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政府工作报告.docx
《章丘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丘政府工作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章丘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7日在章丘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毕筱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章丘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章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辉煌“十五”:
大发展 大提升 大变化
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各级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发展定位和“一二三四六六”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攻坚破难,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化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的五年,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218 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合2746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1亿元,年均增长2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5倍,年均增长37.5%。
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05年跨入全国50强,列第47位,两年前移了31位。
过去的五年,全市城乡环境显著变化,城市特色日益凸显。
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的18.36平方公里拓展到3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8%。
城乡道路通车里程由“九五”末的1100公里发展到1966公里。
五年新增绿化面积6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绿地面积12.8平方米。
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百脉泉公园荣获“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称号。
过去的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75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9.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2亿元,年均增长1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亿元,年均增长13.1%。
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和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分别达到31.3平方米和37.6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加5平方米和2.6平方米。
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汽车普及率分别达到52%和10%。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1%,比2000年降低4.1个百分点。
五年发展,五年辉煌。
五年来,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统筹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追求。
今天的章丘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崭新的形象,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五年来,按照全市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谋划科学发展新思路。
把上级精神与章丘实际相结合,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确立了“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发展定位和“一二三四六六”的总体思路,提出了“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
抓住关键,创新举措,规划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四个方阵”的建设目标,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了发展都市农业、加大工业投入,提升城市特色、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实践证明,“十五”时期的各项决策部署,符合章丘实际,体现科学发展,对凝聚全市力量,推动各项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努力构建产业新格局。
以调高、调优、调强为目标,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在高位运行中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增长。
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20.8:
49.5:
29.7调整到13.8:
52.3:
33.9。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总体布局,打好“三个攻坚战”,都市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全市形成了奶牛、大葱、蛋鸡、精品蔬菜等十大主导产业,粮食生产实现稳定增长,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到 150处,标准化种植面积70万亩,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达到38个,农业龙头企业158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0个。
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3.6亿元,实施垛庄水库高效节水灌溉、世行二期项目等50多项重点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3268”和“3166”工程,着力培植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工业经济速度、规模和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2家,过5亿元的4家,过亿元的55家。
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60.7亿元,年均增长31%,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14.5%。
五年来,工业投入累计完成246.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0.5倍,基本形成以汽车、钢铁、化工、能源动力、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支撑发展的格局。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154处,2005年实现交易额51.1亿元。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开发建设百脉泉、七星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入10.6亿元,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1.5亿元。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五年完成商品房开发投资20亿元,开发面积87万平方米。
(三)始终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城乡建设新跨越。
围绕“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中等城市”目标,按照“严规划、重建设、强管理、善经营、树形象”的工作思路,突出特色,建设精品,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确立全新城市发展布局。
高起点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精心编制新城中心区、中心商务区、交通枢纽、城市水系等49个专项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85%。
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完成经十东路章丘段、唐王山路、济青路、环城路等38条136公里道路建设改造,新建9座铁路、公路立交桥,安装路灯2.2万盏,铺设各类管网389公里,形成了“三纵六横”的城市道路框架。
凸显城市发展特色。
实施三期大绿化、广场公园一体化、眼明泉公园等重点工程,中心商务区全面开工建设。
多措并举,加强泉水保护,实现泉水持续喷涌,成为章丘最靓的名片。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园林局和环卫局,实施“门前五包”,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稳妥地进行城中村改造。
科学运作城市经营。
五年来,实现城市经营收益20亿元,累计完成城建投资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0倍。
实施小城镇建设“三个一”工程,乡镇驻地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部山区吃水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和经济工作生命线,实施全方位、全领域招商,招商引资成为推动发展、壮大财力的重要支撑。
五年引进项目1130个,总投资52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
突出园区招商。
累计投资7.5亿元,完善“一区三组团”配套设施,加快与济南的对接融合,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4.5平方公里扩展到7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288家,总投资371.7亿元。
加快民营园区建设, 各类园区发展到29处,城东、赭山等八大园区初具规模。
突出大项目招商。
华电国际、中集车辆、中氟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中国重汽、济钢、可口可乐等一批大企业落户我市,五年引进过亿元项目120个。
突出专业招商。
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和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组织专业招商部和小分队,实现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的转变。
突出对外贸易。
五年累计出口创汇2.73亿美元,年均增长43.2%。
