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467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docx

古代文学史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2)

作者:

admin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399更新时间:

2009-3-2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诗经》中的诗歌创作年代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2、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著作是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编年史《左传》和国别史

 《国语》。

3、《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词集。

4、《西厢记》塑造了崔莺莺和(张君瑞)这两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陆游《书愤》中的名句。

6、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7、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借祭神的“(青词)”的形式而抒发怀抱。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

秦风》中的《(蒹葭)》。

9、“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逍遥游)》一文。

10、大力宣扬“人性善”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见于“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

12、《水经注?

三峡》:

“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16、杨万里的诗清新、自然、活泼,自成一家,世称(诚斋)体。

17、《拟咏怀》的作者是(庾信)。

18、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众人之乐)。

19、北宋(苏洵)与其子轼、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20、吴伟业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陈园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氓》: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山东省

2、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B)

  A.《咏荆轲》B.《饮酒》C.《归园田居》D.《桃花源记》

3、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所用典故出自(B)

  A.《诗经》B.《楚辞》C.《论语》D.《庄子》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C)

  A.华山B.嵩山C.泰山D.恒山

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新乐府诗的是(D)

  A.《卖炭翁》B.《琵琶行》C.《长恨歌》D.《钱塘湖春行》

6、《前赤壁赋》:

“壬戌人秋,七月既望。

”“既望”是指阴历(B)

  A.十五B.十六C.十七D.十八

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是指(D)

  A.孙权B.刘备C.周瑜D.刘裕

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B)。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

9、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作者是(D)。

  A.曹操B.曹植C.曹丕D.王粲

10、《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D)。

   A.儿童B.青年C.壮年D.老年

 1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串全诗的中心景动是(B)。

   A.江B.月C.花D.夜

 12、苏轼《前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窈窕之章”所指的作

 品见于(A)

   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古诗十九首》

 13、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A)。

   A.传奇B.南戏C.杂剧D.院本

 14、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弭谤》的是(D)。

   A、门庭若市B、高枕无忧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

 15、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A)

   A、遭受忧患B、离别的忧愁C、发牢骚D、被离间骚扰

 16、“建安”这一年号属于(A)

   A、汉B、魏C、蜀D、吴

 17、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一诗抒发的感情,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A)

   A、“愤”B、“怨”C、“乐”D、“哀”

 18、从诗歌体裁上看,李白最不喜欢写(D)。

   A、七绝B、乐府C、古风D、七律

 19、杨万里诗句“中流以北即天涯”中的“中流”指的是当时宋金的分界(B)。

   A、长江B、淮河C、泗水D、桑乾河

 20、为孟尝君市义并营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C)。

   A、邹忌 B、邵公C、冯谖D、烛之武

 21、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B)。

   A、汉乐府民歌B、《古诗十九首》C、永明体诗歌D、山水田园诗

 22、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A)。

 A、《诗经》 B、《楚辞》C、《论语》 D、《庄子》

 23、“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

   A、王粲 B、陈琳C、孔融 D、刘桢

 24、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C)。

   A、秦始皇 B、汉高祖C、汉文帝 D、汉武帝

 25、著名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A)。

   A、阮籍 B、嵇康C、鲍照 D、庾信

 26、晚唐文人中,涌现出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作家,其最著名的代表是(C)。

   A、张志和 B、白居易C、温庭筠 D、刘禹锡

 27、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中所用修辞手法为(B)。

   A、比喻 B、互文C、夸张 D、谐音

 28、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韵》“,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中的“蚩尤”是

 指(D)

   A、人名 B、地名C、动物 D、大雾

 29、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离别后”中,“玉箸”是指(C)。

   A、玉做的筷子B、白色的筷子C、比喻思妇的眼泪D、人名

三、简答题:

(每题4分,共20分)

 1.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

 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答:

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者的

 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

 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并非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

 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

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

 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

 的欢乐。

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

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

 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2、简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答: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

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

 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

 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

例如《饮酒[其五]》

 3、《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曲文是如何体现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情感波澜的?

