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64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x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大学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论文标准,面对论文不知从何下手,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篇1:

本文以南方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南方航空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环境,认为在我国航空市场开放后,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变,南方航空也将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本土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作强,必须坚定的实施品牌战略。

本文通过分析南方航空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并分析公司的品牌经营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竞争环境分析,提出自己对南航品牌战略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构想,认为南方航空应定位于大型综合性航空公司,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自身的强势品牌,并通过与国际航空联盟的强强联手,逐步推行全球化品牌战略,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跻身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的行列。

中国民航通过改革重组,南方航空作为三大航空集团之一雄踞华南,比起国外航空公司悠久的历史,刚刚完成重组的南方航空犹如新生。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我国入世以后,各个领域的发展步伐都呈加速度状态,随着航空市场的逐步开放,欧美的航空巨头们纷纷持强势品牌进驻中国市场,三大航空集团面对外航的市场蚕食均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企业只有适应竞争才不会被淘汰,南方航空惟有通过品牌战略实现自身强大,形成与之抗衡的强势品牌,才能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南方航空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中国民航刚刚经过改革重组,在三大航空集团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如何抢占先机,通过品牌战略奠定市场地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场营销学是这样定义品牌的:

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

(注1)品牌的价值体现为客户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持续信赖,对航空公司来说,就是顾客长期持久的重复选择该公司的航班。

品牌战略就是公司为建立强势品牌、创造品牌价值为目标的企业经营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对南方航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是企业抢占市场的利器从规模和运力上而言,南方航空总共拥有215架飞机,660多条航线,在国内位居榜首,占据中国民航大约1/3的资源,然而却没能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而基地临近的深圳航空公司,只有中国民航1/50的飞机数量,却占据了整个中国民航1/5的利润,令国内同行大跌眼镜。

除了深航大力压缩开支,其品牌推广的成功也是该公司利润的根本保证。

深航以绿色为主基调,企业整体形象简洁精致,符合深圳的城市风格高效简约,又针对深圳外地人较多的客源特征,以温馨为主旋律打出一系列服务品牌,让旅客在往返于家与深圳的途中仍然能感受到家的氛围,寒暑假期间针对无人陪伴儿童及学生旅客的增多,更是推出邻家姐姐般的服务,空乘人员以休闲装取代刻板的制服,使初次出门的孩子们倍觉亲切,家长的反应也非常好。

原本南方航空在深圳市场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深航找准切入点,已经反败为胜。

品牌战略的成功使旅客忠实的选择深航的班机,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可见品牌战略实施得当,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抢占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员工向心力品牌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CIS导入,其中视觉识别系统(VI),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视觉形象,而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和B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顾客和潜在顾客对公司的好感于促进销售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方航空属于服务性行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显得更为重要。

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塑造强势品牌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公众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员工有很大的优越感,员工以为南航工作而感到自豪,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员工的向心力和积极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业绩。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企业的品牌战略以企业整体战略为基础,也是企业的整体战略的核心,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的整体战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

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一个强势品牌是没有生命周期的,企业可以破产倒闭,而品牌可以永续。

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说,即使他在全世界的工厂全部被毁,只要品牌还在,立刻就可以恢复生产,世界各大银行家会争先恐后的为这一品牌提供贷款,这是无形资产远胜过有形资产的典型案例。

在9.11的阴影和非典的冲击下,美国10大航空公司中已有3家处于破产保护状态,1家即将申请破产保护,1家濒临破产边缘,剩下的赢家是美国西北和西南航空这样有着强势品牌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才真正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挺过了非典这一非常时期后,也应该居安思危,积蓄品牌优势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避免被吞并和被市场遗弃,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南方航空实施品牌战略的可行性分析行业特点分析航空公司的行业特点非常适合实施品牌战略,首先,航空公司属于服务业,更是一个国家的窗口行业,这一行业的水准不同程度的显示出国家的发达程度,很多时候成为国际友人对该国的第一印象,航空公司应该致力于让这个第一印象深刻而良好。

