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57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docx

复习提纲初一历史上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一)目前已知我国境内的最早原始人类:

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

远古人类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20万年前

距今约1.8万年前

发现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

周口店龙骨山顶的洞穴

外貌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生活方式

狩猎、采集

狩猎、采集、捕鱼

工具使用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

天然火

人工取火

社会组织形式

群居

氏族

补充:

人们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是人类第一次支配一种自然力。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名称

时间

地点

工具

原始

农业

原始手工业

居住

房屋

社会生活组织

河姆渡

居民

约7000年前

长江

流域

磨制

石器

水稻

制陶(黑陶)

纺纱织布

干栏式

房屋

氏族

半坡

居民

约6000年前

黄河

流域

磨制

石器

粟、白菜、芥菜

制陶(彩陶)纺线织布

半地穴式房屋

氏族

补充:

1、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新石器时代。

第3课中华祖先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

1、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人物,他们是黄河流域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

2、炎帝与黄帝联合,在涿鹿大败蚩(chī)尤部落。

3、炎、黄两个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形成后来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或人文始祖)。

4、炎帝的贡献:

炎帝号称神农氏,传说他用木头制作农具耒(lěi)和耜(sì),教人种植庄稼;他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医治百姓疾患。

5、黄帝的贡献:

他建造宫室,缝制衣裳,教人们打井汲水,发明了舟船和车

辆,特别是他还发明了指南车。

6、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创造了乐律。

(二)尧舜禹的“禅让”:

黄河流域

1、舜和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是各部落的首领民主推选的,体现了当时“天

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

舜是第一个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2、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3、“选贤与能”的主要方式是“禅让”

4、大禹治水:

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治理黄河水灾,后人称之为

“大禹”。

(二)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1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家天下”的形成: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国家开始出现。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启夺取王位,标志着我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

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是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3、夏王朝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

设各种官吏,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

监狱。

4、夏王朝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的目的:

这些国家机器主要是用来保护统治者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反抗的。

(二)商灭夏与周灭商:

1、商朝的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夏桀。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尚书》中说: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意思是说,当时人们恨透了夏桀,宁愿与他同归于尽。

3、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的政治、经济发展才趋于稳定。

4、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一战打败了商纣,商朝灭亡。

周武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三)西周的分封制:

1、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分封的范围:

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的义务: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有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等义务。

3、分封制的作用(或目的):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

4、西周的继承法(或宗法制):

它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5、周的等级制度:

包括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六个等级;

前四个等级为统治阶级,能被分封;后两个等级为被统治阶级,不能被分封。

6、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齐、鲁、宋、卫、晋、燕、吴。

(四)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1、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杀,

西周灭亡。

2、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春秋和战

国两个时期。

第2课精湛的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1、青铜器:

它是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青灰,所以叫做青

铜器。

2、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3、商周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繁荣鼎盛时期。

4、商代的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河南安阳,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

青铜器);四羊方尊(青铜艺术中的精品)。

5、西周的青铜器代表:

是出土于陕西的大盂鼎和大克鼎。

6、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和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及

团结协作精神。

(三)青铜器具的用途:

1、用途:

分为礼器(祭祀用的)、兵器(战争用的)、乐器、车马器和生产工具。

2、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说明了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第3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诸侯争霸的原因:

(1)周王地位日益衰落;

(2)大的诸侯国乘机争霸,以获取过去周王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2、齐桓公首霸: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原因:

①管仲改革为称霸打下了基础。

②齐国近海,拥有优越的自然、经济条件。

③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2)标志: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正式确立了霸主地位。

3、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中原:

公元前632年,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

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称霸中原:

4、“秦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西戎

5、吴越争霸: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卧薪尝胆)

(二)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晋国国君势力已完全衰落,韩、赵、魏三家卿大

夫瓜分晋国,形成三个诸侯国;“田氏代齐”:

齐国姜氏也由卿大夫田氏取代。

2、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顺序:

东南西北到中间)

3、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4、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最强。

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杀

赵军主帅赵括。

从此,六国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国的进攻了。

(三)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

管仲-----“老马识途”

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孙膑——“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赵括——“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楚庄王—“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

第4课铁器牛耕与社会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的使用及推广:

铁农具的使用是在春秋时期;铁农具的推广是在战国时期。

2、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春秋末年,人们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的使用,是农业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3、山西浑源出土的牛尊主要说明了牛耕开始用在农业上,提高生产力。

4、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为大面积开垦荒地提

供了保障。

一些贵族将开垦的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出租给农民耕种,成为新兴地

主。

原来全国土地属国王所有的制度,开始走向解体。

5、都江堰:

秦国在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下,在岷江中游修筑了世界闻名的

都江堰。

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四川的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民间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3)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4)编定户口,实行连坐制。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

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名话是商鞅说的。

5、战国时期,魏国最先开始变法,实行者是李悝。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课秦的统一

一、国家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条件:

(1)统一是大势所趋,符合历史潮流(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国的进攻;(4)秦始皇个人能力。

2、秦的建立:

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用了10年时间)。

秦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

时间:

公元前221年都城:

咸阳建立者:

嬴政

3、秦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的原因:

加强中央集权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自称皇帝,统揽一切权力。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经济上: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思想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军事上:

南平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

其他知识点:

1、规定我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始于秦始皇

2、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

小篆

3、了解焚书坑儒

4、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西至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

5、南平越族开灵渠(开凿灵渠,连接离水和湘水,连接两大水系:

珠江和长江);北击匈奴筑长城(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表现:

(1)大规模征发徭役和兵役(修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2)赋税负担重

(3)刑法严酷(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二、揭竿而起(大泽乡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

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2、大泽乡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地点:

大泽乡;领导者:

陈胜、吴广。

口号: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后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3、结果:

陈胜吴广败

4、意义: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

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三、秦亡汉兴:

1、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消灭秦军主力。

2、秦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直抵咸阳,迫使秦王投降,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

胜了项羽。

4、刘邦取胜的原因:

P57面第二段。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东汉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第3课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

(一)加强中央集权:

(“大一统”)

汉武帝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政治上:

削弱王国势力,设刺史和司隶校尉,削弱相权。

2、文化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二)巩固和扩大了边疆:

从公元前127年开始,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三次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