 答:

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

(1)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

 

(2)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

(3)再写她对张生离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

 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

(4)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

在表达自己

 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

作者

 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

 次井然,细腻感人。

 4、请根据《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告子下》)一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答:

句意为:

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

 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

 的。

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

 的危险。

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5、解释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

 不竭:

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答:

且夫:

况且。

造物:

指天,大自然。

无尽藏:

这里指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适:

 享受、满足。

况且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

 能索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可以随意耳听眼看,取用不完。

这才是大自然无

 穷无尽的宝藏啊,我和你且来共同享用。

 四、分析论述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分析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

 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

 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些成就,

 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本诗通

 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

 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

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

 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论述题汇总

论述:

  1柳永词的突出特点及贡献?

  答:

柳永词艺术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二是他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出。

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的特殊贡献,他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到体式开拓的长调慢词上来,音律谐婉﹑叙事详尽﹑绘景必工,而又有一﹑二警策语,为全词生色。

  2辛弃疾对苏轼豪放词的继承和发展?

  答:

1辛弃疾是继苏之后极大开拓和解放词的“体”和“境”的豪放词人,在宋代词坛上风格独特的“稼轩体”,以文为词,继承苏以诗为词的词的创新精神。

2他们之间有显著的区别,苏是典型的文人词,而“稼轩词”是英雄之词,如《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词多以豪放格调为主,又不失温婉的本色,其晚年作品气大声宏,狂傲之情溢于言表,在辛的性格中,有作为英雄词激昂排宕,也有作为一个文人情感丰富细腻的一面,如《贺新郎》的悲放,《祝英台令·晚春》的婉约3语言方面,辛词把散乱平淡的语言组织得极为生动﹑朗言,俱善于用典,且多精当。

而苏词用典相对较少4以文为词,广泛吸收民间语言,有通俗化﹑口语化得优点。

  3苏轼词的突出特征及开拓贡献?

  答:

特征:

苏词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苏词不仅“豪放杰出”也多清空幽秀作品,风格是多样化,苏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排斥,多刚柔相济,“刚健含婀娜”,表现自我,“以诗为词”,“引议论入词,打破法度成规,豪迈狂放者有之,婉约温蕴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峻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艳丽者有之,开拓了词的历史新阶段,举例如:

《江城子》﹑《蝶恋花》。

贡献:

苏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题材上以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反映的生活内容扩大,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进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样式,对词体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与唐诗并列,苏被视为宋词为宋一代文学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4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答:

关汉卿的这些作品,可按所写题材分为历史剧﹑爱情风月剧﹑社会公案剧三大类。

《单刀会》此剧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

写三国时东吴的鲁肃借庆贺“近退曹兵,玄德称主汉中”为名,邀蜀国的荆州守将关羽过江赴宴,预谋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及时平息了一起纷争,捍卫了“汉家”基业。

此剧的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第一折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唱,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

《西蜀梦》全名《关张双赴西蜀梦》,故又名《双赴梦》,写刘备当了“大蜀皇帝”后,为“刘汉”基业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关羽和张飞相继被害。

《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爱情风月剧。

《谢天香》中谢天香是位会吟诗﹑能吹弹的官妓,是编入乐籍而在行院里承应官府的“上厅行首”。

《金线池》里杜蕊娘的性格则颇为刚烈果决,她是个能识文断字的而能歌善舞的官妓。

《谢天香》﹑《金线池》﹑《救风尘》三出正面描写妓女生活的剧作中,关汉卿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在与不幸命运抗争时的无知沉沦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或心高气傲,塑造出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等性格各异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剧中的主人公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该剧批判以元代贪官污吏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

这是元代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形象反映。

  5论述《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答:

《金》摆脱了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里程碑。

1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金》开创世情小说的先河,写家庭故事﹑市人锁事,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俗”事,标志着中国小说走向普通人的生活走向市人,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2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

《金》把自己的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以生活的丑作为作品题材,描绘了丑,却造了“美”,其失误处也在于此,在作品中表现出作者庸俗的一面3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实现了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转变,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色调立体的“圆形人物”,如:

潘金莲﹑李瓶儿,既冷酷﹑恶毒,又有温顺多情的一面,真实可信。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金》继承了《三国演义》的网状结构形式,并使之更加完美,《金》采取了全方位的结网结构,以家庭为圆心,西门庆家的兴衰为主轴,这个家庭与社会上下的联系构成了经线,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好比是横的轴线,其他人物的命运构成了一条条纬线,这种圆形网状结构,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金》继承了说书艺人的口语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其语言与市井人物的身份﹑地位﹑环境﹑性格相契合,显示出粗俗﹑琐细﹑活泼﹑丰富的语言特征,人物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6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

  答:

相同之处:

a二者都是历史剧,《长》写李﹑杨爱情,安史之乱,《桃》写侯﹑李爱情,南明灭亡b都以男女爱情为线索c都用双线结构的形式,从爱情写政治4音律极为和谐。

不同之处:

a思想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长》写政治与爱情的矛盾,但最终超越矛盾,以佛学思想“情缘总归虚幻”作总结,《桃》也是写政治﹑爱情,但并非停留在这个基础上,他反对魏阉余孽,顿悟出全是一场空,反对政治的“冷心”b创作方法不同,《长》表现在对创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炼,《桃》在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结构上《长》以爱情为主,金钗贯穿全剧,《桃》工整典雅c结局不同,《长》把爱情政治作为一场虚幻,《桃》中二人循入空门,反映作者对政治的冷漠,失去信心。

  7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或突破)?

  答:

以前在诗文里也有悲剧意识,但《红》对传统的悲剧有很大的突破,它向世昭示一个人物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

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曹雪芹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红》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的中心事件,写出了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作者从中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贾府会走向衰亡?

为什么宝玉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毁于一旦?

首先作者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作者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再次作者从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其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但这种转移仍然无法躲避家族对其生活行为的限制和选择2道德文化悲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西方那样超越政体的宗教力量,然而儒家思想却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西方宗教的社会作用,而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在于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可以从贾赦﹑贾珍﹑贾琏这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受儒家乐天思想的影响,中国悲剧的悲中有喜的传统,尽管可以给人以乐观的鼓舞,而《红楼梦》从佛家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综上所述,曹雪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还以宝玉出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宝玉的解脱是自然的﹑人类的,也是悲感的﹑壮美的﹑文学的。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简答题汇总

简答:

  1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

  答:

相同点:

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

不同点: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

特点:

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

  答:

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

  答:

“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

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

  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

  答: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6简述南宋前后期词的特点及区别?

  答:

1在内容上,南宋前期经历了“靖康之难”,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反映遭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现杀敌立功,渴望与现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抒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人民不幸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期,北方经历了多次战争消耗,政权内部矛盾,无力南侵,南宋主和派当权,也无意北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于是吟风弄月,饮酒赏花的作品大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雅的词派,其代表作家有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等。

2在风格上,前期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愤,所以其风格以豪放﹑雄壮为主,常常围绕表达的需要,冲破音韵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从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南宋后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律之工﹑精究平仄音韵,讲究用物用典,精心锤炼字句,从而形成风雅诗派。

  7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答:

相同点:

都是以爱情主题创作的历史剧。

不同点:

白的《梧》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感受。

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历史事实出入较大,是马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寿和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感。

  8《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

  答:

《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有:

1剧本和演示方式的改变2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

  9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的具体体现?

  答:

《西游记》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是在奇幻思想基础上的幽默和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笔法是奇笔和戏笔的圆熟运用和水乳交融。

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一身的人物形象3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10《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答: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特点是:

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

它在人物典型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排除怪诞﹑杂乱因素,明确﹑集中地表现生活本质的作用。

艺术特点是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

  11《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塑造人物的异同?

  答:

1二者人物性格都具有类型化特征,《水》与《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开拓了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个性化典型倾向。

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主要特征是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c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林冲d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

  12《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主要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