其次,航空公司有很多潜在的高端顾客,他们能为航空公司带来不菲的利润,这一部分顾客对服务的要求相对苛刻,南方航空应当针对这部分顾客塑造一个定位于豪华、尊贵的品牌,让顾客觉得选择这一品牌可以彰显身份,他们就会成为这一品牌的忠实顾客。

第三,航空业的重要属性是运输行业,其最主要的职能是把旅客从一个地方安全、快速的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这是绝大多数旅客购买飞机票而不是火车票的初始意愿,这部分旅客是航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经常乘坐飞机的商务旅客,他们所要求的就是安全、高效,航空公司可以针对这大部分旅客塑造一个以安全、正点、舒适、便利为内容的品牌,当品牌深入人心,自然会促进顾客的反复购买行为。

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实施成功的典范是新加坡航空公司。

新航天生的不利条件注定了国内市场的狭小,最盈利也最冒险的途径是发展为全球性的航空公司,它在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最残酷的竞争。

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不存在国内航线,所有的航线都是不可能独家经营的国际航线,价格战似乎在所难免。

而新航却因为坚定地实施了品牌战略而轻松的绕开了价格战的怪圈,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

在大部分航线上票价高过竞争对手,客座率也奇迹般的高过竞争对手,这在国内来说简直是神话。

很多越洋航线和环球航线的旅客选择新加坡作为亚洲的中转站,都是慕名而来为了体验新航备受赞誉的美妙旅程。

成功的品牌经营使新航这样先天不利的航空公司不但远离价格战的困扰,还获得丰厚的利润,相比之下南方航空各方面的先天条件比新航要优越很多,近来随着广州基地枢纽机场的逐步成型,南航配合以适当的品牌战略,未来或许会因为南航的强势品牌和广州的城市魅力,使广州成为南亚最热门的中转站。

根据品牌战略的适用性研究,品牌战略适合对品质和安全高度关注的行业,适合高消费、奢侈品行业,航空公司的安全与服务品质受到广泛关注,较其他交通工具来说属于奢侈品,并且设立舱位等级,属于非常适用品牌战略的行业。

国外的空中飞人们常说:

要安全正点和优质服务,一定要正确的选择航空公司。

可见航空公司在顾客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往往直接决定顾客的购买行为,如何将这个固有形象打造得更贴近顾客,是南方航空公司的当务之急,也就是实施品牌战略的目标。

目前国内航空市场上没有哪一家航空公司是大多数顾客的首选,正面临着重新洗牌。

市场规律和行业特点决定国内航空公司迟早要分出高下,三大航空集团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市场的优胜劣汰规则将会决定谁是赢家,南方航空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

南方航空实施品牌战略的竞争环境分析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国内的航空公司具有市场潜力巨大,开发不完全的巨大优势,并且强势品牌空缺,目前的经营环境恰恰是孕育强势品牌的摇篮,有着空前的良好机遇。

同时由于强敌林立,竞争环境不断恶化,要抓住这一机遇也是难上加难。

南方航空不仅要与国内同行拼抢市场,还要抵抗国外航空公司强势品牌的冲击,实施品牌战略可谓举步维艰。

三大航实力相当,均无品牌优势中国民航通过改革重组,三大航空集团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挂牌成立,三大航空集团的背景、实力和管理机制都大体相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大航空集团都脱胎于计划经济,仍然没有从计划经济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并长期实行军事化管理,在转为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遗留了很多弊病。

将民航企业与政府脱钩,不仅要求三大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要加速市场化进程,并将在市场的压力下逐步参与全球竞争。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三大航都从被动接受慢慢转为积极适应,然而机构庞大,体制陈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让大象跳舞,绝非易事。

中国民航总局借鉴国外民航的经验,要把民航企业做大作强,把三大航空集团作为中国民航的品牌向亚洲乃至全世界推广,并将这种品牌意识灌输给三大航空集团,希望三大航空集团积极争当中国民航的金字招牌。

