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077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docx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2010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

某兴趣小组为确定这种固体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

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也可能是▲。

资料:

Cu和Cu2O都是红色固体。

实验:

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右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推测:

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和▲。

验证:

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出现▲,证明上述推断是正确的。

3.小岳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

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

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下图。

气体

反应前的药品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性质

固体+液体

常温

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固体+固体

加热

能与水发生反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固体+液体

加热

能与水发生反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制取的气体是▲(填“甲”、“乙”或“丙”);

(2)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33.中央电视台曾4。

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

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1)该实验的假设是▲;

(2)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3)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5.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右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I1、I2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电流

次数

I1/A

I2/A

I/A

1

0.2

0.2

0.4

2

0.3

0.3

0.6

3

0.4

0.4

0.8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

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

▲。

 

6.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颗粒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更快。

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温度和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

小明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五组50mL稀硫酸与0.1g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丝状金属的规格相同):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金属状态

丝状

粉末状

丝状

丝状

丝状

稀硫酸质量分数/%

5

5

10

10

15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20

20

35

丢失数据

反应后

34

35

35

50

55

金属消失的时间/s

500

50

125

50

3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实验▲(填实验序号),表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

(2)比较实验1和2,表明▲,化学反应越快;

(3)依据实验规律,推测“丢失数据”的值约是▲℃。

7小明学习了“皮肤能阻挡微生物侵人人体”的相关知识后,他想了解果皮能否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

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取三个新鲜、等大的苹果,洗净、消毒,分别标为A、B、C。

步骤二:

再取一个腐烂的苹果,将牙签插入这个苹果的腐烂部位,然后拔出,用该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A苹果的表面滑动,不划破果皮;将牙签再次插入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B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划痕,并划破果皮;对C苹果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三:

将A、B、C三个苹果分别放人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

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三个苹果洗净、消毒?

▲。

(2)实验中,把牙签插入苹果腐烂部位的目的是▲。

(3)请你利用答题纸中给出的方格,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前三天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不需填写)。

▲。

8.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P2O5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使氢气在甲瓶中燃烧。

(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的操作应是▲。

(2)实验测得甲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l/5,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3)有同学提出,若用CO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

9.甲、乙同学一起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他们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而是变成了棕黑色。

这是为什么呢?

甲同学猜想:

可能是叶片上残留的酒精引起的。

为了验证猜想,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后的叶片,分成两组,一组不漂洗,另一组充分漂洗,然后分别向两组叶片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

发现未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黄色,充分漂洗的叶片变为棕黑色。

乙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

取经过暗处理并光照4小时、脱色、漂洗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

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为预期的蓝色。

(1)乙同学的猜想是▲。

(2)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还需怎样改进实验?

请简要说明:

▲。

(3)你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写出一点)。

1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1.检测机构为了检测汽车的刹车性能.在同一场地做了如下实验:

(1)某车以不同车速行驶时,测得有关数据如图A所示。

其中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脚踩在刹车踏板上时,车通过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脚踩在刹车踏板上,使车减速,到车停时车通过的距离。

如果司机以60千米/时的速度驾驶,从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车停止时,车通过的距离为▲米。

(2)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

刹车时,车轮不能滚动,只能滑行,直至车停。

方式二:

刹车时,车轮仍保持滚动,但滚动减慢,直至车停。

图B反映的是以方式一和方式二刹车所产生的刹车距离的比较。

从图中可知,在车速相同时,采用哪种刹车方式刹车后,刹车距离较短?

▲。

(3)检测中,相同的甲、乙两车均以v1速度行驶,甲车采取方式一刹车,乙车采取方式二刹车,刹车时车与障碍物的距离相等(距离小于S1,如图),则撞击时哪辆车对障碍物的破坏程度更大?

请结合图B中曲线说明理由。

▲。

12.在学校实验室开放时.同学们对手摇发电机非常感兴趣,他们想:

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于是他们开展了探究,以下是他们所用的发电机和实验记录表:

(1)根据表格可知,他们准备研究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是否与▲有关。

(2)手摇发电机在发电时将▲能转化为电能。

·

(3)他们根据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

下列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填序号)①根据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②根据能否进行新陈代谢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③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区分单质与化合物。

(4)判断电流大小,除了借助小灯泡观察之外,实验室常用▲表来测量。

13.在制取氢气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老师在准备用于反应的锌粒中滴人了少量的硫酸铜溶液。

他们想:

锌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难道铜会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吗?

他们决定对此开展有关实验:

(1)在设置对照组的时候,除了要控制好锌粒和稀硫酸的量之外,其中一组中要添加▲。

(2)实验中要比较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可以观察记录▲。

14.某汽车公司组织了一次新车型节油大赛,比赛分两组:

第一组使用A型车(排量1.6升)。

第二组使用B型车(排量2.0升)。

A、B型车外观和体积相同,属于同一产品系列。

(1)你认为下列哪些评价方式可以作为比赛评价标准?

