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115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docx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

初中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

1.而(ér)

(1)连词。

①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②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③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忽如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

2.夫(fú)

(1)指示代词。

可译为“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楼记》)

(2)语气助词。

多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不必译出。

通常称作:

发语词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盖(gài)

(1)连词。

①一般放在句首,连接前一分句或句子,表示前一事情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原来”“是因为”。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②用于句首或句中,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也许”。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2)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

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4.何(hé)

(1)代词。

①译为“什么”。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何用”连用,译为“怎么样”“怎样”“什么样”。

欲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2)副词。

①何必。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②怎么能,哪里。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涉世家》)

③询问时间,什么时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④“一何”连用,译为“多么”。

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5.乎(hū)

(1)介词。

①介绍动作发生、出现的处所或围,译为“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介绍动作发生的原因,译为“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③介绍行为动作的趋向,译为“于”“至”。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为学》)

④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译为“于”“对”。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2)助词。

①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吗”。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②表示反诘语气,译为“吗”“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涉世家》)

③表示测度语气,译为“呢”。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楼记》)

④表示命令语气,译为“啊”。

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论语·为政》)

⑤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权劝学》)

⑥指说话长出气之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涉世家》)

6.乃(nǎi)

(1)连词。

可译为“于是”“这才”。

乃重修楼(《楼记》)

(2)副词。

①相当于“就”“才”。

蒙乃始就学。

(《权劝学》)

②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③表示对事或物的判断或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涉世家》)

(3)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你们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7.其(qí)

(1)代词。

①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可译为“他”“他的”“她的”“它的”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b.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

(《观潮》)

②指示代词,如果“其”后面跟的是数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作定语。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b.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③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样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2)副词。

①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②表示反诘,反问,可译为“难道”。

其真无马邪?

(《马说》)

③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为“恐怕”“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8.且(qiě)

(1)副词。

①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译为“将”“将要”。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

②表情态,译为“姑且”“尚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③表约数,译为“将近”“接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连词。

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何况”“再说”“尚且”。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伤仲永》)

9.然(rán)

(1)指示代词。

用来指代前面所说的容,可译为“如此”“这样”。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然足下卜之鬼也。

(《涉世家》)

(3)助词。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

秦王怫然怒。

(《唐睢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是”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译为“……的样子”“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4)形容词。

翻译为,“的确”“对”“正确”

①公见其妻曰:

"此子之子邪?

"晏子对曰:

"然,是也。

"(《晏子春秋》)

②不以为然。

(5)与其他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然后”。

“然”常和“后”连用组成词组,表示承接,可译为“这样以后”“这以后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②“然则”,“然”常和“则”组成词组,表示顺承或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楼记》)

③“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醉翁亭记》)

10.若(ruò)

连词。

①表假设,译为“如果”。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②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至于”“至如”。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11.所(suǒ)

助词。

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衣食所安,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②“所”字与“为”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游记》)

③“所”字后面是“以”,构成“所以”,译为“用来……的”。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所”字后面是“以”,构成“所以”,译为“……的原因”。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12.为(wèi)

(1)介词。

①相当于“替”“给”“向”“为了”等。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②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2)连词。

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3)语气助词。

读wéi,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

13.焉(yān)

(1)代词

①用在动词之后,相当于“之”。

复到舅家问焉。

(《伤仲永》)

②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语气助词。

用在词尾,表述语气或者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3)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14.也(yě)

助词。

①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

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涉世家》)

②表示疑问语气。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涉世家》)

③表示感叹语气。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④用于句中,一般表示停顿,以提醒读者注意下文;或者用以舒缓语气,表达宽舒自得的心情。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15.以(yǐ)

(1)介词。

①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

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

②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拿”。

a.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③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楼记》)

④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按照”。

a.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b.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⑤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由”。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2)连词。

①表目地,可译为“来”“用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②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③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④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3)副词。

同“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涉世家》)

16.于(yú)

介词。

①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对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到”“从”。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②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也可不译。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

③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与(yǔ)

(1)副词。

译为“都”“全”。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涉世家》)

(2)介词。

译为“和”“跟”。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

(《权劝学》)

(3)连词。

表并列关系,译为“和”。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4)助词。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18.则(zé)

