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丙甲纤维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54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羟丙甲纤维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羟丙甲纤维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羟丙甲纤维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羟丙甲纤维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羟丙甲纤维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羟丙甲纤维素.docx

《羟丙甲纤维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羟丙甲纤维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羟丙甲纤维素.docx

羟丙甲纤维素

2004年羟丙甲纤维素产品质量回顾

2004年羟丙甲纤维素作为公司新项目在公司领导和车间员工共同努力下,生产工艺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产品质量和产品规格基本上稳定,本年度内共生产294批,质量具体情况已在内部网站通报随时通报,现简单统计如下: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黏度范围

产品一次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标准

内控

1

4

药用

见附表

/

白度

2

21

药用(降解)

见附表

/

白度

3

24

药3/建材21

见附表

/

白度

4

9

建材

见附表

/

5

24

药用/建材

见附表

/

6

32

药用/建材

见附表

/

7

18

建材

见附表

/

干燥失重

8

20

建材

见附表

/

干燥失重

9

42

建材

见附表

/

干燥失重

10

40

建材

见附表

/

11

57

建材

见附表

/

12

3

建材

见附表

/

由于羟丙甲纤维素在2004年度内根据市场使用效果建材级未将灰份纳入考核指标。

产品黏度指标与生产指令不附,按指令考核一次合格率无法考核。

通过2004年度羟丙甲纤维素生产指令单和检验指标统计结果,结合市场信息可以看出:

2004年羟丙甲纤维素的生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无论药用级别羟丙甲纤维素还是建材级羟丙甲纤维素的黏度规格与生产指令黏度规格偏离范围较大,证实该产品生产工艺还不成熟。

特别明显的表现在8-10月份因生产产品黏度不稳定不能满足市场。

2.主要原料精制棉同一供应商同种规格产品,生产的羟丙甲纤维素产品黏度规格相差较大。

证明在操作工在操作过程中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太宽。

随意性太大。

3.7、8、9月份产品干燥失重与其他月份相差悬殊,有超标现象。

4.产品松密度批次之间差别较大最高的0.5克/毫升,最低的0.25克/毫升,其外观性状差别很大,松密度小的纤维状明显。

顾客不乐意接受,使用效果不好。

5.根据市场信息反馈:

建材级羟丙甲纤维素保水率不偏低,做为腻子使用有发生断裂的现象。

改进建议:

1.逐步通过实验掌握真正影响产品黏度规格的影响因素,通过验证确定生产羟丙甲纤维素各种黏度规

格的详细的工艺参数,使每种规格产品的生产工艺具体化,达到生产指令标准要求范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减少库存占压。

通过2004年销售羟丙甲纤维素114吨,建材级4万mPa.S、6万mPa.S、7万mPa.S、8万mPa.S、10万mPa.S速溶型黏度规格的羟丙甲纤维素销售量较大,占生产量的80%-85%,药用级以15mPa.S以下黏度规格次之,30-50mPa.S黏度规格在制剂上销量不大。

因该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规格太多,在稳定工艺的基础上,生产指令性合格率要求提高。

2.精制棉作为生产羟丙甲纤维素的主要原料,每种品号的精制棉其质量指标

和内在的质量可能因生产供应商的不同或季节不同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10月份和11月份生产证实不同生产厂家相同品号的精制棉在符合企业内空标准的情况下使用效果相差不是太大。

所以对库存合格供应商原料,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分别按供应商原料进厂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批次领用,加强原料的领用和发放管理。

稳定产品内在质量。

3.2005年对于建材级羟丙甲纤维素通过实验找到影响产品松密度和保水率的影响因素,药用级羟丙甲纤维素在甲氧基含量和白度上必须有所突破。

4.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2005年对建材级羟丙甲纤维素增加保水率的检测项目。

 

质量技术部

2004年12月29日

 

2004年微晶纤维素产品质量回顾

微晶纤维素作为公司主导产品,2004年除7月份管道维修、设备检修和成品医药行业季节影响外运转基本正常。

生产质量情况见附表:

