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583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docx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定稿

初中德育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低迷,是本课题研究的动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说: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然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却偏离重心,远离体验,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道德教育的误区,即重智育、轻德育;重道德说教,轻道德实践;重规范约束,轻道德内化。

这些现象的存在成为道德教育健康发展的桎梏。

  

2、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研究呼唤学校德育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举行的各种主题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需要。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应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激活学生个体在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并驱动个体由认知走向实践,达成内化。

3、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评价研究”课题研究的内涵是本课题研究的缘源

在对我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实践与探究进行深入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索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式,新评价,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以创新、实效、活动为指导,把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与体验上,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

德育主题实践就是通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景下培养学生的最佳道德行为方式。

因此,改进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现状、设计科学可操作的活动内容是“实效性”研究的内涵,班主任老师在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整个过程对实效性优劣的评价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践论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哲学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事实也是如此,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

因此,本课题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坚持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参加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2、情感体验理论是本课题研究心理体验的主要依据  

心理学认为,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记了。

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自然就理解了。

可见,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了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本课题研究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普通心理学情感体验理论,依据普通心理的情感体验理论进行实践、探究。

通过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实现学生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3、主体实践理论是本课题研究学习论的主要依据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学生在道德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唤醒与张扬个体潜能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感受、选择、判断的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主体人格,塑造主体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

在本课题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道德实践的自我需求,自觉接受道德教育,用心进行道德体验,自觉进行道德内化是我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点。

四、研究目的、意义、价值

1、意义:

此项研究针对我校情况、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班主任开展并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现状、实效,使德育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提高主题教育实效的手段、方法,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探索出适合三中的主题教育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管理创新能力和德育实践水平。

2、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此项研究,摸索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理论体系、评价的具体的内容、主要形式和对策,丰富新时期学校德育实践评价的具体内容,创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理论内容和途径。

(2)实践价值:

此项研究是从我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实际、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出发开展研究,切合学校实际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际,解决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形成提高本校德育实践活动规律性探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因此说此项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五、研究假设

通过机制创新、培训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激发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培养“懂教育、善管理”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培养“人格高尚、心智健全”的优秀学生群体,达到校本培训水平提升与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研究成果得到推广的双赢目标。

六、研究内容

1、初中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现状调查、成因分析

2、初中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评价研究

3、初中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形式评价研究

4、提高初中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对策评价研究

5、年级段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模式及构建试验研究

6、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典型个案试验研究

七、主要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

  

(2)调查法:

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等形式调查分析、总结。

  

(3)行动研究法:

通过理论学习,活动的实践、评价、反思等活动,及时调整课题计划,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4)个案研究法:

通过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案例,进行个案研究。

  

(5)经验总结法:

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好的做法,撰写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等,收集整理好的德育主题教育设计方案,并编辑成册以推广。

  

2、研究对象:

所有在校学生  

八、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12月,完成主题教育活动现状调查、归因分析,以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评价机制,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阶段性报告。

第二阶段: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主题教育活动形式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对策的设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4月,完成课题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1、深入落实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通过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演讲、征文、绘画、歌咏等比赛以及主题班队会、参观、展览、调查等活动进行爱班、爱校、爱家乡、爱国教育。

(2)深入开展激发进取仪式的励志活动。

①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升国旗仪式、共青团发展团员仪式等对学生进行仪式教育,通过活动,引导青少年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不断进步、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品质。

②七星级学生、区级三好学生评比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按照七星级学生、区级三好学生以及德育特色先进班集体评选评选程序和标准,给每一个孩子多元化的评价。

③德育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

对班级德育工作提出“班主任有带班理念、班级文化有特色”的要求,要求各班开展德育班级特色创建活动,丰富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品味。

(3)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把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具体实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4)“书香溢校园,师生共成长”活动。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深入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将学生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5)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其实效性。

 2、探索德育主题教育的方式、模式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式要注重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凸显其多样性、层次性、选择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其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呈现为多种形态,并尽可能为学生所乐于接受:

一是序列式。

即先设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该主题设定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周期可根据活动内容以及学校实际或班级实际情况而定。

二是基地式。

充分挖掘地域、社区教育资源,在梳理分析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基地。

三是接力式。

即将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传统项目,一届一届地传下去,形成校本化的主体教育特色。

四是专题式。

根据教育目标提出活动,然后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这种主题既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中产生的思想、行为问题而适时进行的专题教育活动。

五是渗透式。

既把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3、评价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的几个维度

(1)评价提高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的维度

①活动内容要具有教育性,体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②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内部需要,从学生实际中选取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

③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

④活动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即使是同一活动内容,也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知识、能力有所侧重。

⑤活动内容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规定。

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相背离,遇到政策调整、修改,活动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出来。

(2)评价提高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的维度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不仅达到呈现内容的目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动手做实验等方式体检教育的实效性。

①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参与率。

②一次主题活动的多种呈现手段。

如多媒体的使用

③学生自主设计、申报,准备主题班会,体现教育的主体性。

④开放性的形式。

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家长、社区等相关重要因素考虑进来,让他们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建立和谐的协同教育机制。

⑤为学生搭建平台。

德育主题教育切忌空洞说价,单一形式,因此,举行学生乐于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应该是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让学生将自己的各种才艺、优秀作品展示出来。

(3)评价提高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对策研究的维度

①对策措施的可操作性要强。

提高主题教育的实效性是每位教育者努力实现的教育目标,不能泛泛地谈,套话、空话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②建立健全德育保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制度。

