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104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doc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

2008年8月

目录

一、前言

1.1项目背景

1.2项目产品概要

二、项目优势和难点

2.1项目优势

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2.2项目难点

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3.1项目目的

3.2项目内容

3.3项目目标

3.4项目产品计划

四、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1金针菇市场分析

4.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4.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4.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五、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1金针菇工厂

5.2杏鲍菇工厂

六、项目实施

6.1项目建设

6.2原料市场简析

6.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6.4其他注意事项

七、项目投资与收益

7.1项目投资分析

7.2项目收益分析

八、项目风险分析

一、前言

1.1项目背景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曾经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

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

一是大量的大棚和设施化栽培,导致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是优质、高效、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滞后,导致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较低。

由于国内食用菌生产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尤其是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来,其非工厂化栽培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出口。

在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采用工厂化进行生产,日本的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达80%,台湾、韩国也达60%。

而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占有率仅为2%。

为此,相关专家指出,过去“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加是靠扩大生产地区与栽培单位来实现的”,现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必须尽快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核心是适度扩大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生产规模”。

所谓“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即是指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它的兴起将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变大变强的最大前提。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进行人工智能控制,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2005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生产投入从百万元升级到千万元,产业总体投入产出增加迅速,预示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项目产品概要

食用菌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且味道鲜美无比。

蛋白含量与牛肉相当,是蔬菜的2倍多,是一般水果的10倍多。

而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比一般蔬菜高。

因此,食用菌被国际公认为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物的来源之一。

世界粮农组织也将食用菌纳入健康饮食必不可少的成分,推荐每日食谱为“一荤一菌一素”。

食用菌不但富含营养,并且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如食用菌多糖、腺苷衍生物、三萜类物质、多酚物质、微量元素、低聚糖、糖蛋白、脂蛋白、糖脂等衍生物等。

其中,食用菌多糖是从真菌中分离出的由10个以上的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可通过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能力。

国内外专家研究证明:

所有的大型真菌,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源于其含有“多糖”。

目前,多种食用菌多糖已被成功提取,并形成食用菌多糖系列产品。

富含微量元素也是食用菌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表明,40多种疾病与硒缺乏有关。

而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因此,硒摄入量是关乎键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种微量元素锗,虽然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有机锗具有保健、延年益寿、抗衰老、抗肿瘤及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

食用菌菌丝体富含锗,如灵芝锗含量是人参的3~4倍。

此外,多种食用菌中含有皂苷、萜类、多酚类等物质,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

特别是香菇中活性成分香菇嘌呤,可降低血浆脂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本项目生产的食用菌为金针菇和杏鲍菇,它们除具备以上食用菌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特有的性质:

(1)金针菇:

颜色雪白、柄脆嫩,菌盖粘滑,味道鲜美,在大众菜肴中经常可见。

其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国外称为“增智菇”,它还含有植物纤维,能吸附胆汁酸盐,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促进肠胃的蠕动,也可以预防高血压,并有治疗肝病和胃溃疡的效果。

(2)杏鲍菇:

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喜爱。

二、项目优势和难点

2.1项目优势

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家计委在2005年颁发的《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中明确指出:

“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恰好符合此项要求。

本项目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标准化厂房、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一方面生产条件不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保障市场全年供应。

另一方面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

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维护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是现代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

同时,还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为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

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微生物发酵业)与绿色农业(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水产养殖业、动物养殖业)构成农业三大支柱产业,是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农业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大农业的“垃圾处理厂”,其含义是指食用菌生产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条木屑等“垃圾”。

食用菌生产正是将这些“垃圾”按照科学的配方组合起来,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作用,利用其中的碳、氮、矿物质、有机酸等生产出集“美味、营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使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

实践证明,每半亩地的菇棚,每年将消耗15~20亩作物秸秆,不仅使秸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还可避免因焚烧作物秸秆而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交通的问题,大大有利于环保农业和路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同时,栽培食用菌所产生的菌糠,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还田肥田,可促进土壤营养成分的腐殖质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颗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15~20%,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这样,有了食用菌这一环节,便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次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这也充分说明了食用菌产业在废物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强,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及北美、欧洲与南亚等地,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约从我国大陆进口食用菌仅干品就有3万余吨。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1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许多国家把“荤食—素食—菌食”作为最佳膳食结构加以提倡,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一体化,将更有利于食用菌出口环境的改善;据上海市食用菌专家黄建春调查了解到的数据,世界上先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均年食用菇类6~8公斤,而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仅有2公斤左右(约合日均82吨/全市),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其色泽雪白、口感润滑、质量均匀,销售价格一般为农民产品价格的2倍左右,而且能够在夏季和秋季农民无法生产时保证产量,目前经营平均毛利率35%~45%;纯利率25%~35%,属于农业产业的高利润行业。

项目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15亿元以上的产值。

建成达产后,每年要收购当地农民近10万吨的玉米芯、麦麸、米糠和大豆皮,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还将解决周边1500个劳动力就业,每年预计还可为当地财政增加近7000万元的税收收入。

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提供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条件,产品外观品质远远优于采用一般大棚栽培形式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且生产全过程中,无任何农药使用,产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属绿色无公害食品。

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本项目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菌种,项目起点高、运营成本低,产品质量优良,项目建成后将明显领先于同行业。

特别是杏鲍菇工厂采用瓶栽技术,能生产出形状好的杏鲍菇和个头大的杏鲍菇(单个重量80~120克),加上采用托盘包装(目前市场上都采用纸箱散装,5公斤/箱)销售价格也会高出其他工厂产品20%左右。

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其复制性强,生产规模的扩展性好,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资金,像堆积模块一样扩建新的产能。

2.2项目难点

食用菌为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非常大。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技术和管理难度大,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

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3.1项目目的

采用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建造国内先进的集生物工程育种、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于一体的食用菌标准化周年生产工厂。

3.2项目内容

由于采用标准化厂房生产,本项目可根据筹集资金的额度和市场销售能力设定其经营规模,如3吨/日、5吨/日、10吨/日、15吨/日和20吨/日均可,但从规模效益来看,其起点规模宜在5吨/日(含5吨)以上,本项目暂定为日产20吨,需建设标准菇房24000平方米,可温湿调控菇室46座左右及工厂化周年生产食用菌的相关设备。

3.3项目目标

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供鲜菇7200吨,产值达9720万元,实现利润2772万元。

3.4项目产品计划

拟生产两种产品,即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

四、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1金针菇市场分析

金针菇产品种类分为3类:

农民产品:

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使用简单的大棚栽培,根据外界自然条件生产,每年可出菇时间约4个月,产品质量较差。

设施化的产品:

设施化是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