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 阶段评估检测六广东专版 新课标.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 阶段评估检测六广东专版 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 阶段评估检测六广东专版 新课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六广东专版新课标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广东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六)
满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蜡烛/污浊 惩罚/驰骋 着火/不着边际
B.漂白/饿殍与会/参与胴体/栋梁之材
C.惬意/提挈殷实/殷红擂台/危若累卵
D.框架/诓骗杂烩/教诲打颤/颤颤巍巍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G20峰会11月初在韩国首尔石破天惊地召开。
和前几次不同的是,因为不久前出台了损人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这一次成了众矢之的,与会的各国首脑纷纷公开表态反对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首尔峰会成为很多国家批评美国单边主义货币政策的一个平台,奥巴马总统也因此颇有了一些四面楚歌的感觉。
A.石破天惊B.众矢之的
C.以邻为壑D.四面楚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0年12月,美国宇航局专家通过对比时隔数年拍摄的火星上同一区域的照片后认为,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液态水。
B.一般说来,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分组成,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要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C.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D.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事实上,大众是需要媒介的理性力量的。
正如________________。
尽管与那些热闹的娱乐文化相比,《大国崛起》在绝对收视率上显然还有差距,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所带来的那种将我们从庸庸碌碌的感性生活中挣脱出来的理性的尊严,却用一种媒介传播的“质量”升华了媒介传播的“数量”,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媒介理性的影响力。
①媒介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一样,人类生活也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②人类生活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一样,媒介也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③它所唤起的人们对民族、对历史、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④它所唤起的人们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⑤用一种媒介传达的“深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广度”
⑥用一种媒介传达的“广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深度”
A.②④⑤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⑥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
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沂、陇。
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
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
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周太祖首建义旗,穆便委质,释褐统军。
永熙末,奉迎魏武帝,授都督,邑三百户。
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
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
以故得免,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
“成我事者,其此人乎!
”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擢授武卫将军。
初,芒山之败,穆以骢马授太祖。
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封穆姊妹皆为郡县君,宗从舅氏,颁赐各有差。
转太仆。
从于谨破江陵,增邑千户,进位大将军。
击曲沔蛮,破之,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
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穆当从坐。
先是,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
及远临刑泣谓穆曰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浙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两释焉。
未几,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复爵安武郡公。
武成中,子弟免官爵者悉复之。
高祖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
穆锁其使,上其书。
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
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子之服也。
穆寻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
高祖既受禅。
上素嫌台城制度迮小,又宫内多鬼妖,苏威尝劝迁,上不纳。
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至是,省穆表,上曰:
“天道聪明,已有徵应,太师民望,复抗此请,则可矣。
”遂从之。
(选自《隋书·李穆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穆贵,赠司空 及:
等到
B.击曲沔蛮,破之破:
攻克,打败
C.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用:
任用
D.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拜:
被任命为,担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7.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李穆“智勇双全”的一组是(3分)( )
①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②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③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 ④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 ⑤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 ⑥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穆自称是汉朝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其父亲李文保在李穆富贵后,被追赠为司空。
B.李穆随从于谨攻破江陵,进攻曲沔蛮,并攻克了它,被授予了原州刺史一职,并被封为仪同三司。
C.宇文护执政时李穆被贬为庶民,他的儿子们也都被罢免了官职。
武成年间,他的儿子们被免去的官职爵位又都恢复了。
D.皇帝嫌弃台城规模狭小,且宫内多鬼妖,苏威曾经劝皇帝迁都,皇上没有批准。
李穆上奏,获得批准。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及远临刑泣谓穆曰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植弟浙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两释焉。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
“成我事者,其此人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转应曲 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诗歌中的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眼”是什么?
为什么?
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历史剧与时代精神
童道明
历史剧与时代精神,这是个既奇妙又微妙的问题。
郭沫若是个少有的执著于现实的倾向性诗人,但作为剧作家的他,写的全是历史剧。
历史的“规定情境”反而给他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自由天地。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首,我要向你稽首……”郭沫若在写这样的台词时,在相当程度上是“从自我出发”的。
愤怒出诗人。
容易产生激愤的年月,容易产生历史剧。
因为在这个时候,剧作家甚至觉得写历史剧比写现代戏更能表现时代精神。
你说奇妙不奇妙?
