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455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docx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三一文库(XX)/心得体会/读后感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多篇汇编)目录第一篇: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第二篇:

陈鹤琴和张雪门教育思想的比较第三篇:

张雪门第四篇:

张雪门行为课程第五篇:

张雪门与陈鹤琴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去年授市教研室之托我园买了两套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本在家看看,初读张雪门老师的教育文集,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我的文学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东西。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雪门其人。

张雪门(18911973),浙江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北张即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张雪门作为一名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写的幼儿教育文章,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里教师里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种生命!

担任幼儿园的教师,就是负担这一生命去生长的细胞体。

教师是负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进的人,本身就不会有停顿的想象,学识经验随时随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长着、哪里容得下足息的地方?

是的,作为教师,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做到终身学习。

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1、立志。

2、省察。

3、力行。

4、选择环境。

教师不但须要有伟大的人格,且须有健全的学识。

学识修养,断不是仅仅只限于在校时所得的一些,应该与时俱进。

否则材料已经变得不新鲜,除去旧把戏又没有别的,渐渐就要感到职业的乏味,以后也就会淘汰。

幼儿教师的职业很伟大,幼儿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丝,日东则东倾,日西则西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阳一样,我们的工作又如自己种的一丛花,看着它发芽,看着它长叶,看着它含苞,看着它开花结实,天天生态不同,多用一分培养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验现出来。

指导幼儿园的儿童,正是这样。

儿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

只有指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

他们的天真烂漫,有多少情分给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给你,只有加多,绝无减少。

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肩上的责任也重大,幼儿园里的一颗颗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使他们开得更加茂盛。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虽感到重要而自己没有兴趣,应该放下幼儿教育的担子,另找有兴趣及重要的职业去干,不要勉强再走这一条路。

如果感到,你诚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和自己个性合宜,就当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进。

读了他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张雪门对孩子的热爱而感动着。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才有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和观点。

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爱岗敬业,在工作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幼儿教育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平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学识,担当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来,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第二篇:

陈鹤琴和张雪门教育思想的比较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班级:

09教31学号:

09093018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他在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

他的“活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的改善与发展。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在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即他的活教育理论,这是他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提倡让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陈鹤琴选择将自然作为最主要的内容。

陈鹤琴的观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儿童的天性本是纯真的,如果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过早的将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儿童,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将是对天性的抹杀,会让他们过早的失去孩子应有的童真。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能够学的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的方法,则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不能促进其天性的发挥,反而会影响其健康的成长。

因此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必定要有一种组织,在相当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关系。

而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最为熟悉和亲切的,所以应当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中心。

陈鹤琴重视自然的力量,但并不代表他完全否定课本。

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幼儿园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他提倡要让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并且他还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以儿童作为主体的观点。

对于教育过程,陈鹤琴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就是要求针对不同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相同的主题活动中,采取不同层次的活动。

接受能力强的,本身条件好的,可以提高活动的难度;接受能力低的,本身条件弱的,可以适当降低活动难度,使幼儿不至于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压力和自卑感。

教学过程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渗透教育,使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都可以在课堂过程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巩固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达到能力的提升。

对于家庭教育,陈鹤琴也有一系列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对于儿童,父母和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导他们,让孩子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和良好体魄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就是要了解儿童,知道儿童的心理,明白儿童所想所要的。

因此,要想对儿童的教育能够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了儿童,否则按着成人的想法实施不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导,将会导致儿童过早地被成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所影响,从而对其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与当今所提出的重视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更是如今幼儿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再看看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

张雪门作为与陈鹤琴同时代的著名幼儿教育家,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实际工作,他对中华文化和我国幼教理论及发展趋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行为课程”模式,体现了独特而系统的幼儿教育思想。

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幼儿教育的目的首先且必须是完全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内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并培养儿童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不断改变发展的环境。

1929年,张雪门首先在幼稚园的研究一书中提出:

“课程是什么?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同时指出:

“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

幼儿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

他认为不应当把课程仅视为“知识的积体”,而应当是把“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

对于他的观点,他还补充说到: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和陈鹤琴一样,张雪门对于课程的内容也认识到了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强调,课程的内容因生活而开始,也因生活而结束。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首先培养他们基本的实际行动,凡是能够让幼儿实际行动的,家长和教师都要给他们足够的自己实践的机会。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际中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实际中发现的困难才是真正的困难,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

因而,张雪门的幼儿园的课程概括的说就是,幼儿园课程必须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提供可以让儿童自由活动的真实场景,让儿童能够自由的进行发挥创作。

在教学方法上,张雪门提出要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实践的行为又是空中楼阁。

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这要求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选择与学习单元有关的材料,并且这些材料要和儿童的生活相融合。

这不仅是体现了他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内容,更是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需求。

张雪门和陈鹤琴在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探索中,虽然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其实在的内涵是相似的。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的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幼儿的经验“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简言之,行为课程就是要用幼儿的行为、经验来构建幼儿园的课程。

