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75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 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

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8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

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

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

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

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

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

太祖东征徐、兖,存敬屡有俘斩之功。

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

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

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获马万余蹄。

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

翼日,镇人纳质而旋。

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

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

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

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太祖闻之,痛惜移晷。

开平初,追赠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B.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C.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D.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这段话的意思是“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

太祖称赞他,于是让存敬担任护国军留后。

不久,升任检校司空,不久又迁任宋州刺史。

快到任职的地方时,卧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嘉”的主语是“太祖”,所以“太祖”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AC两项。

“护国军留后”是官职,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折节,既指主动屈己敬人,又指改变平日的志节行为,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

B.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受封者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C.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移晷,指过了一段时间。

D.太傅,“三公”之一,为辅弼天子之任。

历代多有延置,后多用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文中该词意思是后者”错,应是前者,“指主动屈己敬人”。

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存敬多谋善虑,屡立战功。

他跟随太祖征讨敌军,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B.张存敬不惧危险,骁勇善战。

太祖向东征讨徐州、兖州,他常有杀敌的功劳。

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

C.张存敬才干出众,攻取多州。

他在镇州善理政务,不久又担任宋州刺史;他曾几十天内连续攻下瀛、莫、祁、景四州。

D.张存敬屡获升迁,深受太祖赏识。

他多次因军功被提拔;病逝后,太祖哀痛惋惜,先后追赠他为太保、太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在镇州善理政务”错误,文中说的是“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由此可知,应是在宋州刺史任上。

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参考答案】

(1)张存敬带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从两侧助攻)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解了河桥之围。

(2)张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兵士击鼓前进,遇到镇州几千个散兵,趁机追赶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引”,带领;“翼”,像翅膀一样(从两侧助攻)掩护;“敌骑大败”,被动句;“乃”,于是。

第二句中,“勒”,带领;“鼓”,击鼓;“游兵数千”定语后置,几千散兵;“因”,趁机。

【参考译文】

张存敬是谯郡人。

他性格刚直,有胆量和勇力,遇到危险的时候并不惧怕。

唐中和年间,他跟随梁太祖到汴州,因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亲近。

刚开始担任右骑都将。

跟随太祖征讨巢、蔡,一共经历一百多场战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显示出奇谋,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勋。

光启年间,在盟津李罕之会同晋军围困张宗奭,太祖派遣丁会、葛从周、存敬三人同时飞驰前往救援。

张存敬率领骑兵率先进攻敌军,各路军马像翅膀一样掩护他,敌人的骑兵被打败了,于是就解了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张存敬担任诸军都虞侯,辅佐霍存统帅大军收复宿州,因为功勋上奏加封检校兵部尚书。

太祖向东征讨徐、兖,他常有杀敌的功劳。

凡是他指挥的战役,都能抓住机会,箭矢滚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别优厚不同一般,让他担任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犯魏郡,又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大规模起兵,和葛从周共同进攻浮阳,竖立数十围栏,围刘守文好几个月。

那时幽州刘仁恭带兵前来救援,存敬在乾宁军南老鸦堤偷袭他。

这天,燕人大败,斩杀敌军五万人,活捉了马慎交下面一百余人,获一万多匹马。

这年秋九月,引军占领镇州,存敬带领军队渡过滹沲河,兵士击鼓前进,遇到镇州几千个散兵,趁机追赶他们,径直进入镇州壅门,收缴数以万计的鞍马牛驼。

第二天,镇州人送纳人质(归顺)才回师。

不久担任宋州刺史,过了几年,非常善于处理政事。

又带领大军攻打蓟门,几十天之间张存敬,擒获的俘虏非常多。

自从怀德驿开始和中山兵接战,数十里尸骸狼藉,中山开城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因为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借(太原)骄横放纵,命令存敬统大军讨伐王珂。

当天收复绛州,捉拿刺史陶建钊,使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二郡被平息。

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

太祖称赞他,于是让存敬担任护国军留后。

不久,升任检校司空,不久又迁任宋州刺史。

快到任职的地方时,卧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

太祖听说张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时间。

开平初,追封他为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封他为太傅。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

策时在父旁,徐言曰:

“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

鼎文何谬欤!

”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

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

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及丁家艰,以孝闻。

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

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

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

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

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

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

“张夫子且至矣。

”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

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

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

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

其年冬,转礼部侍郎。

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

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乾化二年秋,卒。

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B.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C.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D.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同”为张策父亲的名,所以在“同”后断开,排除B、D;“少少聪警好学”的主语为“策”,所以在“策”前面断开,排除A。

句子翻译为:

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

张策从小聪明机警,喜欢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小篆又称秦篆。

B.弱冠,古时男子汉族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后世泛指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C.广文,唐朝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

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D.乞骸,即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后世泛指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是错误的。

弱冠只能指男子二十岁。

故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

他十三岁时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

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父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

他出仕后先在地方任广文博士、秘书郎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部门任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

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父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是错误的。

由原文“及丁家艰,以孝闻。

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和“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可知,是他父亲去世后,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

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参考答案】

(1)大盗入犯京城,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

(2)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

阙,朝廷、京城;奉,侍奉;多,称赞。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

肩舆,用轿子抬着;属,恰好;行者,路人。

【参考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

张策从小聪明机警,喜欢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

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了。

鼎尚的文字多荒谬啊!

