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docx
《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扫描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晋中市2019年1月高一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Ⅰ卷
1、【正确答案】:
B
【解析】:
表1为中西称呼的对比表,从对比中可得出中国的称呼复杂,特别强调长有之别,内外之别。
这种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应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的影响。
因此B项正确。
A、C、D都无法体现。
本题旨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并且通过中西文化的视角来认识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2、【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知,属吏与郡守形成特殊的利益关系,只有郡守,而没有朝廷,不利于中央政令的传达与推行,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权威。
因而A项正确。
这种特殊的私恩关系,必然出现任人唯亲、独断专行、私欲膨胀的局面,破坏政治生态,不利于地方统治秩序,因此排除B。
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豪强、人员选拔的内容,因此排除C、D
3、【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科举制并不是唐朝唯一的选官方式,公卿大臣仍有推荐人才的权力。
士族门阀政治虽经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动乱已经衰落,但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局面仍受其影响,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依然拥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
隋唐统治者既要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来压制士族地主,同时也要拉拢士族地主来维护稳定。
因此出于协调政治矛盾的考量,在选官方面采取了开创科举制,同时保留公荐举人的制度。
因此C项正确。
科举制促进阶层流动,打破等级观念有积极意义,因而排除A项。
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拨的公正性和公平度,因而不存在无法满足政治需要的问题,因而排除D项。
士族门阀政治在唐代已经走向没落,因而排除B项。
4、【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宋朝军事力量并非以往我们所认为的不堪一击,而是在进攻战役失败居多,防御性战役不俗。
这种军事上的被动情形,与宋太宗以来“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
朝廷重点防范内部变乱,而对外消极防御,这种战略格局导致了宋朝军事上的长期被动。
A、B、C项都无法准确解释材料,因此排除。
5、【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的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度、宋代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明清废丞相、设内阁等知识。
中央集权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内部的决策方式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具体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争。
三省六部制、废丞相、设内阁属于专制主义的内容,因此排除B、D。
郡国并行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地方制度,也属于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但是此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因此排除A项。
削实权,制钱谷是宋太祖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且实践证明确实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选C项。
6、【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谏议制度。
从材料可知,从唐朝到明朝士大夫进谏皇帝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弘扬,主要在于士大夫代天立言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性,正如宋代理学家张载所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此A项正确。
明朝专制加强,政治环境压抑,因而排除B项。
谏议制度无法制约皇权的发展,也无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因而排除C、D。
7、【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
材料选取修昔底德对伯利克里时代的评价。
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雅典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以及得到一定的津贴补助的权益,因此排除A、B、D。
修昔底德对伯利克里时代的评价是:
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上是一个人统治的国家。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他看到了雅典民主的危机。
雅典民主看似给予公民广泛的权利,但是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像伯利克里的核心人物,因此实质体现了雅典民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实质。
8、【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及评价。
《十二铜表法》是贵族与平民斗争的产物,也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同时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将法律条文固定下来,打破了贵族对于法律解释权的垄断,对于平民来说是一种进步。
就其内容来讲,是过去习惯法的汇编,因而没有大的改变。
因此B项是对材料的解释。
《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法的开端,同时对于平民也有好处,因此是有进步意义的,因而排除A项。
C、D项根据材料无法体现,因此排除。
9、【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制定法律的蓝本,因而选择C项。
罗马法提供了基本的立法原则,但无法直接规范社会秩序,因此排除A项。
B、D材料无法体现,因此排除。
10、【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行机制可知,内阁就脱欧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最大的困难就是获得议会通过,这样就可以正式生效,因此A项正确,B、C、D都可排除。
11、【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度。
联邦制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典范。
美国通过联邦制度既赋予了联邦政府足够的权利,同时也保留了州政府的相当大的自主权。
中央的归中央,地方的归地方,美国不是中央集权国家。
材料中五花八门的汽车牌照就是美国州政府自主权的体现,也是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的反映,因此B项正确。
美国各州有各州的统一标准,因此排除A项。
美国自南北战争后再无出现国家分裂的情况,因而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联邦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因此排除D项。
12、【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的政治体制。
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并颁布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受到普鲁士王国的影响,带有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色彩。
我们一般非常关注德意志宪法的局限性,但很少关注它的进步意义。
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迈入了近代民主国家之列,最主要的就是它拥有了民选的议会,具有了民主的基础,虽然它还不完善,但不能否认它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因此正确答案选B项。
A、D都体现德意志宪法的专制色彩,因此排除。
C项联邦议会由于是选派代表,民主性不强,因此排除。
13、【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
如果被告是中国人,则中国人不适用英国法律,故A项错误。
B项:
英国人犯法由英国惩办,不归中国管理,故B项错误。
C项:
涉及两国的案件,才由中英两国会审,并非所有案件都是如此,故C项错误。
D项: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交由英国惩办,中英两国会审案件都是英国干涉中国行使司法主权,都是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D项正确。
14、【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土地、平均分配、科举考试、女营、女官”等词,可推断该文献为《天朝田亩制度》。
由于该制度过于理想化,且当时处于战争环境下,该制度并未真正执行过,故A项错误。
设立女营、女官等并不能证明就实现了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
平均分配土地的口号,得到了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的支持,激发了他们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
土地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太平天国无关,故D项错误。
15、【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条款内容可知,该条款即为“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列强侵华逐渐深入内地的标志是由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所体现,而非以上条款,故A项错误。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逐渐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正确。
提升机器制作技术主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非投资设厂,故C项错误。
自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已规定中英协定关税,即开始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而非《马关条约》开始,故D项错误。
16、【正确答案】:
C
【解析】: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相辅而成的,故A项错误。
领土被瓜分完毕只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而非其依据,故B项错误。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由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即为商品输出,而非《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故D项错误。
17、【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大总统、代表政府、统帅军队”等词,可知中国民国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故A项正确。
《大日本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权利法案》均实行君主立宪,未设总统一职,故B项、C项、D项错误。
18、【正确答案】:
A
【解析】: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人
民一律平等是对等级制度的否定,故A项正确。
