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563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一、说教材

《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说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还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诗人?

你对这些诗人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首先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诗题)

2.读诗题。

“塞”是什么意思?

“出塞”怎么解释?

(“塞”是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出塞”是出征到边界的意思。

3.课件出示边塞图片。

你想去边塞看看吗?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王昌龄简介。

板块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后,教师指名读并纠正读音。

2.学生读,师范读。

3.师作手势,学生读。

4.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5.指导书写。

重点字指导:

“塞”“秦”。

板块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朗读古诗:

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1)学生听课件中的音频范读。

(2)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2.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3.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1)在这两句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来。

(3)交流反馈: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在说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明月是秦汉时代的,边关也是秦汉时代的。

(4)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

它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基本形式是: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是说两件事,实则是这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

(6)指导体会诗人情感。

(板书:

同情将士)

4.交流学习三、四两句。

(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龙城飞将”是谁?

(汉朝名将李广)

(3)秦汉至唐,将军无数,诗人为什么单单提到汉朝的李广将军?

让我们看一段资料。

(4)课件出示李广将军介绍。

(5)结合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只要龙城的飞将军李广戍守边关,就绝不许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越过阴山。

(6)说一说你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板书:

表达愿望)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板块四、回顾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烈。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

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忧国忧民)

2.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的战争从未停止。

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生命的诗篇。

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次齐读这首诗。

板块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出塞》。

-第二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凉州词》。

(板书诗题)

板块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3.小组借助注释交流读懂了什么。

4.指导书写。

会写“词”“催”“醉”。

板块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课件出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1)甘醇的葡萄美酒装满了精致的酒杯。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精致的酒杯,让你想到了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这情景真令人兴奋。

(2)指导朗读。

3.将士们刚要举杯痛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将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提示:

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还能从“催”里读出:

①快尽兴畅饮;②快奔赴战场;③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4.课件出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

请诸位莫笑。

)引入下一句。

(板书:

醉)

6.指名读,说说从“醉卧沙场”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醉卧沙场”中我读出了将士们的那份豪放开朗。

7.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两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

(板书:

几人回)

(1)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从思乡、战争残酷等角度汇报。

(2)小组读。

(3)男生齐读。

(4)全班读。

小结:

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学习得很好,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板块四、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甘醇的葡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在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那份豪放开朗。

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边关将士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板块五、指导背诵。

1.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试着把这首诗背一背。

2.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第三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听歌曲《月满西楼》。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歌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欣赏她的另一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板书诗题)

4.课件出示李清照简介。

板块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感情。

3.指名展示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纠正字音,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项”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

板块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指导朗读。

(1)介绍背景。

(2)教师范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是以怎样的情感朗读这首诗的吗?

(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3~5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并说说理由。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板书:

说理)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板书:

怀古)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

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说说项羽的故事)

课件出示项羽简介。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了吗?

小结:

是啊!

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

就算死,也要做鬼中英雄,绝不屈膝投降。

板块四、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1.讨论:

读完这首诗,你懂得了怎样的做人道理?

2.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爱国之情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板块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搜集边塞诗,在班级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七、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八、教学反思

以前古诗教学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部编版语文四年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二)

《夏日绝句》《出塞》《凉州词》

一、说教材  

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出塞》《凉州词》为唐代边塞诗,《夏日绝句》为怀古诗。

《出塞》的大意是:

从秦汉以来,明月就这样照耀着边关,征战万里、守卫边关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健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课文选取的这首《凉州词》描写了盛唐时期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保家卫国的情怀。

诗的大意是: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人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这是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在外征战的人们,又有几人能平安归来?

诗中写到的葡萄酒、夜光杯等西域物品,充分展现了极富特色的边塞风情。

诗的后两句抒发了将士即将奔赴沙场、为国献身、无所畏惧的豪迈感情。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的。

诗的大意是: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最后两句用了项羽拔剑自刎的典故,借古喻今,表达了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

课文的插图有边关、长城、古战场,可以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4.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5.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意境,想象画面。

了解三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2.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教法学法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古诗时,提出识字要求:

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圈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重点识记。

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些容易误读、误写的生字,如:

“塞”可以通过扩词“边塞、要塞”来理解字义;“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将”是多音字,可以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读音。

2.阅读教学

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

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情感。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在读正确字音、读通诗文的同时整体感知,自悟诗歌大意。

借助注释,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都离学生的认知世界较远,适当补充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出塞》和《凉州词》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祖国边塞的自然环境,戍边将士的生活,以及一些名将的故事。

理解《夏日绝句》时,可以适当补充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古诗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

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尝试借助注释等初步理解诗歌大意;接着,进行疑难交流,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并积累古诗。

3.表达运用

本课的三首古诗,在写法表达上各有千秋。

值得注意的是《出塞》一诗中,诗人运用的互文修辞。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形式为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分别说的两件事,实际上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

如《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就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秦”“汉”“月”“关”四个字交错使用,翻译时应译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其中蕴含的意思是“明月依旧,关塞依旧,但已物是人非”。

理解互文修辞,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学习古诗文。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诗人以及诗歌背景相关资料。

2.通过注释和词典,能大致读懂诗意。

【课时安排】

3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能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出塞》,一边读一边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展示,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展示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图片或视频。

2.谈话:

从这样平静美丽的自然风光上,你能想象在古代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吗?

