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1087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docx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

本资料整合中医班提供资料和网络资源而成,部分加点字词与课本上不同,请大家结合全文翻译加以理解!

——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5班整理

一扁鹊传P5

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

“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

“然,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

“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

“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鹊曰:

“不能。

”又曰:

“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

”扁鹊曰:

“不能。

”中庶子曰:

“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

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

”扁鹊曰:

“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

“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

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龟,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

太子遂得复生。

天下闻之,皆曰:

“扁鹊能生死人。

”鹊辞曰。

予非能生死人也。

特使夫当生者活耳。

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

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诗曰。

多将熇熇。

不可救药。

甚之之辞也。

【全文翻译】

扁鹊路过赵国,赵太子得了疾病突然死亡。

扁鹊到宫门前问:

“听说国内有丧事,该不会是突发的急病啊?

”一个喜欢医学的中庶子(官员)回答说:

是这样的,王太子突发重病死了。

”扁鹊说:

“进去告诉赵王,郑国医生秦越郡人扁鹊能救活太子。

”中庶子诘问扁鹊说:

“我听说上古的名医叫苗父,他行医的时候把菅草编成席子(铺在地上),用草编成狗,面向北面念咒语,仅仅数十句咒语,被搀扶而来的,被抬着来的,都痊愈和以往一样。

你的医术能像这样吗?

”扁鹊回答道“不能。

”又问:

“我听说中古的名医叫俞柎,他治病的时候按着病人的后脑和脊骨,把肓莫捆上,熏灼九窍而使经络安定,让死人复活,因此称为俞柎,你的医术能像这样吗?

”回答:

“不能。

”中庶子说:

“你的医术就这样而已,好比用苇管看天,用锥子插在地上,所要了解的东西很大,但见到的却很少(这里应该还有一句“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凭你的医术,难道足够去吓小孩子吗?

”扁鹊说:

“不对,固然有在暗处投出(东西)击中蛟头、闭着眼来分辨黑白的事情。

(但)太子的病,说是死了,我认为不是这样,进去诊断一下,太子的大腿应该还是温热的,(如果)耳朵里有噍噍像呼啸一样的声音的话,都是可以治好的。

”中庶子进去禀告赵王,赵王光着脚趋身而出说:

“先生亲自远道而来拜访寡人,幸好有先生,我儿子能够蒙受天地恩德长大成人,如果没有先生,那么犬子只能够用尸身去填沟壑了。

”话没说完,泪水已经打湿了衣袖。

扁鹊于是为太子诊断,先用有光泽的鳖熬成汤,磨砺针石,插入三阳穴和五输穴,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着身体,子游按摩。

太子终于醒了过来。

天下人得知这件事,都说扁鹊能让死人复活.扁鹊说:

我并不能使死去的人再活过来,只是能让那些能够治愈的人活命,那些死去的人还是不能用药物使他们复活的。

悲哀的是,暴君治理国家的弊病,却不是用药物可以医治的啊。

【加点号的词语】:

造:

到。

得无:

莫不是。

卒:

通“猝”,突然。

壤土之事:

指葬埋之事,即丧事。

然:

是的,是这样;对。

难(nàn):

发难。

菅:

草。

刍:

草。

祝:

祈祷。

肓莫:

膏肓、膈膜。

莫:

通“膜”。

焦焦:

象声词。

犬马:

喻赵王自己。

跣:

光着脚。

趋:

疾行。

反神:

收敛神志。

息:

止息。

将:

施行。

【加横线的句子】:

中庶子质问扁鹊说:

“我听说上古时代行医的人名叫苗父,苗父施行医术,用草作为祭席,以草作为祭牲,面向北方祈祷,只发十句祷词罢了,就是搀扶来的病人,抬着来的病人都恢复如初。

您的医术能像这样吗?