加强对外交流,与日、韩、美等国家的县(市)缔结友好关系,总体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五年来,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
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完成土地二轮承包和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乡镇撤并,形成14个乡镇和6个办事处的行政区划布局。
积极稳妥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原电机厂、鲁宏、荣泉、汇丰等14家市属企业改制,对“北四厂”和43家煤矿实施重组整合,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其经验得到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
加快公退民进步伐,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251家,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4.7%。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农村会计集中记帐和惠民直通卡制度,率先在全省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加大转移支持力度,确保基层运转。
对征地农民实施永久性补偿,有效化解农村基金会金融风险,公共财政的管理调控职能明显增强。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首笔3.5亿元政策性贷款,搭建起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
(六)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加快社会事业新发展。
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实行“两免一补”。
投资7亿元,新建章丘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对四中、五中、七中等实施扩建,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改造,引进建设13所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走在全省前列。
2005年全市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8%。
实施科技创新。
五年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10项,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8项,建立省、市级技术开发中心20家。
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成功战胜“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传入和流行,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覆盖率达到92.5%,基本建立起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网络。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
落实“两确保一低保”,实施安居工程,对农村弱智困难户、残疾人实施救助,对建国前老党员、农村支部书记发放生活补助。
五年累计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 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成功举办国际地掷球等大型赛事,危山兵马俑、洛庄汉墓等文物发掘实现重大发现,承办了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研讨会,文体和广电工作均跨入全国先进行列,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
(七)始终坚持两手抓,构建文明和谐新秩序。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城市文明塑造工程,深入开展全民“读书、健身、创业”活动和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一条街”建设,组织消夏晚会、全民运动会,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主题”行动,创造了稳定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被评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
坚持深化依法治村,推进全方位依法治市,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开通邮政绿色通道,建立“三书一挂六联责任”制度,95%以上的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我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
(八)始终坚持转变职能,树立执政为民新形象。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取消226项行政许可项目。
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行政许可集中、联合、统一办理制度,建立市、乡、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
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行政评议考核和执法公示制度,开通市政府门户网站,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实行市级领导分线责任制,政府决策和落实能力不断提高,被评为山东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78件,政协提案490件,满意率分别达到98%、97%。
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苦干,胜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4%,出口创汇增长3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1%。
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十五”平均增速,为“十一五”规划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化解了许多新矛盾,解决了许多新问题,经受了许多新考验,在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实践证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勤劳智慧,识大体、顾大局、能奉献;各级班子坚强有力,心系全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五年来,中央、省和济南市领导多次来我市视察指导,对章丘工作寄予殷切希望,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各项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无私奉献。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章丘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章丘驻军和驻章丘所有企业,向退下来的老领导、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五”时期,全市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外向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生态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虽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和救助的力度不够大,部分群众和企业职工生活仍比较困难;城市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环境仍不够宽松,基层和群众工作中一些影响稳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少数单位和工作人员中,仍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正、效率不高的问题,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宏伟“十一五”:
新起点 新机遇 新跨越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融入省城、建设全省首善之地的关键阶段。
展望未来五年,我市宏观环境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特别是随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济南大经十路发展带战略和东扩战略的实施,我市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区域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市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近几年积累的一大批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进入集中回报阶段。
城市化进入加快提升期,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与济南正由主动对接转入全面融合,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
和谐社会步入加快推进期,城乡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趋向协调。
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机遇,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有能力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进一步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按照“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发展定位和“一二三四六六”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项目建设、外向型经济“三个重点突破”,产业整体水平、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城乡统筹水平“三个快速提升”,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发展后劲“三个明显提速”,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城市化为载体,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两翼,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章丘建设成为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城市、富有个性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富有文化内涵的文明法治和谐城市。
综合现实基础、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的预期目标,包括7大类共78项规划指标。
