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个案分析.docx
《儿童成长个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成长个案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成长个案分析
儿童成长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汀汀是一个比较孤僻的孩子,虽然平时在班里并不是很会说话,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他会说英语,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着迷,他的知识面很广,而且经常能在不经意的时候表现出来。
但是在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爱心,不愿意为老师和同伴帮忙,相对而言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看到眼前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会默然走开。
对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全面发展,用自己的爱心来对待每个小朋友,将会非常出众,。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展开对他爱心的培养。
时间 案 例 描 述 分析与反思(教育策略)
2月25日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陆续都回到了幼儿园,一个寒假没有见面,他们很多个子都长高了,见面的第一天,他们象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围着老师说个不停,这个时候,汀汀来了,他没有多说话,自己径自走到位置上,摊开一本宇宙的奥秘开始看起来,也没和任何人说话。
我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他也没有多说话,等我一再要求时候,他才向我问了个好。
(由此发现汀汀好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淡然的,对周围漠不关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所以我想以后对他要多加提醒,也许会又收效。
)
3月1日 开学两个星期了,从早上来说,汀汀见面会和你问个好,但是,好象都是处于义务,而不是由心而发的向你打招呼,而问好结束,就开始看他的书,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是很认真,而且带来的书大都是宇宙的奥秘,自从上学期进行过宇宙的主题之后,我知道他对宇宙很着迷。
(于是,我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宇宙开始进行和他的交谈,他对于兴趣的东西完全是两种反映,所以我想这个也许是拉近我和他关系的地方)
3月18日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桌子上西湖的图片架移开,于是我指定了陈雨瑞来负责,今天上完课以后,忽然看见汀汀迅速从位置上站起来,然后准备把图片架子放回原来的地方,但是雨瑞马上就说到,这是我的事情,汀汀说,我只是想帮帮你,于是悻悻的走开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是高兴的,说明他并不是冷淡于一切,帮助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表扬了他,鼓励了他。
但是他的表情却显得无所谓。
) 4月19日我们最近在进行七彩世界的主题,主题进行到今天,我们尝试做了一朵七色花,当问到你会怎么使用七色花的时候,有小朋友说要买很多玩具,要有很多吃,也有小朋友说要帮助别人,帮助生病的小朋友,当问到汀汀的时候,他说他有了七色花要让妈妈的身体更好。
(我听了以后,觉得他其实是一个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只是不善于表达,好象都放在心里,我马上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
他表情上告诉我他很开心。
)
5月17日中午在吃饭前,别的组都很安静,惟独霄霄一组声音很响,等我走过去的时候,我看到他和天天已经手和手扭在一起了,我想,应该是和他们有冲突了,我有点生气的和汀汀说,“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
“天天没经过老师的允许就开始吃饭了,老师还没有请到他呢”(我一听,马上批评了钟天逸,但是我也同样批评了汀汀,他觉得有些委屈,就眼睛直直的望着我,我就和他讲起了道理,最终汀汀服气的点点头。
)
5月31日在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各自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汀汀也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带的是一辆半机械的塑料自行车,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在我的跟前不停的晃来晃去,有时还故意在我的面前把法条一拉,让“自行车”滚到的脚边,这时我明白了,他是在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刻捡起地上的“自行车”,装着很欣赏的样子问:
“这是你带来的”,他点点头,“这个玩具怎样玩,你教我玩好吗?