▲(填序号)

①消耗相同体积的汽油,比谁行驶的路程长;

②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消耗的汽油体积少;

③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用的时间短;

④用“

”的比值大小作比较。

(2)下表是三位车手的比赛成绩,第一组比赛中最节油的选手是▲。

(3)从本次比赛数据看,▲型车比较节油。

(4)近年来,政府鼓励小排量、限制大排量汽车有什么意义?

15.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

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

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2)他们应该选择▲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

16.某同学发现金属眼镜架表面经常会有绿色物质产生,这是什么物质呢?

他和同学们收集积累了一定量的这种绿色物质,放在试管里隔绝空气加热。

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珠,绿色物质变成黑色粉末,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表明:

镜架上的绿色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

镜架上会产生绿色的锈,这绿色物质中是否含有铜呢?

同学们用上述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分两组分别进行了实验:

(2)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一组实验方法比较理想,试简要说明理由。

17.某科学兴趣小组在A、B两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具有萌发能力的数量相等的大豆种子,将它们放置在同一实验室里按照下表设置的条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种子是由▲发育形成的。

(2)该科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3)该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A、B两只锥形瓶内的大豆种子温度都明显升高,引起温度明显升高的原因是▲。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

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

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3或4、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填“<”或“>”或“=”)。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牛(g取10牛/千克),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千克/米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丁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

[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探究]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注:

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A试管内装有铁粉,B烧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填字母)。

(2)图中C装置在实验中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

若没有C装置,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加热设备,再把导管移出水面,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

(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

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

请你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组成,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4)该反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则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应该是▲(填元素符号)。

20.小明同学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图与实物图如图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和电阻R1的阻值均恒定,电流表A的量程为0~0.6安,电压表V1的量程为0~3伏,电压裘V2的量程为0~15伏,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

(1)小明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端(填“左”或“右”)。

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为零,电压表V2的示数不为零,若是电路中的电阻R1或滑动变阻器R2发生故障.则故障是▲。

(2)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当导体的阻值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比。

(3)实验中,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I图线(实线部分),如图所示。

则该实验中,在保证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安。

 

2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侧零位。

这是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偏向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

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觉得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是移动游码的作用其实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想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22、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克

(2)据图分析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

则当观察到得实验现象为▲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

23、如图所示,①---⑩为常用的十种实验器材,请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1)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实验中,除电源、导线若干外,还需要▲(填序号)。

(2)在“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除固体氯化钠药品、纸、水、钥匙、烧杯外,还需要▲(填序号)

24、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

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2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

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3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叶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

铁钉是为了改变▲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

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25、口香糖因其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紧张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

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式样。

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根据这两个菌群的

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

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

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一次样。

实验过程:

1消毒:

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进行消毒

2采样:

每隔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10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3培养:

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4计数、计算:

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

记录数据如下表:

起始

1

2

3

……

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细菌

100%

90.65%

79.89%

124.66%

放线菌

100%

90.94%

80.26%

115.72%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晶体,结构式为CH2OH(CHOH)3CH2OH,从物质的分类看,它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细菌、放线菌等属于原核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

(3)在试验过程③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oC左右

(4)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5)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个时间段再进一步探究?

A、0---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分钟以后

答案1.

(1)尺子形变程度

(2)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增大而减小

2.氧化铜、铜铜与氧化亚铜固体不是黑色(或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色

3.

(1)乙

(2)D(3)2H2O2MnO22H2O+O2↑

4.

(1)腐生细菌对落叶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2)同种树的落叶或质量相等

(3)腐生细菌对落叶的分解有促进作用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分解作用越明显

5.

(1)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2)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或选用不同阻值的灯泡

6.

(1)1和3

(2)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3)40℃

12.

(1)线圈转速和线圈转向(只写一个不给分)

(2)机械(动)(3)①(4)电流

13.

(1)铜(可溶性的铜盐均可)

(2)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锌消失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导气口冒出的气泡的多少”或“产生氢气的快慢”,合理均可)

14.

(1)①②④(答其中两个的给一分,仅答一个或有错答不给分)

(2)陈超(3)A(4)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合理均可)

15.

(1)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受到路灯光照的影响,合理均可)

(2)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表达出被路灯光照到的、路边的或不开花的菊花均可)

(3)只选择1株菊花(样本过少,合理均可)

16.

(1)C、H、O(未答全的给一分,有错答不给分)

(2)简单易行(第二组实验消耗原材料多、需要加热、所用仪器多、不安全,合理均可)

21.右(或右侧)C

22.

(1)2(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2)氢氧化钠(或NaOH、氢氧化钠溶液、NaOH溶液)

(3)溶液红色刚刚褪去

(或“溶液红色刚变无色”、“溶液变无色”等涉及“变无色”的答案均可得分)

23.

(1)②④⑨(或②③④⑨)

(2)①⑤⑥⑦

24.

(1)重力

(2)在浮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上浮或下浮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能体现“与重力有关”的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3)甲同学将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时控制浮力保持不变

(能体现“控制浮力不变”、“控制体积不变”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或评价乙同学“没有控制浮力不变”、“没有控制体积不变”等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25.

(1)有机物

(2)形成的细胞核(或细胞核)

(3)37(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4)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能体现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