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923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压轴题.docx

中考物理压轴题

2014中考物理压轴题------压强浮力专项

(2013•大兴区一模)如图所示,有两个底面积均为S的实心圆柱体C和D,分别用两根细绳的一端系于它们的上表面的中央,细绳的另一端分别系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恰好水平平衡.把质量为800g的酒精缓慢注入底面积为S1的圆柱形容器甲中,同时向底面积为S2的圆柱形容器乙中注入某种液体,当两容器中液体均静止,且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圆柱体C下底浸入酒精中的深度为2.5cm,酒精对容器甲底面的压强为1100Pa,圆柱体D下底浸入液体的深度为4cm.若把圆柱体D从B端取下后将其从原位置再竖直向下移动2.5cm,圆柱体D刚好被液体浸没,此时细线的拉力为13.6N.在以上整个操作过程中,两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且圆柱体C和D均未与容器壁接触.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S1为80cm2,AO:

OB=3:

1,S2:

S=9:

4,g取10N/kg,则圆柱体D的密度为 5.5×103 kg/m3.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2364866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①根据题意求出酒精的重力和酒精对甲容器底的压力,然后根据压力差C受到的浮力,从而进一步求出C排开酒精的体积,再根据体积与面积的关系求出C、D的底面积以及S2的大小;

②因为两次杠杆都平衡,因此可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求出B端所受拉力减少量,即D受到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乙中液体的密度和D浸没4cm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把圆柱体D从B端取下后将其从原位置再竖直向下移动2.5cm,可求出D浸没2.5cm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然后再根据圆柱体D刚好被液体浸没求出圆柱体D的高度,再利用V=Sh和阿基米德求出D的体积和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D的重力等于浮力和拉力的合力即可求出重力,进一步得出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D的密度.

解答:

解:

酒精的重力:

G1=m1g=0.8kg×10N/kg=8N,

酒精对甲容器底的压力:

F甲=p1×S1=1100Pa×80×10﹣4m2=8.8N,

因为容器为规则容器,则物体C所受的浮力等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与酒精的重力差:

F浮C=F甲﹣G1=8.8N﹣8N=0.8N.

∵F浮=ρ酒精gV排

∴物体C排开酒精的体积:

V排=

=

=10﹣4m3=100cm3,

物体C、D的底面积为:

S=

=

=40cm2,

∵S2:

S=9:

4

∴S2=

×40cm2=90cm2,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FA×OA=FB×OB,因为两次杠杆都是平衡的,故杠杆B端所受拉力减少量:

△FB=

=0.8N×3=2.4N,

即D受到的浮力:

F浮D=2.4N,

则ρ乙gv排=F浮D

ρ乙=

=

=1.5×103kg/m3,

V排′=

=

=1.6×10﹣4m3=160cm3,

物体D下移2.5cm时,则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

×160cm3=100cm3,

从B端取下后将其从原位置再竖直向下移动2.5cm,圆柱体D刚好被液体浸没时,圆柱体D的高度:

hD=4cm+2.5cm+

=8.5cm,

则D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D′=ρ乙gVD=1.5×103kg/m3×10N/kg×0.004m2×0.085m=5.1N,

故D的重力GD=13.6N+5.1N=18.7N,

D的质量:

m=

=

=1.87kg,

D的密度:

ρ=

=

=5.5×103kg/m3.

故答案为:

5.5×103kg/m3.

点评: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考查受力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的综合运用,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解题时注意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9.(2013•石景山区一模)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半径为2r、高为2h的圆柱形薄壁开口容器如图所示,将高为h=10cm、半径为r、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木块的密度ρ=0.5ρ水,然后向容器内注水,若要使木

块竖直漂浮(木块吸水忽略不计),则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范围是 0.3~1.5 kg.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364866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若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即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此时木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求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求出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根据公式V=Sh可求注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注入最少水的质量.

注入水的质量最多时,水刚好不会溢出,根据公式V=Sh可求注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注入最多水的质量.

解答:

解:

当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为零时,此时注入水的质量最少,

F浮=G=mg=ρS木hg=0.5×103kg/m3×20×10﹣4m2×0.1m×9.8Nkg=0.98N,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

=10﹣4m3=100cm3,

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

h水=

=

=5cm,

∵容器的半径为2r,圆柱体木块的半径为r

∴容器的底面积S容=4S木=4×20cm2=80cm2

注入水的体积为:

V水=(S容﹣S木)h水=(80cm3﹣20cm3)×5cm=300cm3

注入最少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300cm3=300g=0.3kg;

当水注满时,注入水的质量最多;此时注入水的体积为:

V水′=S容(2h﹣h水)+V水=80cm2×(2×10cm﹣5cm)+300cm3=1500cm3,

注入最多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1500cm3=1500g=1.5kg;

故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范围是0.3~1.5kg.