内容

月份

生产

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格率

不合格项目

药典

工业级

药典99%

内控99%

1

148

98.6

95.9

霉菌/干燥始失重

2

176

6批转入

97.7

93

水中可溶物

3

118

斑点转入34

98.3

71.1

斑点34批

4

129

黑料残渣转入

97.0

92.5

斑点、残渣

5

180

残渣转入

94.8

90.0

残渣(因浆板)

1批干燥失重

6

162

残渣转入

97.6

90.2

残渣/6批霉菌

7

26

残渣转入

/

/

残渣1批

8

168

97.7

97.7

干燥失重

9

120

98.9

95.0

霉菌

10

133

部分转入

/

43.1

斑点

11

170

部分转入

100

94.4

斑点

12

129

部分转入

94.4

93.6

斑点

合计/平均

97.5

87

备注:

生产时间不足10天时没有考核一次合格率。

从2004年质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微晶纤维素出现不合格的几率最高的为斑点,在10月份表现的最突出,其原因在于A:

10月份主要材料精制棉为新棉短绒和老棉短绒交接的季节,其中含有的斑点相对较多,性质多为下沉较快的杂点;B.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增加漂洗次数、留有适当的池底;C生产管理人员和质量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没有真正发挥技术指导和监督作用;D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太差,不合格过程产品能够转入下道工序。

2.霉菌不合格1、6、9月份均有出现,1月份气温较低,9月份环境温度适宜。

空气干燥,以上两季节均不应该出现该种现象。

从微晶纤维素生产过程来看干燥工序为湿热灭菌,灭菌时间较长,效果最佳。

所以微生物不合格纯属于污染。

3.本年度内4、5、6、7月份皆出现了残渣不合格现象,主要原因:

A.2004年上半年开始主要原料浆板出现了几年来未出现过的灰份不合格情况,灰份超过0.2%,高的达到0.34%。

B.没有及时根据原料调节生产工艺配比。

4.2月份因更换生产原料出现6批水中可溶物不合格的现象。

2004年微晶纤维素主要原料精制面和浆板行业的限制,质量波动范围很大,再加上操作人员的不固定带来产品质量的波动,造成产品一次合格率偏低。

有客观的因素,但主要是主观上努力程度。

因为同行业同种产品质量在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A.生产和质量部门的直接管理者应该增强责任心,如果管理者没有责任心,在不合格发生时只会找一些客观理由,而不会从主观上进行努力。

客观因素不能避免,主观上又不去努力,问题就无法解决。

斑点一项指标在2004年不合格率最高,原料当然相当重要,原料斑点过多应立即向质量部门反映,通过供应部门反馈到供应商以利于原料质量的改进。

但在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很多:

增加洗涤次数;把握杂物漂出的最佳时机;减少物料(原料、过程产品、成品)的裸露;根据物料斑点情况留有适当池底重新过80-100目筛网。

B.每种产品的操作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减少操作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波动。

关于产品的干燥失重应从主观上解决其均匀性,干燥过程中由于箱体内各个空间的温度和风力不一样,干燥的效果不一样,因此翻盘、倒盘、出盘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C.对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应定期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的培训。

要增强责任心,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培养操作工操作技能。

D.生产原料发生变更是无论质量管理人员还是生产管理人员都必须注重产品质量指标的变化,质量部门必须追踪产品的使用效果,有些产品使用效果并不是靠检验指标体现的,所以必须跟踪使用效果,避免给客户带来麻烦。

质量部

2004年12月31日

 

微晶纤维素PH101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格率85%

不合格项目

1

24

USP

/

2

8

USP

/

3

53

USP

77

4

34

USP

88.2

5

/

6

/

7

14

USP

8

/

9

/

10

2

企业标准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

/

12

18

企业标准

/

金黄色葡萄球菌

82.6

2004年羧甲淀粉钠产品质量回顾

羧甲淀粉钠作为公司主导产品,2004年7月份管道维修、设备检修和成品医药行业季节影响了生产,其他月份运转基本正常。

生产质量情况见附表: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格率

不合格项目

药典98%

内控98%

1

45

97.9

97.9

1批酸度7.8

2

46

100

100

3

41

100

100

4

31

100

100

5

14

/

/

6

36

100

100

7

8

/

/

8

48

100

97.9

1批白度

9

21

95.8

/

5批铁盐

10

36

91.4

91.4

3批铁盐

11

41

100

100

12

38

100

100

合计/平均

98.5

98.6

备注:

