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54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构造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构造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构造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构造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要求.docx

《建筑构造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要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构造要求.docx

建筑构造要求

1、楼梯

防烟、防火、疏散

前室内墙、封闭楼梯间的内墙:

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不开其它房间门窗),

楼梯间内:

有天然采光,不要有凸出物(影响疏散)。

楼梯间内、前室内:

不要有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必须穿过要采取可靠措施)、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室外疏散楼梯、:

非燃烧材料。

耐火极限≧0.25h。

每层出口平台:

非燃烧材料。

耐火极限≧1h。

楼梯周围2m内墙面上:

只能有疏散门。

疏散门:

不应正对楼梯段。

1.4m范围内不设踏步,不设门槛。

门向外开。

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

医院病房(1.3m),居住建筑(1.1m),其它(1.2m)

疏散楼梯、疏散通道:

不用螺旋形和扇形。

楼梯净宽:

≧两股人流(每股:

0.55+(0——0.15(人体的摆幅))m)。

住宅套内:

一边临空≧0.75m,两侧有墙≧0.9m。

踏步宽度b≧0.22m,高度h≦0.2m。

2h+b=600——620mm。

每梯段踏步3——18级。

楼梯改变方向处:

扶手宽度≧梯段净宽(大型物件适当加宽)

休息平台宽度:

≧梯段宽度。

平台净高≧2m,梯段净高≧2.2m。

扶手:

至少有一侧扶手;三股人流:

两侧扶手;四股人流:

中间扶手。

踏步前缘:

防滑措施。

前室:

人流进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之前的过渡空间。

消防电梯出口处(供人员通行、疏散);防烟楼梯间进口处(防止火灾烟气进入)。

面积:

公共建筑≧6.0㎡,居住建筑≧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10.0㎡,居住建筑≧6.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前室: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2.1.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4.3.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7.4.3.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前室的作用:

a.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b.缓冲楼梯间人员拥挤,即能容纳部分疏散人员在前室内作短暂时间的避难;

c.抢救伤员时能放下一副担架;

d.放置必要的灭火器材。

5.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设计要求

消防电梯必须设置前室,以利于防烟排烟和消防队员展开工作。

前室的防火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a.前室位置

前室的位置宜靠外墙设置,这样可利用外墙上开设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既满足消防需要,又能节约投资。

其布置要求总体上与消防电梯的设置位置是一致的,以便于消防人员迅速到达消防电梯入口,投入抢救工作。

b.前室面积

前室的面积应当由建筑物的性质来确定,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

当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合用一个前室时,前室里人员交叉或停留较多,所以面积要增大,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平方米,而且前室的短边长度不宜小于2.5米。

c.防烟排烟

前室内应设有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设施,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d.设置室内消火栓

消防电梯前室应设有消防竖管和消火栓。

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内起火部位的主要进攻路线,为便于打开通道,发起进攻,前室应设置消火栓。

值得注意的是,要在防火门下部设活动小门,以方便供水带穿过防火门,而不致烟火进入前室内部。

e.前室的门

消防电梯前室与走道的门应至少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采用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以形成一个独立安全的区域,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采用防火卷帘。

f.挡水设施

消防电梯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以阻挡灭火产生的水从此处进入电梯内。

2、墙体

梁板与外墙连接处、圈梁处:

装修层分缝(结构变形易开裂)脱落。

冷桥(室内墙面结露)(外墙内保温时)

墙面:

分缝(温度膨胀收缩)

胶黏剂材料(细木工板、胶合板、密度板、油漆、涂料):

甲醛、苯污染

声学环境(音乐厅、演出厅):

材料

墙面色彩

外墙内保温体系

有以下几种做法:

1)在外墙内侧粘贴或砌筑块状保温板(如膨胀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块、EPS板等),并在表面抹保护层(如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等)。

2)在外墙内侧拼装GRC聚苯复合板或石膏聚苯复合板,表面刮腻子。

3)在外墙内侧安装岩棉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或其他板材)。

4)在外墙内侧抹保温砂浆。

5)公共建筑外墙、地下车库顶板现场喷涂超细玻璃棉绝热吸声系统。

该系统保温层属于A级不燃材料。

1)在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可适当选用。

2)应充分估计热桥影响,设计热阻值应取考虑热桥影响后复合墙体的平均热阻。

3)应做好热桥部位节点构造保温设计,避免内表面出现结露问题。

4)内保温易造成外墙或外墙片温度裂缝,设计时需注意采取加强措施。

4局限性编辑

1、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

由于建筑外墙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保温材料的保护,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热)桥。

2、冬天室内的墙体温度与室内墙角温度差约在10%左右,与室内的温度差可达到15℃以上,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及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3、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建筑中,室内温度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通常不大,这种温度变化引起建筑物内墙和楼板的线性变形和体积变化也不大。

但是,外墙和屋面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

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是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

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的区别

1外墙内保温的基本情况

外墙内保温是在墙体结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墙体结构内侧,之后会保温材料外侧作保护层及饰自。

