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教科所08号.docx
《綦教科所08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綦教科所08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綦教科所08号
綦教科所〔2008〕08号
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于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施意见
2008年,我县普通高中招生5800多人,达到了初中毕业生的50%,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学生进入高中后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大面积提升高中阶段的学业质量,降低高中阶段辍学率,促进我县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年级开展初高中衔接教学非常必要。
暑假期间,县教委教育科和县教科所分别组织了部分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座谈会,调研了高、初中在教材内容、能力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衔接阶段,经过认真讨论,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认真分析初高中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初中所学知识,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特别是新课改以后,有的学科初中新教材删去了一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又作了要求,有的学科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非常必需,对于这些知识,要加以补充。
从学科知识结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基础分析,初高中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初高中知识“梯度”较大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几个数理学科上。
在物理学科中,初中物理,一般只学习一些宏观世界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及简单的物理学原理,而高中则主要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中物理现象的一些本质的东西。
力学由力、重力到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分解,由二力平衡到多个共点力的平衡;运动学由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以及研究它的规律和力学特点;有关能的学习,由简单形式的能发展到各种形式的能,能的相互转换及能量的运算。
高中物理还增加了矢量知识,学生对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等问题理解上感到难度较大。
在数学学科中,初中阶段,对因式分解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很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方程及方程组的解法局限于基本要求,计算能力较弱。
二次函数要求不高,学生对图像形成过程认识浅显。
新教材几何部分删减较多。
这些弱化了的知识点,如不适当补充强化,学生就很难接受高中的相关知识。
在化学学科中,高中化学知识总量骤增,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容的逻辑性加强,理论知识比重加大,对学生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标准大大提高,对于一些在初中靠死记硬背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学生来一时难以适应。
2.因初中考试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理、生物等非中考学科上。
由于这些学科在初中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
从高中教学上看,地理学科的问题尤为严重,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地理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有一年断层期。
进入高中,学生大多知识早已遗忘,并难以在短期内修复断层。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
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形式表述,新教材以活动来体现知识点。
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
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3.因初高中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表现在:
(1)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
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压力下又加上了教法的不适应,从而一上高中便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现象。
(2)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更多地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
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3)与上面的课改要求不和谐的是,由于初中的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甚至中考,都有程度不同的课内内容考查,许多教师便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
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背老师画定的东西也能够过关。
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看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变,便感到明显不适应。
4.因高中扩招后学生学业质量参差不齐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今年我县普通高中招生5800多人,与往年相比,净增1000多人。
虽然我县初中学生学业质量近两年有较大提升,但是高中招生基数大,学生学业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高中学校所招学生很大一部分基础较差。
加之初高中知识“门槛”较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丧失学习积极性。
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认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有可能半途辍学,使高中扩招失去意义从而影响高中教育发展。
另外,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也需衔接和校正。
二、各学科初高中衔接教学指导建议
(一)语文学科
1.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现代汉语知识。
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语言应用知识,其中以语法为主。
语法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词的构成和词类知识,能够进行单句、复句和句群的分析。
能够辨析语病。
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古代汉语知识。
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由于高一教材首先接触先秦古文,难度大,所以必须在初中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③要求学生掌握典型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包括诗歌、科学类文章、文学作品。
诗歌,讲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科学类文章,要讲解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的有关知识;文学作品,要讲解小说、散文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语文初高中衔接课程教学,要求初步形成自觉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汉语知识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初步形成辨别文体、整体阅读的能力,理解高中作文的能力要求。
(3)方法目标:
教师要对高一新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如何学好高中语文,听课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读书的方法,积累的方法,鉴赏、阅读和作文的基本技巧,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品质的养成,语文学习实践等。
2.教学重点
语文初高中衔接的教学重点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3.教学计划
语文初高中衔接教学时数建议安排8课时,重点讲解语法知识,未尽内容,可穿插在日常教学中。
4.教学建议
(1)以讲解为主,唤起学生初中知识经验;
(2)提取教学重点,不宜面面俱到;(3)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以补充或另选教学内容;(4)教学前,对学生作初中学习反馈,使教学有的放矢。
(二)数学学科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高一年级):
理解《数与式》的有关内容,包括补充:
两个数的立方和、立方差,两个数和的立方、差的立方等公式,因式分解的有关方法与技巧(十字相乘法与分组分解法),二次根式及实数非负性等。
掌握判别式(含字母系数)与韦达定理,理解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求最值的方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掌握将绝对值函数化成分段函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数与式的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以相关内容的运算为载体,主要练习整式、幂指对的恒等变形;以二次函数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
3.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初高中衔接内容教学课时数可大约安排2周。
4.教学建议
(1)高中第一章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计算出错最多的章节,因此要重点训练数与式的恒等变形,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掌握程度,也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
(2)高一新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即思维活动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还不善于从理论上抽象概括。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3)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如:
二元二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可化为一次或二次的无理方程,以及大量的几何内容可放在高二上期再补充。
(三)英语学科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尽可能扩展单词量,了解部分构词法;初步掌握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常用时态这些基础语法知识;培养比较规范的写作习惯。
(2)方法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等各种手段去完成教学目标
(3)能力目标:
