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07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错误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

“人法地,地法灭,天法道,道法自然”。

A.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D.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论语》重视礼和仁,这不能说明顺天有为的主张,故A错误;孔子和老子都处于春秋时期,故B错误;《论语》重视礼和仁,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这反映出儒家和道家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两者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获取材料信息,抓住孔子和老子主张的不同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了儒家也是吸收其他家的思想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不符合史实的,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汉代农民的地位是很低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只是吸收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不会成为儒学的内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魏晋士人视儒学为“不周世用”,隋唐以后,人们又普遍地认为儒学之外的学问为“无用之学”。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学校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B.读书人的思想摇摆不定

C.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D.制度变革影响思想认知

【答案】D

【解析】魏晋到隋唐时期人们对儒学态度的变化与学校教育体系是否完善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人们对儒学态度的变化,不是说明读书人的思想摇摆不定,故B错误;西汉时儒学正统地位已经开始确立,故C错误;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政治动荡,儒学不适用,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制度完善,儒学又受重视,故D正确。

故选D。

点晴: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

“不周世用”……儒学之外的学问为“无用之学”。

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社会变革和历史背景对儒学地位的影响,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4.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3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39

对上表呈现的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渐趋淡化

B.文化专制的渐趋强化

C.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民营经济的日趋衰弱

【答案】B

【解析】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变化表现为官办增加,民办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渐趋强化,故官办书院增加,故B正确;明清时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然盛行,故A错误;宋至清选官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科举制度,故C错误;明清时期民营经济的继承发展,故D错误。

故选B。

点晴: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仔细观察表格内容,正确分析官办书院增加的主要原因,将官办与文化专制联系,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

“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

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道德良知的重要地位,故C选项正确;心学理论也没有强调认识与实践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主导的历史背景,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哲学理论的高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时应该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世衰俗降”、“致良知”,这些关键词直接指向“心即理”,理即道德伦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同时,对于“知行合一”不能理解为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6.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

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

材料意在说明

A.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答案】A

7.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

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

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活字技术效率低下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答案】D

...........................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印刷书籍的市场需求不高导致活字印刷术推广不力,从这个逻辑关系出发,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

A.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故文字难以统一,这说明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故A错误;当时书写材料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百家争鸣局面与文字各异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9.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

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

类别

数量

比重

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

399

70.4%

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

113

19.9%

 

A.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

C.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可知,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类别的书籍比重较大,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比重较小,这说明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层次主要在于科技方面,说明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故C项错误;中国人主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方面,这属于地主阶级的特点,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故选B。

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

“中国天洋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出对待西方政治体制学习中,洋务派持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辩论也促进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前者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洋务派内部的争论,不代表广泛性,故D项错误。

11.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答案】A

【解析】从1898年到1905年,对于废除科举制的态度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一变化主要是新式教育的推广收到了成效,受到了认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说法不正确,当时出国留学还不被人接受;D选项错误,清政府并没有强力推行新式教育。

12.《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

对此,陈独秀指出:

“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

”陈独秀认为当时中国

A.思想争鸣

B.西方文化被广泛接受

C.思想禁锢

D.报刊行业竞争激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社会之不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禁锢,新思想没有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故C正确;材料说明当时没有思想争鸣,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文化被广泛接受,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报刊行业竞争激烈,故D错误。

故选C。

13.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

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

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答案】A

【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无法得出;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曲解材料含义。

14.192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致力于

A.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保卫和巩固红色的苏维埃政权

D.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出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年),即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故B项正确。

ACD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15.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吕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斫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予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

A.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答案】A

【解析】中国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故C错误;材料没有和欧美国家对比,故D错误。

故选A。

16.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表中信息直接反映出山东

A.九年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

B.普通教育结构进逃一步优化

C.教育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D.经济发展带动了教育投入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格没有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是否普及的数据,故A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普通教育结构进优化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都大幅增加,这说明教育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教育投入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17.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神宙斯形象上看是一位中年健康的男性,身材匀称、肌肉发达;他还是“众神之父,万人之王”。

这体现出古希腊神话

A.神没有超自然的威力

B.蕴涵了人文主义的因素

C.人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D.人神之间没有丝毫差别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宙斯形象上看是一位中年健康的男性,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这反映了古希腊神话将神拟人化,蕴涵了人文主义的因素,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神是否有超自然的威力,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人神之间没有丝毫差别,故D错误。

故选B。

18.“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

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不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B.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尚未激化

