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281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最新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信、纸、昏、紫、航、海、封、贴”,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含义。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体会句子内涵: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激发学生写信的热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成语“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3、模仿课文样子,试着自己写几句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要和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人们是采用写信的方式。

2、板书课题:

1 信

  

二、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

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

听课文录音。

2、交流讨论。

3、预习课文

(1) 预习反馈

(2)学习:

“雏”

①“雏”是翘舌音,用手指在桌上书写共几笔?

②形近字组词。

 雏、准、难、推这四个字均是部首不同。

③读准字音:

蜂(后鼻音)

4、 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5、 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① 轻声边读边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② 交流:

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贴心

6、学习“巢”。

①“鸟巢”是什么?

“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②“巢”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集体书空。

7、男女生分小节读2—6节,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8、交流:

①理解词义:

黄昏(指名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②姹紫嫣红(指导看课后注释,启发说春天有哪些花?

③读准字音:

封(后鼻音)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读读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诗歌朗读。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雏鸟、回巢、黄昏、蜜蜂、航海、风平浪静、一封封

2、读熟课文。

  2.一只小鸟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用自主识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理解亲情的伟大。

3、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体会亲情的伟大。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鸟和老鸟头饰、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小鸟(课件出示文中受伤的小鸟),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2、在这只小鸟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不幸的事,你们想知道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读书好方法。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读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组合作,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分组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识字情况,给达到识字要求的同学发小笑脸图标。

没认会的课下由小组长进行延缓评价。

3、小组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4、全班检查字音。

⑴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抽查小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⑵生字挑战游戏:

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

组词、小魔术、结构、造句子等。

⑶游戏检测:

请动物到家做客。

(每张动物图片的背后写上生字的拼音,老师举起图片,学生找出相关的生字卡片,哪一组的学生全部找对,图片归哪组所有,动物图片最多的组为胜者)

四、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鸟的句子。

2、讨论交流: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⑴一只幼小的鸟;⑵一只快乐的,有父母保护的小鸟;⑶可爱的小鸟。

(用课件展示小鸟的美丽可爱)

3、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小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表演展示:

让学生带上小鸟头饰,展示自己的美丽与可爱。

5、师:

有一天,小鸟像往常一样飞到树枝上,放开它那清脆柔美的歌喉,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课件出示小鸟被打中,老鸟接住小鸟的情景)

6、学习课文3—6自然段。

⑴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及时提示点拨:

①“这小鸟天天出来唱歌,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你从这两个“天天”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

③你从“斜刺里两只

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汇报交流。

⑶指导感情朗读。

⑷分组表演。

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表演这一情景。

7、学习第7—8自然段。

⑴学生读后想象:

小鸟的歌声消失后,孩子们会是什么的心情?

他们会怎样想?

⑵汇报交流。

⑶全班集体讨论: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地喜欢小鸟?

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维想象:

过了十年,一切有了什么变化?

那只小鸟怎么样了?

2、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你打算怎样做?

六、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很想与我们人类和平相处,请你以小鸟的身份给我们人类写一封信,让人类爱护我们、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3、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目标:

 

1、会认“浅”、“咫”、“蒸”、“拯”,会写10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

有什么疑问呢?

(疏通归纳:

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 

师:

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

 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 为什么在几百条,几千条后面打上省略号呢?

(说明小鱼不止几千条,还有更多。

)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吗?

(小鱼可怜,但救这些小鱼给人的感觉是不可能的事。

)练习朗读,读出这种知道小鱼可怜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来。

 

B、“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是他们回不去了。

” 理解“近在咫尺”,设身处地地为小鱼着想,体会其可怜。

指导朗读。

 

四、小结 

这成千上万条小鱼在浅水洼里苦苦挣扎,由于人们看惯了这种状况,没有任何人对这件事给予关注。

难道小鱼就这样白白死掉了吗?

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关注小鱼的命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鱼在游人的漠视中,在浅水洼里苦苦挣扎,他们能得救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A、“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在这两段后面,同样也出现了一个省略号。

这省略号表示了什么?

(表示了小男孩除了救文中语句中数得出来的这几条鱼之外,还救了许许多多的鱼。

) 

小男孩面对不能将鱼全部救走的情况,依然与其他游客不同,尽自己所能地抢救鱼。

在小男孩与游者的选择中,你更赞同谁?

(召开小小辩论会,各抒己见之后,自然对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有所了解。

) 

B、了解了小男孩的心中所想,再来看看他的行动吧!

