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51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9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

 

建筑行业危险辨识及综合安全评价应用研究报告

摘要

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过程中隐藏着多种不安全因素。

每年因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人数高达上千人,建筑业已成为安全事故频发的高危行业之一。

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建筑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风险源的辨识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七大分项工程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从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事故的社会影响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损失。

并分析了事故原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分析建筑企业安全及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建筑企业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了建筑企业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建筑企业安全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得出建筑企业的整体安全性。

最后,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个方面对事故的预防提出安全措施和建议。

关键字:

建筑行业风险辨识安全评价安全措施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3

1.2.1国外建筑安全评价研究现状3

1.2.2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4

1.2.3国内建筑安全评价研究现状5

1.2.4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6

1.2.5国内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研究成果7

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8

1.3.1研究内容8

1.3.2研究方法9

1.4论文的创新点9

2建筑行业危险辨识11

2.1危险源的辨识作用及概念11

2.1.1危险源的概念11

2.1.2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及作用11

2.2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2

2.2.1建立辨识小组12

2.2.2合理选用辨识方法12

2.3危险源的划分13

2.3.1危险源的分类13

2.3.2危险源等级划分15

2.4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6

2.4.1采用多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6

2.4.2发挥建筑行业专家的作用17

2.4.3减少危险辨识漏项的措施17

2.5建筑行业主要危险源18

2.6本章小结19

3建筑施工过程危险分析20

3.1建筑施工主要工程危险及分析20

3.1.1土方工程20

3.1.2桩基础工程20

3.1.3钢筋混凝土工程21

3.1.4砌体工程22

3.1.5结构安装工程22

3.1.6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23

3.1.7装饰工程24

3.2事故树分析在建筑施工的应用25

3.2.1脚手架处高处坠落事故树分析25

3.2.2塔吊吊装事故树分析29

3.3建筑施工事故损失31

3.4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33

3.4.1人的原因33

3.4.2物的原因34

3.4.3管理的原因34

3.4.4环境的原因35

3.5本章小结35

4建筑行业安全评价模型建立36

4.1建筑行业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36

4.1.1建筑行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6

4.1.2建筑行业安全指标的建立36

4.2建筑行业安全评价模型40

4.2.1建筑行业安全特点及评价的意义40

4.2.2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41

4.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46

4.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述46

4.3.2作业危险性评价法实施步骤46

4.4本章小结48

5安全评价应用研究49

5.1模糊综合评价实例应用49

5.2作业条件法的应用51

5.2.1应用背景51

5.2.2作业条件法综合评价应用52

5.3安全评价的对策55

5.3.1技术上的对策56

5.3.2管理上的对策57

5.3.3教育上的对策58

5.4本章小结59

6结论与展望60

6.1结论60

6.2展望61

参考文献62

致谢65

附件1建筑企业安全评价调查表

附件2施工风险管理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大力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自1952年至2008年,总产值由57亿元增长到61144亿元,增长了1071倍[1]。

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启动4万亿投资振兴经济,其中约15000亿元用于高速铁路、公路、机场、水利设施、港口、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在2007年就己经达到3133.7万人占全国工业总从业人数的1/3,成为规模庞大的群体[2]。

建筑行业一向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

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己经超出了项目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高于非煤矿山。

统计资料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3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3]。

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3.6%,在美国和香港是项目成本的7.9%和8.5%。

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己给承包商的平均利润造成很大的压力[4]。

这说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5]。

我国历来都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构建了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6]。

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3年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颁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准入资格、从业范围、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违规及造成事故的处罚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建筑施工企业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对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状况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巨大投入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庞大规模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的现状中不难看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状况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建设项目存在低价中标、少投入、早投产、早收益的情况,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盲目抢工期、赶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从而导致安全生产投入能省就省,安全防护设施能简化就简化,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粗放、安全技术水平低,缺乏有效控制安全事故隐患的方法和手段,自我约束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规范、不标准、不严格,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时有发生,习惯性违章、重复性隐患经常出现。

(4)分包队伍资质低、进场施工门槛低、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安全教育不到位。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

在施工生产中,因安全投入不足或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就必将给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给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2研究意义

安全评价不仅能使施工企业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了其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安全监督部门了解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实施宏观调控打下了基础。

安全评价对施工人员来说,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切实的、全面的、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能够使从业人员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危险部位的防范措施、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杜绝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危险作业,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而且通过自身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在施工现场杜绝习惯性违章和重复性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自身的安全[7]。

安全评价对施工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施工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增强了建筑施工企业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卫生文明施工管理方面的水平。

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施工管理,同样会延伸到企业在质量方面的管理,建设优质的工程。

以上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增强企业的综合施工能力,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同时,施工现场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整洁的环境卫生,有序的文明施工,优良的质量,使企业在社会各界会形成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誉度,最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建筑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安全评价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保险行业,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系统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化学工业,在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和扩散等重大事故不断发生,推动了对企业、设施和环境等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

但是安全评价更多的是在化工和航天业,美国道化学公司以火灾、爆炸指数形式定量地评价化工生产系统的危险程度,形成了经典的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MOND)分公司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提出了MOND公司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方法。

日本参照道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指数评价法的思想,也在1976年开发出了“化学工业厂六步骤安全评价法”,在分析阶段引入了系统工程的有关技术。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概率风险评价(PRA)为代表的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得到了研究和开发[8]。

在建筑业,至今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针对建筑安全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建筑安全的管理更多的是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和专门的管理机构[9][10]。

美国劳工部成立了职业安全与健康局OSHA负责管理、记录有关安全与健康问题和事件,并科学地设立了一系列安全量化评估指标,供政府有关部门、业主、保险公司、科研机构评价施工企业安全业绩和进行安全科学研究使用。

这些评估指标都是根据施工企业历年的安全纪录而计算出的,主要包括:

伤害事故率损失时间事故率、劳工索赔率等[11-13]。

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较为科学地反映出企业安全状况,提供了企业间安全状况的可比量化依据,因此被誉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指示器,但是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施工企业一段时间的安全状况,并不能及时反映施工企业的安全状况。

1.2.2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2003年全球的重大职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约为35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