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答案】D

【解析】“某种不敬神的精神”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而有利于避免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故D正确;材料指出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存在,放A错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是两个历史运动,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是否激化,故C错误。

故选D。

19.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

他断言,人以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这表明伏尔泰

A.倍加推祟理性

B.批判教会神权

C.反对君主制度

D.提倡天赋人权

【答案】A

【解析】“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说明伏尔泰对于理性的推崇,主张发挥理性促进社会发展,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批判宗教特权,故B错误;反对君主制度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主旨,故C错误;天赋人权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

20.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于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

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右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发展蓝图,据此可排除AB;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所以可排除D;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人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反对君权过度集中,故选C。

21.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图套。

”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答案】B

【解析】根据“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说明康德强调思想解放,理性思考,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分析解答。

22.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牛顿经典力学

A.丰富了自然科学的内涵

B.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C.导致了科技和社会革命

D.打下了思想解放闸门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经典力学影响了英国工业革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不能说明它丰富了自然科学的内涵,故A错误;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属于人类文明进程,故B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不是科技革命,故C错误;工业革命也不属于思想解放,故D错误。

故选B。

23.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

“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

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

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

【答案】D

【解析】材料““达尔文的著作……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说明进化论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故D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进化论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进化论妇孺皆知,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进化论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的问题,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达尔文的著作……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学生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理解进化论,从社会科学角度理解阶级斗争学说,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的结论。

24.十九世纪。

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复兴风行一时。

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这里“新的时代气息”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故B正确;古典主义并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故A错误;现实主义注重写实,而不是想象,故C错误;19世纪没有形成现代主义风格,故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说“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的东西的所有权。

”而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只不过自然的自由受制于个人的力量,而政治的自由受公意所约束。

“自由”指的是不受强制地享有一些特定的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着就像洛克所说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内容。

这种“自由”都在“权利”这一概念中而被固定化和合法化了。

在英国革命中,这种权利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得到了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它以《人权宣言》的形式向世人公布。

自由主义思想是对人的“权利”的肯定,对专制主义“权力”的否定。

——摘编自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以卢梭为个案的回答》等

材料二就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关系而论。

严复显然将争取个人自由作为促进民智、民德以及达到国家目的的必要手段;梁启超也力图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来挽救没落的中华帝国,这种对个人自由的功利性把握倾向,胡适未能幸免。

他们不仅对个人自由表示深深地关注,而且对于如何改造社会、建设国家,都有强烈的意愿。

严复希望通过渐进途径米解救当前的图局,而梁启超倾向于“破坏”的手段,胡适对梁启超的态度十分赞赏。

——摘编自颜德如《比较视野下的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

(1)内容:

社会契约使人类从自然的自由走向社会的自由;自由服从法律,受公意约束;自由是指享受公民权;自由通过“权利”被固化和合法化,被法律所确认。

影响:

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否定了专制权力;促进了其他国家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2)特点:

将追求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相结合;带有功利性色彩;自由主义越来越激进。

原因:

民族危机严重;社会急剧变革。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的自由……而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契约、自由服从法律等方面概括卢梭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国大革命、否定专制权力、其他国家民主自由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本题根据材料二“个人自由作为促进民智、民德以及达到国家目的的必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相结合、功利性色彩、越来越激进等方面概括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特点。

再从民族危机、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

思想内容

地位

春秋

仁、礼、为政以德

遭到冷遇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秦朝

受到压制

西汉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

独尊

魏晋

危机

宋明

理、天理

复兴、官方哲学

明清

“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气者,理所依也”、“天地之化日新”

受到批判

围绕表中需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说明: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儒家主张的仁、礼、仁政、民本、教化等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儒学思想受到冷遇;秦代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到了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魏晋南北朝,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遭遇危机;宋代,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并成为官方哲学;明末清初,由于理学走向僵化,在对其进行批判中儒学走向新生。

总之,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时期,儒学的境遇是起伏变化充满曲折的。

答案示例二:

中国古代儒学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中发展

先秦到秦朝,由于儒学的主张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倍受冷落与打击;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提倡“三纲五常”,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适应当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得以复兴,儒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正统思想;魏晋时期,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遭遇危机,“北宋五子”和朱熹,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新儒学系统即程朱理学,使儒学走向精微,上升为官方哲学,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末清初,由于理学走向僵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对理学的“天理”、空谈、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从而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总之,儒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自我优化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

【解析】本题据“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儒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秦代、西汉武帝时、魏晋南北朝、明末清初等阶段予以阐述。

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容闳的主张政府选派学生留美的教育建议呈报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手中并得到重视。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