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009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docx

最新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6教师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边塞征战)导学案一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主编人:

张杰审核:

高三语文组领导签字: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考号:

______

1、学习目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自主预习

(一)考纲要求: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分析:

年份

试卷类型

作者朝代

题目

体裁

题材

考点

2017年

全国卷1

欧阳修(宋)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诗

即事抒怀

1、分析鉴赏诗歌内容

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全国卷2

苏轼(宋)

《送子由使契丹》

宋诗

送别怀人

1、赏析诗歌中的典故

2、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全国卷3

白居易(唐)

《戏赠元九、李二十》

唐诗

即事抒怀

1、分析鉴赏诗歌内容

2、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

2016年

全国卷1

杜甫(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写景抒怀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2

李白(唐)

《金陵望汉江》

咏物抒怀

全国卷3

曹翰(宋)

《内宴奉诏作》

咏史怀古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5年

全国卷1

岑参(唐)

《发临兆将赴北庭留别》

边塞征战

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2

韩偓(唐)

《残春旅舍》

羁旅行役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4年

全国卷1

无名氏(宋)

《阮郎归》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2

郭震(宋)

韦庄(唐)

《宿渔家》

《含山店梦觉作》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3年

全国卷1

陆游(宋)

《鹊桥仙》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2

朱熹(宋)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三)命题分析:

通过考情分析可知,近几年古代诗歌阅读有以下命题规律:

1、考察形式:

前两年多以两道主观题的形式考查,2017年设置了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

响应了2017年《考试说明》诗歌阅读题型示例的调整。

2、选材方面:

从体裁来看,主要选取唐诗中名家的作品5,以律诗为主,且选取的诗歌作者不会重复。

从题材来看。

考查的重点为写景诗、抒怀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从主题来看,所选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突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提升考生的语文素养。

从核心素养来看,综合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考点方面:

2015年——2016年多考查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写景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理解、鉴赏与评价。

第一题多考查诗歌的景象、诗句的理解与分析、意境等浅层次的知识,第二题多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较深层次的知识。

2017年有所调整,第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二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情感和语言鉴赏评价。

4、命题方面:

形式越来越灵活、开放。

前两年侧重从诗歌的某一联出发命题,或者选取诗歌中的某种特色,包括典故、手法等方面命题。

2017年形式有所创新,全国1卷直接从诗题切入命题,全国3卷选取诗歌中经典句子来命题,命题的形式多样,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符合高考诗歌阅读的命题趋势。

综合性越来越强。

(四)命题趋势:

2017年诗歌题型的改革较能符合高考对考生的要求,题型也较为成熟,缺陷很少,预计这一题型不会变化,可变的是考点知识的侧重问题。

三、典例练习: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⑴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⑵,连年见雪飞⑶。

春风曾不到⑷,汉使亦应稀⑸。

白草通疏勒⑹,青山过武威⑺。

勤王敢道远⑻,私向梦中归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词句注释】

⑴临洮:

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

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诗:

“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

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

一作“来”。

⑹疏勒:

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

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

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

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狐偃言于晋侯曰:

‘求诸侯莫如勤王。

【白话译文】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文学赏析】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

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

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4、技法探究: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典型风格

常见意象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名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发报国之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①修辞方面:

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

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常用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营造方面:

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悲壮雄壮的境界。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戈矛剑戟、战马)。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阳关三叠》《渭城曲》《关山月》)。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⑥乐器类(羌笛、胡琴、琵琶)。

标志

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眼。

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业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仇。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来往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

白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释】:

顾文昱,字光远,明代嘉定(今属上海)人。

官吴王副相。

①羽仪:

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

②霜翰:

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

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③玉关:

即玉门关。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

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

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翻译】:

万里边关秋风萧瑟吹动着旌旗在猎猎舞动,传递书信的白雁正在向南方的家乡飞去.我的家乡现在应该是映月的江水和那倒映在水中摇曳不定的芦花随着水波交融幻化的时刻,夜晚的江水映照着皎洁的月亮,秋风吹皱了的江面上无数月影的光点跳跃闪动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而在这边关,装饰华美的瑟到夜晚,架弦的雁柱也被冰裹住,早晨起来看到的是一夜的风雪后沾满征衣的雪花.我们这些身在天涯的戍边将士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亲人和朋友了,从黑发变为白发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亲人的幸福,至今还没能回到那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