目前内保温多采用粉刷石膏作为粘接和抹面材料,通过使用聚笨板或聚苯颗粒等保温材料达到保温效果。

外墙内

保温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l)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

(2)热桥保温处理困难,不易处理出现节露现象。

(3)占用室内使用内积。

(4)不利于室内装修,包括重物钉挂困难等;在安装空调、电话及其他装

饰物等设施时尤其不便。

(5)不利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6)保温层易出现裂缝。

由于外墙受到的温差大,直接影响到墙体内表面应力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比外保温墙体大得多。

昼夜和四季的更替,易引起内表面保温层的开裂,特别是保温板之间的裂缝尤为明显。

实践证明,外墙内保温容易在下列部位引起开裂或产生“热桥”,如采用保温板的板缝部位、顶层建筑女儿墙沿屋面板的底部部休、两种不同材料在外墙同一表面的接缝部位、内外墙之间丁字墙部位以及外墙外侧的悬挑构件部位等。

2外墙外保温形式的发展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形式的主流。

从科学的合理性而言,外墙外保温形式是一种先进的、有应用前景的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在粘接材料的作用下,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抹砂浆或作其他保护装饰。

随着外墙外保温形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主要流行有聚苯板保温砂浆外墙保温形式、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几种外保温操作方法。

外墙外保温与外墙内保温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

外保温不仅适用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及工业采暖建筑,也适用于温暖地区的制冷空调建筑,既可用于新建工程,更适合旧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工程。

外保温材料要求科技合运高,材料配套齐全,施工工艺先进合量。

推行建筑外保温技术将刺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如能材料的发展。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

采用外墙外保温方案,由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对混凝土的碳化以及导致钢筋结构的锈蚀,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维护结构的侵蚀。

事实证明,只要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材适当,厚度合理,外保温可有效地消除顶层横墙常见的斜裂缝或八字裂缝。

因此,外保温既可以减少维护结构的温度应力,又对主体结构起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主体结构的耐久性,故比内保温更科学合理。

(3)基本消除了“热桥”的现象,较好地发挥了材料的节能保温功能。

采用外保温在避免“热桥”方面比内保温更有利,如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地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以及顶层女儿墙与屋面板交界周边所产生的“热桥”。

据有关资料统计,建筑物沿外墙“热桥”增加热损大约占25%,可见“热桥”所增加的热负荷是相当大的。

上述“热桥”对内保温和夹心保温而言,几乎难以避免,而外保温既可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消除“热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

计算表明,在厚度为370mm砖墙内保温条件下,周边“热桥”便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加10%左右;在厚度为240mm砖墙内保温条件下,周边“热桥”使平均传热系数比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约增加51%~59%,而在厚度为240mm砖墙外保温条件下,这种影响近2%~5%,可见外保温做法更有效地减少了室内的热负荷。

(4)减少内墙面裂缝,方便在室内装修及墙面上悬挂、固定物件。

目前,凡采用内保温技术的工程普遍面临着两层开裂的难题。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外墙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温度变化不断引起变形应力,易导致强度较低的内保温层及其面展开裂。

此现象在高层建筑及东西前向的条形建筑物上尤其明显。

在做外保温的内墙上避免了因外增温度和湿度变形而导致的开裂。

从而减少住户投诉,同时方便墙面施工和室内装修。

(5)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室温稳定。

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个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内侧,用稳态传湿理论进分冷凝分析,只要保温材料选择适当,在墙体内部不会发中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汽层。

墙体由传热体变成蓄热体,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了,不仅降低了它的含湿量,还不用再设空气层,同时墙体能吸收和释放能量,有利于气温的稳定,可得到室内舒适的热环境,墙体形不成**差,彻底消灭结露现象。

由于采用外保温措施后,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了,因而进步改善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6)提高了防水功能和气密性。

外保温不仅节约采暖能源开支,而且降低了夏季空调的费用,大大提高了墙体防雨水浸湿的功能。

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墙体,在砌筑灰缝和面砖粘贴不密实的情况下,其防水和气密性较差,而采用外保温,个但改善了外来水分造成墙体的潮湿,还改善了墙体的气密性。

(7)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造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一般都不满足节能要求。

因此,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其最大优点之一是无须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的中内活动和正常生活。

(8)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在达到同样的保温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外保温墙体可以节约保温材料的用量。

据统计,与内保温相比,北京、沈阳、哈尔滨、兰州四地外保温速筑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分别分省44%、48%、58%、45%。

由于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使用面积。

仍以北京、沈阳、哈尔滨、兰州四地为例,当主体结构为实心砖墙时,每户使用面积分别增加1.2m2,2.4m2,4.2m2,1.3m2,当主体墙为混凝土空心砌块时,每户使用面积分别可增加l.6m2,2.5m2,4.6m2,1.7m2,增加使用面积明显。

(9)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具有明显的经济综合优势。

首先外墙外保温减少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厚度,北京地区至少可以节省40%的保温材料用量;在进入装修阶段,内外墙可同时进行,工期短,施工速度快,节约人工费:

保温效果好,可减少暖气散热器面积,减少长锅炉房建筑面积,减少总投资预算;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期维修费用,同时可享受墙改节能的优惠政策。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无论从机理上或从实际效果来看,外保温做法是最佳选择。

在国外,采用外保温的建筑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外保温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批的外保温建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所谓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

其优点:

一是施工速度快,二是技术较成熟。

但也有问题,首先是保温层做在墙体内部,减少了商品房的使用面积;其次是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室内墙壁上挂不上装饰画之类的重物,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很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再次是容易产生内墙体发霉等现象;最后,内保温结构会导致内外墙出现两个温度场,形成温差,外墙面的热胀冷缩现象比内墙面变化大,这会给建筑物结构产生不稳定性,保温层易出现裂缝。

所谓外墙外保温,其结构做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这等于给整个建筑物加了保护衣。

其优点:

一是能够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二是增加商品房使用面积;三是避免外墙圈梁构造柱梁门窗形成散热通道,有效防止内保温结构很难克服的“热桥”现象。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保温节能技术,国家不仅对外墙外保温的技术施工工艺材料进行完善,同时在法律层面上制定相关规定予以辅佐。

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明确规定,外墙内保温浆体材料不得用于大城市民用建筑保温工程,北京市、山东省等明确禁止使用外墙内保温结构。

开发商是否可以对外墙外保温进行设计变更,必须通过施工图审图中心的审核批准,即使开发商对墙体保温的设计变更通过了审图中心的审核,还须在施工完成后,墙体节能效果应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等强制性节能标准。

外保温和内保温是建筑节能技术中为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被采用最多的两种方法。

前者把保温系统固定在外墙的外表面,后者施工在内表面。

相对于外保温,内保温施工较方便,造价也便宜,但业内人士绝大多数还是认为外保温优于内保温,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

外保温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外墙的热桥,而内保温无法办到所以外保温的保温、隔热效果好。

外保温能保护主体结构,使外墙结构层处于相对稳定的常温状态,避免了结构层的冷热变化,可很大程度上消除温差裂缝,延长其使用寿命。

外保温能减少外墙内表面温度变化,进而提高室内的热稳定性。

内保温容易产生墙体内部冷凝,使墙体内部湿度增大,降低原有的保温性能。

内保温会减少建筑室内使用面积,而外保温不会。

3、门窗(保温隔热,防雨遮阳,防火防盗,通风隔声,疏散)

窗台低于0.8m:

防护措施

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

弹性密封材料(防风、水)。

砌体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

与室外接触的金属框和玻璃结合处(结露):

断桥处理。

隔声窗:

2—3层,不能平行放置,空气层厚度需不同(防止共振)。

接缝处:

弹性阻尼构造(隔振)

防火安全玻璃,自动泄压防爆玻璃

过梁、外窗台:

滴水(凸出墙身≧60mm)(防窗下墙污染)

滴水线:

在外窗台板下边一般都会有一条凹形的线条,那是为了防止雨水延板流到墙里的设计,雨水在这条线外就会跌落,这个就是滴水线,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阻断滴水要求的部位,一般滴水线(槽)做在窗过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阻止水由竖向墙面流到底侧墙面而设计,沿结构下部周围布置的凹槽状部位,叫做滴水线(也叫做滴水槽)。

一般设置在雨蓬、窗口、楼梯踏步下、阳台、女儿墙压顶和突出外墙的腰线等部位。

滴水做法编辑

1、基层处理:

一般滴水线(槽)做在窗过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

一是“凿毛”,即用錾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

另一种方法是“甩毛”,即在清理干净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机械喷涂或用笤帚甩上一层1:

1稀粥状水泥砂浆(内掺适量建筑胶)使之凝固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掰不动为止。

2、粘贴滴水线(槽):

按照事先弹好的位置线,采用掺胶砂浆将滴水线(槽)粘贴好,视现场情况,约50~80cm布一个粘贴点,小于2m的窗洞口布2~3点,大于2m的窗洞口布3~5点。

3、滴水线(槽)施工应与建筑外沿抹灰同时进行,当外墙抹灰进行到窗洞口或阳台底口时,先完成洞口外大墙面抹灰,然后翻尺板,将尺板夹于已抹好的大墙面上,尺板坡口朝里,下边线与事先粘贴好的滴水线(槽)找水平,然后抹窗口部位。

4、如做不出台滴水线(槽)(一般在外窗上口),底面灰一直抹到窗边,如采用钢、木窗,将窗边封堵严密即可,如采用铝合金或塑钢窗应在窗边留下5mm左右凹槽,以便封堵密封胶;如做突出底口的滴水线(槽)(一般在阳台或雨罩的底口),在底口灰抹到一抹子宽(约8~10cm)时,从外墙向内5cm左右的位置,比着尺板切齐,然后铁抹子压光,里面的小阳角用阳角镥子镥直、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