资料介绍

这样美丽动人的风光,在古代,却可能是战士们马革裹尸的战场。

我国在秦汉时期便修筑长城防止外敌入侵,直到唐朝,边疆地区的战事都不曾断过,战士们保家卫国、热血奋战,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被历代诗人记录在笔下,流传后世。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3.结合展示的资料,读一读《出塞》的诗题,想一想,“出塞”是什么意思?

内容提示

《出塞》是乐府旧题,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

塞:

边关要塞。

出塞:

到边疆戍守边关。

4.介绍作者,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家天子”。

其诗尤以七绝见长,被称为“七绝圣手”。

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板块二 自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2.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富有感情和节奏。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是否带有感情和节奏,相互纠正读音。

易错提示:

“征”为翘舌音,“塞、催、醉”是平舌音,“将”是多音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注意“征、词、催、项”是左窄右宽的结构;“塞、秦、催、雄”横画较多,提示学生写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间的距离要匀称。

4.教师范读《出塞》,注意节奏停顿。

全班齐读。

内容提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结合注释和资料,读懂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6.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内容提示

写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人,带领战士们防守边关,保卫国家和平、人民幸福。

板块三 品读诗文,研读古诗

1.逐句展示古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意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诗。

让学生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再点名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内容提示

秦时明月汉时关①,万里长征人未②还③。

词义:

①关:

边关。

②未:

没有。

③还:

归来。

句意: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①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描写的“征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内容提示

征人所处的地方远离家乡,环境孤寂、荒凉。

和他们作伴的只有明月和边关。

他们一定很想早日结束战事,回到家乡。

②根据句子的翻译,给学生拓展“互文”修辞。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能不能翻译成“秦朝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边关”呢?

内容提示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边关”的意思,实际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拓展示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思是: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意思是:

千里万里冰原封连,千里万里雪花飘舞。

(4)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

让学生讨论这两句诗句的意思,再点名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内容提示

但使④龙城飞将⑤在,不教⑥胡马⑦度⑧阴山⑨。

词义:

④但使:

只要。

⑤龙城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⑥教:

令,使。

⑦胡马: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⑧度:

越过。

⑨阴山:

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句意: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拓展思考:

国难思良将。

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们也在盼望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能带领他们早日赢得战争。

秦汉时期本领超群的将军层出不穷,诗人为什么独独提起李广?

他是怎样的一位将军呢?

拓展延伸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在此常常入侵中原。

汉朝李广将军以英勇善战闻名,在对战匈奴的战争上,颇有功绩。

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后,称其为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3.可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诗人王昌龄的殷切希望,借人民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在,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4.讨论交流: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英勇善战的将军,来带领战士们对抗匈奴,那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内容提示

那么,战争就会早日结束,战士们就能早日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国家就会更加太平,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了。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背诵诗文。

2.

板书设计:

2.小结: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写出了历史虽然在变迁,征战却依然存在的现实,全诗雄浑开阔,气势磅礴,用平凡的语言抒发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多出一些像“龙城飞将”这样的良将来保太平,让人们早日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1.学习《凉州词》,正确认读生字,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一边读一边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板块一 复习导入,学习《凉州词》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出塞》,请同学们一起背诵《出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唐朝诗人王翰的边塞诗《凉州词》。

“凉州”是地名,在今天的甘肃武威一带“凉州词”是盛唐时候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起源于凉州一带,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2.认识诗人。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与王昌龄同时期,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代表作有《凉州词》《春女行》等。

3.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结合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自由诵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4.教师范读,注意节奏停顿。

5.全班齐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板块二 品读诗文,研读古诗

1.逐句展示古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意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学生齐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进行讲解。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②饮琵琶马上催③。

词义:

①夜光杯:

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②欲:

将要。

③催:

催人出征。

句意: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①品读意象。

感悟“葡萄酒”“夜光杯”“琵琶”为代表的浓浓的西域风情,感受宴会气氛的热烈。

(课件相机展示相关元素)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玉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②人们正要举杯欢饮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战事发生了。

从“欲饮琵琶马上催”可以看出来。

“马上”的意思是马背上。

③讨论:

多么豪华的盛宴,多么热闹的聚会场景,战士们在这一刻似乎可以放下紧张的战事,尽情欢饮,可是紧接着琵琶声传来了,一声比一声急促的琵琶在催促什么?

①快尽兴畅饮。

②快奔赴战场。

③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④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转折。

采用对比的写法,将美味的葡萄酒和催人出发的琵琶声相对比,写出了战事的紧张和战士的身不由己。

(2)学生齐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进行讲解。

醉卧沙场④君⑤莫笑,古来征战⑥几人回。

词义:

④沙场:

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⑤君:

你。

⑥征战:

打仗。

句意: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讨论:

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着什么?

他们在说什么呢?

如此美酒,不可辜负。

即使醉倒在战场又何妨?

这次出征为国效力,本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7)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将士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为国献身、无所畏惧的豪迈情绪。

2.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凉州词

2.小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

3.拓展: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