中庶子说:

“你的医术不过如此,就想治疗太子之病,打个比方,犹如用竹管看天,用锥子刺地,所看的对象很大,而看到的内容却很小。

与苗父、俞柎相比,你的医术即便是小孩子也不会感到惊奇啊!

二华佗传P13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

为曹公所怒。

荀文若请曰。

佗术实工。

人命系焉。

宜议能以宥①。

曹公曰。

忧天下无此鼠辈邪②。

遂考竟佗。

至仓舒病且③死。

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

嗟乎。

以操之明略见几。

然犹轻杀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犹不能返其恚。

执柄者之恚。

真可畏诸。

亦可慎诸。

原④夫史氏之书于册也。

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

纳贤者之谕⑤。

而惩暴者之轻杀。

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

后之惑者。

复用是为口实⑥。

悲哉。

夫贤能不能无过。

苟置之理矣。

或必有宽之之请。

彼壬人⑦皆曰。

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

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

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

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

方痛生之不可再⑧也。

可不谓大哀乎。

【加点号的词语】:

工:

高明。

①宥:

宽舒。

②邪:

同“耶”,语气助词,吗。

③且:

副词,将要。

生:

试活命。

④原:

推究的本意。

⑤谕:

劝戒;告诫。

轻:

轻率。

⑥口实:

借口;凭据。

苟:

如果。

⑦壬人:

奸佞之人。

曾:

竟然。

⑧再:

重复,第二次。

【加横线的句子】:

唉!

以曹操的聪明大略、能够洞察入微的才干,尚且如此轻率地杀戮能士;以荀彧(文若)的智慧、地位和声望,又用实在的道理进行规劝,尚且不能使曹操的愤怒有所缓和而宽恕华佗,那么执掌大权之人的愤怒,就真的是令人畏惧啊!

也是令人必须慎重对待的啊!

【全文翻译】书上说华佗因自恃才能而厌恶服侍权贵,为曹操所恼恨。

荀彧请求说:

“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关系到人命,应该考虑他医术高明而宽恕他。

”曹操说:

“何必担忧天下没有这样的鼠辈呢!

”最终因为拷打而使华佗死在狱中。

直到他的爱子曹冲生病将死、他发现救治也挽救不了儿子性命的时候,才有后悔杀死华佗的叹息。

唉,凭着曹操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的深明韬略,然而还是如此轻易地杀掉人材。

荀彧有这样高的智谋、门第和名望,用十分明白的道理来责问他,然而还是不能使他的怒气平息。

掌权者发怒,真害怕这样的事情啊,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执柄者要谨慎的啊!

  推究那些史学家在史册上记载这件事的原因,这是为了使后人放宽对有才能的人的刑罚,采纳贤德的人的劝告,而惩戒残暴者的轻率杀戮。

因此从华佗恃能到曹操后悔,全都详细地记载在史书上了。

后来的糊涂人,又用这作为轻易杀人的借口,真可悲啊!

贤能的人不会没有过失,假如按法理处置,有的人一定会提出宽恕他的请求。

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

“何必担忧天下没有人材呢!

”竟不知道到了后悔之时,才会痛惜人材的不可多得。

有人一定会发出惋惜人材的叹息。

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

“譬如他死了,又会怎么样?

”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时候,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这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吗?

  拿华佗不该杀来说,是十分明白而不用多说的。

我只是担心那史书上的意义阐发不足,于是把这层意思推论而发挥罢了。

我看自曹魏以来,那些掌握死生权柄的人,因一怒就杀掉人材的情况是很多的。

我又何须写华佗的事呢?

唉!

不忘记以前的事情,是期望能收到劝善又惩恶的效果!

但那些残暴者又拿这件事作借口来随心所欲地杀人。

孙权就说过:

“曹操杀死孔融了,我对于虞翻比他强多了,怎么能比呢?

”而孔融也用应劭杀孝廉来与自己做比较。

孙权是近于称霸的一流人物,孔融有高尚的美名,还都以应该惩杀为先例,更何况其他人呢?