③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探索特色的活动机制。

初中三年要定期举行一些主题教育活动。

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民族教育日、教师节、安全教育日、健康教育等,活动常态化,为老师们设计班级活动提供制度保证。

④与学校其他相关工作整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德育主题教育要与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相整合,与上级活动向融合。

⑤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实践活动的空间,走进实践基地实地参观体验。

二是任课教师培训的水平要依靠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4)评价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研究的维度

①切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

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存在重智轻德,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而德育恰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后才会有真正的提升。

所以现在研究这个课题,是学校德育发展的需要。

②课题研究要放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具体落实好初中学段的主题教育。

学生是成长的,前边有小学的基础,后面有高等教育,直至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

因此,课题的宗旨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③提高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效性要创新机制和途径。

第一,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和手段,讲求实效。

第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如社会大课堂课程开发,就可以把语文、地理、生物、历史、美术等学科整合,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又将学科中的德育育德点挖掘出来,使德育教育不再空洞。

第三、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学校也逐渐进入了独生子女进入工作岗位,我们面临的是独生子女教育的局面会逐渐扩大,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因此,研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子经验和方法指导,转变家庭传统的、偏颇的育子理念,吸引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班级管理中,提高提高德育主题教育的实效性。

4、初步探索出怀柔三中“年级段阶梯成长自主发展主题活动的模式及构建。

教师是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主体。

针对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自主设计、调节与成长。

结合师生身心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外化教育”为“内化教育”。

在初中三个学段探索了每个学段的学生阶梯成长自主发展主题班会模式的开发和重点主题内容的研究。

(1)主题班会设计

初一年级重点对学生进行衔接教育、爱班爱校教育、重点节日教育等,目的就是让初一年级的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设计了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教育主题,使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建立新的班集体,学会与新老师、新同学融洽相处,进而升华为爱班爱校,自觉学习,自我约束。

在教师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对初一年级重点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自我提升的精神风貌。

初二年级主要针对学生防止分化、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重点对学生进行学习、阅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身责任,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挖掘学生内心潜力,如感恩教育设计成系列主题班会,从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朋友、感恩师长、进而感恩国家社会的培养,学生在一个一个的主题班会中感恩之情逐渐升华,使感恩教育有的做,内容丰富、层级递进,让学生有收获,有思考、有行动。

初三年级针对毕业年级,对学生进行理想励志教育、职业生涯教育,通过班主任精心设计,师生共同制定成长目标,设计我的誓词,我的生涯规划等,让学生增强责任感,有学习目标、有动力,并能从初中阶段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科学规划,学会思考,最终达到珍惜初中学段的学习,奋发拼搏,努力进取,赢得中考,为赢得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学校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龙头,发挥学校主题教育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年来,学校经过实践探索,确定了每个学期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教育活动,做到每个活动都有详尽的活动方案,活动实践贯穿整个学期。

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时间,活动组织有序,活动结果公开透明。

四大校园文化节,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而且确实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如体育节上既有校级的运动会,也有年级的单项赛,还有市区级比赛,学生锻炼了身体,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再如艺术节,我们做到人人有一项艺术特长,班班参与,学校设立各种学生艺术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学校定期举行体育艺术师生展示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也检验了学校艺术、体育教育的成果。

2013年5月举行的“特色绽放、阳光成长”展示活动,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学校的称赞。

学校在历年的体育、艺术、科技综合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学校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提升,我们就是在做着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工作。

(3)依托怀柔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大课堂是国家为学生提供开阔眼界,增强实践能力,走进大自然的活动,我校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活动,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各种课程,收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结合学生实际、学科实际设计课程,让学生走进资源单位是在课程的引领下开展实践活动。

如顺义区的七彩蝶园,我们设计了生物学科的课程。

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基础上,实地考察学习,进而学习到蝴蝶的七种优秀品质,在多米诺骨牌的游戏中体会合作的意义。

第二、和资源单位密切合作,开发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

第三、活动总结、反馈。

我们设计了《学生活动单》,让学生记录下活动的感悟、体会、收获。

我们深切的感到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是切肤的。

第四、家长参与学生活动,活动收效很大。

我校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种主题活动中,如运动会上家长观摩入场式表演,社会大课堂活动中家长与学生一起活动,展示活动中家长增强了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

拉近了家校距离,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十、研究后的思考  

1、牵制主题德育教育活动的校内因素  

(1)教育者对主题德育教育活动认识肤浅的影响。

开展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尚师德与高超的师能,同时还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只看到了德育的“政治意义”而看不到德育的“生活意义”。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

主题德育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

因此,如何提高师德师能,特别是让教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有待于我们继续去研究。

  

(2)落后的教育观念对主题德育教育活动的影响。

通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广大教师都欣喜地看到了主题德育教育活动明显优于灌输接受驶的德育教育,但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还常常会用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放低德育教育要求,乐于简单说教,乐于忙于学科教学,把思想教育留于口头上,把智育作为硬任务,把教师作为学生……  

2、制约主题德育教育活动的校外因素  

(1)主题德育教育活动的活动场景很多时候在校外,这与当前一些行政部门因学生安全出行而出台的相关政策相悖,又与当前社会、学生家长、甚至某些教育行政领导偏重学科知识的需求格格不入,要得到各级领导、学生家长理解与支持,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

  

(2)主题德育教育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

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主题德育教育活动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提升其效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如单亲家庭教育、独生子女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尤其是网络对学生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

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优势,开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主题德育教育活动是符合新课改的方向,与现代教育的要求遥相呼应。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目标方面强调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各学科标准都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

因此,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不仅适合道德教育,同时也适合其他学科教学。

如何在各学科中实施主题德育教育活动,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去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