生产时间不足10天时没有考核一次合格率。

从产品质量统计汇总报表看2004年羧甲淀粉钠产品质量不合格分布三项指标酸碱度、铁盐、白度。

1.出现1批白度不合格原因为淀粉为钴60辐射过的,外观发暗,在生产过程中片碱溶解时温度偏高,碱液颜色重。

2.铁盐不合格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A.原料片碱铁盐不均一,表现在外观颜色的不同,在投料过程中没有发现外观的不同。

B.在生产过程中用硫酸调节酸碱度,把硫酸加入洗涤乙醇中过早,硫酸与不锈钢设备起反应带入铁离子。

3.酸碱度不合格原因A.人为因素,酸碱度调节过程中PH值调的过低,再进行返调节,造成物料不均匀导致检验结果无代表性;B.仪器检验误差或人为检验误差。

2004年从检验指标上看,外观白度和酸碱度不合格人为性因素很大在操作过程中完全可以避免。

对于原料不均匀引起的不合格必须控制原料进厂的均匀性。

由于工业级片碱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同一批原料进厂外观难以保证一致,所以另一方面必须要求操作工在投料过程中注重产品外观的检查。

为此该工段负责人专门制作了进行外观检查的工具,由于该原料为腐蚀性的原料,操作工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戴好防护用品。

2003年下半年开始,顾客对该产品的崩解度投诉率较高,2004年技术人员在该方面进行了努力,改进了产品的生产工艺,由于公司实验条件的限制,对该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后的效果无法验证。

由于部门人员紧缺也没有对改进生产工艺后的产品在重点顾客处进行实验和质量跟踪,2005年应抽出人员真对顾客反馈的质量信息进行产品质量的改进,改进后在本公司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片区经理和用户的协调,尽可能利用用户的生产条件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达到即解决质量问题又能提高服务技术,还能赢得用户满意,起到开拓市场的作用。

 

质量部

2004年12月31日

2004年羟丙纤维素产品质量回顾

2004年羟丙纤维素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格率

不合格项目

药典98%

内控98%

1

175

CP2000

98.9

98.8

斑点

2

162

CP2000

97.5

93.8

微生物(细菌、霉菌、大肠杆菌)

3

144

CP2000

94.5

94.5

微生物、斑点

4

164

CP2000

91.8

76.5

斑点、微生物

5

140

CP2000

97.3

97.3

斑点、微生物

6

110

CP2000

/

/

斑点、微生物

7

44

CP2000

/

/

微生物、斑点

8

110

CP2000

100

100

9

42

CP2000

/

/

10

138

CP2000

100

100

11

88

CP2000

100

100

12

128

CP2000

100

100

合计/平均

97.8

2004年1-7月份羟丙纤维素每个月微生物和斑点都有不合格的现象,4月份和7月份表现的最为明显,返工率很高,致使产品收率偏低。

分析起主要原因:

1.该产品的生产条件的限制,加上环境温湿度较高。

2.由于该产品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干燥过程相当于湿热灭菌的过程,灭菌方法最好,微生物纯属于出盘后的污染。

控制好出盘后产品不受污染,是解决微生物不合格的基本原因。

3.斑点,不合格的几率同样很高。

原料影响较大,在加上生产环境的影响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导致生产斑点不合格。

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主观管理。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

人是第一要素,还是要发挥人的管理作用。

2004年该产品市场信息反馈表明:

该产品的絮状物还存在。

杭州民生药业对该问题反映的较为突出。

公司产品质量和湖州相比在外观性状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过80目筛湖州产品基本上全通过;公司该产品出现筛上物,在过筛过程中粉尘较大,使用效果上片剂硬度欠佳。

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A.该产品的羟丙氧基含量偏低,任性不大。

B.粉碎过程中控制粉碎设备风量,加大粉碎的细度。

 

质量部

2004年12月31日

 