五丹溪翁传P31

《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

學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臘。

遂直以爲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相率以爲《局方》之學。

閒有讀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

醫道隱晦,職此之由。

可歎也!

震亨三十歲時,因母之患脾疼,衆工束手,由是有志於醫。

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

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伯考之瞀悶,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積痰,一皆歿於藥之誤也。

心膽摧裂,痛不可追,然猶慮學之未明。

至四十歲,複取而讀之。

顧以質鈍,遂朝夕鑚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

又四年,而得羅太無諱知悌者爲之師,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濕熱相火爲病甚多,又知醫之爲書,非《素問》無以立論,非《本草》無以立方。

有方無論,無以識病;有論無方,何以模仿?

夫假說問答,仲景之書也,而詳於外感;明著性味,東垣之書也,而詳於內傷。

醫之爲書,至是始備;醫之爲道,至是始明。

由是不能不致疑於《局方》也。

《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間南北,翕然而成俗,豈無其故哉?

徐而思之,濕熱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淹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

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

震亨不揣荒陋,陳於編冊,並述《金匱》之治法,以證局方之未備,間以己意附之於後。

古人以醫爲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餘論》,未知其果是否耶?

後之君子,幸改而正諸!

【加点号的词语】束手:

形容毫无办法。

先子:

指已死的父亲。

伯考:

指已死的伯父。

考:

指已死的父辈。

室人:

指妻子。

顾:

只是,不过。

间:

区分。

翕然:

一致的。

揣:

估量,揣度。

格物致知:

穷究事物之理而获得知识。

简称“格致”。

诸:

兼词,之乎。

之,代词。

乎,语气词。

【加横线的句子】:

《素问》是记述医学理论的书籍,文词简略而内容深广,由于距离著述的古代渐渐遥远,书中的衍文错简之类的错误,就会时常出现,所以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儒门的念书人是不能读懂的。

学习《素问》的人如果用轻易的心理来探求它的理论,大概就像那望洋兴叹一样,觉得淡而无味,如同嚼腊一般,于是就直接认为这部古代的医书对于今天已不适宜,就厌弃它,而相继进行《局方》的学习。

间或有些读《素问》的人,又只是用它来有助于他们的方技之术,完全不仔细认真地阅读它。

医学理论的隐晦不明,是由这些方面造成的,实在令人叹息呀!

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P42

顷,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

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

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余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

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

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者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

此五苦六辛之意也。

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

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

与前五苦六辛亦合。

亦有表热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

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

【加点号的词语】顷:

不久;最近。

旧契:

旧交、旧相识。

即意气相投的老朋友。

辈:

等。

渠:

他。

第三人称代词。

顾:

回头看。

此为“回忆、回想”之义。

且:

徂也;往也。

即“走到”。

飒然:

忽然、突然。

此谓思路如风吹过草木后顿然通畅的样子。

且:

而且。

递进连词。

阙其疑:

疑虑之处暂缺不注。

【加横线的句子】:

也有体表发热,而可用柴胡这样的凉药,仍适宜“热症寒治”的治则;也有体里发寒,而可用干姜、附子这些温药的,仍适宜“寒症热治”的治则。

八《伤寒论》P45

夫傷於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

即病者,發於所感之時;不即病者,過時而發於春夏也。

即病謂之傷寒,不即病謂之溫與暑。

夫傷寒、溫暑,其類雖殊,其所受之原,則不殊也。

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傷寒而爲稱;由其類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

以所稱而混其治,宜乎貽禍後人,以歸咎於仲景之法,而委廢其太半也。

吁!

使仲景之法果貽禍於後人,《傷寒論》不作可也;使仲景之法果不貽禍於後人,《傷寒論》其可一日缺乎?

後人乃不歸咎於己見之未至,而歸咎於立法之大賢,可謂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

夫仲景,法之祖也,後人雖移易無窮,終莫能越其矩度。

由莫能越而觀之,則其法、其方,果可委廢太半哉?