故答案为:

0.3~1.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难点注入水的质量最少和最多情况的分析,知道要使木块竖直漂浮,注入水的质量最少,木块与容器底接触且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零;注入水的质量最多时,水刚好注满,是本题的关键.

 

10.(2012•贵港一模)将高为10cm的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细绳的一端系于圆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另一端竖直拉着杠杆的A端.当把质量为800g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中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把质量为900g的水注入容器M中,水未溢出,水静止后,水对容器M底面的压强为2500Pa,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0Pa.已知:

AO:

OB=2:

3,容器M的底面积为60cm2,不计杠杆的质量,容器M的厚度和质量也不计,g取10N/kg,则圆柱体甲的密度为 5.6×103 kg/m3.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2364866

专题:

计算题;图析法.

分析:

(1)设甲的密度为ρ甲,底面积为S甲,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两个关于ρ甲、S甲的方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将S甲消除,即可解得甲的密度.

(2)关键点在于求解注水后乙物体对杠杆的力的大小:

先利用液体压强的变形公式求出注水后水面的高度h1,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没有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的高度h2,则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h1﹣h2)×S容器;然后将其代入浮力公式解得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力的合成求出注水后乙物体对杠杆的力的大小.

解答:

解:

(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甲•AO=F乙•OB

(m甲g﹣F压)•2=0.8Kg•10N/kg•3

(ρ甲•S甲•0.1m×10N/kg﹣3200Pa•S甲)•2=0.8Kg•10N/kg•3…

(1)

(2)由液体压强公式P=hgρ得h1=

=

=0.25m

由ρ=

得h2=

=

=0.15m

则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h1﹣h2)×S容器=0.1m×0.006m2=0.0006m3

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V排g=1.0×103kg/m3×0.0006m3×10N/kg=6N

灌水后乙物体提供的阻力F2=8N﹣6N=2N

(3)注水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ρ甲•S甲•0.1m×10N/kg﹣5000Pa•S甲)•2=2N•3…

(2)

(1)

(2)两式解得ρ甲=5.6×103kg/m3.

故答案为:

5.6×103kg/m3.

点评: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的综合运用,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解题时注意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11.(2011•北京)将高为10cm的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细绳的一端系于圆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另一端竖直拉着杠杆的A端.当把质量为800g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中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把质量为900g的水注入容器M中,水未溢出,水静止后,水对容器M底面的压强为2500Pa,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0Pa.已知:

AO:

OB=2:

3,容器M的底面积为60cm2,不计杠杆的质量,g取10N/kg,则圆柱体甲的密度为 5.6×103 kg/m3.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2364866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假设甲的密度为ρ甲,底面积为S甲;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两个关于ρ甲、S甲的方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将S甲消除,即可解得甲的密度.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求解注水后乙物体对杠杆的力的大小:

先利用液体压强的变形公式求出注水后水面的高度h1,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没有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的高度h2,则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h1﹣h2)×S容器;然后将其代入浮力公式解得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力的合成求出注水后乙物体对杠杆的力的大小.

解答:

解:

①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甲•AO=F乙•OB

(m甲g﹣F压)•2=0.8Kg•10N/kg•3

(ρ甲•S甲•0.1m×10N/kg﹣3200Pa•S甲)•2=0.8Kg•10N/kg•3…

(1)

②由液体压强公式P=hgρ得h1=

得h2=

=

则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h1﹣h2)×S容器=0.1m×0.006m2=0.0006m3

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V排g=1.0×103kg/m3×0.0006m3×10N/kg=6N

灌水后乙物体提供的阻力F2=8N﹣6N=2N

③注水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ρ甲•S甲•0.1m×10N/kg﹣5000Pa•S甲)•2=2N•3…

(2)

④由

(1)

(2)两式解得ρ甲=5.6×103kg/m3.

故答案为:

5.6×103kg/m3.

点评: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的综合运用,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解题时注意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12.将高为10cm的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细绳的一端系于圆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另一端竖直拉着杠杆的A端.当把质量为800g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中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把质量为900g的水注入容器M中,水未溢出,水静止后,水对容器M底面的压强为2500Pa.已知:

AO:

OB=2:

3,容器M的底面积为60cm2,不计杠杆的质量,g取10N/kg,圆柱体甲的密度为5.6×103kg/m3.则水注入后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5000 Pa.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2364866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设甲的密度为ρ甲,底面积为S甲,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两个关于ρ甲、S甲的方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将S甲消除,即可解得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关键点在于求解注水后乙物体对杠杆的力的大小:

先利用液体压强的变形公式求出注水后水面的高度h1,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没有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的高度h2,则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h1﹣h2)×S容器;然后将其代入浮力公式解得乙物体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力的合成求出注水后乙物体对杠杆的力的大小.

解答:

解:

(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甲×AO=F乙×OB

(m甲g﹣F压)×2=0.8Kg×10N/kg×3

(5.6×103kg/m3×S甲×0.1m×10N/kg﹣3200Pa×S甲)×2=0.8Kg×10N/kg×3﹣﹣﹣﹣﹣﹣①

(2)由液体压强公式P=hgρ得h1=

=

=0.25m.