1941年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阿·托尔斯泰立即着手创作历史剧《伊凡雷帝》。
事后他说明了创作动机:
“它是我对于侮辱我的祖国的德国人的回答。
我把伊凡雷帝这个伟大的俄罗斯灵魂招来,是为了武装自己‘愤怒的良知’。
”
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曹禺和梅阡、于是之合作创作《胆剑篇》。
在这前后,中国剧坛出现了100多个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剧。
这些“勾践戏”,是否也是众多的中国戏剧家对于撤走专家的赫鲁晓夫、带来天灾的老天爷的“集体回答”?
借历史故事,抒今人情怀,这大概是历史剧的通例。
所以文艺理论家卢纳察尔斯基给历史剧作出定性概括:
“任何一部称作历史剧的文学作品,都是某种或以历史事件为根据,或是以历史事件为借口的骊歌、抒情、自白,诗人所利用的,不过是历史的材料或历史的衣裳而已。
”
这就牵涉到我在文章开头提及的“微妙”二字。
剧作家在历史的外衣下所吐露的“骊歌、抒情、自白”,如果剧作家本人不点明,往往是猜不透的。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扔下第一颗原子弹,布莱希特便构思改写《伽利略传》。
布莱希特后来对改写剧本的动因作了说明:
“‘原子时代’在广岛揭幕了,对这位现代物理学奠基者的生平历史也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新的认识”?
由现代物理学家对人类的背叛(布莱希特认为美国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背叛了人民和科学),联想到了伽利略在300年前的背叛——由于吃不消皮肉之苦在宗教裁判所违心地放弃地动说。
但更多的情况下,剧作家的思考更宽泛,而不是针对着某一种具体的现实而出发的。
不过,思考是绝对的。
我们可以在一些历史剧名作中捕捉到这种迷人的“思考”。
莎士比亚笔下的查理二世被波林勃洛克推翻成了阶下囚之后,有一段独白:
“我正在研究怎样可以把我所栖身的这座牢狱和整个的世界两相比较;可是因为这世上充满了人类,这儿除了我一身之外,没有其他的生物,所以它们是比较不起的;虽然这样说,我还是仔细思考了一下。
”后来他思考出了一个道理:
“无论我是什么人,无论是我还是别人,只要是一个人,在他没有彻底化为乌有以前,是什么也不能使他感到满足的。
”《查理二世》国王成了凡人之后就有了凡人的思考。
普希金的《鲍利斯·戈登诺夫》以一句著名的舞台指示——“人民在沉默”结尾。
普希金用这句有力的“舞台指示”,给读者和观众还有评论家提供了思考的契机。
别林斯基评论说:
“在这人民的沉默中,我们听到了新的复仇女神的可怕的、悲剧性的声音。
”这沉默中“可怕的、悲剧性的声音”告诉世人:
不择手段地攫取权力的统治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有一句很有味道的话:
历史在这里思考。
用这句话来说明历史剧的时代精神也是可以的。
但历史剧提供的思考的空间,也有赖于读者与观众自己去开拓,因此,观众对于历史剧的思考所得也是因人而异、见智见仁的。
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历史剧与时代精神这一问题的微妙之处。
扩大思考的空间还可以求助归纳的方法,即思考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出历史剧。
看过郭启宏的《李白》,我联想到两年前的《曹操与杨修》,还想到30年前的《蔡文姬》,甚至还有40年前的《屈原》。
知识分子这个字眼肯定是民国之后才有的。
但把这四部剧联系在一起,恰恰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性格与命运的思考。
而别人还能思考到、联想到我思考、联想不到的东西,这也是历史剧(当然是优秀的)的魅力。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认为郭沫若给屈原写台词时是“从自我出发”的,指的是郭沫若以自我为中心去解读历史。
B.第五段中的“集体回答”指的是众多“勾践戏”的出现,目的是借历史故事,抒今人情怀。
C.布莱希特改写《伽利略传》是因为他有了“新的认识”,这“新的认识”就是他认为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背叛了人民和科学。
D.剧作家“思考是绝对的”,它不是针对着某一具体的现实而发,往往具有片面性。
E.优秀历史剧的魅力是为读者和观众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发他们丰富的联想。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历史剧与时代精神的奇妙关系的一项是(3分)( )
A.容易产生激愤的年月,容易产生历史剧。
B.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时,阿•托尔斯泰着手创作《伊凡雷帝》。
C.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勾践戏”。
D.历史剧或以历史事件为根据,或以历史事件为骊歌、抒情、自白。
14.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历史在这里思考”的含意。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历史剧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既奇妙又微妙,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文本简要回答。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桃花坞
桃花生得像一朵桃花。
父亲常说,桃花,你妈生你的时候,我就在门外,我听到了你哭出的第一声。
说到这里,父亲还夸张地一挥手,说,哇——地一声,我一回头,看到很多桃花飘下来,像下雪一样。
你知道吗?
