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98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docx

关于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分析材料

第二部分作业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细化,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

再者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包括交通运输、冷冻技术、重型货轮等,为长途贸易提供必要条件。

这一切就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望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历程,现在的国际贸易和原始的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以直接出口货物为主,而二战后直接在外国投资成主流。

其次,从内容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具有偶尔、单纯、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贸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业成品和初级原料。

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丰富,涵盖三大产业。

再次,从组织上,工业革命时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出口大都业余偶然,很少有专门从事贸易转换的公司,分工不细。

二战后,成立了WTO等协调各国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而且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很细。

最后,从范围上,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局限于殖民地和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牵涉面窄(指民众)。

二战后,全世界均受波及,没有哪个国家置身于国际贸易之外。

从国际贸易的进口和出口这两方面看,全世界的国际贸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有很大的变化。

尤其在进口和出口总额上都有很大的增加。

下面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贫穷国家以苏丹为例来进行说明国际贸易进出口在近二十年的增长状况。

美国

进出口商品国家总值表

金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总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91

11907

5812

6095

1992

12703

6173

6530

1993

13361

6244

7117

1994

15039

7034

8005

1995

16860

7950

8910

1996

18063

8521

9542

1997

19798

9369

10429

1998

20328.5

9329.5

10999

1999

21774.8

9562.8

12212

2000

18127.7

3695.3

14432.4

2001

19110

7308

11802

2002

18960

6935

12025

2003

20379

7348

13031

2004

23454

8190

15264

2005

32805.11

12830.7

19974.41

2006

36499.28

14457.03

22042.25

2007

39653

16284

23369

1992-2007年以来进出口增长率

增长率:

%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1992

6.69

6.21

7.14

1993

5.18

1.15

8.99

1994

12.56

12.65

12.48

1995

12.11

13.02

11.31

1996

7.14

7.18

7.09

1997

9.61

9.95

9.3

1998

2.68

-0.42

5.47

1999

7.11

2.5

11.03

2000

-16.75

-61.36

18.18

2001

5.42

97.76

-18.23

2002

-0.78

-5.1

1.89

2003

7.48

5.96

8.37

2004

15.09

11.46

17.14

2005

39.87

56.66

30.86

2006

11.26

12.68

10.35

2007

8.64

12.64

6.0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美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1.从贸易结构看,美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高赤字、服务贸易高顺差的总体状况;

2.从贸易额看,主要由于货物进口增长下降的拖累,贸易总额增长4年来首次回落到个位数;

3.总体贸易和货物贸易出口增速是进口增速2倍以上,使逆差4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4.货物贸易逆差净值连续两年保持在8000亿美元以上,服务贸易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

进出口商品国家总值表

金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总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商品国家总值表

金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总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78

206.40

97.50

108.90

1979

293.30

136.60

156.80

1980

378.20

182.70

195.50

1981

440.20

220.10

220.20

1982

416.10

223.20

192.90

1983

436.20

222.30

213.90

1984

535.50

261.40

274.10

1985

696.00

273.50

422.50

1986

738.50

309.40

429.00

1987

826.50

394.40

432.20

1988

1,027.80

475.20

552.70

1989

1,116.80

525.40

591.40

1990

1,154.40

620.90

533.50

1991

1,357.00

719.10

637.90

1992

1,655.30

849.40

805.90

1993

1,957.00

917.40

1,039.60

1994

2,366.20

1,210.10

1,156.20

1995

2,808.60

1,487.80

1,208.00

1996

2,898.80

1,510.50

1,388.30

1997

3,251.60

1,827.90

1,423.70

1998

3,239.50

1,837.10

1,402.40

1999

3,606.30

1,949.30

1,657.00

2000

4,743.00

2,492.00

2,250.90

2001

5,096.50

2,661.00

2,435.50

2002

6,207.70

3,255.70

2,952.00

2003

8,512.08

4,383.71

4,128.36

2004

11,547.92

5,933.69

5,614.23

2005

14,221.18

7,699.91

6,601.18

2006

17,606.86

9,690.73

7,916.14

2007

21,738.33

12,180.15

9,558.19

2008

25,616.30

14,285.50

11,330.90

 

1978年以来进出口增长率

增长率:

%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78

39.40

28.40

50.10

79

42.00

40.20

43.90

80

28.90

33.80

24.70

81

16.40

20.40

12.60

82

-5.50

1.40

-12.40

83

4.80

-0.40

10.90

84

22.80

17.60

28.10

85

30.00

4.60

54.10

86

6.10

13.10

1.50

87

11.90

27.50

0.70

88

24.40

20.50

27.90

89

8.70

10.60

7.00

90

3.40

18.20

-9.80

91

17.60

15.80

19.60

92

22.00

18.10

26.30

93

18.20

8.00

29.00

94

20.90

31.90

11.20

95

18.70

23.00

14.20

96

3.20

1.50

5.10

97

12.20

21.00

2.50

98

-0.40

0.50

-1.50

99

11.30

6.10

18.20

2000

31.50

27.80

35.80

2001

7.50

6.80

8.20

2002

21.80

22.30

21.20

2003

37.10

34.60

39.90

2004

35.70

35.40

36.00

2005

23.20

28.40

17.60

2006

23.80

27.20

20.00

2007

23.50

25.70

20.80

2008

17.80

17.20

18.50

国家统计局27日在其官网上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改革开放头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1988年的1028亿美元,此后速度不断加快,5年后的1993年发展到近2000亿美元,8年后的2001年增加到5097亿美元,2002年以来,进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连续6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在2004年超过1万亿美元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从1万亿到2万亿的突破。

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

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6.7%。

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

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7年的94.9%,提高45.2个百分点。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由1980年的7.8%上升到5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则上升至28.6%。

以食品、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07年的5.1%。

与此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2007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为4990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7.7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287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5倍,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2.2%和30.0%。

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2007年为25.4%,比1980年的34.8%下降了9.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以来,为了弥补国内资金、技术、设备、管理以及人才方面的不足,利用外资迅速进入扩张时期,而且外资进入领域不断拓展,贡献也不断提高。

1979-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1983年为9.2亿美元,年均增长20.1%。

截止到2007年末,中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

  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进入新世纪,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付诸实施,对外投资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3年到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176亿美元和187亿美元。

2007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8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9亿美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37.6倍和27.4倍。

 

苏丹

进出口商品国家总值表

金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总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2001

37.30

16.99

20.31

2002

41.01

19.48

21.53

2003

49.25

24.49

24.76

2004

78.53

37.78

40.75

2005

115.81

48.24

67.57

2006

136.72

55.99

80.73

2007

176.54

88.79

87.75

2002-2007年以来进出口增长率

增长率:

%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2002

9.95

14.66

6.01

2003

20.09

25.75

15.00

2004

59.45

54.27

64.58

2005

47.47

27.69

65.82

2006

18.06

16.07

19.48

2007

29.13

58.58

8.70

据苏丹银行统计,2004年苏丹进出口贸易总额为约78.5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78亿美元,进口额为40.75亿美元。

2004年进出口总额与上年同期(54.24亿美元)相比增长44.78%,与2002年同期(43.95亿美元)相比增长78.68%。

2004年石油出口总额约为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2%,其中原油出口8115.93万桶,汽油33.86万吨。

非石油出口总额为约6.78亿美元。

非石油产品出口额较高的产品是芝麻(1.78亿美元)、活畜1.38亿美元(176.71万头)、棉花9375.2万美元(35461.7万捆,每捆约100公斤)、黄金5042万美元(6673080克)。

2004年向中国出口总额为25.27029亿美元,占苏丹出口总额的66.89%,其中出口石油25.00281亿美元(占苏丹石油出口总额的80.65%),棉花854.3万美元,芝麻1616万美元,皮革166.9万美元,其他37.6万美元。

分析完代表性国家的国际贸易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类的大多数国家的国际贸易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进出口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贸易理论很清楚地指出国际贸易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率,这是国际贸易对GDP的长期影响,这种长期影响不是净出口的变化所能反映出来的。

当然,我们现在不讨论这种长期影响,而只关心国际贸易对GDP短期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外需的变化对GDP波动或者对总需求的影响。

然而,即使从需求方面来考察,净出口的波动也不能涵盖国际贸易对GDP波动的影响。

因为出口或者外需的变化,会引起消费和投资的变化,净出口的波动低估了国际贸易对总需求的影响。

要分析外需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需要考察外需变动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综合影响。

其实世界GDP的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密切。

我们以发达国家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GDP指数和贸易进出口指数为例子

美国

进出口商品国家总值表

金额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总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91

11907

5812

6095

1992

12703

6173

6530

1993

13361

6244

7117

1994

15039

7034

8005

1995

16860

7950

8910

1996

18063

8521

9542

1997

19798

9369

10429

1998

20328.5

9329.5

10999

1999

21774.8

9562.8

12212

2000

18127.7

3695.3

14432.4

2001

19110

7308

11802

2002

18960

6935

12025

2003

20379

7348

13031

2004

23454

8190

15264

2005

32805.11

12830.7

19974.41

2006

36499.28

14457.03

22042.25

2007

39653

16284

23369

 

