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91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docx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DOC

历史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

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

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等几个发展阶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发展为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西周井田制最为典型)。

2、手工业:

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战国得到确立;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

2、手工业:

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3、商业:

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的范蠡被后世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始创王位世袭制;商朝奴隶制中央、地方国家机构趋于完备。

2、西周创立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3、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带有血缘宗族和神权色彩。

1、春秋前594年鲁国“初税亩”促进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文化

1、思想:

周礼是儒学的重要来源之一。

2、文艺:

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3、科学:

中国为世界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国家。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系统的自然数数字。

1、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传统文化体系奠基;孔、孟、荀使儒家成蔚然大宗。

2、文艺:

春秋时的《诗经》是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战国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科学:

出现算筹计数法、赤道坐标与《天文》、有性杂交、《黄帝内经》、楼船等成就。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

经济

古代希腊的农耕经济和航海、殖民活动发达。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3、罗马法的作用:

其制定与实施,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

1、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前8-6世纪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

2、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前5世纪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文化

1、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等为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甚至主张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并据此否定奴隶制,这些观点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萌芽。

2、苏格拉底比智者学派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观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选修

改革、人物

1、改革:

前6世纪初古希腊的梭伦实行改革,采取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等措施,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基础;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采取的“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在秦国确立封建制,使秦国在七雄中迅速崛起,为后来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2、人物: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政治主张,提出了性相近的人性论观点,提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哲学,政治著作《理想国》和他的教育实践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古希腊学者者亚里斯多德在物理、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特别是逻辑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其办学实践培养了人才,对整理和保存希腊文化贡献巨大。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

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前6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

精耕细作农业初步发展。

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式;有了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发明了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

2、手工业:

青铜器轻巧华丽;东汉水排使冶铁长期领先世界,瓷器生产技术成熟;丝路开通,丝绸外销激增。

3、商业:

秦始皇经济举措有利于商业发展。

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发展为著名商业中心;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丝路开通,外贸发展。

1、农业:

黄河流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

《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

江南农业快速开发。

2、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钢量、质大为提高。

3、商业:

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治

1、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诸卿制、郡县制等)。

2、汉承秦制,但有所损益。

中央:

汉武帝时,任用布衣为相,中央丞相、御使大夫、太尉等“三公”构成的“外朝”掌执行,尚书令、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掌决策;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地方:

西汉武帝时的“推恩令”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初步巩固;东汉时,西汉的地方监察区州演变为郡以上的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文化

1、思想:

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仁政和纲常),汉武帝全面肯定其主张,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2、文艺:

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承明显。

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是名篇。

3、科学: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周髀算经》成书,记载“古率”(周三径一);天文观测使用“浑仪”;《氾胜之书》记载无性杂交技术;《黄帝内经》编定,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思想:

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

2、文艺:

志怪小说出现;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有力推动绘画发展。

3、科学:

刘徽首创割圆术,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的萌芽,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0年;贾思勰《齐民要术》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杰出农书。

世界历史

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前3世纪-公元6世纪)

政治

1、古代罗马法的发展。

①公元三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和非公民区别开始消失,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意义;②6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2、罗马法的内容:

①公民法:

基本为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

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保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多种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和夫权,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得到保证;其核心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选修

改革、人物

改革:

公元5世纪后期,中国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杰出政治家冯太后及其子北魏孝文帝雷厉风行进行改革: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

设巧计迁都洛阳,化解来自鲜卑旧贵族的改革阻力。

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改革加快了中国北方各族的农耕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对后来隋朝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也有促进作用。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下)

隋唐(6世纪晚期至前10世纪中期)

宋元(10世纪中期至前13世纪晚期)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

2、手工业:

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

大运河促进商业发展;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1、农业:

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新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经济重心移到南方。

2、手工业:

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

3、商业:

空前繁荣。

两宋店铺可随处开设;商品种类增多;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展。

元代疏浚大运河,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政治

隋唐形成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政令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中央:

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

2、地方:

元行省制为中国省制开端,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文化

1、思想:

儒学发展更为辉煌。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太宗时对儒家五经作出官方权威注解,印成儒家经典读本《五经正义》。

2、文艺:

唐诗空前繁荣:

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传奇小说表现爱情主题者成就最高。

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3、雕版印刷、火药发明,赵州桥、五牙战舰。

1、思想:

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二程、朱熹,朱熹是集大成者(理气论、心性论)。

2、文艺:

宋词五大家,柳、李婉约而苏、辛豪放,陆游兼之,诗作最多;话本为小说繁荣奠基。

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元散曲《秋思》千古流传;杂剧使戏曲艺术成熟,关汉卿《窦娥冤》是杰作。

3、科技: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于航海;应县木塔为世界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农书《农桑辑要》;天文简仪。

世界历史

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世纪-13世纪)(参见选修一欧洲宗教改革相关部分)

经济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建庄园经济,以庄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有别于中国的小农家庭),在庄园内进行生产分工,农奴劳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庄园内实行自给自足。

政治

7—9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如英、法、德等形成。

但天主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势力非常强大,罗马教廷通过教阶和教区制度对整个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教权往往是大于世俗王权,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文化

在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