主要指标是:
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达到500亿元,人均6188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达到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累计完成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16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
57:
36。
工作中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能力。
“十一五”期间,按照稳定优化农业、做强提升工业、全面繁荣服务业的要求,加快三次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符合城市功能要求、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发展。
按照中部率先崛起、北部加快赶上、南部保护开发的要求,把发展布局规划为中部现代化产业重点发展区、南部生态产业优先保护区、北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区等三大经济区域。
中部现代化产业重点发展区,主要规划建设现代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精品农业三大基地;南部生态产业优先保护区,主要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旅游、特色产业三大板块;北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区集中规划建设鲜活农产品、沿黄生态、临港经济三大片区。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驱动发展。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集中投入、扶优扶强和优势主导产业带动,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壮大一批专业配套企业、新增一批骨干企业,集中做大汽车、钢铁、化工、能源动力、机械装备、生物制药六大产业集群,建设连接省会和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制造业基地,同时,做优做强一批市场品牌。
繁荣发展服务业,推进以旅游业为主的休闲服务业,打造旅游名城;推进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实现住宅产业化;推进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和以新型业态为主的商贸服务业,构筑产业层次高、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三产发展格局。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支撑发展。
紧紧抓住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有计划地规划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加快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把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构建城乡一体、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总的按照“中心提升,西部推进,东部延伸,南北展开”的布局要求,未来五年,城市建设完成投入150亿元,建成区达到7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
加强泉水保护,建设“两泉三河五湖”环城水系,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
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
老城区以泉系规划建设为核心,积极稳妥地实施城中村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加快城区企业“腾笼换业”步伐。
加快建设中心商务区,形成高质量旅游、商业、居住中心;新城区重点实施行政服务区、水系公园、精品居住区等工程建设,建成政务、教育和现代工业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加快三个辅城建设,实施村居整合,到2010年形成10万人规模,形成城中有园、园城相融的现代化产业新区。
进一步加强水、电、热、气网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畅通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统筹推进“五城联创”工作,力争“十一五”时期全面建成。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十化”建设为目标,用五年时间集中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主要任务是,发展壮大农村现代产业,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服务保障体系,推进文明素质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着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适应经济发展一体化要求,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加速公退民进步伐;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科学完善、自主灵活的市场化分配激励机制。
继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突出招商重点,瞄准重点领域,大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
“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800亿元,外资4亿美元。
加快明水经济开发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总体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创优办事环境,争取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完善民营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力争“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70%以上。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培植壮大出口创汇主体,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由创汇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各项事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倾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劳动力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强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年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农村基本养老覆盖面。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改造,适时建设市青少年科技中心,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所)改貌和设备升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100%。
加强生育文化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规划建设科技馆、博物馆、汉王陵遗址博物馆,加快建设市奥体中心,积极承办十一届全运会部分比赛项目。
实施文明城市塑造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推进依法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治市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五)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树立永续发展理念,以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资源为重点,实施资源节约战略。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循环式生产企业和工业园区。
提倡绿色消费,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标,加强污染防治,合理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绿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扎实做好2006年工作:
接好轨 起好步 开好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根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确定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发展定位,围绕“两个前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二三四六六”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转型、加速、协调”,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情创新,自觉融合,实现新农村建设、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管理、招商引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谐章丘构建六大突破,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26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25亿元,增长25%;利税43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16亿元,增长35%。
利用内资实施“211”计划,即合同利用内资20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2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00亿元。
外资实施“211”计划,即合同利用外资(新口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工作目标1亿美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020元,增长10%。
围绕实现上述任务目标,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规划为龙头、农村环境改善为重点,投入资金2亿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十百”工程。
按照“十化”目标,抓好示范,完善机制,扎实推进10个示范村、100个建设村的建设。
按照规划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分批次展开新农村建设,实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