎燭光。
依此類推,光源保持不變,距離愈遠時,其照度是以平方的反比關係遞減。
注意在這個公式中,所討論的均是點光源(例如閃光燈、攝影燈泡等),若是太陽光,則視為面光源,在地球上不論是在高山上或在平地上,太陽光的照度都一樣。
「平方反比定律」示意圖。
表示若點光源保持不變,距離愈遠時,其照度是以平方的反比關係遞減。
所以若光源在一公尺時相機的光圈為f/16時,若光源距離增為2公尺時,所需的光圈應變為f/8,不是f/11,因為此時的照度變成原來的1/4而非1/2。
採光(Lighting)—2
光的方向—正面光
觀察太陽一天中的行徑,由東方到西方所產生的光影變化,便能體會光線的方向,對被攝主體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之影響。
光線的方向角度為了討論方便起見可歸納地區分為︰正面光、側面光、逆光、頂光與底光、斜面光等幾種;但是要注意,這種分類法只是權宜之計,並非攝影時一定要絕對遵守這些條件。
(1)正面光︰
光源正對著被攝體時稱之。
這種方向的光線在被攝體上造成光亮明朗的效果,但是因為較缺乏陰影會使主體顯現不出立體感,且不易表現出質感。
若用於人像攝影,能產生高明調子,適合表現少女年輕亮麗的姿韻,若再配合化妝來強調立體感,其效果更佳。
正面光是最容易處理測光問題的光源,因為它沒有明顯反差的情形,只要依照測光錶,就能得到理想的測光值,而不必要做太多的修正。
但是這種光源因較缺少陰影,反差較小故不太適合拍攝需要較高反差的黑白片。
在亞熱帶的台灣,日出後一小時或日落前一小時的這兩時段,是應用正面光最佳的時刻,若拍攝彩色片,常會呈現出溫暖的黃金般色澤。
正面光。
這種方向的光線,常在被攝物上造成光亮明朗的效果,但是缺乏陰影,不易顯現出主體的立體感。
採光(Lighting)—3
光的方向—側面光
(2)側面光︰
光源在被攝體的左方或右方謂之側面光。
側面光較具變化,能製造陰影,凸顯表層肌理,質感效果特佳。
對於被攝物立體感的描寫最有力。
45度前側光是最常應用的主光源,常在人像攝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既富立體感,且色調分明反差亦適中。
此外,後側光可勾勒出輪廓,也是可嘗試使用。
在日出後,或日落前數小時,面向南或北方,常能找到側面光的效果。
若要表現強烈的立體感,拍攝正片時為強調亮面,可以減少1至1.5級曝光量(負片可減少1級);若是主要層次在陰暗面,如欲表現之,則不論正片或負片均須增加1至2級曝光量。
側面光。
這種方向的光線較具變化,能製造陰影,凸顯表層肌理,質感效果較佳。
採光(Lighting)—4
光的方向—逆光
(3)逆光︰
所謂逆先是指光源在被攝物之後,而相機面對著光源。
逆光攝影最容得到令人驚奇的效果,但也因為測光不易拿捏,所以也是最容易失敗的攝影狀況。
逆光攝影可以有兩種表現法,一是剪影,另一是造成有光邊的輪廓,前者的測光部位應以主體背後的亮部為主,而後者的應以主體本身的測光值為主。
若要拍攝朝陽或夕陽(逆光),必須注意兩大條件︰所選用的鏡頭與所測光的部位。
若是選用長焦距離頭,時常會把太陽放大,以致影響測光錶,使之得到較大的曝光值,所拍攝得的照片將會是一個火球,而其他部位之明度則迅速消退;所以此時的測光,必須將鏡頭遠離強光點(太陽),而偏側於其他部位,不要使強光點影響測光。
使用廣角鏡時,就沒有此顧慮,因為廣角開闊的空間,縮小了強光的面積,減低了強光的密度,此時的測光可完全按照測光錶的讀數。
若是拍攝夕陽或朝陽旳沙灘,則測光應以溼地為主,因為此時溼地的曝光值約比天空暗兩格,若以天空為測光標準,則溼地會曝光不足。
逆光攝影時,若欲表現主體的層次,可以使用閃光燈或反光板補光,並且注意防止光線直接照射入鏡頭,以免產生耀光。
採光(Lighting)—5
光的方向—頂光與底光
(3)頂光與底光︰
光源位於被攝物上方謂之頂光。
頂光常會在被攝物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是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頦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這種光線較適合表現陽剛、粗獷的男性個性。
