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998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普宁一中期末考试

高三级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官制

2.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有氏有名。

战国以后,姓与氏合一,平民也得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此情形在当时有利于(  )

A.郡县制度的推行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公民社会的形成D.儒家思想的传播

3.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4.据史书记载: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

6.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7.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8.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9.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0.“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

11.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

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

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共和”。

昨天,他们步调一致。

“他们”庆祝的应是()

A.光绪帝下诏维新B.义和团运动兴起C.中国同盟会建立D.中华民国的成立

12.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13.“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

该观点旨在说明()

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   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

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4.共产国际负责人专门约见即将回国的王稼祥时明确指出:

“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告诉王明,不要争了吧!

”由此()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有利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C.促成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5.在1930年夏,中共领导人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决定立即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以尽快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可见当时(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中共党内的右倾错误起主导作用

C.中共党内在革命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D.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16.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指出:

“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

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积极抗日B.国共两党抗战路线一致 

C.国民党代表人民利益D. 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

17.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

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 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8.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进步画家以该

时期某一重要国际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一幅

漫画(如右图所示)。

该漫画的创作()

A.能够反映当时国际社会意识形态冲突

B.深刻体现中苏结盟之后中美关系特点

C.全面揭示了漫画所示历史事件的本质

D.准确表达了作者同情西欧国家的态度

19.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

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1.亚里士多德说:

“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设立“四百人会议”

22.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23.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4.1702年英国女王安妮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对此解读无误的是()

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

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25.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又规定:

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一次。

这些规定体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26.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27.巴黎公社直接与工人协会签订包工合同,以免工人受中间盘剥,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职工工资,取消房租,归还劳动者在当铺的抵押物品等措施。

这说明()

A.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特点B.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政权

C.巴黎公社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D.调动工人阶级积极性实现工业化

28.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

“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罗斯福新政C.联合国的成立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29.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30.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二.非选择题(第31,32题各15分,第33题10分,共计40分)

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一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

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

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并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

(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

(5分)

 

3)、依据材料三,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

(5分)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

先秦中国不例外。

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

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包括对被统治者的欺骗技巧是否高明以及是否采用斩草除根式的残暴镇压等。

强者、掌权者的主观欲望与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决定了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结果。

——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

材料二: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

……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退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光荣革命”后,英国再没有发生过政治革命……近代以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和社会进步,无不是与温和、渐进的改革联系的。

——摘自《英国渐进式发展道路的启示》材料三:

——摘编自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对东西方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解。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之。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推行“三权分立”的原因。

(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的趋势。

(2分)

 

33.(10分)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崛起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留给后世的价值却是恒久的。

序号

国家

主题

1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2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3

英国

4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5

美国

6

德国

从兽性到人性

7

中国

从计划到市场

结合材料中的提示及必修一所学知识,为英国与美国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10分)

2016--2017学年度普宁一中期末考试

高三级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CACBDBAAABDBBDCDBAABBCABDDAAAD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

(1)内容:

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

按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行进行评定;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3分)

原因:

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终被权门所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2分)

(2)影响:

选拔了很多人才(开元后,朝中名士由进士出身者占十之八九);

成为平民胡进身之阶(或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巩固了统治(或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任三点得5分)

(3)决策之一:

废除(1分)。

理由:

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

绝大部分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

(4分)

或决策之二:

不能废除(1分)。

理由:

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

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

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4分)

或决策之三:

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1分)。

理由(参照一、二)

32.

(1)先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

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制。

(2分)

理解:

作者认为东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原因主要是统治者主观意愿和的政治利益的体现,从具体上看是东西方统治手段的区别。

(2分)

(2)特点:

传统与变革相结合;形成了以温和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

(2分)

说明:

1688年英国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权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分)

(3)原因: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这就决定了权利来自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体现,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最高国家权利,并且受人民的监督;

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一种瓜分和调整,它所制衡的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趋势: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

(2分)

33.英国:

从国王到议会;

说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信奉君权神授推行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利的来源;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正式“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5分)

美国:

从邦联到联邦;

说明: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个松散无力的邦联,邦联政府无力应付战争和维护统一的市场;

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维护了国家统一捍卫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为美国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