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77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docx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我与妈妈作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篇一:

先抑后扬写作手法的运用指导】

摘要:

先抑后扬写作手法表达是“形”,立意是“神”,要立足自我,感同身受,在抑扬间构建对应关系。

在进行模拟训练时一直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准则,由易到难、按部就班的训练,直至完成实体写作。

关键词:

中学语文;写作指导;先抑后扬

运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写作必然会遇到2个问题:

(1)抑什么扬什么?

(2)怎样抑怎样扬?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认真贯通灵活贯彻以下四项基本规则:

①客观真实性原则;②主观个性化原则;③抑扬对应统一原则;④为主题服务的原则。

然后带领学生反复进行具体的思路模拟练习,直至完成实体写作。

1表达是“形”,立意是“神”

抑形扬神必须为主题服务。

东莞教研室朱河清老师从文学的艺术功能的角度一再强调“表达”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

刘巍老师又从文学的记史和教化功能的角度进一步提出“形神兼备、风骨一体”的要求。

刘勰说“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表达是外形,立意是灵魂。

有神无形是幽灵,有形无神充其量算是个文学舞台的模特,仅供养眼而不能怡情养性。

先抑后扬着眼于抑形扬神,或抑或扬都要紧扣立意这根弦,坚持为主题服务。

做到“以意为帅”、“意在笔先”。

《隋唐演义》里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秦琼的母亲八十寿辰,陈咬金献诗贺寿“八十老母不是人,王母娘娘下凡尘,生个儿子做响马,偷得蟠桃献母亲”。

第一句抑母老迈,第二句扬其长生;第三句抑子盗窃,第四句扬其孝顺。

不论真假不谈得宜,单看内容,或抑或扬句句扣题。

2立足自我,感同身受

锁定具体典型的可抑点可扬点。

明确了抑扬的目的,选材剪材有了方向,并不等于你会写、你能写。

作文好比出游,你确定了去向是钓鱼岛,可你的人仍然在东莞。

你是坐船还是乘机?

是携亲还是独行?

这些才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而写作的实际问题就是选材、剪裁。

究竟抑什么扬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抑形扬神,也就是抑其现象扬其本质。

绝不能本末倒置。

我在训练学生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写作的过程中每年都能遇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同学这样写,题目是《我的妈妈》。

抑:

出生不久,妈妈把我送走。

扬:

风雨天又接又送,生病时嘘寒问暖。

毫无悬念,写此类作文的百分百都是女生。

试问这样的抑扬有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的。

生而不育有违圣母之道,可谓背天经叛地义,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

而风雨接送病疾护理之类,不要说是妈,即便是邻居也应能做到。

这就是刘烨所说的“曲其形而欲景直,浊其源而望流清”,抑到死穴就扬不活了。

运用先抑后扬抑什么抑到什么程度,作者要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度。

抑什么呢?

抑:

外貌、习惯、个性、爱好、学识、能力、境遇、身体属性等等。

如《冯谖客孟尝君》《淮阴侯列传》《阿长与山海经》《名人传――托尔斯泰》都是针对同一个人先抑后扬的典型的范本。

陈独秀的自传《没有父亲的孩子》、萧红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则是运用对比、抑甲扬乙的典例。

名人的佳作不如身边的例文更具有说服力。

在一次以《我的妈妈》为题的课堂作文中,学生黄xx抑其妈妈邋遢时从外貌、服饰下笔,他写道:

“妈妈是个鞋匠,一双手脏里吧唧的,黑一块白一块,有时还夹杂着暗黄,比熊掌还难看。

我最看不顺眼的是她腰间的那块劳动布围布,简直是个灰堆子,轻轻一拍就狼烟滚滚,三米内不能站人”。

我不敢夸好,但是真实,我课后查实,他妈妈真的是鞋匠。

我举此例,意在说明两点:

一是抑要有度;二是抑要立足自我,结合自身的经历,尽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具体形象。

抑是基础是铺垫,扬是目的是关键。

那么扬什么?

怎样扬呢?

集中地说就是扬其精神和情怀。

它包括忠、信、孝、悌、礼、义、廉、爱,温、良、恭、俭、让,才、智、勇、谋等优良品格以及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国情、民族情等伟大情怀。

一个人的精神情怀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定向和定位。

一篇文章中,你扬什么,一方面取

决于客观材料;另一方面也受个人主观因素(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我在启发学生凸显主题提炼可扬点的时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厚街赤岭有一对父子租了一匹马去大岭山,途经新围,父骑儿牵,路人指责老父无爱。

儿骑父牵,路人斥责小儿不孝。

父子同骑,路人斥骂狼心狗肺。

父子同步,路人嘲笑一本文由:

//收集整理对傻逼有马不骑。

讲完故事我问学生:

你能换个角度赞扬父子闪光的一面吗?

答案精彩纷呈令人拍案。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又想亲自品尝一下惊喜的滋味,请你走上讲台问一问听一听,你会发现孩子的眼界更纯净更透明,他们能看到成人看不见的真善美。

我的家乡信阳就有这样的传说:

孩子的眼中有神,能见鬼。

难怪丰子恺慨叹:

“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沉的美德,比起孩子,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基于这一点,我一直是默尊学生为师的。

在一次以《我的妈妈》为题并要求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写作的作文练习中,方海燕同学写道:

“妈妈举起的筷子停在空中,她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脸上一阵阵泛红。

cctv-4正在播放钓鱼岛事件,看到野田佳彦蛮横的购岛行径,她猛的站立起来,举起的筷子‘啪’的一摔,指着野田破口大骂:

‘无耻!

