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250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模拟试题C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左传·昭公七年》载:

“单献公(春秋单国国君)弃亲用羁(寄客)。

”结果单襄公、单顷公的族人杀掉单献公而另立单成公。

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宗法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

C.人们对血缘关系的认同

D.宗法性家臣保持了政治稳定

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单献公被杀,是因为背离“亲亲”的原则,这反映出春秋时期人们对血缘关系的认同,因此C项正确。

A项错误,仅依据单献公“弃亲用羁”并不能得出当时“宗法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对血缘关系的认同,而非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稳定。

2.《史记·秦始皇本纪》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用于研究秦始皇则是第二手史料。

这表明

A.在史学研究中第一手第二手史料难区分

B.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C.第一手史料研究价值远高于第二手史料

D.史料的类别可随着研究对象变化而变化

2.【答案】D

【解析】材料“用于研究司马迁是第一手史料,用于研究秦始皇则是第二手史料”,说明研究对象的不同导致史料类别的变化,故选D。

3.汉代对于新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力度很大,效果明显。

据史书记载:

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这反映了

A.牛耕广泛普及,影响农业发展

B.医疗条件低下,抗灾能力较弱

C.政府救灾不力,流亡农民普遍

D.商人哄抬物价,农民生活困难

3.【答案】A

【解析】材料“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说明因为牛生病导致垦田减少,粮食价格上涨,出现人流亡现象,体现出牛耕广泛普及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A正确;材料中不是说明医疗条件低下以及抗灾能力的问题,B、C错误;材料中价格上涨是由于牛耕的问题,而不是商人哄抬物价,D错误。

4.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等城市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城市繁荣异常”,宋时更是“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舟车日夜灌输京师,居天下之十七”。

这表明

A.扬州成为南方经济重心B.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D.大运河取代了传统交通要道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处运河和长江汇合处,是水陆交通枢纽,江南物产的集散地,说明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

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

A.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5.【答案】C

【解析】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C正确。

6.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

“挑帘军机”的出现

A.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6.【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因为太监都要退出,才有了“挑帘军机”。

由此可知,“挑帘军机”的出现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故C正确;军机大臣的地位尊隆,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皇帝故意显示威严,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军机处的等级森严,故D错误。

7.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巡查贸易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光绪皇帝逃离北京

7.【答案】B

【解析】清朝的统治中枢是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领北京,威胁到了中枢机构,故答案为B项。

英国军舰巡查贸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而且到的是天津,排除A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逃离北京的是咸丰帝不是光绪帝,排除D项。

8.2018年9月2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老人石附近海域,“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圆满收官。

这是继“致远舰”后,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以下关于经远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远舰”在鸦片战争中为保卫海疆做出重大贡献

B.“经远舰”在威海卫战役中惨遭英军击沉

C.经远舰在黄海海战中遭受重创,后被击沉

D.“经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爱国捐躯精神值得称颂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远舰在黄海海战中遭日军击沉,答案为C;经远舰参加黄海海战,鸦片战争时还没有经远舰,A错误;经远舰在大连而不是在威海卫战役中遭到日军击沉,B错误;邓世昌是致远舰管带,D错误。

9.据侯家驹《中国经济史》统计,从1894年到1913年,中国国产机纱取代进口机纱的比率从23%增加到38%。

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家政策推动

B.中华民国建立

C.列强放松侵略

D.洋务运动促进

9.【答案】A

【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奖励实业;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实业的政策,上述政策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处于一战爆发前,列强并未放松对华侵略,C项不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D项不符合题意。

10.据史料记载,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

这则材料反映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

A.受到西方婚俗的影响,但传统观念依然强大

B.社会普遍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C.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潮流

10.【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任姓女学生要求男女平等,主张婚姻自由,但是任姓女生被逐出家门,并遭到官府拘押,反映了婚姻观念受到西方婚俗的影响,但传统力量依然强大,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婚礼仪式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传统守旧思想依然强大,无法体现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潮流,排除D项。

11.“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1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并结合中共二大的相关内容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二大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故C项正确。

12.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

1853~1964年》中记载:

“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

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

”此次战役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

C.使得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日军屠杀南京军民三十余万人

12.【答案】B

【解析】材料“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反映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国民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坚持抗战三个多月,打破了日本三个灭亡中国的野心,故B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A错误;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故C项错误;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不符合“此次战役”的特点,排除D。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有一部宪法规定某一国家机构的职权包括“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等,该国家机构应是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中央政治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有权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如果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防止侵略的条款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战争动员令,因此B项符合题意。

14.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

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

D.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盛况

14.【答案】B

【解析】依据图画信息可知,这是一幅写实画,描绘了拖拉机进入农村的场景,这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B项正确。

A项错误,图中的年画并未继承传统文人画“以形写神,强调意境”的特点;C项错误,年画中的“社”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社,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人民公社;D项错误,作品体现不出来社会主义改造。

15.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发去唁电说:

“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

其中的“一生然诺”指的是

A.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

D.提出实现“三通”的目标

15.【答案】A

【解析】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汪辜会谈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1979年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排除C项;实现“三通”的目标是1981年由叶剑英委员长提出的,排除D项。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推进经济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认识不断成熟深化。

其中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从“不可以”到“也可以”,再到“更可以”三个阶段。

以下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B.多样化城市发展的道路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知,经历了从拒绝、接受到深入发展的过程,即“不可以”到“也可以”,再到“更可以”三个阶段,C项正确。

17.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

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伙伴关系。

下列有关上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员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B.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是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成果

D.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发展而来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建立及活动有利于地区合作和和平,对构建国际新秩序有促进作用,B项正确;上合组织奉行“结伴不结盟”,并非要求其成员国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A项错误;上合组织属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属于联合国活动内容,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到期,不再续约,与上合组织没有关系,D项错误。