雖然,立言垂訓之士,猶不免失於此,彼碌碌者固無足誚矣。

夫惟立言垂訓之士有形乎著述之間,其碌碌者當趦趄猶預之餘,得不靡然從令,爭先快睹,而趍簡略之地乎?

夫其法、其方委廢太半而不知返,日惟簡便是趍,此民生所以無籍,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別白矣。

嗚呼!

法也,方也,仲景專爲即病之傷寒設,不兼爲不即病之溫暑設也。

後人能知仲景之書本爲即病者設,不爲不即病者設,則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禦夫粗工妄治之萬變,果可憚煩而或廢之乎?

是知委廢太半而不覺其非者,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

【加点号的词语】殊:

不同。

原:

病原、病因。

一:

一概。

贻:

留给。

咎:

过错。

委废:

废弃,抛弃。

使:

假使。

矩度:

规矩,法度。

恨:

可惜,遗憾。

惮:

害怕,畏惧。

【加横线的句子】:

虽然著书立说,垂示法则的才学之士还不免在这方面有所缺失,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当然也就不值得责怪了。

只有著书立说六法则的才学之士能表现在著述之间,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在犹豫不决之余,能不顺从地听令,以先睹为快而趋向简略之地吗?

那些法则,那些方剂废弃大半却不知回头,每天只是趋求简便,这就是人民的生命没有依靠的原因,又是仲景之心法不能区别明白的原因。

十一《黄帝内经素问注》序P60

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

靈樞九卷。

素問九卷。

迺其數焉。

世所奉行。

唯素問耳。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

皇甫謐次而爲甲乙。

諸家之說悉自此始。

其間或有得失。

未可爲後世法。

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

咳逆者。

噦也。

謹按靈樞經曰。

新穀氣入於胃。

與故寒氣相爭。

故曰噦。

舉而並之。

則理可斷矣。

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

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

世或以爲流注。

謹按靈樞經曰。

所言節者。

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

神氣者。

正氣也。

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

流注也。

井滎輸經合者。

本輸也。

舉而並之。

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

但恨靈樞不傳久矣。

世莫能究。

夫爲醫者。

在讀醫書耳。

讀而不能爲醫者有矣。

未有不讀而能爲醫者也。

不讀醫書。

又非世業。

殺人尤毒於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曰。

爲人子而不讀醫書。

猶爲不孝也。

僕本庸昧。

自髻迄壯。

潛心斯道。

頗涉其理。

輒不自揣。

參對諸書。

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

共八十一篇。

增修音釋。

附於卷末。

勒爲二十四卷。

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

瞭無差別。

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

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

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

今崧專訪名醫。

更乞參詳。

免誤將來。

利益無窮。

功實有自。

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

錦官史崧題。

(《靈樞》南宋·史崧序)

【加点号的词语】①次:

編次。

 ②得失:

義偏在“失”。

 ③法:

規範。

 ④標指:

指明。

⑤遊行:

運行。

 ⑥不啻:

不異於。

 ⑦恨:

遺憾。

 ⑧世業:

世代相傳的事業。

⑨梃刃:

棍棒刀劍。

⑩自:

起始。

【加横线的句子】:

我本平庸昏昧,自童年到壯年,潛心鑽研醫學,稍微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估量自己的淺陋,參合核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在卷末,匯總爲二十四卷。

或許能使愛好養生的人們打開書卷容易明白,全無差錯。

   

十六《温病条辨》序P81

夫立德立功立言,圣贤事也,瑭何人斯,敢以自任?