(1)连词。

①表承接关系。

“则”连接的两个部分按时间先后发生,可译为“就”。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

②表假设关系。

“则”连接的两个部分,如果是还没有实现的,那么两个部分之间就是假设关系,译为“那么”“就”。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行矣。

(《隆中对》)

③表因果关系。

两个分句表因果关系,“则”译为“就是因为”。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④表并列关系。

表示几件事情对举,一般形成“……则……,……则……”的格式,可不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表转折关系。

“则”连接的两个部分容不一致或者相反,可译为“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

①在句中其强调作用,可译为“就”“就是”“倒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太丘与友期》)

②表判断。

此则楼之大观也。

(《楼记》)

19.者(zhě)

(1)指示代词。

①“者”字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或“……的人(事、物)”。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

②附在数词之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鱼我所欲也》)

③附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表示某一段时间,可译为“……的时候”,或者选择适当的时间短语等译。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权劝学》)

(2)助词

①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②表示停顿,引出原因、解释等。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涉世家》)

b.然侍卫之臣不懈域,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20.之(zhī)

(1)代词。

①可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用于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他们”。

代人时有活用现象,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用来代说话人本身,可译为“我”或“我们”。

代事时,可译为“这件事”,或根据文意灵活翻译。

代物时,可译为“它”或“它们”,用作宾语。

a.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

b.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在文中作定语,可译为“这”“这样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2)助词。

①结构助词,的。

此则楼之大观也。

(《楼记》)

②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公输》)

④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马之千里者(《马说》)

⑤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3)动词。

译为:

“去”、“到”、“往”。

辍耕之垄上。

(《涉世家》)

练习题:

难度(简单)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成外2016-2017七上期中)

A.人不知而不愠相委而去B.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谢太傅寒雪日集五日三省吾身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实外2015-2016七下半期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不能称前时之闻

B.与蒙议论借旁人近与之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得为众人而已耶

D.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成外16-17七上10月

A.俄而雪聚而:

却,表转接B.相委而去相委:

丢下他

C.去后乃至乃:

才D.下车引之之:

语气词,无实义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成外2016-2017八上期中)

例句:

中轩敞着为舱,箬篷覆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成外16—17初二入学

A.两狼之并驱如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引弦而战而顷刻两毙

C.投以骨独以跛之故D.饮于河谓于舅家见之

6.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实外16—17八上半期

A.启窗而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天下为公不足为外人道也

C.箬篷覆之闭之,则又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D能以径寸之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7.下列句子中的“之”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2016实外八(上)10月

A.于厅事之东北角B.借旁近与之

C.能以径寸之木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成外16—17九上半期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因屏人曰罔不因势象形

C.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记之而去

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是()实外2016-2017初三入学考

A.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

B.以激怒其众以其境过清

C.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

D.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下列加点词意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成外16-17初三上10月

A.吴广以为然以光先帝遗德

B.布衣之怒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仓鹰击于殿上三顾臣于茅庐之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凡三往,乃见

11.下列各项中的“之”和《隆中对》里“时人莫之许也”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成外2016-2017初三上10月

A.辍耕之陇上B.两狼之并去如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中考:

(较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011中考

A.罔不因势象形B.中轩敞者为舱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士卒多为用者

C.而竖其左膝D.则题名其上吗

学而不思则罔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012中考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013中考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以此夸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4中考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5中考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真无马邪

B.或以钱币乞之以刀劈狼首

C.贤于材人远矣能谤讥于市朝

D.卒之为众人将军岂愿见之乎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6中考

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7中考

A.求石兽于水中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怅恨久之

D.如其言其如土石何

直升:

(较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015年实外直升

A.足肤皲裂而不知学而不思则罔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014年实外直升

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为)所识穷乏这得我与。

B.安陵君其许寡人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挺剑而起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数而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016年实外直升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食之不能尽其材

B.以君为长者以弱为强者

C.受任于败军之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为人谋而不忠乎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4年成外直升

A.倩女之靧面时人莫之许也

B.山峦为晴雪所洗为宫室、器皿

C.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为坛而盟

D.夫不能以游堕事可以一战

5.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013年成外直升

A.不效则治臣之罪,以高先帝之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若无兴德之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臣本布衣,躬耕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11年成外直升

A.皆以美于徐公以君之力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窥镜而自视而山不加增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无丝竹之乱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