无耻!

无耻!

’足足骂了一分钟还不解气,一个人盯在电视机前发狠。

好一会儿,她突然举起右手握紧拳头跟着电视唱起国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着妈妈神圣的歌声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不自觉地站起身来,郑重地举起右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一直缄默的爸爸也握紧拳头加入合唱的队伍。

”我读到此处,心潮澎湃不能自己,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者形象早已跃然纸上。

这又使我想起四年前陈嘉欣同学写母女一起看电视,看汶川地震的一幕时母女一起肃立、默哀、拥抱的情景。

伟大如斯,有谁读过不为之怦然心动呢?

3在抑扬间构建对应关系

反复进行思路模拟训练。

运用先抑后扬手法进行写作最好能在抑扬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这里的对应不只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

不管是多对一还是一对多,必须在“多”中构建一点和“一”形成直接对应以收到顿挫有致、抑扬一体的效果。

在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一次作文练习中,某某同学的作文思路图示如下:

读完前文的抑,我以为他下文要扬妈妈的勇敢和大方,不曾想他笔锋一偏,玩起三十六计兵行诡道来了。

生气之余我又不禁怀疑他是不是一个战争的奇才。

于是就半开玩笑地写下了二字批语――孙子。

第二天,他找到我问其缘由。

我又笑着在“孙子”后面补上两个字――传人,并且夸奖他有带兵打仗的才华,然后才给他讲顺理才能成章的作文之道。

詹姆斯?

罗素说:

“世界上所有好的观点加起来,还抵不上一次好的行动。

”包德温先生也认为行为永远大于理论。

这又使我想起刘国岱老师的经典名言:

二十年教改最大的变化就是说得好的越来越多,做得好的越来越少!

在作文教学中,刘巍老师一再强调动手比动口更重要。

不过,在动手之前我还要?

嗦两句。

抑和扬,正如《易经》中的阴和阳,两仪生四象。

先抑后扬的初始形态也同样呈现出四种基本模式:

(1)抑一扬一;

(2)抑多扬一;(3)抑一扬多;(4)抑多扬多。

怎样指导学生模拟练习呢?

我开始用圆圈加箭头的图示法,后来用序号标示法,各有利弊,不如框架格式直观明了。

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悬殊,我在进行模拟训练时一直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准则,由易到难、按部就班的训练:

从四种模式最基本的第一种开始着手,从口述到笔写,逐步练习第二、三、四种模式。

【篇二:

运用先抑后扬写法的范文】

第三篇(总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

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三、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

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

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

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

抑,起的是衬垫作用。

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

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

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

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

调皮的f君说道:

“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

然则何时而乐耶?

起笔曰:

考试中自得其乐矣。

’”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

“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

没有白背古文。

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

现在回答我:

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

”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

”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

”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

”语文老师赞扬道。

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

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

?

我没有时间。

”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

”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

“其实你们都是朝阳。

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

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

?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

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

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

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

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

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

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

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

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

只听叔叔说:

“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

”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

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

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

我气呼呼地想。

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

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

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我那罚款的事?

?

”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

“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

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

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

?

”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

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

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

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

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

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

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

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

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

多少钱?

我总是诡秘地一笑:

大陆上买不到的。

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

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

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

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

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

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

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

“这是我孙儿琼琼。

”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

“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

”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

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

“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

”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

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

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

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

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

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

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

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

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

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

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

“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

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

”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

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

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

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

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

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

?

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

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

“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

”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

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

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

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

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

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

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

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

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

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

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

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

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

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

“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

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

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

”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

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

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

“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

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

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

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

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

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

但是,文章并没有直说,却是叙述了一些看来阿麻的品质并不高尚的事,特别是写阿麻从摆渡到造桥,先是买船,免费摆渡,不久却收了费,而且摆渡费猛涨。

直到最后,才写出阿麻收摆渡费正是为了造石桥,为人民做好事。

文章就是这样曲折地表现了一位品质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

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

地点:

大饭厅;时间:

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

”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

”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

?

”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

?

”——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

”——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

”——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

?

”——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

?

”——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做,但骄傲不一定错?

?

”——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

?

”——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

会场里静得出奇。

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

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

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

这是对听报告的“抑”。

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

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

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7、买鸡

国庆节前一天,家里正忙着大扫除。

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来我家吃饭,便对我说:

“敏敏,你去买只光鸡。

”说着他摸出十五元钱。

我兴匆匆地来到自由市场的鸡摊上。

买鸡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轮到我,摊主见我太小,替我拣了一只草鸡,浑身黄灿灿的。

我乐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妈一定会表扬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说那鸡不错,称称分量,一丝不差。

妈问花多少钱,我说十二元。

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钱还给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

“丢了?

”妈说。

我说肯定忘记在鸡摊上了,我转身要去自由市场。

爸一把拉住我:

“干什么?

”“去要钱!

”爸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