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临时约法》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B项错误。
这些规定仅仅是法律条文,是否能否真正保障人民享有诸多自由民主还要依赖执行,根据后来的历史史实也可推知,并没有使人民真正获得自由民主,故C项错误。
这些规定并未涉及到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9、【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仅是十月革命前后普列汉诺夫与列宁两人的不同言论,并未体现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A项错误。
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比较落后的俄国率先取得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故B项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同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如阶级斗争理论等),并没有完全颠覆传统的理论,故C项错误。
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符合俄国国情的,故D项错误。
20、【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
据材料可知,牛奶公司利用当时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推广产品,实际反映了牛奶公司的经营活动受到了时局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商人参与爱国救亡运动,如商人罢市捐款等爱国行为,A项错误;广告主要目的是推广商品,虽然利于宣传抗日,但非主要手段,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与帝国主义或封建主义的斗争,D项错误。
21、【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与材料无关,而且不符合史实,故错误。
中国的工业布局在抗战期间得到一定的改变,但是西部地区落后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
迁都重庆并非是由于沿海工业的内迁而进行的,而是为了抗战的需要,故C项错误。
东部沿海工业在抗战时期内迁,保留了大量的工业基础,为抗战的持续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
22、【正确答案】:
B
【解析】:
法西斯主要在德意日三国,与本题无关,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等内容可知,美国的意图服务于它的全球霸权政策,加强缔约国在军事上的合作,以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故B项正确。
日内瓦会议解决的是朝鲜和印度的问题,与本题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涉及到军事策划磋商,不属于推进一体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
23、【正确答案】:
C
【解析】:
“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主要含义是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在经济上崛起,苏联在军事上逐渐赶上并超过美国,美国自身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使得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弱,迫使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中美建交(1979年)在尼克松访华(1972年)之后,故A项错误。
美国霸主地位只是相对衰弱,并未丧失,故B项错误。
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冲击,故C项正确。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并非在1972年,故D项错误。
24、【正确答案】:
B
【解析】:
鸦片战争(1840年)使得天朝惊梦;洋务运动掀起的自强梦在甲午战争后(1895年)破碎;甲午战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1898年),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直到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最终使得专制梦醒;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才使得建国梦成;改革开放(1978年)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得中国的富强梦启航;故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
第Ⅱ卷
25、【答案】
(1)区别:
分封制下产生诸侯,世袭权力,不受中央管理,独立性强;郡县制下产生官僚,不得世袭,中央任命,受中央监督。
(4分)
意义: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实现: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君主虚位以待;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6分)
(3)含义:
“新种类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2分)
“控制自己”: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世代为官”可知分封制下官员享有世袭权力,不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可知官员任命权收归中央政府节制。
第二小问官员选拔由“世卿世禄制”到君主任命,官员选拔权力进一步收归中央,改变诸侯封建割据的局面。
(2)依据近代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历程概括: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议会主权的权力格局,奠定代议制的法律基础;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成为“虚君”,议会权力膨胀;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参与权,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
(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指的是美国创立了新的体制,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可知,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第二小问依据1787年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有效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26、【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2分)
原因:
①暴力夺权会导致脱离群众;②人民手中掌握着武器;③临时政府没有用暴力压制群众(6分)
(2)政府:
苏维埃政府(或答人民委员会)(1分)
理想:
社会主义(1分)
价值:
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任意两点4分)
(3)不同:
俄国是城市武装起义(或以城市为中心);中国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
(4分)
认识: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的方式,根据材料一“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可知,列宁倡导的夺权方式是和平夺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由“因为这样做会脱离群众”得出暴力夺权会导致脱离群众,由“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得出人民手中掌握着武器,由“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得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用暴力压制群众的现象。
(2)第一小问的政府和理想,根据材料二“过激派政府”指的是十月革命之后成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或答人民委员会),“空理想”指的是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价值,根据材料二“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
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价值,国内:
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国际: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比如近代中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3)第一小问的道路,根据材料三图一攻打东宫可知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东宫是彼得格勒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因此俄国革命走的是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材料三图二是井冈山会师,指的是在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会师,中国革命走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二小问认识,中国与苏俄走的道路不同,正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因此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27、【答案】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把握材料的主旨,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举例说明,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共的策略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
如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确定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其中论题4分,阐述8分。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阐述:
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帝反封建;中共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示例二:
论题:
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制据。
阐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人民军队,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制据,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进行长征,实现战略转移。
示例三:
论题:
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合作抗日。
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改编军队,向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示例四:
论题:
阶级矛盾与中共进行解放战争。
阐述: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团结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促使国民党召开政协会议;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战略反攻,组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
示例五:
论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阐述:
中共八大确立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中共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影响等。
本题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