缘瑭十九岁时,父病年余,至于不起,瑭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至张长沙“外逐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

越四载,犹子巧官病温。

初起喉痹,外科吹以冰硼散,喉遂闭,又遍延诸时医治之,大抵不越双解散、人参败毒散之外,其于温病治法,茫乎未之闻也,后至发黄而死。

瑭以初学,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其要领。

盖张长沙悲宗族之死,作《玉函经》,为后世医学之祖,奈《玉函》中之《卒病论》,亡于兵火,后世学人,无从仿效,遂至各起异说,得不偿失。

又越三载,来游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明季吴又可《温疫论》,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遂专心学步焉。

细察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

又遍考晋唐以来诸贤议论,非不珠璧琳琅,求一美备者,盖不可得,其何以传信于来兹!

瑭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然未敢轻治一人。

癸丑岁,都下温疫大行,诸友强起瑭治之,大抵已成坏病,幸存活数十人,其死于世俗之手者,不可胜数。

呜呼!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因有志采辑历代名贤着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名曰《温病条辨》,然未敢轻易落笔。

又历六年,至于戊午,吾乡汪瑟庵先生促瑭曰∶来岁己未湿土正化,二气中温厉大行,子盍速成是书,或者有益于民生乎!

瑭愧不敏,未敢自信,恐以救人之心,获欺人之罪,转相仿效,至于无穷,罪何自赎哉!

然是书不出,其得失终未可见,因不揣固陋,黾勉成章,就正海内名贤,指其疵谬,历为驳正,将万世赖之无穷期也。

【全文翻译】树立德业、建树功绩、著书立说,这是圣贤们做的事,我吴瑭是什么人,敢来著书立说?

原因是我十九岁时,父亲病了一年多,以至于病死,我愧恨的心情难以言表,悲哀伤痛得想死,以为父亲的病不懂得治,还有什么脸面活着,于是就购买了记述方剂的书,在为亡父居丧期间伏案攻读,读了张长沙的“外逐荣势,内忘身命”的论述,就愤慨地放弃了中举的学业,专门来研究方术。

过了四年,四载,侄儿巧官患了温病,开始时是咽喉麻痹,外科医生给他吹上了冰硼散,咽喉就闭了,又找了许多医生治疗,大概都是给点儿双解散、人参败毒散之类的药,至于温病的治法,根本没有听到过,后来到发黄而死。

我只是初学,不敢妄加评论,但对这种疾病的症侯,也不得要领。

大概张长沙因为宗族的死而悲哀,作了《玉函经》,成为后世医学的先祖,无奈《玉函》中的《卒病论》,在战火中丢失,后世的学者,没有办法仿效,于是各个说法不统一,得不偿失。

又过了三年,我来到京师来游学,检校了《四库全书》,得到了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观看他的议论宏阔,实在有前人没有说过的话,于是就专心地跟着学。

细致地观察他的方法,也不免支离驳杂,大致功和过都有,大概是用心很苦,但学术还不精。

又普遍地考察晋唐以来诸贤的议论,不是不珠璧琳琅,但要求一个美备的,就得不到,自此以后凭什么传给后世!

我一方面在看病中谋划,一方面用心思考,看了十年,然后有了心得,但不敢轻易地治一个人的病。

癸丑年间,都下温疫大流行,各个朋友强烈地要求我治病,大概已经成了坏病,幸存活了数十个人。

那些死于世俗医生手中的,不可胜数。

呜呼!

老百姓有什么罪,不死于病而死于医生,真是有医生还不如没有医生,学医学不精到,就不如不学医。

于是我有志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掉他们的糟粕,汲取他们的精华,中间附上自己的意思,以及实践验证,合成一本书,名字叫《温病条辨》,但还是不敢轻易落笔。

又过了六年,到了戊午年,我的同乡汪瑟庵先生催促我说:

“明年己未湿土正化的时候,第二波温病会大流行,您尽快写成这本书,或许会有益于民生!

”我惭愧自己不行,不敢自信,恐怕用救人的心,收获了欺人的罪过,转相仿效,至于无穷,自己的罪凭什么能够赎回呢!