由ρ=

得h2=

=

=0.15m,

则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h1﹣h2)×S容器=0.1m×0.006m2=0.0006m3

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V排g=1.0×103kg/m3×0.0006m3×10N/kg=6N

灌水后乙物体提供的阻力F2=8N﹣6N=2N;

(3)注水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5.6×103kg/m3×S甲×0.1m×10N/kg﹣p甲•S甲)×2=2N×3﹣﹣﹣﹣﹣﹣﹣﹣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p甲=5000Pa.

故答案为:

5000.

点评: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浮力大小的计算、固体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的综合运用,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解题时注意浮力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13.(2011•海淀区一模)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平底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500cm2.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00cm2、高为20cm的圆柱形物块,物块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直至将其注满,如图乙所示.已知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F随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若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4640 Pa.(g=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2364866

专题:

计算题;图析法.

分析:

已知物体的底面积和高度,根据公式V=Sh可求物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根据图象可求其浸入的体积的变化和受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受到的浮力等于绳子的拉力与物体重力之和,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完全浸没时绳子的拉力,进一步求出物体的重力;

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求出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原先排开液体的体积相比较,即可得出减小的排开液体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液体减小的深度,从图象可知原先液体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当物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答:

解:

圆柱体的体积V=200cm2×20cm=4000cm3=0.004m3;

由丙图象可以看出,30cm到35cm时看出其特点:

液面变化5cm拉力变化8N,是浮力变化了8N;△F浮=ρ液g△V排;

所以ρ液=

=

=0.8×103kg/m3;

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0.8×103kg/m3×10N/kg×0.004m3=32N;

物体的重力为G=F浮﹣F=32N﹣8N=24N;

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1=G=24N;

此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

=3×10﹣3m3;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了△V=V﹣V排=0.004m3﹣3×10﹣3m3=1×10﹣3m3;

水的深度减小△h=

=

=0.02m;

水的深度为h=0.6m﹣0.02m=0.58m;

当物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液gh=0.8×103kg/m3×10N/kg×0.58m=4640Pa.

故答案为:

4640.

点评:

本题考查浮力和压强的计算,难点是求物体的重力,进而求出完全浸没和漂浮时受到的浮力,这是解题的关键.

 

14.(2009•石景山区一模)用细绳系着底面积为S1、高为H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浸没到底面积为S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密度为ρ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且圆柱体未接触容器底部,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2364866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求出圆柱体的体积(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知道圆柱形容器底面积,可求浸没后液面的升高值,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值.

解答:

解:

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V=S1H,

使液面升高:

△h=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值:

△p=ρg△h=ρg

=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能求出液面升高值是本题的关键.

 

15.(2012•崇明县一模)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图(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1

0.01

100

98

2

0.02

50

196

3

0.05

20

490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4

0.01

100

78.4

5

0.02

50

156.8

6

0.05

20

392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实验

序号

深度

(米)

容器底

面积

(厘米2)

容器底

的压强

(帕)

7

0.01

80

98

8

0.02

40

196

9

0.05

15

49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或2、5或3、6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

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无关 .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b) 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2364866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实验步骤总结规律,应明确这些步骤中控制的物理量有哪些,变化的物理量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2)根据实验结论确定实验步骤,要找出实验过程中控制的物理量,变化的物理量,最终实验结果,在实验步骤中对比确定.

(3)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影响因素和总结规律时,都需要明确实验过程中控制的物理量和变化的物理量及变化规律.

(4)分别用公式F=PS和G=mg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将两者大小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容器形状的区别.

解答:

解:

(1)在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从上向下,液体深度是增大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是增大的.所以结论为:

同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在实验结论中,控制的条件是液体深度相同,变化量是液体的密度,所以必须在表一和表二中寻找答案;观察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4或2、5或3、6符合要求,可以得出:

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的结论.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同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只有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不同,而最终的压强是相同的.

(4)(a)在表一序号1中,水的重力为G=mg=0.1kg×9.8N/kg=0.98N,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pS=98Pa×0.01m2=0.98N,

比较结果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

序号2、3、4、5、6中压力都等于重力.

所以结论为:

圆柱形(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b)在表三序号7中,水的重力为G=mg=0.1kg×9.8N/kg=0.98N,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pS=98Pa×0.008m2=0.784N<0.98N,

比较结果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序号8、9中,压力也小于重力,

所以结论为:

口大底下(圆锥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

故答案为:

(1)同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1、4或2、5或3、6;

(3)无关;

(4)(a)圆柱形(规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b)口大底小(圆锥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小于液体自身的重力.(其它合理答案均可以)

点评:

对于题目较长,信息量较大的实验题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时,可以直接面对要解决的问题,采用逆推法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