【赏析】:

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大地,旌旗猎猎飘扬,鼓角阵阵悲鸣,白雁南归飞去.颔联描绘了江南家乡秋日的动态美景,芦花摇曳不定倒映在水中与月影交融幻化,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颈联对比家乡和北地的秋色,表现江南的美好,表现对家乡的依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为国戍边的将士们有家难回,亲人分离的悲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其中“迷”和“点”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白雁》通篇不露一个白字,而白在意象里.那只白雁“独传霜翰”,带的书信也被霜染白了.白雁宿芦花,芦花白,月光白,雁羽白,白成一片.雁泳秋水,秋水白,远眺惟见白光一点.琴瑟架弦有雁柱,“冰作柱”又该是白雁了.玉门关外晨冒大雪,羽衣更白.结尾一句的“皓首”也是白.

【附篇】

(2)物品的独一无二后出塞五首

服饰□学习用品□食品□休闲娱乐□小饰品□其一

 

中式饰品风格的饰品绝对不拒绝采用金属,而且珠子的种类也更加多样。

五光十色的水晶珠、仿古雅致的嵌丝珐琅珠、充满贵族气息的景泰蓝珠、粗糙前卫的金属字母珠片的材质也多种多样。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1?

 

手工艺制品是我国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品种多样,方式新颖,制作简单,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喜欢。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在追求新颖,追求时尚。

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消费趋向:

购买行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比起男生热衷于的网络游戏,极限运动,手工艺制品更得女生的喜欢。

召募赴蓟门2,军动不可留。

2、价格“适中化”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3。

 

(2)文化优势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4。

斑白居上列5,酒酣进庶羞6。

3.www。

oh/ov。

com/teach/student/shougong/

4.WWW。

google。

com。

cn。

大学生政策2004年3月23日少年别有赠7,含笑看吴钩8。

其二

 

1.www。

cer。

net/artide/2004021313098897。

shtml。

自制性手工艺品。

自制饰品其实很简单,工艺一点也不复杂。

近两年来,由于手机的普及,自制的手机挂坠特别受欢迎。

朝进东门营9,暮上河阳桥10。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11。

平沙列万幕12,部伍各见招13。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14。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15。

借问大将谁?

恐是霍嫖姚16。

其三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17。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18。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19。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20。

拔剑击大荒21,日收胡马群22;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23!

其四

 

献凯日继踵24,两蕃静无虞25。

渔阳豪侠地26,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27。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28。

主将位益崇29,气骄凌上都30: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31。

其五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32。

将骄益愁思33,身贵不足论34。

跃马二十年35,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36。

中夜间道归37,故里但空村38。

恶名幸脱免39,穷老无儿孙。

[1]

【词句注释】

1.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

“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2.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

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

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3.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4.道周,即道边。

5.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

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6.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

庶羞,即莱肴。

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7.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

“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8.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

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9.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

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

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

“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

”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

列,是整齐的排列着。

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14.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

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7.“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

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

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18.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

有怪叹之意。

“亘”是绵亘不断。

19.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

且,尚也。

跟上句“已”字对照。

20.遂使,于是使得。

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

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勇,是勇往:

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

《汉书·张骞传》:

“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

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

”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21.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22.《安禄山事迹》:

“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

”诗句当指此。

23.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

“玄冥北,岂可开乎?

24.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

《通鉴》二百一十七:

“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

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25.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26.渔阳:

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

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27.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

来东吴,来自东吴。

28.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

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

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

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

《通鉴》二百一十七:

“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

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

”即其事。

29.主将,即安禄山。

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

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30.上都,指京师,即朝廷。

凌,凌犯,目无朝廷。

31.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

”(见《禄山事迹》)

32.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

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

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33.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34.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

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35.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

“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

跃马食肉。

36.坐见,有二义:

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

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

这里兼含二义。

长驱,言其易。

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

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37.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38.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

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39.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2]

【白话译文】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

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

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创作背景】

《后出塞五首》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禄山反唐之初。

自开元中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

唐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

这组诗叙写开元天宝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目的在于通过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地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玄宗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安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安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

[2][3]

【作品整体赏析】

《后出塞五首》叙写一个军士脱身归来的经历,通过他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组诗主人公是募兵制下的一个应募者形象。

他是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

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

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

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

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

”(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

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

“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

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

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

“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

”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

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

而募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