而陈鹤琴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她的“活教育”思想。

要求以社会生活中的活材料、活方法,来培养“活学生”。

体现在幼儿园课程上,主张以“整个教学法”的思路,按照“五指教学”的模式,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这个讲究的是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育的本质是“活”的。

由此可见,陈鹤琴和张雪门的教育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雪门和陈鹤琴都是20世纪,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具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大家,在幼教改革之路上,他们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思想也必定在幼儿教育之路上引领着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将我们带到科学教育幼儿的大道上。

第三篇:

张雪门张雪门的教育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内容摘要: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关键词:

教育目的一、生平与教育活动张雪门在青年时期就对幼儿教育发生兴趣,通过到沪宁一带参观,目睹当时一些日本式的蒙养园或教会办的幼稚园对幼儿的不良影响,深感痛心,遂立志投身幼教。

1918年,他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任园长。

张雪门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入手的。

他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于1926年拟定了“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引起同行的注意。

同年秋,返孔德学校任小学部主任,兼任新教育评论。

1928年秋,孔德学校开办了幼稚师范,请他主其事。

他受“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启示,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措施。

实习场所除孔德幼师办的幼稚园外,还借了一个蒙养园。

不久他又创了艺文幼稚园,也作为实习场所。

1960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几乎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的情况下,他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计张雪门一生中,从20年代后期开始,曾先后撰写了幼儿教育方面的论著约200多万字,这是他为人们留下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1973年他因脑病复发,终年83岁。

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早在本世纪30年代,张雪门就曾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的幼稚教育分为4类:

(一)、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认为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就属于这一类。

它们都是以“陈腐的学问,忠孝的道德,严格的管理,再加上劳心而不劳力的培养”,为造就士大夫服务的。

教师教一样,学生学一样,全部活动不脱教师的示范,儿童不能自己别出心裁,也不许其别出心裁。

儿童是被动的、双方都充满了压迫的苦闷。

所学的全是零零碎碎的知识技能,都是浮面的,虚伪的,日了稍久就立刻忘怀了。

在这里他对蒙养院管理上的严肃主义的弊端的揭露可以说是十分具体、十分深刻的。

(二)、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的的幼稚教育他指出,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的,它们在教育目标方面,总是以基督教教徒为标准,力图通过宗教教育毒害幼儿,使之将来成为虔诚的信徒和帝国主义温驯的奴仆。

他认为教会幼稚园的保姆只是为教会尽职而不是为教育服务,她们关心的是宗教而不是孩子。

并尖锐地指出教会幼稚园作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它所起的作用“消极的是在减弱中国民族的反抗,积极的是在制造各国的洋奴。

”(三)、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指出这种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着重于使儿童以最大、最多的思考机会,是从意大利和美国传入我国的。

前者通过教具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感官的训练和知识的训练;后者则利用生活环境中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为教学材料,按时令的变化,从儿童的动机和需要出发设计和编制课程。

而在这两种教育思想中,美国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对我国幼教界的影响,又远胜于意大利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的影响。

他本人原来也是赞成这种儿童本位教育思想的,但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他已认识到这种观点完全不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认为教育如果不考虑社会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

(四)、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强调目前的儿童,便是下一代的民族,凡现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儿童虽小,也决不例外,他认为优秀民族实基于幼稚教育,并提出改造民2族的幼稚教育有4项具体目标:

“一是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基于这种认识,他主张幼稚教育必须是根据三条原则:

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三是儿童的心理发展。

因为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伦理观念、民主生活和科学头脑。

总之,他认为幼稚教育的目标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符合时代的需要和造就中华民族优秀的新一代的要求。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董任坚翻译了行为课程一书,当时正值行为主义学说在我国传播。

张雪门也在此时开始了他对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

曾先后在幼稚教育概论、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对幼稚园的课程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1946年去台湾以后,他继续致力于幼稚园课程的研究,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

随后在70年代初他又出版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对幼稚园的课程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里我们将他在幼稚园行为课程方面的主要观点和主张作一简略介绍。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早在1929年,张雪门在幼稚园的研究一书中就提出:

“课程是什么?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同时明确指出:

“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

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

他认为不应当把课程仅视为“知识的积体”,而应当是把“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

直到1966年他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才明确提出什么叫行为课程的问题。

他说: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它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爆米花以及养鸡、养蚕、3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等,能够让幼儿实际行动的,都应该让他们实际去行动。

因为“从行为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

”同时幼儿只有通过这种实际行为,才能使个体与环境接触,从而产生直接经验,这种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经验。

他还特别说明,“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

”至于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给予幼儿模仿和表演的机会,然而并不能代表人类实际的行为。

所以,他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实际行为,要“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能力。

”他认为“若教师真能做到这样,这便是行为课程了。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他提出:

“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

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事前应有准备应估量环境,应有相当的组织,且需要有远大的目标。