”那一天我看见他会心的笑了。
6月8日今天,汀汀的妈妈告诉我,汀汀与以前有了变化,发现他的班级荣誉感强了很多,以前对班级的事情是丝毫不关心的,但是,前几天,他请求妈妈帮他买瓶洗手液,原因是班里没有洗手液了,我听了很高兴,赶忙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我看的出他很开心。
6月21日中午,他在教室里玩汽车,突然风风哭了起来,我一看原来是汀汀玩的汽车压到了他的脚,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马上就向徐道歉了,而且棱棱的看着我,似乎我要批评他,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是自己就走开了,(我看到他的进步没有多批评他,反而安慰徐风起,并一起得到他的原谅。
)
小结
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交往,幼儿的交往是他们社会化行为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像汀汀这样的幼儿在各个幼儿园为数也不算少,他们由于某些客观的环境影响,使得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与同伴之间有差距,因此交往起来就有了一定的困难。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多倾向于那些有能力的人,而对那些反应慢、行动迟缓;生性怯懦、胆小,遇事无主张,只会随大流的人,会避开他们,不愿和他们呆在一起。
因此,幼儿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又是成人对人对事的态度的翻版。
通过这一学期的观察,及鼓励,汀汀的进步应该说是很大的,从对周围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爱心涌现,很多地方体现出他有爱心的一面。
在平时的教学、游戏中,在集体的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克服自卑感、孤独感及消极情绪,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这种良好的个性更容易被别人接纳。
让我们的老师都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受小朋友尊敬的,喜爱的老师,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不再受冷落。
个案分析:
俊俊的转变
背景: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甜甜的,是班里的“开心果”,可最近“开心果”变成了“哭宝宝”。
老师总是听到俊俊的哭声“呜……,老师我不会剪。
”刚把剪刀`手工纸拿到手里,俊俊嘴一咧就哭了,老师刚帮俊俊擦干眼泪,手把手教完俊俊。
还没来的及转身。
“呜……,老师我不会粘。
”俊俊的小脸上又挂满泪珠。
“我不会”是俊俊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幼儿园只要遇到问题,困难。
这三个字就伴随着哭声出现
场景一:
喝牛奶时,俊俊拿着吸管,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能插进牛奶袋,向老师投来了求助的眼光。
老师鼓励他俊俊能行的,再试试,并用目光关注着他。
在老师的引导下,俊俊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吸管插进牛奶袋中了。
老师当众表扬他俊俊你真行,小手很能干。
俊俊小脸蛋涨得红红的,开心极了。
老师还让俊俊教大家。
好几个孩子向俊俊求助,俊俊热心地帮助大家,还鼓励小伙伴“不要急,慢慢来,你能行的”。
(这个小小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俊俊从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了孩子的信心,俊俊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了。
)
场景二:
早晨,俊俊拉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
妈妈说这是俊俊的爸爸从青岛带来的,俊俊非要带来给小朋友看。
老师问:
“这是什么呀?
”俊俊自豪地说:
“这是海龙,这是海马,还有贝壳!
”小朋友也都围上来想看个究竟,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这是什么呀?
”“这是海马,是生活在海里的!
”开始时俊俊的声音还很轻,后来渐渐响了起来,“我告诉你,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的口袋里生出来的。
”“你弄错了吧,孩子都是妈妈生出来的,怎么是爸爸呢?
”马上就有小朋友提出反对意见。
“是爸爸生的,就是。
”俊俊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师。
老师适时介入:
“小海马是谁生的,我们一起回家请教爸爸,妈妈,查查书本。
明天再讨论吧!
”(在老师的日常观察中和与俊俊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孩子的知识面较广,老师又了解到孩子对爸爸出差带来的贝壳,海马等特别赶兴趣,就主动和家长联系,取得支持,请家长多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创造机会,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也改善了孩子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进一步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三:
第二天,俊俊早早地来到幼儿园。
刚到,小朋友就围了上来。
急性子的扬扬问:
“为什么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呢?