美国1990年--2006年的GDP($bill)

GDP(单位:

$bill)

1990年

5803.1

1991年

5995.9

1992年

6337.7

1993年

6657.4

1994年

7072.2

1995年

7397.7

1996年

7816.9

1997年

8304.3

1998年

8747

1999年

9268.4

2000年

9817

2001年

10128

2002年

10469.6

2003年

10960.8

2004年

11712.5

2005年

12455.8

2006年

13246.6

 

一个国家的GDP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量,也就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服务的活动量的总和。

那这个经济总量的总和的逐年提升,应该预示这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在逐年提升,民众的生活在逐年改善,国家基础设施,国家的各种能力在提升。

GDP的增加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一个推动作用。

也就是说GDP的增加和减少同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人们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可以了解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情况。

美国作为当今的大国,美国进几年的GDP指数都是稳步持续增长,但是当前的经济情况也不乐观,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着美国的经济状况,同时也波及世界各国,所以国际贸易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实国际贸易是传导美国经济衰退重要渠道:

一个原因是由于美国进口下降会导致一些出口国的GDP下降,出口国的收入下降会进一步引起这些出口国的进口下降,进一步的传导会放大美国进口下降对世界贸易总额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净出口的变化低估了国际贸易对GDP的影响。

从中国经济来看,尽管外需下降对总需求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但是,由于国内自发的消费和投资仍然在快速上升,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总需求的迅速萎缩。

中国防止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中国

1997

3,251.60

1,827.90

1,423.70

1998

3,239.50

1,837.10

1,402.40

1999

3,606.30

1,949.30

1,657.00

2000

4,743.00

2,492.00

2,250.90

2001

5,096.50

2,661.00

2,435.50

2002

6,207.70

3,255.70

2,952.00

2003

8,512.08

4,383.71

4,128.36

2004

11,547.92

5,933.69

5,614.23

2005

14,221.18

7,699.91

6,601.18

2006

17,606.86

9,690.73

7,916.14

2007

21,738.33

12,180.15

9,558.19

 

中国97-05年各年的GDP

年份

数值(亿RMB)

1997年

74772

1998年

79553

1999年

82054

2000年

89404

2001年

95933

2002年

102398

2003年

116694

2004年

136875

2005年

182321

在中国的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因此,出口的减少会直接导致加工贸易进口减少。

根据中国2007年的贸易数据,在1美元的出口中,大约有0.5美元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而在1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中,需要进口0.6美元原材料和零部件。

因此,平均来看,1美元的出口减少,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减少0.3美元,从而净出口减少0.7美元。

由于净出口的变动幅度低于出口的变动幅度,加上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较小,因此如果只考虑这一机制的话,出口变动对GDP的影响就会非常小。

但是,这一机制大大低估了出口对GDP的影响。

出口还会通过其他机制来影响GDP。

出口对GDP的影响还会随着出口依存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一般而言,1个单位的出口变动,引起GDP变动会超过1个单位。

因此,对于对出口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不管其净出口占GDP的比例有多大,外需的变动都会主导GDP的变动。

国际贸易和GDP的关系密切,二者都在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当前经济状况。

但是国际贸易的分布显示出了严峻的贫富地区差异。

我们评价国际贸易的分布状况是好是坏,通常用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

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分布的最密切的仍然是发达国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相应的地位,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飞速的发展。

从二战以后世界贸易基本上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间贸易差额在趋于缩小,各种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在不断加强,这些都是与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的运行是分不开的。

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利益为各国所分享。

发展中国家也能从对外经济活动中受益,如利用发达国家市场扩大出口,吸收发达国家资金扩大积累,取得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通过密切相互关系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等。

但是,发展中国家在以上各方面本应享有的国际经济利益,却以不同形式被发达国家获取。

国际经济利益共享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可以说是国际利益分配向发达国家的倾斜。

这种利益的倾斜与国际协调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也受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地位弱于发达国家,从而在供求调节的利益分配中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发展中国家不能自主选择参与和协调世界经济活动的方式。

这表现在,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组织形式低,发达国家则多为国际垄断组织;发展中国家产品多为竞争性市场结构,发达国家产品具有较强的垄断性质;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市场上主要是作为购买者,而发达国家作为供方对技术具有垄断优势;由于制造业落后、资金短缺和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品、资金、技术的需求具有刚性且难以取代,使价格、利率等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还由于经济规模较小,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被动接受发达国家所进行经济调控的不利地位等。

而且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国际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

例如,发展中国家通常不能对所出口初级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进行有效控制。

发展中国家用进口限制等手段改善贸易条件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因为其自身对进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