我用那些桃花泡了水,让接生婆给你擦过身子呢!
小的时候,桃花听到这些,她的眼里,迷茫就像雾一样,弥漫开来。
大了些,桃花就缠住母亲说:
“妈,爸爸说的是真的吗?
”母亲往往笑而不答。
不管怎样,桃花喜欢上桃花了。
后来,桃花读书了。
于是,每天清晨,桃花就捧着书本,来到几棵树下,仰着头,读一些、背一些和桃花有关的诗句。
即使树上没有桃花,只是一树绿叶或是光秃秃的枝丫,可在桃花的想象里,那也是一树粉红色的花朵。
久而久之,桃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桃花了,轻盈地飘上了枝头。
桃花初中毕业,因为成绩差,就没再读书。
桃花出去打工了。
桃花进了一家制衣厂。
车间里,有一个小伙子,大家都叫他大山。
那天,桃花听到了大山和另一个人的对话。
一个人说,大山,从你的名字看,你家住在大山里吧?
大山说,是的。
那个人继续说,那儿的景色一定很美吧?
大山说,你说呢?
我们的村子就叫桃花坞。
听到这儿,桃花心里一颤。
桃花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桃花,出现了纷纷扬扬,像雪花一样飘落的桃花。
桃花看见自己,慢慢走进了桃树林。
桃花还看见自己,仰起了脸,迎上了飘落的桃花,她的脸上,全被桃花覆盖了。
从此,桃花坞那个陌生的地方,那个满是桃花的地方,成了桃花的向往。
不知不觉,桃花主动和大山走近了,亲密了。
有一次,桃花问大山,桃花坞有桃花吗?
大山反问,你说呢?
桃花又说,春天的时候,桃花坞有人用桃花水洗澡吗?
大山看着桃花,把桃花的脸看成了一朵粉红的桃花。
大山忘了回答。
桃花催促:
说呀!
大山笑而不答,还是看桃花。
大山的笑,和桃花母亲的笑一样,有些神秘。
桃花低下了头,轻声说,春天的时候,你能陪陪我,去桃花坞看看桃花吗?
大山说,只要你愿意去,当然可以。
桃花的眼睛,看过山,看过水,一直看到了那个名叫桃花坞的小山村。
那里,仿佛响起了桃花曾经背过的诗句,那些和桃花有关的诗句。
没过多久,桃花就像一朵桃花一样,让大山摘到,攥在手里。
一晃,春天到来,百花盛开。
桃花对大山说,我们该回桃花坞了吧?
大山不说走,也不说不走,样子很为难。
最后实在拗不过,他只得带着桃花,坐了火车,坐了汽车,坐了木船,然后爬了一山又一山,在一天中午时分,终于回到了那个叫桃花坞的小村子。
桃花坞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四周被层层大山包围着。
村子里,稀稀拉拉的是一些松树、柏树,和一些开放着的野花,却没有桃树。
没有桃树,也就没有桃花。
桃花找遍了整个村子,都没有。
桃花的心,凉了,最后,凉透了。
桃花坞,竟然没有桃花。
第二天,大山就发现,桃花不见了。
桃花去哪儿了?
大山不知道。
其实,天不亮,桃花就走了。
走在出山的路上,桃花又想起了父亲。
她明白,父亲给她取名桃花,是父亲和她一样,太喜欢桃花。
桃花也知道,她家的院子里,并没有桃树,有的,只是几棵李树。
那几棵李树,树干上全是黑黑的翻卷的皱褶,苍老得不成样子。
走着走着,桃花就想明白了。
她想找些桃树苗回去,栽在院子里,让她家的院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桃花坞。
16.请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格式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桃花”怎样的心理?
(4分)
(1)桃花觉得,自己也变成一朵桃花了,轻盈地飘上了枝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低下了头,轻声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