”这次俊俊可是有备而来:
“是因为海马爸爸长着一个育儿袋,海马妈妈就把小海马生在这里面,海马爸爸帮忙孵出来的。
”……(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地、乐意地去做事情,利用孩子的长处帮助树立信心。
)
情况分析:
1、家长的“包办代替”教育方式
俊俊大部份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的。
家里遇到事情事无巨细都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也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也不会。
再加上孩子自尊心极强,当孩子做不好时就会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老师也总觉的孩子年龄小,对他放低要求,孩子遇到问题向老师求助,老师也总帮孩子解决。
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依赖思想,对俊俊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综上所述,造成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遇到问题不主动去解决,而是寻求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
产生了恶性循环。
孩子出现自信心不足是常见的。
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也会出现个性偏异,危害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一)教师对孩子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
常见有些孩子做事顺利时就说;"我聪明。
"遇到困难就会说:
"我笨。
"一般说,儿童对自身力量的评估都是依从于他人的。
别人怎样看待他的,或者孩子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的。
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怎样看待自己。
周围人的鼓励,对于增强儿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教师作为儿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权威者,对他们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当然,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必须恰如其分,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
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
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育作用。
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
"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二)坚持正面教育,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主要是对自己没信心,害怕失败。
当教师用积极的眼光、正确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孩子时,孩子也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
教师适当引导孩子参加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
这样做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
孩子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引导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力所能力的工作,用“皮格马列翁效应。
”努力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支持孩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都是大有益处的。
坚持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激发孩子不懈的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俊俊很胆小,教师就时时鼓励孩子,告诉他俊俊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
在孩子遇到问题困难时,教师适当降低困难的难度,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例:
帮孩子解决最难的部分,其余的问题鼓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
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同时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长处。
教师在引导孩子看到自身力量、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同伴的长处,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会做的事其他小朋友也会做。
有些事情自己比别人做得好,但另一些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好,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
这种多方面的横向比较,既不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亦可防止孩子产生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骄傲心理。
(四)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
要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俊俊的特点的教育方案。
如让俊俊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关注和支持俊俊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俊俊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在《纲要》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
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
我们大家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喝彩!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
顾颖捷 观察时间:
2004年9月2日、9月3日 观察内容:
开学了 观察者:
wode
观察背景:
新入园,幼儿情绪不稳定,依恋性强。
案例:
观察
(一)
今天是入园的第二天,教师要求家长把孩子送至教室后马上离开,顾颖捷的妈妈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离开,可顾颖捷小朋友却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愿下来,嘴里喊着:
妈妈不要走。
看到这情况,我便过去接,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她妈妈手里接了过来,我以为她会平静下来,没想到她对我无休止地拳打脚踢又加上抓和拧,我只好把她放了下来,可下来后更厉害,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脚不停地蹬,谁在她的旁边就打谁,谁去理她她就叫得更响,我们只好离她远远的。
过了一会儿,她停止了哭闹,开始注意旁边小朋友的游戏了,有时还表现出一些喜欢的神色,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那群小朋友。
老师介入:
这时,我就过去轻轻地把她拉起来说:
“来,老师带你去游戏。
”她的眼睛看着我,顺从地跟着我,一会儿就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分析:
幼儿[夏冬平1]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刚入园的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对父母和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入园后产生分离焦虑,对幼儿园的人和环境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孩子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没有安全感。
虽然我们在孩子入园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
家访、带孩子入园游戏等,这也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从案例看顾颖捷也是个倔孩子。
观察
(二)
户外活动时,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滑滑梯,顾颖捷小朋友很高兴地跟着老师来到了滑滑梯旁,她像一只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滑滑梯,到了滑滑梯的最高处时,她挥动着小手对我喊:
“老师,再见。
”说着,就很快地滑了下去。
第二次滑时,她同样高兴地和我交流。
我便走过去和她握手,她很兴奋,像老朋友一样和我握手。
直到晚上离园,她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
分析:
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
刚刚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她很快地被幼儿园快乐的游戏所吸引,也和老师建立了最初的友谊,能友好地和老师交流。
从上述案例看,她是一个情绪变化较快的孩子,情感丰富、动作爽快。
为此,我查阅了她的家访记录,发现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活泼、大方,就是喜欢耍小脾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抓住孩子的个性,慢慢地引导她,让她顺利地度过入园关。
观察(三)
今天是入园的第三天,早上,顾颖捷小朋友较早地来到了幼儿园,我以为今天她肯定会乐意上幼儿园了,没想到,她还是扯住妈妈不放,嘴里还哭喊着,我接过她,她没有像昨天那样对我拳打脚踢,可还是拼命地挣扎想下来,放她下来后,她又坐在地上哭,我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不去理她,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她换了一个地方,她就坐在我的前面,哭声也轻了,眼睛看着我,似乎在对我说话,我扶起她,一摸裤子湿了,原来她尿裤了,所以移动了位置。
帮她换洗干净后,她就和小朋友游戏了。
分析:
顾颖捷今天的情形比昨天有了明显的好转,哭闹的时间也缩短了,只是在哭闹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顾,甚至要小便也不去,宁愿尿裤,也不跟老师讲。
情绪波动后,她用移一个位置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请求老师的帮助。
任性的孩子没有自我克制能力,不能忍受任何的约束。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孩子的未来创造幸福,对于任性的孩子,我们要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帮助幼儿逐步改正。
观察对象:
小二班幼儿
观察时间:
2004.10
观察内容:
图书哭了 观察者:
wode
案例:
最近阅读区的图书越来越破,平时也没发现孩子们有什么争抢,因此进行了观察。
今天中午大多数幼儿吃完饭在走廊里看书,“哇!
