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585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错误;①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

答案:

C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感情的精神纽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下列各项能印证这句话的是(  )

A.海峡两岸同胞在台湾北港朝天宫举行拜谒妈祖活动

B.中国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C.第五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举行

D.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

解析:

题中强调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项入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4.考古发现证实,远古时代巴人崇虎,以白虎为图腾。

这一文化现象影响深远,而今重庆及其周边地区仍常见它留下的印迹(如下图)。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远古时代巴人崇虎,以白虎为图腾”,这一文化现象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且具有地域性,故选①④。

答案:

B

5.《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

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

《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排除;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排除。

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A

6.党的十八大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 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应吸取的是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且“继承”用词不当,故①错误;我们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7.2014年8月16日,两岸闽南童玩文化交流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童玩专家围绕闽南童玩,就童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畅所欲言,共谋发展。

这表明(  )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两岸文化趋同 ③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两岸文化交流研讨,充分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区域特征,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但不可能实现两岸文化趋同,故②表述有误;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不能决定两岸关系的发展,故④错误。

答案:

C

8.据统计,全球约有25亿人在直接或间接学习《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级别的智慧宝库,古今中外推崇备至。

它所阐述的谋略和哲学思想,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古老《孙子兵法》以其蕴涵的智慧影响着当今世界,体现了①②③;④错误,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

B

9.“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最近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

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  )

①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②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排除;①④属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作用,故选。

答案:

C

10.稍稍关注中国科技史就会发现:

京杭大运河通航设施的演变已成为中国船闸历史的缩影。

夫差筑邗沟时,在邗沟与淮水交汇处的末口筑一道拦河坝“北神堰”,这是利用埭堰进行人工渠化河流的最早尝试。

东晋末年,秦康埭、邵伯埭、三枚埭、镜梁埭先后横卧邗沟,成为古代科技的标志。

唐朝节制水流设施——斗门的设计,更是我国最早的船闸的雏形。

这反映出(  )

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等特点 ②我国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并非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③排除;④中“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A

11.2014年5月13日晚,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儿童节文艺晚会在新疆录制。

少数民族的小演员们载歌载舞,展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活力。

宁夏歌舞“黄河娃”、内蒙古歌曲“男子汉”、广西歌舞“盘歌”、西藏“热巴舞”……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题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虽然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故③④入选;②不符合题意;题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排除。

答案:

D

12.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皮影戏的悠久历史和“活化石”地位与它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的包容性密不可分,这体现了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也表明皮影戏在发展历程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即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④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说法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

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

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解析: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及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分析。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

2012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

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

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

(1)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

(1)①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等特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