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08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docx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版本号:

1.0.0

NetworkOperation&ManagementIndicatorfor

EvolvedPacketCoreNetwork

前言

本标准主要的目的为规范EPC网络的运行管理指标。

本标准主要内容为EPC网元MME、SGW、PGW、HSS和PCRF的运行管理指标。

本标准是LTE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QB-X-XXX-2011

演进的无线接入网(E-UTRAN)网络运行管理指标

[2]

QB-X-XXX-2011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本标准的附录为标准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网络运行质量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EPC网络运行管理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EP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管理,且仅适用于EUTRAN接入的场景。

本标准的用户群可能包括:

运营商管理人员、运营商网络维护人员、运营商业务流量分析人员、运营商客服服务人员、设备商性能建模分析人员和设备商工程建设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第1部分配置网络资源模型

[2]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第2部分性能网络资源模型

[3]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1部分网络资源模型

[4]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2部分性能网络资源模型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MBR

AggregateMaximumBitRate(累积最大比特率)

ECGI

EvolvedCellGlobalIdentifier(演进系统小区全球标识)

ECM

EPSConnectionManagement(EPS连接管理)

EMM

EPSMobilityManagement(演进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EPC

EvolvedPacket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络)

EPS

EvolvedPacketSystem(演进分组系统)

GUMMEI

GloballyUniqueMMEIdentifier(全球唯一MME标识)

GUTI

GloballyUniqueTemporaryIdentity(全球唯一的临时标识)

GW

Gateway(网关)

MME

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

M-TMSI

M-TemporaryMobileSubscriberIdentity(M-移动用户临时标识)

PLR

PacketLossRate(丢包率)

PGW

PDNGateway(PDN网关)

ServingGW

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

S-TMSI

S-TemporaryMobileSubscriberIdentity(S-移动用户临时标识)

TAI

TrackingAreaIdentity(跟踪区标识)

TAU

TrackingAreaUpdate(跟踪区更新)

4概述

从R99、R4、R5到R6网络架构的演进情况体现了一种趋势,移动通信更趋向是一种接入方式,而核心网络与固定网络、Internet进行融合。

核心网络逐渐向分层架构承载层、控制层、业务层分离方向演进。

3G长期演进系统主要目标是:

降低延迟,提高传输速率,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支持异构RAT(RadioAccessTechnology)带来的丰富IP业务。

PS域作为研究的重点,在支持IP语音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数据业务。

EPC在漫游和非漫游时网络架构入下图所示。

本部分的“漫游”特指EPC网络之间的漫游。

EPS在非漫游状态下的网络架构为:

图13GPP接入非漫游架构

图2单一网关结构的非漫游架构

漫游状态下的网络架构为:

图3漫游情况下的网络架构(homerouted)

图4漫游情况下的网络架构(localbreakout)

3GPPLTE系统的运行管理指标反映网络质量,使运营商充分掌握网络的整体运行状况,为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和建设提供直接参考。

本报告提出了演进的核心网分组域(EPC)的运行管理指标,包括MME、PGW和ServingGW的运行管理指标。

5MME基本业务指标

5.1EPS附着成功率(EC0101)

▪a)指标名称:

EPS附着成功率

▪b)业务需求:

附着失败用户将无法使用EPS网络,对用户感知影响大。

附着成功率还可用来辅助分析核心网的局数据制作是否正确,如是否漏做某号段的数据、路由指向是否正确等。

▪c)指标定义:

用户附着至LTE网络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D01

(1)MMEHD02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AttEpsAttach

(1)MM.SuccEpsAttach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EPS附着请求次数

(1)EPS附着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EPS附着成功次数/EPS附着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SuccEpsAttach/MM.AttEpsAttach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5.2排除用户原因的附着成功率(EC0102)

▪a)指标名称:

排除用户原因的附着成功率

▪b)业务需求:

剔除了用户原因的附着成功率,主要用于辅助判断网络是否存在问题。

▪c)指标定义:

将因为用户原因(如用未签约LTE网络业务)剔除后的附着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D01

(1)MMEHD02

(2)MMEHD03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AttEpsAttach

(1)MM.SuccEpsAttach

(2)MM.FailedEpsAttach.3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EPS附着请求次数

(1)EPS附着成功次数

(2)非法用户的EPS附着失败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EPS附着成功次数/(EPS附着请求次数-非法用户的EPS附着失败次数-非法ME的EPS附着失败次数-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EPS和非EPS服务不允许的EPS附着失败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SuccEpsAttach/(MM.AttEpsAttach-MM.FailedEpsAttach.3-MM.FailedEpsAttach.6-MM.FailedEpsAttach.7-MM.FailedEpsAttach.8)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5.3平均附着时长(EC0103)

▪a)指标名称:

平均附着时长

▪b)业务需求:

附着时长过长可能会影响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感知

▪c)指标定义:

指UE附着至LTE网络所需时间。

附着过程包含了缺省承载的分配过程。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D02

(1)MMEHD04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SuccEpsAttach

(1)MM.AttachTime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EPS附着成功次数

(1)累计附着时间

▪g)中文映射算法:

累计附着时间/EPS附着成功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AttachTime/MM.SuccEpsAttach

▪i)单位:

S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5.4用户鉴权成功率(EC0104)

▪a)指标名称:

用户鉴权成功率

▪b)业务需求:

鉴权失败直接导致用户接入受限。

用户鉴权成功率可辅助对用户接入失败进行分析。

▪c)指标定义:

用户IMSI通过鉴权的比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B01

(1)MMEHB02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SEC.AuthReq

(1)SEC.AuthFail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UE鉴权请求次数

(1)UE鉴权失败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UE鉴权请求次数-UE鉴权失败次数)/UE鉴权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SEC.AuthReq-SEC.AuthFail)/SEC.AuthReq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5.5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EC0105)

▪a)指标名称:

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

▪b)业务需求:

鉴权信息查询成功率将影响用户附着、位置更新的成功率。

它可以用来辅助判断号段数据是否完整,路由指向是否正确。

▪c)指标定义:

MME向HSS查询用户鉴权信息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J04

(1)MMEHJ05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SEC.AucInfoReq

(1)SEC.AucInfoAnsSucc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鉴权信息查询请求次数

(1)鉴权信息查询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鉴权信息查询成功次数/鉴权信息查询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SEC.AucInfoAnsSucc/SEC.AucInfoReq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5.6更新位置成功率(EC0106)

▪a)指标名称:

更新位置成功率

▪b)业务需求:

更新位置成功率将影响用户附着、位置更新的成功率。

它可以用来辅助判断号段数据是否完整,路由指向是否正确。

▪c)指标定义:

MME向HSS更新用户位置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J01

(1)MMEHJ02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UpdateLocationReq

(1)MM.UpdateLocationAnsSucc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更新位置请求次数

(1)更新位置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更新位置成功次数/更新位置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UpdateLocationAnsSucc/MM.UpdateLocationReq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5.7业务请求成功率(EC0107)

▪a)指标名称:

业务请求成功率

▪b)业务需求:

业务请求能力反映用户使用LTE网络时业务访问的成功率

▪c)指标定义:

业务请求被接受的次数与业务请求次数的比值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A06

(1)MMEHA08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SM.AttServiceReqUe

(1)SM.FailServiceReq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UE发起的业务请求次数

(1)UE发起的业务请求被拒绝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1-UE发起的业务请求被拒绝次数/UE发起的业务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1-SM.FailServiceReq/SM.AttServiceReqUe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MME移动性管理管理指标组

6.1寻呼成功率(EC0201)

▪a)指标名称:

寻呼成功率

▪b)业务需求:

寻呼成功率可用于反映无线网络的覆盖效果,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用户在空闲状态作为数据接收方时,数据可成功下发至用户的成功率。

▪c)指标定义:

MME寻呼用户成功的概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F01

(1)MMEHF02

(2)MMEHF03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PagAtt

(1)MM.FirstPagingSucc

(2)MM.SecondPagingSucc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寻呼请求次数

(1)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2)二次寻呼响应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一次寻呼响应次数+二次寻呼响应次数)/寻呼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FirstPagingSucc+MM.SecondPagingSucc)/MM.PagAtt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2跟踪区寻呼成功率(EC0202)

▪a)指标名称:

跟踪区寻呼成功率

▪b)业务需求:

跟踪区寻呼成功率主要用于以比MME服务区更小的范围(跟踪区),分析无线网络的覆盖效果。

▪c)指标定义:

在跟踪区(TA)范围内寻呼用户的成功率。

跟踪区寻呼成功率只分析寻呼范围小于等于单个TA的那些寻呼,寻呼范围大于单个TA的寻呼,不在统计分析范围之内。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F01

(1)MMEHF02

(2)MMEHF03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PagAtt._Ta

(1)MM.FirstPagingSucc._Ta

(2)MM.SecondPagingSucc._Ta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每跟踪区寻呼请求次数

(1)每跟踪区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2)每跟踪区二次寻呼响应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每跟踪区一次寻呼响应次数+每跟踪区二次寻呼响应次数)/每跟踪区寻呼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FirstPagingSucc._Ta+MM.SecondPagingSucc._Ta)/MM.PagAtt._Ta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注:

如果网络配置用户的TAList中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TA,则寻呼范围在一个跟踪区的可能性降低,跟踪寻呼成功率统计可能因为样本数过少而失去统计意义。

6.3一次寻呼成功率(EC0203)

▪a)指标名称:

一次寻呼成功率

▪b)业务需求:

一次寻呼成功率与寻呼成功率的对比,可以用来作为设置寻呼策略(是否开启二次寻呼,二次寻呼范围,使用IMSI还是S-TMSI、寻呼间隔等)的依据。

▪c)指标定义:

MME只发一次寻呼请求,成功寻呼至用户的比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F01

(1)MMEHF02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PagAtt

(1)MM.FirstPagingSucc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寻呼请求次数

(1)一次寻呼响应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一次寻呼响应次数/寻呼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FirstPagingSucc/MM.PagAtt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4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率(EC0204)

▪a)指标名称:

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率

▪b)业务需求:

切换成功率体现了用户在移动状态中的业务连续性。

由于X2接口切换早期过程MME不参与,因此MME统计出的切换成功率只包括切换完成阶段的路径更新过程,它可用于分析核心网网元(MME、SGW、PGW)对切换成功率的影响。

▪c)指标定义:

MME内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切换过程的完成阶段,路径更新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G01

(1)MMEHG02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HO.AttIntraMmeInterEnbX2

(1)HO.SuccIntraMmeInterEnbX2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MME内X2接口切换尝试数

(1)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MME内X2接口切换成功次数/MME内X2接口切换尝试数

▪h)英文映射算法:

HO.SuccIntraMmeInterEnbX2/HO.AttIntraMmeInterEnbX2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5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率(EC0205)

▪a)指标名称:

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率

▪b)业务需求:

切换成功率体现了用户在移动状态中的业务连续性。

▪c)指标定义:

MME内eNodeB之间通过S1接口切换过程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G03

(1)MMEHG04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HO.AttIntraMmeInterEnbS1

(1)HO.SuccIntraMmeInterEnbS1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MME内S1接口切换尝试次数

(1)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MME内S1接口切换成功次数/MME内S1接口切换尝试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HO.SuccIntraMmeInterEnbS1/HO.AttIntraMmeInterEnbS1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6MME间切换出成功率(EC0206)

▪a)指标名称:

MME间切换出成功率

▪b)业务需求:

切换成功率体现了用户在移动状态中的业务连续性。

▪c)指标定义:

系统内MME间切换出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G05

(1)MMEHG06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HO.AttOutInterMme

(1)HO.SuccOutInterMme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MME间切换出尝试次数

(1)MME间切换出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MME间切换出成功次数/MME间切换出尝试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HO.SuccOutInterMme/HO.AttOutInterMme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7MME间切换入成功率(EC0207)

▪a)指标名称:

MME间切换入成功率

▪b)业务需求:

切换成功率体现了用户在移动状态中的业务连续性。

MME间的切换入成功率可用于分析MME是否对入切换的成功率有影响。

▪c)指标定义:

系统内MME间切换入的成功率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G07

(1)MMEHG08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HO.AttIncInterMme

(1)HO.SuccIncInterMme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MME间切换入尝试次数

(1)MME间切换入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MME间切换入成功次数/MME间切换入尝试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HO.SuccIncInterMme/HO.AttIncInterMme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6.8跟踪区更新成功率(EC0208)

▪a)指标名称:

跟踪区更新成功率

▪b)业务需求:

跟踪区更新成功率体现了用户在LTE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时,保持附着状态、使用业务的能力。

不同类别(MME内、MME间、SGW内、SGW间)的跟踪区更新成功率的对比还可用于分析MME和SGW之间的配合上是否存在问题(如不同厂家的互通等)。

▪c)指标定义:

跟踪区更新成功与更新请求的比值

▪d)统计数据编码:

(0)MMEHE01

(1)MMEHE02

(2)MMEHE03(3)MMEHE04(4)MMEHE05(5)MMEHE06(6)MMEHE07(7)MMEHE08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0)MM.AttInterMmeInterSgwTau

(1)MM.SuccInterMmeInterSgwTau

(2)MM.AttInterMmeIntraSgwTau

(3)MM.SuccInterMmeIntraSgwTau

(4)MM.AttIntraMmeInterSgwTau

(5)MM.SuccIntraMmeInterSgwTau

(6)MM.AttIntraMmeIntraSgwTau

(7)MM.SuccIntraMmeIntraSgwTau

▪f)统计数据中文名称:

(0)MME间SGW间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1)MME间SGW间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2)MME间SGW内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3)MME间SGW内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4)MME内SGW间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5)MME内SGW间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6)MME内SGW内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7)MME内SGW内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

▪g)中文映射算法:

(MME间SGW间跟踪区更新成功个数+MME间SGW内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MME内SGW间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MME内SGW内跟踪区更新成功次数)/(MME间SGW间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MME间SGW内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MME内SGW间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MME内SGW内跟踪区更新请求次数)

▪h)英文映射算法:

(MM.SuccInterMmeInterSgwTau+MM.SuccInterMmeIntraSgwTau+MM.SuccIntraMmeInterSgwTau+MM.AttIntraMmeIntraSgwTau)/(MM.AttInterMmeInterSgwTau+MM.AttInterMmeIntraSgwTau+MM.AttIntraMmeInterSgwTau+MM.AttIntraMmeIntraSgwTau)

▪i)单位:

%

▪j)空间粒度:

MmeFunction

▪k)时间粒度:

15分钟

▪l)备注:

7MME其它指标

7.1MME平均负荷(EC0301)

▪a)指标名称:

MME平均负荷

▪b)业务需求:

维护人员用于了解设备的硬件处理负荷,它是判断系统是否需要扩容的辅助手段。

▪c)指标定义:

MME功能实体所在的网元的硬件处理负荷的抽样平均值

▪d)统计数据编码:

MMEHM01

▪e)统计数据英文名称:

EQPT.MeanMeLoad

▪f)统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