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271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会宁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小题,共60分)

1.史学界一般认为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主要依据是()

A.禹是公认的部落联盟的首领B.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C.禹是传说中的英雄人物D.形成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答案】D

【解析】夏朝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最关键的是有了国家的概念,也就是由原来的松散的部落推举联合到形成凌驾在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体现出国家权力的问题;B选项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C选项与此无关。

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称赞。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珍惜亲情、渴望相相聚情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家国一体,强调家国情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C选项是西周管理全国的政治制度;D选项是选官用官制度。

点睛:

解答本题可以从宗法制的特点入手。

宗法制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3.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侵扰B.削弱功臣势力,突出同姓地位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有效管理地方,巩固西周统治

【答案】D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灭掉六国,实现统一,确立皇帝制度。

故答案为B项。

西周时期没有皇帝,排除A项。

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事物的能力。

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6.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B正确;增设机构,独立施政不符合史实,排除A;一职多官,互相牵制是宋朝的政治机构的特点,排除C;简化机构,总揽于上是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D。

所以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是历年常考的考点。

在此,学生要了解三省六部制的以下几点内容。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衡,分工明确,效率高,确保了皇权的独尊。

这一制度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皇权加强有效分割相权的中央制度,也是古代中国的制度值得今天我们借鉴或思考的措施之一,使得中央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所以考生要多关注这一知识点。

但是三省六部制不能说成是分权与制衡,这只适合西方政体。

7.法兰西第一帝国、“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共同点是()

A.由政变建立政权B.实行君主立宪制

C.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D.通过合法途径建立政权

【答案】C

【解析】法兰西第一帝国、“七月王朝”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都是法国大革命之间产生的政权,都体现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努力,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不符合“七月王朝”的情况,“七月王朝”是通过革命建立政权;B选项不符合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建立的君主专制政体;D选项不符合法兰西第二帝国情况,法兰西第二帝国是通过宫廷政变篡夺权力建立政权。

8.主父偃劝说武帝“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武帝从其计()

A.推行“推恩令”B.设置刺史C.建立中朝D.酎金夺爵

【答案】A

【解析】“实分其国”指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样各诸侯国“不削而稍弱矣”。

故A项正确。

B项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项由皇帝左右亲信出任主要官吏;D项指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并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掉列侯。

9.史书记载:

“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分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答案】C

【解析】材料介绍了通判与知州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判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B、D选项都没有设置此官职,故排除。

10.“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性格B.经济条件C.政体形成D.地理环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大海”的作用,这也表面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所以答案选D。

A、B、C受到古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11.表明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A.秦朝确立皇帝制度B.汉朝设中朝

C.明朝设内阁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两对矛盾,其中一对就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A选项是这一矛盾的开始;B选项是矛盾发展,但相权依然存在;C选项宰相制度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直到D选项军机处的设立才标志着君主权力达到顶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

”其中“全体公民”是指()

A.所有居民B.外邦移民C.男性公民D.男性居民

【答案】C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察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全体公民”并不是雅典所有居民,它是指雅典境内本邦所有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公民,所以排出A、B选项。

D选项错在“居民”上,应该是公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除了对雅典民主下权力的分配有认知,还要区分公民和居民之间的区别,一个是政治概念,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而居民则强调的是居住在城邦内的人,没有政治概念。

13.古希腊的城邦政体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主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状况B.城邦面积和人口

C.公民在公民大会中的地位D.城邦的地理位置

【答案】C

【解析】古希腊的城邦有很多,也存在着不同政体,如民主制,寡头制,君主制等等。

这些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公民在公民大会的地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B选项、D选项都与政治因素无关。

A选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治类型,但是不是划分依据,故排除。

14.贵族制与君主制的明显不同是()

(1)终身制

(2)世袭制(3)任期制(4)选举制

A.

(2)(3)(4)B.(3)(4)

C.

(1)

(2)(3)D.