但这本书不出,其中的得失最终不能见到,于是就不自量力,努力地写成,让海内的名贤来指正,指出它的错误,说出它的正确,期望着万年依赖它治病也没有穷期。

淮阴吴瑭自序。

【加点号的词语】犹子:

侄儿。

廷:

聘请。

未之问:

没有听说治疗温病。

奈:

无奈,怎奈。

季:

末。

阅:

经历。

轻:

轻意。

间:

偶然。

考验:

考察验证。

此处指有效验的医案。

盍:

何不。

【加横线的句子】:

树立的功德,建立的功绩,著书立说,试圣贤的事。

我是什么人啊,岂敢把这作为自身的职责?

由于我19岁时,父亲患病一年多,以至于去世,我惭愧悲伤难以名状,哀伤悲痛将死,认为父亲患病,我却不明医道,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买方书,在守墓之余恭敬地阅读。

于是不估量实在鄙陋的文采,勤勉的写成书稿,请海内的明显来指正,指出其中的错误,一一地加以改正,期望着万年依赖它治病也没有穷尽。

十八养生论P90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此官之所自立也。

立官者,以全生也。

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

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

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

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

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

有色於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

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

是故圣人之於声色滋味也,利於性则取之,害於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世之贵富者,其於声色滋味也,多惑者。

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

遁焉,性恶得不伤?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

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

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

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於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

此之谓全德之人。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

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全文翻译】最初产生万物的,是天;养成万物的,是人。

能养成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它的,是天子。

天子的行为就是做保全人的天性和生命的事。

这就是设立官职的原因。

设立官职是为了保全生命。

当世糊涂的君主,滥设官吏反涂炭生灵,这就失去了设立官吏的根本。

就好像操练军队来防备寇贼。

如今操练军士反用来攻击自己,就失去操练军队的意义。

水本性清澈,泥土使它浑浊,所以不能清澈。

人本是长寿,物欲影响了他,所以不能长寿。

外物是用来供养生命的,不是用生命来供养的。

如今的人,受迷惑的人大多是用生命来求取外物,不知道哪样轻哪样重。

不知道轻重,那么就会把重的当成轻的,把轻的看作重的。

如果像这样,那么每次做的事没有不失败的。

用这样的方法当君主,是谬误的;这样当大臣,是昏乱的;这样当儿子,是狂妄的。

这三样中,国家如果有一样,都不能幸存,一定会亡国。

如今有一种声音在这里。

耳朵听了后必会满足,但听了后就会使人聋,就一定不要听。

有一种颜色在这里,眼睛看了必会满足,但看了之后就会使人盲,就一定不去看。

有一种滋味在这里,嘴上尝过就一定满足,但吃进去后使人哑了,那就一定不要吃。

所以,圣人对于声、色、滋味这些东西,有利于生命的就择取,有害于生命的就舍弃,这就是保全生命的方法。

世上富贵的人,其中沉迷于声、色、滋味的人很多,日夜追求这些东西,有机会得到就放纵流逸不能自禁。

放纵了,生命怎能不受到伤害?

一万个人拿起弓箭,一起射一个目标,目标不可能不被射中。

世上万物明媚繁盛,如果用来伤害一个生命,生命不可能不被伤害;如果用来利于一个生命的成长,生命没有不被培养成长的。

所以圣人支配万物,来保全它们的天性。

天性得保全,那么精神和畅,耳聪目明,鼻子灵敏,口齿伶俐,全身三百六十个关节都通畅利索。

如果这个人是:

不说话就自存信义,不做什么事就处处得当,不考虑什么就能成功;精神与天地相通,覆盖宇宙;他对于外物没有不接受的,没有不包含的,胸怀就像天地一样广阔;在上当天子却不骄傲,在下是普通百姓却不烦恼。

这就可以说是道德完美的人。

富贵但不知道养生的方法,这样就成为祸患,这还比不上贫贱的人。

贫贱的人要想招致外物也很难,虽然想过分追求外物,有什么方法呢?

出去就坐车,入门就坐辇,追求自己逸乐,这辇车称做“招致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