 

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不停”“用力”) 能用你的朗读将小男孩的尽心尽力,毫不放弃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

 三、小结 

小男孩的这种行为不可能挽救所有小鱼的生命,但是他却毫不退缩,尽力而为,这种对弱小生命的珍视闪烁着动人的光辉。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类面对可怕的sars病毒才能获得胜利;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类可能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相信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又将获得新的领悟。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 救 小鱼

捡扔 被困

热爱动物   关爱生命

4煮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问问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教学目标:

1、会写课文中出现的7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说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食粮、所以、语文、犯愁、煮书、杜甫、诵读、否则、牢记、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看图理解:

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

文章、品茶、食粮、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

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

(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

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

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

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

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

(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

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5.红马的故事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

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

(课件出示)    

1、标:

标出自然段。

2、记:

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

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

(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

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三、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

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

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

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

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

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

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

“画好啦?

这是什么马?

”(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

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6.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墙、趴、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4..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重难点】

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

你们都见过蚂蚁吧,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一课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a.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

(板书:

为什么到书本里)

b.这个蚂蚁是谁?

师:

问得真好,还有其他想问的吗?

c.这个蚂蚁岛书本里面了以后怎样了?

师:

你要问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吗?

(板书:

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师:

你们想得真多,很肯动脑经,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先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师:

大家还记得刚上课时提的几个问题吗?

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第一个问题“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

师:

你们是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知道的,能把这几句读一读吗?

生:

“一只黑黑的小蚂蚁……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师:

我们弄懂了第一个问题,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现在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蚂蚁是怎么被夹进书的,那么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五、课堂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提了两个问题,谁还记得?

(生答)

师:

还记得小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吗?

生:

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

师:

那么我们带着第二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感悟,学习课文第3—12自然段。

(顺序可依据学情,相应调整)

1.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呢,我都等不急想去看一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的新奇有趣的事所在的句子画下来,并用笔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想。

(师巡视)

2.都画完了吗?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最为新奇的一件事情。

3.你认为那件事情很有趣?

1我觉得书本里的字还会讲话很有趣。

(板书:

自会说话)

师:

从课文哪里到哪里是小蚂蚁和字的对话?

生:

第3—6自然段

师:

你问什么觉得这件事情很新奇有趣呢?

(生交流)

师:

那么听了小蚂蚁和字的对话,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

a.我觉得小蚂蚁是一只快乐的蚂蚁,因为他很乐意做一个字

b.我不知道为什么字会认为小蚂蚁也是一个字

2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板书:

会走路的字)

师:

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怎样?

(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师:

看来你和书本里的字想得一样,你找到课文里相应的句子吗,能把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吗?

③我觉得小姑娘能和小蚂蚁对话很有趣

师:

谁想读一读小姑娘和小蚂蚁的对话,是那几个自然段?

生:

第11、12自然段

师:

还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呢?

生: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师:

他是怎么不安静呢?

生:

每天都有新的故事。

(板书:

新故事)

师:

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

第9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师:

因为生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样一本书,不知道故事会变成哪些新故事,不过我们试着改一改这两句话,如果让字和标点符号来串串门,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意思?

(出示:

a.明明被军军叫走了。

B.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师:

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标点符号添加的位置不同,句子意思就不同了。

师:

一句话,如果前后词语换了位置和添加改变标点就有这么大的变化。

难怪小姑娘发现这本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呢!

请两名同学分别读第9、10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

说得好!

所以这本书总有新的故事,全班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文字的魅力)

三、总结拓展

师:

学完了这一课,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先同桌之间互讲。

……

师小结:

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奇妙无比,充满魅力(板书:

文字的魅力),只要我们能够巧妙的搭配,组合这些字一定能够写出动人的故事。

 

7、大地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绵”等7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蔼”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2、通过诗中重点句子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习惯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感受“大地”和“巨人”之间的联系,体会大地巨人的宽厚、和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生字。

3、学习第1节、第5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分别出示两个词“大地”、“巨人”,让学生分别用词语来概括对这两样事物的印象。

2、将“大地”和“巨人”连起来,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3、导入课题——7、大地巨人。

【设计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产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望着、想象、和蔼……”等词语,相机提示“蔼”字的音节,渗透隔音符号知识。

(2)出示词组“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把词组读连贯。

2、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后反馈: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

3、教师梳理归纳:

原来这首诗歌是将我们的大地,比作了一位和蔼的巨人。

那么,诗歌中,几次提到了大地是一位和蔼的巨人呢?

(2次,第一小节和第五小节。

三、学习第一、五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引导学生质疑: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

抓住“连绵的山群”这个词组,课件出示图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和诗人一样,坐在碧绿广阔的草地上,眼望着远方那连绵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