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187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docx

湛江四中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章规划设计

1.1概况

湛江四中新校区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绿塘村委会上坡塘村,东至上坡村土地,南至规划上坡路,西至海头教工宿舍,北至规划泉庄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6770平方米(190亩),其中按政策偿还村民用地24亩。

项目用地紧邻人民大道、椹川大道、乐山路等几条城市交通主道,紧靠银帆公园南侧,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景观资源。

学校规模按90个班,4500学生来设计。

学校拟建面积8237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科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宿舍、体育馆等等,功能配套齐全完善,打造现代的、优美的、人文的四中新校区。

同时新校区的建成将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

1.2主要设计规范及依据

1、1:

500实测地形图;

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38-99

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

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

11、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3总平面规划设计说明

1.3.1规划理念及原则

1.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符合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的具体指标要求,体现建筑艺术与学校教学内涵相结合、规划与周边环境协调,建筑立面、平面符合中国建筑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

校园功能配套建设齐全,打造现代的、优美的、人文的四中新校区。

2.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在环境设计方面强调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环境设计注重“人文”的价值品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在校的师生充分享受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于闹市中享得闲逸之情趣。

因地制宜原则—建筑布局时在保证良好朝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合理布局,使校园规划统一生动。

3.“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项目依据建设用地红线,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现状,综合分析,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合理组织内外部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教学、生活环境,满足师生的日常教学、生活需求。

4.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地方特色

以城市设计为前提,结合南方海滨城市的特点,利用现代设计理念,高科技、工艺和材料,充分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面向未来的校园环境及建筑新形象。

5.场所精神,增强校园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设计采用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考虑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人的尺度及活动规律,组织高效、丰富的空间以及营造和谐的场所精神,增强校园环境的舒适性。

1.3.2规划布局

项目用地呈不规则“K”字形,南北长达约380米,东西从250米~400米不等。

南窄北宽,南低北高,南北高差3.5米。

规划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创造低密度的、景观优美的、高品质的现代新校园。

由于用地东西两侧分别被规划银帆路和银苑路从中穿越,一分为三,对校园的整体性造成相当不利因素。

规划设计提供三个方案,其中两个方案取消规划银苑路,整合东侧地块,统一规划,一个方案则保留规划银苑路,按三个地块来规划。

 

运动场南置方案(方案一)

此方案取消规划银苑路,整合东侧地块。

银帆路西侧地块作为按政策偿还村民的24亩用地和规划二期建设的体育馆。

东侧地块则安排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

用地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南面为运动区,北面安排教学区和生活区。

校园的主大门安排在用地南面上坡路一侧,一进校门将是一片视线开阔的运动区,通过一条景观文化长廊到达校前广场。

正对广场的便是学校的标志建筑综合楼(办公楼及图书馆)。

同时在广场的西面临银帆路一侧设有一校园出入口,方便使用。

此规划布局以综合楼为中心,能充分表现综合楼的气势和地位,拥有开阔的视线和景观。

建筑的整体布局寻求平行关系,平行城市道路,遵循城市的生长机理;建筑的平行对称布置,创造均衡规则的内部空间和明确的主次关系。

教学区位于综合楼背面三排教学用房,左边为实验楼及科学楼,右边为教室,中间通过连廊层层连接,方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使用。

生活区则放在用地的东北角,由于用地较为局促,建筑结合用地形状,布局紧凑,留有充分的庭院空间作为绿化及学生交流场所。

学生宿舍设置在生活区东南角,充分利用空间角落,设计架空自行车停放空间。

教师宿舍则设在学生宿舍北面临路一侧。

食堂也设置在临路一侧,靠近后勤出口,位于教学楼与宿舍楼中间,作为教学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过渡和空间节点的建筑体现。

总平面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行政区,实验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各个功能之间动静分明,联系紧密。

运动场北置方案(方案二)

规划取消规划银苑路,整合东侧地块。

银帆路西侧地块作为按政策偿还村民的的24亩用地和规划二期建设的体育馆。

东侧地块则安排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

建筑的整体布局寻求轴线关系,平行城市道路,遵循城市的生长机理;建筑的平行对称布置,创造均衡的规则的内部空间和明确的主次关系。

教学区强调轴线关系,以南面的校园主入口的校前广场拉开轴线序幕,中间为35米宽的校园景观大道,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围绕景观轴线两边布置。

