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374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docx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2005年,是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为关键的时期。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主要阐述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政府工作重点和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旨在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广州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推动现代化进程并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第一部分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经过“八五”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后,市委、市政府从实践中确立了“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在“九五”期间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强化以发展为主题的战略思想,较好地解决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九五”计划已经圆满完成。

  一、“九五”发展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九五”时期,广州经济运行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平稳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2000年全市GDP2383.07亿元,比“八五”期末接近翻一番,人均GDP3.45万元,约合4175美元。

年均经济增长率13.1%,增长波幅从“八五”时期的10个百分点调减为“九五”时期的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装备工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得到加强,产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5.91:

46.67:

47.42调整为2000年的3.96:

43.69:

52.35;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强化,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5.78%。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城市形象和环境有较大改观。

“九五”期间城建投资610亿元,相当于前八个五年计划时期总和的3倍;通过有效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环境综合指标达到近十多年来的最好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7平方米,环境综合指标75.7分;番禺、花都撤市设区,为拉开城市布局、扩大城市容量创造了条件;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管理法规逐步健全,城市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变化日新月异。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州作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中心地位日趋突出,有力地支持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群的崛起。

  (三)经济体制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构筑起类型相对齐全、开放程度较高的市场体系框架,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政府职能转变、审批制度改革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规范的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

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提前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广州工业多年的标致汽车和乙烯工程两大难题,完成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国有经济逐步向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团集聚,企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000年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29%提高到33%,已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00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33.81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1.2%;实际利用外资31.15亿美元;全市三资企业达8000多家,外商投资领域涉及三次产业的大多数行业,全球前500位大型跨国公司中已有98家在广州投资。

  (五)社会事业正在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成效显著。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6.25‰下降为2000年的4.51‰。

2000年,全市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比重为46.2%,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23%,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1家,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2.1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2.6%,信息化综合指数达57.5%。

文化、艺术、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依法治市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初步富裕。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6元,均居全国十大城市前列;每百户家庭的彩电、冰箱、空调器均超过100台,每2户家庭一台电脑,市区平均每人拥有一部以上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6平方米,居民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逐年上升,恩格尔系数已由1995年的50.2%降为42.6%;城镇登记失业率3.15%,全市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为72.9%,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5岁。

  总结“九五”时期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二是坚持把调整作为主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重视突出人才的作用;四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五是坚持加强管理,强调管理出成果、出效益;六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

  二、主要问题。

  "九五”计划的圆满完成,为“十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必须设法解决或纾缓:

  

(一)经济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支柱产业优势不够明显,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依然比较突出,部门垄断、非属地化管理仍制约着中心城市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仍有差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高层次人才的规模未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城市就业和农民增加收入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生态环境状况的根本性改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三、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革命浪潮和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格局以及我国加入WTO,将使广州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空间得以拓宽,从而更好地承接国际间技术和产业转移,加快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有利于广州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动,有利于广州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并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随着广州金融保险、商贸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领域成为外资进入我国的重要登陆点,将有利于广州第三产业获得新一轮大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伴随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来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

  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城镇化战略,将为广州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国内环境和竞争机遇,有利于广州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扩张,强化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地位;县级市改设区有利于广州更合理地规划调整城市布局,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上述条件,将有力促进广州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

与此同时,广州也面临区域经济竞争、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严峻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十五”期间,广州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总体战略部署,完成省委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各项指标。

到2005年,经济增长、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

  一、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广州“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总任务,在发展中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继续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建设良好的文明法治环境,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遵循市委提出的指导方针,广州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GDP达到488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GDP6.4万元,年均增长10%(可比价);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5:

42.5:

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信息化综合指数位于全国大城市前列,成为全国信息化发展环境最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最高、信息消费能力最强、信息化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构筑“数字广州”的基本框架,初步奠定广州作为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的基础。

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因特网用户人数超过250万人,城镇人均信息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10%,信息化综合指数80%。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城区的建设逐步展开,山水生态城市框架基本确立,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大城市之一。

2005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左右;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环境综合指标90分;城市化水平81.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更为健全,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成为全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五)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更加健全。

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力争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市的先进城市。

2005年末,总人口、常住人口分别控制在768万人和1130万人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平均预期寿命75岁以上;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2%;市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15%以上,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比重5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超过95%。

  (六)人民生活整体迈向比较富裕阶段。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200元和9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分别增长5.5%和5%;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恩格尔系数3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4%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十五”期间要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完成好以下主要任务:

  

(一)千方百计提高政府依法依规行政和管理社会、经济的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大力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三)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四大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全力加速市场化进程,促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在更大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