(1)(3)(4)

【答案】B

【解析】贵族制是一种贵族民主制,国事由贵族阶层内部民主协商解决,集体领导具有任期制和选举制。

君主制是专制制度,君主的位置是世袭的,没有任期的,领导终身制。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5.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郡县制()

A.开始出现于秦朝建立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朝的版图

【答案】C

【解析】材料称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这是对郡县制的高度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郡县制早在商鞅变法时即已产生,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B错误;郡县制只是有利于庞大帝国的管理,并不能扩大版图,所以D选项错误。

16.近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始于雅典,下列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不源于雅典的是()

A.差额选举制B.议会制C.两党制D.比例代表制

【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中涉及到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会采取选举的方式来推选委员会,也会采用比例代表制来分配议席,所以A、B、D选项都是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的。

C选项两党制起源于英国议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7.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有()

(1)贵族共和制

(2)平民保民官(3)“罗马和平”(4)《十二铜表法》

A.

(1)

(2)(4)B.

(2)(3)(4)

C.

(1)(3)D.

(2)(4)

【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段限是罗马共和国时期。

此时期出现了平民保民官,以及由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的标志《十二铜表法》。

贵族共和制不属于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罗马和平”是罗马帝国建立的初期,时间上不符合要求。

点睛:

解答本题中关键有两点:

一是对时间的把握,要求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二是要求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

围绕着这两点来进行分析,依次进行排除,最终确定选项。

18.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的正式开始。

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实质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贵族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

【答案】A

【解析】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实际上意味着屋大维成为国家的元首,元首制的实质是一种君主专制,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君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出现;C选项错误,此时屋大维一人独裁;D选项不符合情况。

19.《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提倡“宁可漏网一千,也不可枉屈一人”。

这表明古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B.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以及“宁可漏网一千,也不可枉屈一人”都体现出罗马法重视人权和证据,不能随意猜测和武断的下结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与材料描述内容无关;C选项曲解材料的含义;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对贵族利益的讨论。

20.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C.《查士丁尼法典》D.罗马法

【答案】D

【解析】A选项是罗马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B、C选项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但是这三者都是罗马法的一部分,罗马法是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1.美国“驴象之争”主要反映出()

A.两党进行无聊的相互攻击B.两党有不同的历史传统

C.两党代表不同的阶层利益D.两党在政治选举中的激烈争夺

【答案】D

【解析】美国的“驴象之争”是美国两党制争夺总统位置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它反映出的是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权力的争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体现出本质;B选项没有体现“驴象之争”中“争”的含义;C选项说法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本质上没有差别。

点睛:

所谓的“驴象之争”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内部权力争夺的一种描述。

可以看出,它实质是一种对社会矛盾的转移和分化,通过党派之间的变换来安抚民心。

认识到这一点,本题问题便不难回答。

22.美国的一份法律文献规定:

“凡出生在美国或归化的美国人都享有公民权”,“各州不得以种族、肤色和曾经是奴隶身份为由限制公民的选举权”。

对这些条款的不正确解释是()

A.废除奴隶制度为基础B.保护黑人的公民权

C.根本上消除了种族歧视D.发生在美国内战后

【答案】C

23.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是()

A.维护联邦统一B.统一全国市场

C.废除黑人奴隶制度D.夺取南方的原料产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861年南方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统治,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维护国家统一,故选A。

BCD三项都应该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因此不能作为首要目标。

考点:

美国南北战争

点评: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方矛盾的焦点,但是南方宣布独立脱离联邦,维护联邦统一成了首要目标。

美国内战的结果、影响也需要掌握。

24.俾斯麦说:

“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是要依靠铁和血。

”为此他主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A.人民起义B.王朝战争C.寻求外援D.和平斗争

【答案】B

【解析】俾斯麦被誉为“铁血宰相”,从他的这段话中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之所以说他铁血,是因为他主张以王朝战争的方式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并主张建立起具有浓烈专制色彩的德意志帝国的政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不符合史实;C、D选项不符合俾斯麦的风格。

25.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答案】D

【解析】略

2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历史分析比较的能力。

A、C两项是两次鸦片战争其相似点,但却并非最主要的故不能选。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英法两国,D项错误;西方国家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为打开中国的市场,性质都属于侵略战争,这才是最主要的相同点。

故选B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27.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北伐失利B.西征胜利C.天京变乱D.东征胜利

【答案】C

【解析】“天父杀天兄”指的是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期后,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洪秀全和杨秀清为争夺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破坏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起义初期的团结和谐局面,导致了天京事变的爆发。

天京事变成为了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北伐失败是属其高潮时期,B、D选项西征和东征都是其辉煌时期,不符合材料描述的内容,故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

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天父杀天兄”来判断出这是描述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利一面,所以可以排除A、C、D选项,因为这都是其辉煌时刻的行动,直接选出B选项。