18.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

这一言论

A.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

B.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

C.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

D.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1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可知,罗马法对后世的大陆法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即这一言论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答案为D项。

19.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C.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D.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非常繁荣,这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进一步的发展,故选A。

白银一半流入中国说明当时的中国在贸易上占据主导地位,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说白银主要流入中国,而非欧洲,故无法推出C项;导致西班牙衰落的并不是其贸易行为,而是封建专制体制,排除D。

20.“人们应自由签订……组成国家……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这段文字出自于

A.马基雅维利《君主论》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D.康德《纯粹的理性批判》

2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材料信息与此相符,故答案为C项。

21.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到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对德奥集团的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D.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21.【答案】C

【解析】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英国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成为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而法德矛盾由来已久,俄奥矛盾因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激化,故C项正确。

22.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报纸说:

“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美国报纸则说:

“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迫使南朝鲜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

”这表明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美苏冷战正式形成B.两大阵营尖锐的对立和斗争

C.美苏争霸斗争激烈D.“热战”成为主要对抗形式

22.【答案】B

【解析】美国和苏联的报纸对朝鲜战争的报到截然不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形成,故B符合题意。

23.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说,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用了58年才使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一倍,美国则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

但1966年以后,韩国仅用了11年,中国用了9年。

这些时间间隔在继续缩小。

占世界人口1/3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1980—1995年间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落后国家

A.只能接受不公正的旧政治和经济秩序

B.可以抓住机遇缩小各国间的经济差距

C.实现反超发达国家的历史使命

D.逐渐促成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新格局

23.【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一些落后国家可以适时地抓住机遇以缩小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差距,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对旧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要反超发达国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现象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24.有人评论某长篇小说:

“运用了绚丽而夸张的语言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暴露在了大家眼前,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愤怒与不满,也憧憬了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

”从艺术风格上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悲惨世界》

B.《高老头》

C.《安娜·卡列尼娜》

D.《老人与海》

2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暴露在了大家眼前,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愤怒与不满,也憧憬了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可知,该作品为是雨果现实主义文学作品,A项正确。

B项,《高老头》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排除。

C项,《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排除。

D项,《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排除。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连称始于战国。

……当时的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

……“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沿隋制。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

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后代的丞相之间的不同。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分析宰相制度诞生的原因。

(10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隋朝以后宰相制度发生的变化。

概括其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

宰相被废除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5.【答案】

(1)不同:

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掌国政,又掌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但不是正式官名;秦以后历代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负责全国行政事务。

(4分)原因:

世卿世禄体系受到官僚体制冲击,以官僚体制为主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乡里制度、郡县制开始建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逐渐被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取代;政事繁多,国君一人难以应付,各国选贤任能,一批名宰贤相应运而生。

(6分)

(2)变化:

宰相由一人变为多人,相权被分割,宰相制度出现重要调整。

(3分)

意义:

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决策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严密体系;制约了皇权专制。

(9分)

(3)主要原因:

专制主义逐渐加强,皇权和相权间的矛盾激化。

(2分)影响:

最高中枢权力发生重大变化,皇帝集最高行政长官和国家元首于一身,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加剧了吏治腐败和政治黑暗,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分)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执掌国政”“当时的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等信息来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官僚政治的形成,贵族政治和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初建等角度进行分析。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等信息说明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这一角度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加强、加剧吏治腐败和政治黑暗、延缓社会进步等角度作答即可。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国内政治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

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

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

他把法律编成法典,将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大多数人都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了一个可信任、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拿破仑虽然赞同启蒙思想中的“平等”观念,但他并不是自由主义思想或代议制政府的拥护者。

他限制言论自由,定期审查报纸及其他出版物。

他建立了一支极度依赖间谍情报的秘密警察部队,拘留了数千名有嫌疑的政敌。

他利用宣传的力量有组织地操纵公共舆论。

他无视选举制政体,利用大量忠诚于自己的军官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代表大会的限制。

——摘编自《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有效统治国家”的措施产生的影响。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违背启蒙思想精神的做法有哪些?

据此分析拿破仑政权的实质。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分)

26.【答案】

(1)影响: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树立了拿破仑的威望。

(3分)

(2)做法:

限制言论自由;建立秘密警察制度;操纵公共舆论;破坏选举制度。

(4分)实质: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2分)

(3)认识:

杰出人物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规律,才会推动历史发展进程。

(3分)

【解析】第

(1)问,从巩固革命成果、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树立威信等方面来分析。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他限制言论自由,定期审查报纸及其他出版物。

他建立了一支极度依赖间谍情报的秘密警察部队,拘留了数千名有嫌疑的政敌。

他利用宣传的力量有组织地操纵公共舆论”分析。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27.(12分)皖南古村落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可达认为牛形村落的建造是对的,问题出在细节上。

牛是反刍动物,应该有两个胃……家家门前有清泉的水系,还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的水流始终保持活性……稠密的活水系还经年调节着当地的气温。

——《世界遗产在中国》解说词

材料二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

明中期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富商巨贾竞相在徽州兴建豪宅、祠堂和牌坊,徽派建筑艺术也日趋成熟,并走向辉煌。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

民居院落相套,造就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中“两个胃”的具体名称,并说明该村落是如何体现“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

(6分)

(2)阅读材料二,请选择阐述:

①以西递、宏村为例,说说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和艺术成就。

②指出“以宗祠为中心”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徽州古村落所凸现的文化价值。

(6分)

27.【答案】

(1)名称:

月沼、南湖。

(2分)

体现:

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调节气温,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营造了山村迷蒙空灵的意境。

(4分)

(2)选择①显著特征:

粉墙青瓦马头墙。

艺术成就:

徽派建筑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上,被称为徽派古建筑的“三雕”;如徽派木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