日正當中的太陽光常能造成這種效果,但是由於陰影濃厚,常會產生測光的偏差,形成曝光不足,所以宜做修正。
底光的光源是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及戲劇性效果,在一般的攝影場合較少應用,但可利用白色壓克力靜物架,來做靜物攝影的無影採光。
頂光常用來表現陽剛、粗獷的男性個性。
日正當中的太陽光常造成這種效果。
光質—硬調光
(1)硬調光︰
光線在行進的過程中,常遭受到外物的影響,而改變其原來的性質,例如反射、折射與擴散等。
光質的改變時常表現在光影的呈現上,對影像的氣氛塑造有絕對的影響。
它與光的量(強弱)沒有直接的關聯。
(1)硬調光︰直接照射在物體表面,沒有經過其他介質干擾的光線,可謂之「硬調光」。
其最大的特徵是會使物體明暗反差很大,同時陰影很濃厚。
這種光很強烈地刻劃物體輪廓,給予深刻的印象;但是由於反差大故較難同時兼顧亮面與暗面的層次。
在自然的狀況下,無雲天的陽光可謂硬調光,若是有雲的晴天,陽光經過雲層的擴散,其氣氛就沒有前者那濃烈了,人工光源的閃光燈,若不經其他的處理,其光源常視為硬調光。
硬調光的最大特徵是會使主體的明暗反差增大,同時陰影濃厚,很強烈地刻劃物體輪廓,給人予深刻的印象。
採光(Lighting)—7
光質—軟調光
(1)軟調光︰
光線不是直接照射在體物上,而是經過其他介質的轉換,可謂之「軟調光」,它最大的特徵是無明顯的陰影,反差較弱,影像光影的變化較柔順,對暗部與亮部的層次的控制,較容易同時兼顧。
一般間接光是造成「軟調光」的最主要來源。
可分為「擴散光」與「反射光」。
「擴散光」是屬於透過光的一種,光先透過中間介質後,再投射到物體上,在這個過程中光會產生擴散作用,使光線散佈均勻且柔和,明暗反差會減弱,擴散作用會隨中間介質的不同而改變,例如在室內攝影時,時常利用白布或描圖紙來作擴散介質,介質愈多層,擴散效果愈佳。
人工光源中有所謂「無影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使被攝物幾近無陰影。
薄雲的晴天時此雲層就是最好的擴散介質。
「反射光」是屬於間接光的一種,光並不直接投射在物體上,而是先投射到反光物體後,再反射到被攝物上,此過程中光線也會產生散佈作用,使之分佈均勻且柔和,明暗反差減弱。
反射作用會隨反射體之材質的不同而改變,粗糙的反射表面,其漫射的作用較大,光影反差較柔順;光滑的反射表面,其漫射的作用較小,光影反差較強烈,例如在攝影棚中,常先將燈光投射至反射傘或反光板後(有各種不同材質的表面),再反射到被攝物上,這種光線很柔和均勻,影陰很淡,適合作為輔助光,或人像攝影光源。
太陽光經過厚雲層的擴散可謂之「軟調光」。
其最大的特徵是無明顯的陰影,反差較弱,光影變化較柔順。
採光(Lighting)—8
光質—反差
(一)
「反差」是決定主體上之「最亮」與「最暗」之色調關係。
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所呈現出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其間的照度變化差別甚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急劇,也就是亮暗間的調子不豐富。
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其間的照度變化差別不太;而且調子的轉換非常柔順,色調很豐富。
一般而言,硬調光源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而軟調光源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
(左圖)反差較弱的圖例。
(右圖)反差較強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