最终以图书馆和科学馆作为轴线的收尾。

生活区则放在用地的东北角,由于用地较为局促,建筑结合用地形状,布局紧凑,留有充分的庭院空间作为绿化及学生交流场所。

学生宿舍设置在生活区东南角,充分利用空间角落,设计架空自行车停放空间。

教师宿舍则设在学生宿舍北面临路一侧。

食堂则放在生活区的西北角,减少对生活区的影响,靠近后勤出口。

运动区则放在教学区的北侧,位于银帆路和泉庄路的交叉口的东南侧,有利于道路交叉口视线的通透和空间的开阔感。

总平面规划轴线明确,建筑总体布局较为松动,教学区各部分之间都围绕中轴线的核心景观展开布局,达到景观共享的目的。

行政区,实验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各个功能之间分区明确、动静分明、联系紧密。

保留规划银苑路方案(方案三)

方案三则保留规划银苑路,按三个地块进行设计。

东北地块作为偿还用地,中间地块作为教学区和生活区,西侧地块作为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之间则通过人行天桥连接。

规划在尊重学校建筑设计规律的同时,通过对地形的解读和中学生心理的的研究,设计流线清晰,功能分明,细节丰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

建筑依据地形限制及自身功能需求,错落有致的排列,感受校园建筑应有点规律和次序,通过精心调制的排列关系及建筑形体,体会丰富多变的趣味。

建筑间多种形态的空间为学生自由的活动渗透最大的余地,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1.3.3绿化景观设计

在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中,致力创造一个“生态”“人文”的校园环境。

教学区中心景观大道,文化长廊,校前广场,科学楼前广场,内部庭院等空间相结合,通过铺地、植被、水景等小品组合,再融入亚热带地区的环境风格,结合架空层绿化的延伸融合,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通透的景观视廊,给人以清新自然的空间感受。

广场设计配合周边环境通过小品建筑、花坛等组合,丰富校园景观,更深层的体现校园的“可读性”。

景观设计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互动,视线及空间的通透,景观的可达性和可亲近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1.3.4道路交通

校园内部依照功能布局,组织了人车分流的自由式弧线及对称式直线型相结合的路网,创造了连续展示景观的空间,充分吸取造园的路网设计手法,做到科学性与自然性相结合。

校园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使师生享受纯粹的、静谧的景观环境,道路采用规则及自由相结合的流畅的线形,在满足通行的同时营造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灵活趣味的校园内部交通流线。

校园的室外消防设计:

基地内建筑与周边建筑间距满足防火规范,高层综合楼有环型消防车道,满足消防登高面的设计要求;教学楼及宿舍楼的内庭院均设有消防车可到达的消防车道。

1.4建筑设计

1.4.1设计理念

1.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新时代、新校园的概念。

2.引进先进的环境设计理念,落实“人、建筑、环境”三要素的密切关系,创造灵活的建筑空间。

3.重视建筑设计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空间设计、园林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有人性化的空间理念。

1.4.2平面设计

办公楼—靠近校园出入口的位置,方便外来人员的到访,配有半地下停车空间,方便使用,避免车流对校园内部环境的干扰。

办公楼平面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

布置有招生办公室、校史展览室、医务室、会议室、办公室等等功能配套齐全。

实验楼—层数为六层,布置了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历史等20多个实验室,每层都设有一个教师办公室。

教学楼—层数为6层,1~5层为普通教室,共有100间。

教室首层在保证教室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架空,扩大庭院内部环境,增加地面活动及交流空间,6层主要功能为办公室及活动室。

每栋教学楼的间距都到达25米,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之间通过通透连廊连接,方便使用。

图书馆、科学楼—布置有美术、音乐、语言、计算机、书库、阅览室等等功能,首层还布置有一个1200人和一个300人的多功能厅。

食堂—面积接近4000平方米,3层。

学生就餐主要在1、2层和局部3层,教师就餐安排在3楼。

按3.2㎡/每座计算,大概可容纳就餐人数为2100人。

学生宿舍、教师宿舍—7层~9层。

学生宿舍一共337间,按6个人一间计算,大概可提供床位2022个。

宿舍平面基本南北布置,少量朝东,采光通风良好,首层局部架空作为自行车停放空间。

1.4.3半地下室设计

方案一在综合楼(图书馆及办公楼)地下设有半地下阳光停车库,方案二则在办公楼、实验楼地下设有半地下阳光停车库,面积为7800平方米。

半地下车库主要停放学生自行车和少量的机动车,以腾出尽可能多的地面绿化及活动空间。

同时半地下室内设有配电房、水泵房等各设备用房。

 

1.4.4立面设计

方案一

建筑立面采用的是现代的设计手法,以白色、暖色三色砖和灰色三种材质为基调,创造简洁明快的立面效果。

综合楼为弧形造型,突出中间主入口的体量,两长边顶部虚实对比明确,形体丰富。

立面开窗形式多样,线条横竖刻画细致。

教学楼以白色调为主,穿插暖色调的三色砖作为上下窗间墙的材质,在横向的体块中表现纵向的立面线条,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形体刻画明确简练,顶部架子虚实对比丰富。