各种动作和材料全须合乎儿童的经验能力和兴趣。

动作中须使儿童有自由发展创作的机会。

各种知识技能兴趣习惯等全由儿童直接的经验中获得。

”在这里他不仅提出课程及与儿童生活联系;须合乎儿童的能力、兴趣和自由发展的需要,还特别强调了课程须有目的、有计划有远大的目标。

他在实践中还曾指导幼师生具体根据上述标准,拟定了各月活动估量表,即全年的课程表。

在这些估量表中都将活动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儿童三大类:

自然环境类包括节气、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类包括节令、纪念日、农作、家庭、店铺、职业、风俗、公共机关、学校;儿童类包括游戏和疾病,并规定了每月的中心活动。

(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实践的行为又是空中楼阁。

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行为课程既经设计,则应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幼儿生长进步的自然的良好行为,指导进行。

同时在进行中须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须劳心的原则。

由于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系采4取单元教学,它一般是先根据幼儿的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的,再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

行为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工作、游戏、音乐、故事儿歌,以及常识等科的教材。

但在实施时,则应彻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

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在各科教材中选择与学习单元有关的材料,加以运用,适当配合幼儿实际行为的发展,使各科教材自然的融会在幼儿生活中,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从生活而发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采用行为课程教学法,教师在课程进行前要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详拟计划;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随时巡视指导,不重讲解,而着重指导幼儿行为的实践,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负责守法、友爱互助等基本习惯。

行为课程的教学结束后,评量与检讨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此了解幼儿的知识、思考、习惯、技能、态度、理想、兴趣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至于单元的选择,则须配合教育宗旨、教育政策、社会需要及幼儿的能力。

综上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

这种课程理论,虽然从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看来,不是完全无可非议,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则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

第四篇:

张雪门行为课程一、张雪门先生简介: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二、张雪门教育思想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

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二)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儿童的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

课程是是儿童生长需要的材料。

而儿童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

因此,为儿童发展所选择的经验,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同时又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但首先应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材料。

这些材料的来源,“仍不外由于儿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触到的环境。

”即是说,幼稚园课程来源于学前儿童直接的活动。

张雪门认为,可以构成儿童课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

1.儿童自发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升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生成的活动;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

他认为,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选材。

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组织。

但是仅仅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

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2.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3.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4.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第五篇:

张雪门与陈鹤琴一、儿童不是“小人”陈鹤琴的儿童观传统儿童观的谬误从陈鹤琴先生的经历来看,他对中外教育都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对不同时空背景下教育所预设的对儿童的看法也有相当的了解。

尤其是通过国内新式学堂与传统私塾的对比和西方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对比,陈鹤琴认为我国传统教育“它的弱点太多,它的组织,它的内容,太不适应现代的情形了。

”(陈鹤琴全集第六卷p535,以下只标卷数及页码)究其根源,当然是传统社会对儿童的看法使然。

陈鹤琴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

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

为什么称儿童叫?

小人?

为什么不准他游戏?

为什么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成人一样?

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

”应该说,在“五四”之后,对旧儿童观的批判,陈鹤琴虽不是最猛烈的,但他是站在专业者的立场上,理性地剖析旧儿童观的缺陷。

更重要的是,他在批判之后,还有建设。

(二)儿童心理之研究他首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这在当时国内是绝无仅有的,使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第一次有了科学的依据。

陈鹤琴对其长子陈一鸣的观察记录,不仅是为了讲授儿童心理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对传统儿童观的不满。

正如他所说,“我素来很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也很喜欢我。

”他最初将儿童的心理特征概括为“四心”,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

这些心理特征的描述与传统社会对儿童的心理预期是颇为冲突的,而陈鹤琴将这些特征详加描述并提出了怎样教育儿童的方法。

在他看来,“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在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

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

”(三)家庭教育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出版的同一年,家庭教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两本书同年出版,确实是相得益彰,反映了陈鹤琴更普遍的革新旧有儿童观的努力。

他在自序中说:

“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的人,知道也难教得很!

”“我们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

”(二卷,p674675)他把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提的“四心”发展为七个方面,认为儿童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以十分通俗化的语言向父母们揭示了孩子的天性,并要求家长“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

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

”(二卷,p686)因此,在对儿童的看法上,他提出,要使儿童教育科学化,首先要正确了解儿童,正确对待和教育儿童。

他的儿童观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对儿童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充分体现了民主化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儿童是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儿童应该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幸福。

他把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作为弃1日立新、改革教育的突破口。

可以看出,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爱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的。

二、“我们的主张”陈鹤琴的教育观南京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陈鹤琴回国的时候,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产生不过十几年。

这十多年除了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为有钱人服务外,剩下的恐怕只有这种新的教育机构形式了。

当时,一些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如陶行知指出“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张雪门指出要发展有别于日本式和宗教式的普通幼稚园。

而陈鹤琴却指出,即便是普通幼稚园也有四种弊病:

“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