2004硬脂酸镁产品质量回顾

本年度内硬脂酸镁生产质量的统计结果见下表: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药典99%

内控99%

1

75

CP2000

98.7

98.7

干燥失重

2

93

CP2000

99.0

99.0

硫酸盐、含量

3

79

CP2000

98.7

98.7

硫酸盐

4

86

CP2000

100

100

5

86

CP2000

100

98.8

松密度

6

80

CP2000

100

100

7

30

CP2000

/

/

8

68

CP2000

98.5

98.5

硫酸盐

9

27

CP2000

100

100

10

68

CP2000

100

100

11

93

CP2000

100

100

12

88

CP2000

98.9

98.9

干燥失重

合计/平均

99.4

99.3%

从产品统计指标看:

2004年硬脂酸镁一次合格率比计划一次合格率高0.3个百分点,不合格指标表现在硫酸盐、干燥失重、松密度三项。

其中硫酸盐不合格几率相对其他项要高。

三项指标均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有关系,取决于反应过程中反应参数,反应程度好有利于硫酸盐的洗涤和脱水,有利于过程产品在同样干燥温度下能保证产品干燥失重的合格率。

该产品连续三年在市场上没有因产品质量而发生投诉的现象,该产品的使用效果远远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家的产品。

这一点在国内得到所有客户的认可。

该产品是阿华所有产品在质量上的一个亮点。

质量部

2004年12月31日

2004年糊精产品质量回顾

本年度内糊精产品生产质量情况见下表: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格率

不合格项目

药典99%

内控99%

1

55

CP2000

98.2

94.5

酸度

2

169

CP2000

/

/

酸度

3

140

CP2000

/

/

酸度

4

513

CP2000

100

95.7

水中可溶物

5

76

CP2000

/

/

6

167

CP2000

94.9

91.5

水中可溶物、斑点、酸度

7

186

CP2000

/

/

8

/

CP2000

100

78.1

水中可溶物

9

/

CP2000

98.9

98.9

水中可溶物、酸度

10

2

CP2000

100

98.4

水中可溶物

11

/

CP2000

91.6

93.1

水中可溶物、酸度

12

18

CP2000

100

98.9

水中可溶物

合计/平均

98.0

93.4

2004年糊精质量按内空标准一次合格率93.4%,其主要不合格指标表现在酸度和水中可溶物两项。

在《中国药典》2000版中糊精水中可溶物没有要求,但在制剂使用过程中水中可溶物不同在制剂中使用效果很大差异,外观白度也有很大差异。

市场信息反馈中外观白度不均一反映明显。

自2004年10月份糊精开始按小批次进行检验和划分发货批次。

市场客户使用效果明显好转。

对于酸度不合格通过实验证实和生产原料有一定的关系,水中可溶物不合格直接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有关系。

控制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再就是培养操作工的熟练程度。

质量部

2004年12月31日

2004年预胶化淀粉产品质量回顾

根据市场需求本年度内该产品的生产量不是太大,12个月中有6个月没有进行生产,生产质量情况见下表:

内容

月份

生产批数

质量级别

产品一次格率

不合格项目

药典97%

内控97%

1

49

CP2000

96.2

90.2

微生物

2

46

CP2000

100

100

3

33

CP2000

100

100

4

/

CP2000

/

/

5

60

CP2000

100

100

6

/

CP2000

/

/

7

/

CP2000

/

/

8

/

CP2000

/

/

9

25

CP2000

96.8

96.8

细菌

10

5

CP2000

/

/

11

/

CP2000

/

/

12

22

CP2000

95.4

95.4

微生物

合计/平均

98.1

97.1

从2004年质量统计结果看:

影响2004年预胶化淀粉的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是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

对于预胶化淀粉微生物的污染主要是在出盘时或是出盘后进行的,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洁净度、个人卫生、温湿度是影响微生物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应从人的因素抓起,干燥工序操作工在操作前应按洁净室人员管理规定,进行手的洗涤和消毒;控制区应作好出盘前的灭菌和消毒工作;烘车拉出烘箱后即使将物料转移到洁净区;紫外线对物料的消毒必须进行。

此外还要关注紫外线灯管的有效期。

质量部

2004年12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