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11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3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衢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浙江省衢州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们家乡衢州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

C.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

D.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一致的是(  )

A.铜的导电性好,用作导线B.铝的密度小,用作飞机材料

C.金的延展性好,做成金箔D.银的导热性好,作装饰品

3.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生石灰

C.Na2CO3碳酸钠苏打

D.NaOH氢氧化钠纯碱

5.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及评价正确的是()

A.图甲的操作能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B.图乙所示的胶头滴管操作不规范

C.可用图丙方式来稀释浓硫酸D.图丁木条碳化的原因是浓硫酸有吸水性

6.下列有关物质的科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农业上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全棉棉线燃烧时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D.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以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7.下列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B.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CuSO4+H2↑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一层白膜:

CaCO3+2NaOH=Ca(OH)2+Na2CO3

D.用AgCl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Fe+2AgCl=FeCl2+2Ag

8.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D.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所以硝酸铵不属于盐

9.“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清除污染。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

A.以氧化镁为原料制取MgCl2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工业上生成乙醛:

2C2H4+O2——2C2H4OD.以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

10.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干燥氢气B.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③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D.④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1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O2B.Fe2O3→FeCl3

C.Zn→ZnSO4D.KOH→KCl

12.小金做了如下实验:

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g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如下现象: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

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CuO

CuSO4

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Fe+H2SO4=FeSO4+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13.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CO3

硫酸

加入少量硫酸、蒸发、结晶

C.

CaCO3

Na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

CuO

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A.AB.BC.CD.D

14.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a

B.转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15.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二、填空题

16.“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

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

小勇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

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填“食醋”、“酱油”或“黄酒”);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填序号)。

A.HCl、NaOH

B.HCl、NaCl

C.NaOH、NaCl

D.H2O、NaCl

17.7月24日,一座孔子雕像在江山中学科技楼前安装完毕,这座高达4.6米、重约12吨的雕像全身用质地细腻、色泽纯白的汉白玉雕琢而成,是由校友捐赠的。

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

(1)汉白玉能被雕琢体现的是汉白玉的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小江想验证下汉白玉是否是碳酸钙岩石,他可选用的实验室试剂是________。

18.下图是对生成氯化钠反应关系的归纳与整理。

(1)物质A是常见的碱,写出A的化学式:

________。

(2)反应③、④、⑤、⑥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19.将一定质量的某液体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如果该液体是浓盐酸,则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它的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如果该液体是浓硫酸,则浓硫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图)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20.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坦言青蒿素提取的成功,灵感来源于葛洪的著作。

葛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他的许多观点对我国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葛洪在炼丹时发现“以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过程________。

(2)葛洪很早就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高效药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据此用低沸点溶剂分离出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最新】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盐                    B. 酸                     C. 氧化物                    D. 有机物

(3)葛洪在《肘后方》一书中提到:

把生石灰、草木灰加水混合后所得的物质可用于“食肉去痣”,则起到去除黑痣作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实验室有上述装置,小明选装置B制取氨气,用装置G收集氨气,他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序号)干燥氨气。

(2)按图Ⅰ连接,烧杯中是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瓶中就可以看到蓝色的喷泉。

按图Ⅱ连接,引发喷泉现象发生的简易操作是________(提示:

用物理方法使氨气和烧杯中水接触可引发喷泉)。

22.某小组想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滴加一会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3.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______________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24.“春泛盐,秋泛硝”。

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

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

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又有白色沉淀产生,最终认为乙小组观点正确。

(2)乙小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实验方法不合理,将氯化钡溶液改成硝酸钡溶液,其余方法步骤都相同。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

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25.某学习小组设计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方案如下:

(1)操作A是________。

(2)蒸发氯化钙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蒸发皿、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外,还必须要有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滤液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________至过量,再蒸发结晶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4)如果实验过程中得到白色沉淀80克,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CaCl2固体?

(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____

三、简答题

26.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OH、KNO3、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试回答:

(1)白色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KOH的目的是________。

27.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

下面是对铁的腐蚀条件的探究。

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C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2)加入药品开始实验,4分钟后观察:

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处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要与空气(或氧气)和________有关。

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

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

28.向含CuCl2和HCl的15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

(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1为多少?

(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____

四、探究题

29.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了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资料)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空气中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并将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

(实验反思)

(1)实验前,小科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不严谨的地方,你认为应当对实验作如何改进?

________。

(2)经过改进后,通过实验中________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产生了水。

(3)整理实验器材时,小科发现丙试管底部有发热现象,猜想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但小雪对小科的猜想提出了反驳,她反驳的依据是________。

31.初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

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________。

(2)老师问:

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

同学们引发了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还可能有Ca(OH)2、NaOH

学生丙

还可能有Ca(OH)2、CaCl2

学生乙

还可能有NaOH、Na2CO3

学生丁

还可能有Na2CO3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①(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含有的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

②(拓展提高)那么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呢?

请你帮他写出判断的方法:

________。

3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O2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CO2具有酸性;而小柯同学提出质疑,修改了该实验方案,在甲瓶中添加某种试剂再次试验,能得出另一个的结论。

你认为小柯同学如何去做,得出怎样的科学结论,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查阅资料)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33.根据给出的药品(稀硫酸、浓硫酸)和下图实验装置(包括托盘天平),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定由铜和锌两种金属组成的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假设合金已加工成粉末)。

实验原理:

由产生氢气的体积,查密度表知氢气质量,从而求得锌的质量。

据实验原理设计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

(2)你选用的实验装置(填装置编号)______。

若需组装,则连接的顺序是(用装置接口编号表示)______。

(3)实验中你必须测定的有效数据是(__________)

A.生成H2的体积a毫升                    B.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b克

C.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c克           D.反应后仪器和药品的质量d克

E.黄铜样品的质量e克

34.铁常用的是合金生铁和钢,通常通过金属冶炼制的。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可用于炼铁。

某地出产一种赤铁矿,其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64%,90吨该赤铁矿经过充分冶炼,最多可生产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还原剂还原氧化铁。

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碳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①提出假设: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②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如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③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④实验操作:

Ⅰ称取3.2g氧化铁与2g碳粉均匀混合,放入48.48g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

Ⅱ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

Ⅲ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Ⅳ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⑤数据处理:

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⑥得到结论: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D

【分析】

根据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掌握金属的用途利用了哪种性质是解题关键。

【详解】

A、铜的导电性好,可以用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铝的密度小,可以用作飞机材料,不符合题意;

C、金的延展性好,可以做成金箔,不符合题意;

D、银作装饰品是利用银的金属光泽,不是利用导热性好,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B

【分析】

根据图示中分子的种类及分子构成中的原子种类进行分析。

【详解】

A、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物质分类的方法

4.D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其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其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其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对应。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B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経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丁木条碳化,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纸张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夺取结合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农业上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全棉棉线燃烧时能闻到烧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以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C。

7.A

【分析】

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的金属不与酸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沉淀的盐不与碱发生反应分析。

【详解】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碳酸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与氯化银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8.C

【详解】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电离时能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符合题意;

D.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硝酸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9.C

【详解】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种类分析。

【解答】A以氧化镁为原料制取MgCl2,要用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期望产品,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氯化钙和水,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期望产品,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生成乙醛生成物只一种,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产品,符合题意;

D.以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原子没有全部转化为期望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0.D

【分析】

根据除杂时气体导管的选择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分析;根据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分析。

【详解】

A、干燥气体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气体要从长导管进入,不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