宿舍楼同样强调虚实对比,体块穿插明确,材质变化丰富。

方案二

建筑立面采用的是现代的设计手法,以白色、暖色三色砖和灰色三种材质为基调,创造简洁明快的立面效果。

主入口的办公楼以白色调为主,穿插暖色调的三色砖作为上下窗间墙的材质,在横向的体块中表现纵向的立面线条,主入口处以一个刻画细致的方塔拉开主入口的序幕。

立面造型丰富,形体刻画明确简练。

科学楼的立面虚实对比明确,强调竖向线条,强调建筑挺拔感,跳动错位的百叶活跃建筑的气氛。

宿舍立面处理简练明快,颜色由上往下逐渐变深,建筑体块明确线条简练。

方案三

方案三采用更为现代的手法,创造活跃跳动的立面效果,主入口绿色竖向线条的大胆远用,虚实的立面处理,给予建筑强烈的个性。

教学楼山墙沿街面刻画丰富,形体感强,立面用不同颜色的百叶错位跳动,给以建筑活力与动感,具有强烈的新时代感。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26770平方米,减掉道路面积及24亩偿还用地面积,学校的规划净用地面积为87062.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82379.9平方米,其中计算容积率面积为73079.9平方米,容积率为0.84,建筑密度为19.2%,绿地率为35%。

具体指标详表:

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计算单位

数值

备注

总体

规划用地面积

平方米

126770.0

 

净用地面积

平方米

87062.3

减掉道路面积及24亩偿还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82379.9

 

其中

教学楼

平方米

16351.2

 

实验楼

平方米

6175.2

 

办公楼

平方米

6122.4

 

图书馆

平方米

3799.3

 

科学楼

平方米

8485.7

 

学生宿舍

平方米

15609.6

 

食堂

平方米

3960.6

 

教师宿舍

平方米

7775.9

 

体育馆

平方米

4800.0

二期建设

架空

平方米

1500.0

 

地下车库

平方米

7800.0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平方米

73079.90

 

容积率

 

0.84

 

建筑基底面积

平方米

16758.00

 

建筑密度

%

19.2%

 

绿地率

%

35.0%

 

机动车停车位

65

地上21,地下44

 

第二章结构设计

2.1工程概况

湛江四中新校区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绿塘村委会上坡塘村,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6770平方米(190亩)。

学校规模按90个班,4500学生来设计。

学校拟建面积8237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科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体育馆等等,功能配套齐全完善,打造现代的、优美的、人文的四中新校区。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1。

地面粗糙度C类,本工程最大建筑高度<60m,基本风压取0.8kN/m²。

抗震设防类别为已类,湛江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Ⅲ类,属于中软场地土,由于建筑物最大高度为<80m,根据《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本工程场地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2主要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02

7、广东省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8、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

2.3结构体系及主要特点

校内建筑基本为多层,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全部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2.5地基基础

本项目尚未进行地质勘查,待提供地质报告后再确定基础形式。

3.6地下室

地下室底板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不设缝。

最大长度超过55米,超过规范建议的伸缩缝的最大设缝间距。

考虑地面以下温差变化较小,砼收缩主要在前期,拟采取下列措施避免或减少砼的前期收缩和温度效应引起的混凝土构件可见裂缝的产生:

1)设置后浇带,将底板分成若干平面尺寸小于规范最大设缝间距的快体,后浇带混凝土2个月后浇筑,适当提高地下室底板的配筋率。

2)采用柔性外防水,即使出现微小的收缩裂缝,外防水层也能起到阻止渗漏的作用。

3)底板钢筋按照“宁细勿粗,宁密勿疏”的原则配置,板筋双层双向拉通布置。

4)从减少砼自身收缩率的角度考虑,对砼配合比提出附加的设计要求。

如要求水灰比不宜超过0.4,砂率不大于38%,坍落度不大于12cm等;另一方面要求加强砼振捣及养护,应有可靠措施保证砼在全湿条件下硬化,优先考虑蓄水养护,其次为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养护。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

3.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4.《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

5.《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CBJ99-86)

7.建设单位的相关资料及技术要求。

3.2、工程概况

湛江四中新校区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绿塘村委会上坡塘村,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6770平方米(190亩)。

学校规模按90个班,4500学生来设计。

学校拟建面积8237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科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体育馆等等,功能配套齐全完善,打造现代的、优美的、人文的四中新校区。

3.3、生活给水系统

1.水源

给水水源由上坡路市政给水干管上接一个DN300接口经水表计量后供学校用水,水压约为0.35MPa。

管网环建筑物周边布置消防、生活合用环状供水管网,形成环网供水。

室外消防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设于明显易见处,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00米。