28.《大宪章》签署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A.开创了以法律限制王权的先例B.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

C.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D.创立了普遍的宪法权利

【答案】A

【解析】《大宪章》是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与此无挂;C选项错在“充分”二字上;D选项说法错误,《大宪章》没有此作用。

29.《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作者是感叹甲午战争失败了,以前做的全浪费的意思。

洋务运动通过三十年的努力求富求强,效法洋人(外国)制造了军舰大炮,其中海军主要是创办北洋海军,但是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那些(造船练兵)花的钱全浪费(成空)了,因此选C选项。

A选项是洋务运动的直接诱因;B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时间过晚。

点睛:

解答本题要对本题中的诗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再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材料中作者是对洋务运动的一种叹惋,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30.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主要是因为()

A.民族危机加深B.阶级矛盾激化C.农民盲目排外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A

【解析】“扶清灭洋”这一口号体现出的是有一种民族主义思想,是农民阶级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候做出的努力,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清政府与农民阶级是对立阶级,而农民阶级却打着“扶清”的口号,说明矛盾并未加深;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选项是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影响。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扶清灭洋”口号的深入理解。

首先“扶清”就表明此时的阶级矛盾不是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并不是主要问题,而问题在于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体现在“灭洋”上。

明确这一点很容易解答本题。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道,问答题2道,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加以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

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加以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

(1)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

鼓舞了北美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

(2)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胜利后,废除了奴隶制度。

(3)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

【解析】

(1)“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体现出的是自由平等思想;“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体现出的是天赋人权的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思想对北美的独立战争起到了思想指导的作用。

(2)“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加以限制。

”体现出的是对黑人权力的保护。

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黑人奴隶被解放的结果。

(3)本题需要学生综合前面所有内容,对整个材料进行整合。

可以看出,美国的选举权逐渐拓宽,范围扩展到不同肤色,不同性别,最后在年龄上也逐渐扩展。

这是民主政治进步的一种表现。

32.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

为什么?

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一目的实质是什么?

(2)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开埠通商,是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

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不平等条约完成下表:

时间

条约

开放的通商口岸或商埠

1842年

《南京条约》

A

1858年

B

营口、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1860年

C

D

(3)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并据此说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答案】

(1)不是。

“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

马士认为是“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

实质是要侵略掠夺中国。

(2)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

(3)第一次鸦片战争:

东南沿海地区,打开了中国东南门户。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外国侵略势力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明确的判断出鸦片战争的实质并不是由于鸦片贸易导致的战争,他认为,这场战争是“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体现出战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扩张,要侵略中国,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A指的是《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结合具体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从开放通商口岸的数量和位置上,可以确定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的内容。

根据时间——1860年可以确定签订的条约是《北京条约》,由此确定口岸是天津。

(3)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通商口岸只有五个,分布在东南沿海。

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增多,且逐渐北上,进入到长江下游流域。

这表明外国势力不断扩张,逐渐深入,范围扩大。

点睛:

解答本题第二小问主要是围绕着所学知识进行。

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材料给出的内容。

材料中给出了明确的时间,我们根据时间来就进行判断,并结合其他信息加以确认,保障回答的内容是正确的。

3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请回答:

(1)“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反映汉初存在的什么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曾经采取什么措施?

(2)“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政治体制?

(3)上面汉武帝的措施和唐朝体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北宋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与之相似的措施?

【答案】

(1)汉初宰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设立中朝,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2)三省六部制。

(3)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宰相只保有一定的行政权。

【解析】

(1)“首长”体现出的是一种位高权重的现象,这与汉代权力分配有关。

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很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中朝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亲信来分割宰相的权力。

(2)根据材料的描述,唐代宰相实行的是“委员制”,说明唐代的宰相不仅仅是一个。

结合具体知识可知,唐代的宰相有三位,分别是三省的长官。

因此本题答案应该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3)共同特点可以结合具体现象来分析,主要体现出的是君主权力逐渐被加强,相权被削弱。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实行权力分散是通过枢密院、三司来进行的,分别分割宰相的财权、军权。

34.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仁人志士在平民支持下,经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请回答:

(1)指出公元前6世纪对雅典民主制确立影响重大的两件事。

(2)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通过哪些重要机构得以实现?

【答案】34、

(1)梭伦改革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