一条小虫,快来看呀!
”孩子们有的顺手把书放在小椅子上,有的随手把书一扔,扔在了地上,有的扔在花坛中;有的由于急着看虫子,就匆匆从书上踏过去,似乎无心顾及图书的“安危”。
我还发现小朋友放图书时,没有把封面翻好就随便一插,有的干脆乱塞一通,图书架一关,许多书就折歪了。
老师教育:
为了引导小朋友爱护图书,我编了一个小故事:
小二班的书架里住着书宝宝,它们跟小朋友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小朋友常跟它们学知识、学本领。
可这几天书架里有人在哭,且哭得很伤心,怎么回事呢?
我随手打开书架,让小朋友讨论:
书宝宝为什么哭呢?
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爱护图书把它弄破了。
“以后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们纷纷说了该怎样保护图书,我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还跟小朋友一起修补图书,体会到我们更要好好爱护图书。
我请每个小朋友争当图书管理员,爱护图书。
分析:
知[夏冬平2]、行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孩子有了知情感受,行动上才能反映出来。
小朋友有了相互督促的习惯,看见别的小朋友把图书乱扔,就会提醒。
经过这次教育及随时提醒,图书破损现象越来越少。
观察对象:
施姗姗 观察时间:
2004.10 观察内容:
我们一起玩吧 观察者:
wode
案例:
观察
(一)
来园时,施姗姗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我就站在她的面前迎接他,可施姗姗却径直走到教室里。
我牵着她的手说:
“姗姗,你早!
”她用眼睛望着我,但很快又移开了。
我又说:
“姗姗,你早!
怎么跟老师打招呼?
”她看了我一下,才轻轻地说:
“老师早!
”
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姗姗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终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
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
”她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
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分析:
施姗姗已能愉快地上幼儿园了,但姗姗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
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
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
观察
(二)
自由活动时,施姗姗拿着新带来的汽车玩具,独自开心地玩着。
这时王泽宇走过去,向她要小汽车玩,她摇了摇头跑开了,王泽宇见她不肯,就准备抢,施姗姗一边紧紧抓住汽车,一边还“噢噢噢”叫起来。
我走过去,施姗姗和王泽宇停止了“抢战”。
我引导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
“我们一起玩好吗?
”结果施姗姗爽快地把汽车放到了王泽宇的手中。
分析:
从施姗姗玩“汽车”时的开心模样同被抢时的紧张神态可以看出,她已经把“汽车”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因为她不仅可以在玩的时候舒发自己的情感,还能通过“汽车”与小朋友交往。
从案例看,她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特别是在交往方面,她似乎不知该如何参与到同伴当中去。
如玩积木,实际上她很想玩,但又不敢大胆地对小朋友说:
“我和你们一起玩”。
起初,她不愿意把玩具借给别人,当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了以后,她又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明她内心也渴望和伙伴交往。
观察对象:
季丽丽 观察时间:
2004.11. 观察内容:
去玩吧 别怕 观察者:
wode
观察背景:
季丽丽在体育活动中,很少主动参加游戏,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呢?
案例:
观察
(一)
晨间户外活动中,我领着孩子玩“开大炮”的游戏,孩子们把雪碧瓶当成炮弹扔向远处,兴致很高。
轮到丽丽了,只见她笑眯眯抓起瓶子,可还是让彭李诚先一步扔出去了,其他孩子叫起来:
“丽丽输了,诚诚赢了!
”丽丽听了捏着瓶子低下头不肯扔了。
我鼓励她:
“丽丽没输,只是没准备好!