”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

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

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

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

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

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

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

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

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

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

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

“张夫子到了。

”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

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

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

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

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

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

乾化二年秋,去世。

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

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

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大史晁无咎见之曰:

“此国士也。

”以女妻焉。

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

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

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

高宗既即位,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

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

浚①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

秩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桧死,除户部郎中。

稙始入见,帝曰:

“朕故人也。

”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

丁母忧,归葬,哀毁。

刘锜遗之书曰:

“忠臣孝子,符直兼之矣。

”服阕,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州。

陛辞,帝慨然曰:

“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

”改知徽州。

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

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

干道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

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

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

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节)

【注】①浚:

指张浚,南宋大臣,主张抗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B.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C.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D.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

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

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宜采用排除法。

“有以稙荐”意思是有人推荐了李稙,于是他就被替补为“迪功郎”,这是一个职位,所以“郎”字后要停顿,从而排除了D项。

“使督四百艘”和“押犒师银百万”及“粮百万石”是对称结构,主语都是“朝廷”,意思是委派他督管的四百艘船,负责押运犒劳军队的百万银两和百万石粮食,所以“粮”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AB两项。

“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表示招募的人数,“自……入……”是一个介词结构,意思是从哪里到哪里,所以“自”之前要断开。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称“京畿”。

B.服阕,即守孝期满、服丧结束;“阕”即“终止”“停止”,故把守孝期满称为“服阕”。

C.漕运,旧时指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解送的运输方式,主要为供应京城或作军需。

D.致仕,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致仕”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意思相同。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

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

D项,“致仕”是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而“致天下之士”中的“致”是“招纳、招致”的意思,两者显然不同。

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稙聪明好学。

多次被乡里推荐,大史晁无咎称赞他是国中极其优秀的人才并将女儿嫁给他。

B.李稙于国有功。

靖康初他正担任迪功郎,率众历经艰难最终顺利完成向子諲交托的转运任务。

C.李稙有军事才华。

修战舰,习水战,平定孔、马二盗;上书陈防江十策,都直指事理不说空话。

D.李稙受皇帝信任。

高宗为康王时,即留他在幕府;高宗即位后第一次见他,即称他为“故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

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靖康初他正担任迪功郎”错,原文是“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说明李稙当时还不是“迪功郎”,是临时替补。

选项将“未然”当作了“已然”。

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2)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参考答案】

(1)不久凭借奉议郎的身份担任潭州知州(或管理潭州),李稙打开仓库发放粮食,赈济贫困的百姓,专门把安抚百姓作为当务之急。

(2)当时秦桧主持朝政,凡是帅府旧僚一律都被辞退罢免官职,张浚也离开朝廷,李稙在家闲居不去朝廷中做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

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

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

掌握翻译的方法:

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

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断句——串译——完善。

(1)句采分点:

“寻”,不久;“以”,凭借;“知”,主持、掌管;“发廪”打开粮仓;“振”通“赈灾”,译为“赈济”;“贫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译为“贫困的百姓”;“以抚摩为急”,把安抚当作紧急的事;“以……为”译为“把……当作”。

(2)句采分点:

“时”,时值;“当国”,主管、把控着朝廷;“屏黜”,有被动意味,译为“被辞退或罢免”;“去国”,译为“离开了京都”;“杜门”,关门,此处引申为“赋闲在家”;“仕”,名作动,“做官”。

【参考译文】

李稙字符直,是泗州临淮人。

年少时聪明好学,被乡里推举过两次。

李稙叔父李中行是苏轼门客,太史晁无咎因此见到过李稙,并称赞李稙说:

“这个李稙是国内第一流的优秀人才啊。

”晁无咎把女儿嫁给了李稙。

靖康初年,宋高宗以康王身份开大元帅幕府。

湖南向子諲负责转运京畿,当时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叛军,道路不通,考察了一圈,手下人没有可以派遣去押韵粮草的。

有人把李稙推荐给他。

李稙于是替补为迪功郎,让他督运四百艘船押送劳军的百万两银子和百万石粮食。

李稙招募忠义勇士二万多人,从淮河到徐州,经过数十次战斗,终于按照计划将银两和粮食送达目的地。

当时高宗赵构驻军钜野,听说东南边一个毫无官职的人率人运粮食银两到来,全军士气大涨,首先接受慰问。

康王召见李稙,李稙应对思维缜密而敏捷,高宗非常高兴,亲自赐给他饭食,并把他留在自己的大元帅府。

高宗即位后,不久凭借奉议郎的身份担任潭州知州,李稙打开库发放粮食,赈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