尽量弥补学生相应阶段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的欠缺,让学生能够探究它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是自主地有效阅读和在交际中比较得体地使用英语。
2.教学时间计划
高一年级英语初高中衔接内容教学课时数可安排3——4周。
3.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能力;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尤其要关注困难生,积极鼓励他们;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要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理清学生在掌握运用音标方面的“欠账”,真正使学生拿稳正确拼读和记忆单词的“拐棍”。
(3)复习巩固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词汇,勾销“欠账”。
(4)复习巩固初中阶段已经涉及的重要语法项目,澄清概念和功能认识上的混沌。
特别有必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运用简单句的五个基本结构,使学生能够识别与划分主、谓、宾、表、状等基本的句子成分。
(5)从低处落脚,训练学生写出完整而准确的短句,从每天一句到两、三句,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学生书写规范训练。
(7)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例如课堂上怎样有效地做笔记。
(四)物理学科
在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这一学科对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台阶,对学好高中物理十分重要。
因此,为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针对衔接教材,我们提出如下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知识,注重它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会进行相关的受力分析。
从滑动摩擦力定律开始让学生明确怎样将数学知识中的最简单部分应用到物理中来。
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要以初中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相加和反向相减为起点,二力平衡条件为基础,结合高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知识进行升华,最终还要回归到,分解与合成的目的是为了简化问题。
理解教材中增加的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及相关图片(含照片)在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内容在扩展学生视野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实验、思维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方法目标:
要注意培养学生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联系生活、社会;通过增加的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重点
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和相关的受力分析。
本教材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时应注意到在每章、节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中,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
3.教学计划
要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分散到各章节中去。
在高一原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各增加一个课时。
4.教学建议
(1)理解教材编写者提倡的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
(2)老师要知道现在的初中课改已经全面展开,课改教材的知识体系没有明显变化,但个别知识点的顺序与原来有微小区别,我们要思考这是为什么。
(3)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
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化学学科
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不少学生对化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多数是一种感性的、表面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高中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会使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下降,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议从两大方面着手做好衔接工作,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
1.依照大纲,控制范围。
认真研究大纲,始终按照大纲的要求,不要任意扩大范围和提高要求。
处理好大纲、课本、教辅的关系,特别要注意不能按照教辅上的习题来确定教学内容。
2.控制难度,循序渐进。
认真研究课本,对某一个问题的传授要有整体思考,考虑好其阶段性,特别是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不能急于一步到位。
3.更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
初中学生经历的是新课程学习,使用了新教材,采用了新的学习方式,与现在高中的学习有较大的不匹配,所以教师们要加强学习,主动更新观念,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虽然使用旧教材,但坚持让学生继续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走回头路。
4.搭好断链桥,连接脱节点。
教材上的知识脱节,难度的猛增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原因,所以要注意知识点的增补(具体内容见教研网),建议采用“知新前及时温顾”、“遇坎坷帮助搭桥”的方式,将初中知识的复习与增补融合到各章的相关内容,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培植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能顺利解决问题。
(六)地理学科
1.教学目标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记住我国主要的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 世界陆地和海洋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分布及洲际分界线。
在图中找出世界主要的半岛、岛屿、群岛、海、海湾、海峡。
(3) 地球的基础知识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通过绘图说明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了解时区的划分、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北京时间及日界线的含义。
2.教学重点
(1)中国的疆域个行政区划
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我国的四个边缘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大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三大半岛: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世界陆地和海洋、世界政区
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分布及洲际分界线。
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的半岛,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主要的岛屿,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主要的海和海湾。
世界主要的海峡。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主要的国家、首都及著名城市。
(3)地球的基础知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两极。
本初子午线、经线、经度。
赤道、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北京时间、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3课时计划
建议开学第一周,利用三课时分别讲授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陆地和海洋,地球的基础知识。
4.教学建议
教师应设法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读图的习惯与方法。
加强做题的习惯与方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做题习惯和方法,即在思考中做题,在做题中思考。
三、关于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意见
初高中衔接问题是教育教学中必须直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高中扩招的新形势和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所高中都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一,学校领导要有明确的初高中衔接意识,恰当调整教学。
校长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要知晓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研究初中课程标准和高中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不同学段恰当调整教学。
如调整进度,调整难度,调整教学要求。
第二,根据本《意见》中的相关建议求,根据学科特点,安排一至二周的时间,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补充初中的相关内容。
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状况和基本能力水平,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时补充初中遗漏的和学得夹生的知识。
第三,在教师中开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
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应该研究。
如果高中教师不清楚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应该学好而没有学好什么,那么,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高中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目前,我县初中课改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高中课改尚未进行,衔接问题已凸现出来,即使将来高中实行了课改,这个问题也会程度不同地存在。
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教学研究上看,这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解决好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为我县高中教育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
各学科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的详细材料请登陆綦江县教科所网页:
.)
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二○○八年八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
初高中衔接教学实施意见
抄送:
教委教育科
教科所办公室2008年8月31日
(共印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