”丽丽听了我的话,鼓起了勇气,把瓶子扔了出去,可还是诚诚扔得远,孩子们又要嚷了,“嘘.....”我马上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她休息一会儿,后来丽丽在老师的鼓励下,又一次加入了游戏的队伍。
分析:
丽丽第一次投掷时笑眯眯的,只是被孩子们的欢乐气氛所感染,当瓶子扔出后,孩子们的评价使丽丽的自尊心受挫,但从再次参加游戏中看出,她正逐步的融入集体,并开始承受失败,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观察
(二)
今天我带孩子们到“淘气城”去玩,孩子们很兴奋,他们迫不及待的往里跑,愉快地玩起来,可丽丽在原地不动,我提醒说:
“丽丽和小朋友一起。
”她摇摇头,“我带你玩?
”我拉着她的手说,可她一个劲儿往回缩,“你看!
行行在玩走铁索桥呢,一荡一荡,多好玩呀!
”我试着分散她的注意力,并不停地向她描述游戏的欢乐,过了一会儿,我惊喜地发现丽丽一边听一边不由自主地走到“淘气城”边,还不时回头看看我,我故意装作没看见,很快孩子们欢快的情绪感染了她,慢慢地她开始玩起来了。
分析:
季丽丽并不是真的不想玩,只是因为这些玩具平时没接触过,需要她鼓起勇气去尝试,探索其中的玩法。
而尝试和探索的结果或许成功,或许失败,因此丽丽有些胆怯了。
而老师的讲述正是为丽丽“打气”,让她知道这并不难,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能得到快乐,逐步引起她游戏的欲望,开心地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
策略:
1、在平时的各项户外活动中,多鼓励和引导季丽丽参加,即使不成功也对她的勇气加以肯定和表扬。
2、在她的活动能力范围内,要适时地帮助她更快地投入到尝试活动中,积累她的游戏经验。
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
不爱交往的韩韩
观察时间:
2005年3月
观察对象:
韩韩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背景资料:
韩韩是这学期来的新生,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
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抽出时间陪她,因此她常常一个人玩。
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很少自己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一起游戏。
观察目的:
新世纪主题探索课程提出:
“幼儿园课程要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
”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都应存在着教育,韩韩不能主动找小朋友玩,与孩子们的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影响着她的心理健康及今后与孩子之间的交往。
观察实录:
餐后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区域。
今天韩韩吃饭慢了一些,当她走进娃娃家时,自己爱玩的娃娃已经让琪琪、珊珊等几个小朋友抱着了,她们一会儿给娃娃喂水,一会儿给娃娃喂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
韩韩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悄悄地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
我轻轻地走过去问:
“韩韩想玩娃娃吗?
”她点点头。
“那你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吧!
”她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微笑着对她说:
“韩韩,你看琪琪她们一起和娃娃玩的多开心呀!
你也可以参加她们的游戏呀!
这样又有人和你说话了,又有人和你做游戏,那该多好玩呀!
其实她们也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做游戏,不信你试一试?
”“那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呢?
”韩韩终于开口了。
“你可以当小客人呀!
带上你的礼物去看娃娃对吗?
”这时她才慢慢地挪着步子走进玩得正开心的琪琪小声的问:
“我做你们的客人好吗?
”“可以”琪琪开心的回答。
韩韩露出了笑脸说:
“我今天来看宝宝,你们在给宝宝吃什么呢?
”“吃米饭、牛奶”琪琪边看看娃娃边说。
“我送糖给你们的宝宝吃吧!
”,于是琪琪她们和韩韩一起给娃娃喂起了东西,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不一会儿,我发现她们还进行了分工合作:
琪琪洗菜、珊珊切菜、韩韩做起了饭,另外的几个小伙伴有照顾娃娃的、出去买菜的……等等。
这时的韩韩已经融入到和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分析与措施:
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
每当有小朋友找韩韩玩时,她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但只要让她主动找小朋友时,却是难上加难。
韩韩可能还没有形成主动找小朋友交流的意识,因为她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好。
或是由于长期独自游戏,没有掌握与小朋友交流的方法,导致交往能力较弱。
一、让孩子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