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629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拿来主义新人教版必修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国粹(cuì)        脑髓(suí)

吝啬(sè)残羹(gēng)

B.犀利(xī)嬉笑(xǐ)

剔除(tī)鸦片(yā)

C.自诩(xǔ)冠冕(guàn)

蹩进(bié)玄虚(xuán)

D.孱头(càn)譬如(pì)

摩登(mó)徘徊(pái)

解析:

选D A项,“髓”应读suǐ;B项,“嬉”应读xī;C项,“冠”应读g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古董 闭关锁国 仪节 并行不背

B.缘故发扬国广大度柳暗花明

C.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

D.糟粕勃然大怒慰籍概莫能外

解析:

选C A项,背—悖;B项,广—光;D项,籍—藉。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自守政策)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解析:

选A B项,句子含有反讽意味,并非“充分肯定”;C项,强调的是方法而不是主张;D项,“只要……就会……”的表述过于绝对,改为“只有……才能……”才合乎逻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

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C.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

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D.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的精心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

解析:

选C C项,残羹冷炙:

指吃剩的饭菜,前面用“吃到……剩下的”修饰,语意重复。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

B.沙特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称,因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冲突中不作为,沙特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沃尔沃环境奖得主秦大河博士提议了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他研究的重点区域是中亚干旱区冰冻圈,其变化对亚洲影响很大。

D.公开信称,国会应允许互联网公司公布情报机构所提要求,这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监控项目是如何运作的,再进行公开辩论,也有助于回击那些错误报道。

解析:

选B 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后加上“的立场”;C项,搭配不当,应该改“提议”为“提出”;D项,语序不当,应是“不仅有助于回击……,也能让公众……,再进行公开辩论”。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拿去主义

陈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

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

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

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

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

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

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

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

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

“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

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或送去)”问题,两文中的“拿去(或送去)”实质相同。

B.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上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

C.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解析:

选A A项,两文中的“拿来”的实质相同,但鲁迅批评“送去”。

7.“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怀疑其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②可能不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不太明白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

③妄自菲薄,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内容丰富。

8.“‘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

②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

③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三、表达交流(16分)

9.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

(字数不要求统一)(6分)

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呼唤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

思想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10.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5分)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11.请你在下面画横线的地方填上比较得体的句子。

(5分)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

“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先生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都实行“拿来主义”,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答案:

不!

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八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新人教版必修

一、基础巩固(25分,第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不能喻之于怀(比喻)

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

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

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解析:

选B A项,“喻”,明白。

C项,“修”,高;“化”,指自然。

D项,“向”,过去,以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解析:

选B A项,“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C项,“俯仰”,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D项,“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3.对下面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世殊事异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③所以游目骋怀 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选A ①②中的“虽”,都是连词,虽然;③“所以”,用来;④“所以”,……的原因。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不能喻之于怀

B.当其欣于所遇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选A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种情感。

B项,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C项,都是动词,是。

D项,都是介词,因。

5.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的一组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解析:

选A B项,①中的“一”为形容词作动词,把……等同起来;C项,①中的“一”是形容词,相同;D项,①中的“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

(2)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时,感慨随着产生了。

(3)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会对这次聚会的诗文有所感触。

二、阅读鉴赏(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程原迩稿序

[明]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

刳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

鸣鸟上下,与行人唱和。

境过清,非韵士不能耦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

余偶过其室,瀹茗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

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

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

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

挟册妇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

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

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

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

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高峰下,松梢乱云   乱:

扰乱

B.非韵士不能耦而居耦:

结伴

C.交不奇不王也王:

盛大

D.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沫:

水珠

解析:

选D 根据语境的意思,“沫”不能是名词,应为动词,解释为“在水中嬉戏”。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其声潺潺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B.①出文章数篇读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吾尝叹人生于世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①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②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选D A项,“其”,都是代词,那。

B项,“之”,都是代词,它。

C项,“于”,都是介词,在。

D项,“为”,①连词,因为,②动词,是。

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赞美程原迩文章优美的一项是(3分)(  )

①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 ②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 ③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④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⑤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此题可用排除法。

②是说世间“浓艳之物”,④是说文章与山水之间的关系。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写程原迩读书环境的清幽,引出程原迩这位高人,为下文写其文章的清秀作铺垫。

B.文章第2段写“我”与程原迩的一次交往,写他朗诵了他写的文章,使“我”神魂飞腾,感慨不已。

C.第3段写程原迩的文章“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的原因:

借灵于湖山,借助于朋友。

D.结尾仍以山水为引,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需“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

解析:

选B B项,“他朗诵了他写的文章”不当,原文是“出文章数篇读之”,意思是“拿出几篇文章让我读”。

11.断句与翻译。

(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给文言文断句,要注意语句意思的完整,保持每一个句子成分的搭配恰当。

(2)这两句话的翻译各有侧重点。

第①句是否定判断句;第②句是比喻句,同时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翻译时要翻译出这些语句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

(2)①不是胸中早有烟霞之梦的人不可能酣畅淋漓地呈现出他写文章的灵气。

②文章要从湖山借得灵气,就像草色要从酥雨借得光泽。

参考译文:

南高峰下,松树树梢扰乱了流云,翠竹的身影遮蔽了太阳。

剖开竹子,接引泉水,那泉水声从山涧的底部潺潺地传来。

啼鸣的鸟儿上下翻飞,似与山中行人唱和。

然而这环境太清幽了,不是雅士是不可能陪伴它居住的,不是胸中早有烟霞之梦的人不可能酣畅淋漓地呈现出他写文章的灵气。

我的朋友程原迩来自新安,与王象斗在这里读书。

我偶然间拜访他们的居所,他烹茶燃香,拿出几篇文章让我读,文章意趣旷远卓越,山涧泉水风中奇松,在他的笔下都好像活灵活现。

我曾经感叹,人生在世,大凡浓艳的东西,能让别人争抢的,我用淡泊的心态面对,它的价值在我这立即消失殆尽。

只有天下著名的山水、雅士趣事以及奇逸的文章逼我而来,我才会领悟其中妙趣,感到神魂飞腾,手舞足蹈。

这大概是因为游历不够奇逸,则胸怀不能旷达,交友不够奇逸,则灵气不能旺盛吧。

文章要从湖山借得灵气,就像草色要从酥雨借得光泽。

文章要借助于朋友,就像鸟儿飞舞在逆风中,鱼儿游戏在激流间。

那些拿古人书册咿唔吟哦、仰面看屋梁索解句意的家伙,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呢?

程原迩的文章,富有韵味并且情趣超迈,开始处堂堂正正,结束处奇逸不凡。

假如没有得到湖山的帮助,怎么能笔笔生动呢?

从今往后,在文章方面程原迩一定会更尽力的。

我回到山里,早晨起来看到远处烟云一抹,从玳瑁湖湖面上缓缓升起,九座山峰隐隐约约的,在西楼上可以数得出来,纵目远观,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有了南高峰一般的胸怀。

程原迩那时寄给我的新作,让我满饮了几大杯酒,因为他的文章展现了山水的清妙。

三、表达交流(15分)

12.下面是一位老师写的《兰亭集序》教学的开场白,请你在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空缺的地方填上恰当的语句。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总共324字,在他的神笔下,个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被尊为独步千秋的“书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家都知道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历代的书法名家灿若河汉,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是王羲之 

(2)其实这篇书序也是散文佳品,下面我们便来领略其文之美

13.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

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3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4.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

(不超过25字)(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