2.供水方式

区内的建筑采用无负压设备分区供水方式。

四层以上为高区由无负压设备加压后供水;四层以下为低区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3.水表

本工程设置一个DN300的总水表,供各建筑和消防水池用水。

4.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主横管、干管及管井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采用丝扣连接,DN>100采用法兰连接,支管DN≤32以下采用PPR给水管,溶剂粘接,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

5.给水量标准及水量

序号

用途

水量标准

小时变化系数

日用水量

备注

1

宿舍用水

200L/人·d

Kh=2.5

400m3

2

教学楼用水

40L/㎡·d

Kh=1.5

180m3

3

绿化用水

2.0L/㎡·d

Kh=2.0

40m3

4

未预见水

取15%

93m3

5

合计

713m3

3.4、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1.排水方式

本工程室内排水采用粪、污、雨水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

建筑排水立管沿墙柱下排至室外,其中首层单独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合流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则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水泵房排水及地下车库冲洗污水由潜污泵抽升后排入室外检查井。

2.管材及接口

室内排水系统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粘接接口,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粘接接口,或用混凝土企口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3.化粪池

化粪池有效容积计算:

V=135m3

化粪池清掏周期:

半年

生活污水量标准:

0.03m3/人.日,污泥量标准:

0.4L/人.日,

3.5、雨水排水系统

1.降雨重现期按二年考虑,降雨历时五分钟,暴雨强度:

q=4.71L/s.100m2。

2.屋面雨水由天沟汇水,经雨水斗、雨水立管排入雨水井。

3.雨水管材为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粘接接口,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粘接接口,或混凝土企口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3.6、分体空调冷凝水排放

1.尽量单独设置冷凝水排放系统,某些设置困难的地方可考虑接入雨水系统。

冷凝水管管材为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

 

第四章电气设计

4.1、工程概述:

湛江四中新校区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绿塘村委会上坡塘村,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6770平方米(190亩)。

学校规模按90个班,4500学生来设计。

学校拟建面积8237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科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体育馆等等,功能配套齐全完善,打造现代的、优美的、人文的四中新校区。

4.2、设计依据

1.兴建单位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要求。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7.《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0.《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12.土建专业、给排水专业、空调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和工艺条件。

4.3、电力规划

负荷预测根据用地性质和容积率,参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用系数法。

校园消防设施和部分重要负荷为一级负荷,教学楼、图书馆及食堂为二级,住宅为三级负荷。

正常电源来自城市电网,引入二回路10KV电缆线路,在办公楼地下室设置变配电房。

低压配电室出线沿室外直埋电缆至各用电点。

备用电源为柴油发电机供电。

各建筑由低压配电装置引专用回路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结合配至各处;地下车库、室外景观照明等用电由配电房分别以专用回路配电。

空调范围及变电所数量待定。

道路照明采用节能型高压钠灯,校内道路可采用节能灯配庭院式灯具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控制用手控、光控、时控均可。

4.4、弱电系统规划

校园网络系统:

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把服务器、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等连接起来,并通过互联实现远距离交流,提供信息服务,具有传递语音、数据、图形、图像等各种信息的多媒体功能。

其组成包括校园网主干网、应用子网、网络设备及管理布线等。

校园主干网由主交换机、分布在各建筑物中的主干结点及连接光缆组成。

主干网络按不同应用要求,通过多条光纤分别与教学校、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科研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连接起来。

教师宿舍及学生宿舍、办公楼、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设有语音及数据信息点、有线电视及校园广播系统。

语音和数据各4500点。

上述弱电系统可委托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施工。

4.5、燃气规划

供气方式根据用户居住条件及房屋结构,规划采用用户调压器中压供气方式。

供气规模按纯气态液化汽方案进行用气量计算。

耗热定额按75万千卡/人.年计算。

教师公寓的用气由市政燃气干管引入,管材使用PE管。

 

第五章通风空调设计

5.1工程概况:

湛江四中新校区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绿塘村委会上坡塘村,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6770平方米(190亩)。

学校规模按90个班,4500学生来设计。

学校拟建面积8237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科学楼、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体育馆等等,功能配套齐全完善,打造现代的、优美的、人文的四中新校区。

5.2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兴建单位设计任务书

6.各专业设计图。

5.3设计内容

5.3.1停车库的排烟系统:

本建筑停车库为地下停车库,因其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须设机械排烟系统;

5.3.2停车库的通风系统:

本建筑停车库为地下停车库,不能自然通风,须设平时机械通风以满足停车库的卫生要求;

5.3.3地下设备用房机械通风系统;

5.3.4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

 

第六章消防设计

6.1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修订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