民航总局每年都会进行民航工作评比和旅客话民航活动,从专业角度和旅客角度,三大航都战得基本不分胜负,各有高低。

目前阶段,总局的安全、服务等奖项基本是风水轮流转。

三大航轰轰烈烈的吸引人们的眼球,知名度空前的高,然而知名度决不等于顾客的忠诚度,大部分旅客认为三大航差不多,大同小异,选择航班大多数根据时段与票价,而不是根据航空公司来选择。

国航、东航、南航,对旅客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企业名称,绝不是品牌。

即使被标注了品牌价值,却忽略了市场是由顾客组成的,品牌没有根植到顾客心目中,这个品牌价值是空洞的。

到目前为止,三大航空集团在管理水平上没有拉开距离,在品牌经营方面也都没有明显优势,谁都没有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品牌,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机遇,南方航空应该争取抢在国内同行之前,培育出自己的强势品牌,从三足鼎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

陷入价格战,利润空间狭窄媒体上渲染得轰轰烈烈的机票折扣问题,一度是旅客与航空公司纷争的焦点。

由于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需求弹性很大,票价决定了大多数旅客的选择。

而根据某咨询公司的调查,有52%以上的旅客愿意为了更先进的机型和更优质的服务付出较高的票价,而在同等条件下,会选择较低的票价。

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人为了争取这52%顾客的潜在需求而努力,却纷纷以低折扣出售机票,陷入价格战的怪圈,固定成本的高昂导致利润空间狭窄,甚至负利润。

各航空公司都因为价格战苦不堪言,曾经联手制定折扣下限,然而没有多久,这样的联盟就不攻自破,至今为止,那些非独家经营的航线上,仍然纠缠于价格战,航空公司因为成本与收益的不平衡导致连年亏损。

价格战是航空公司的致命之痛,新航是通过品牌战略摆脱价格战的典范,是南方航空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应当及早通过品牌战略走出价格战的歧途。

地方小型航空公司以品牌优势成功占领部分市场相对于三大航空集团,地方小型航空公司在机队、运力等硬件方面处于弱势,为了谋求生存,只能在软件上狠下功夫。

海南航空公司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海南航的基地在海口和三亚,大部分去海南的旅客是为了度假。

海南航根据地域特点,进行企业整体形象设计,首先选用了用红、黄色为主色,深蓝色为底色的企业标识,标识本身极具视觉冲击力,绘于飞机尾翼,在停机坪中很是显眼,然后又以春夏秋冬为主题进行机身彩绘,海航的飞机始终是停机坪中最显眼的一架,旅客在候机室或者其他飞机上看到,会对海南航空公司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这种印象会导致向往和购买行为。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旅客第一次乘坐海航班机是因为想坐那些花飞机。

而当旅客真正购买了海航的机票,从登机直到航程结束,海航地面引导人员和空乘人员身着极具热带风情的服饰,服务过程热情有礼并独具特色,整个客舱洋溢着灿烂明媚的海岛风情,这一切留给旅客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整个航程轻松愉快、赏心悦目,旅客一定会把这种好心情与他人分享,不仅旅客本人会再购买,他身边的人也会受这种影响而购买海航的机票。

海南航空的特色服务在旅客中有口皆碑,根据民航总局的调查评比,其服务品质在旅客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胜过三大航空集团而夺魁。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篇2摘要: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收入;性别作为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收入性别差异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主要用三种方法度量收入性别差异的大小,一是直接计算男女的水平收入差异,即女性平均工资与男性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二是利用工资方程,测算控制其它变量之后的性别效应,即在收入方程中加入性别虚拟变量,并估计该变量在收入方程中的系数大小;三是通过收入分解,估算不能被工资方程所解释的性别收入差异部分,并计算该部分占总差异的比例,其中不可解释部分即为经济学文献中所说的性别工资歧视。

学者们普遍发现收入水平较低是非正规就业的典型特征之一,一个普遍现象是女性的收入水平要低于男性,这种收入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职业隔离等。

本文通过控制其它变量以判别性别效应,并利用收入分解来说明非正规就业中男女之间的收入差异及原因。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CHNS)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的数据,并只考虑城市调查点。

根据ILO(2002)关于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及数据所能提供的识别指标,本文将有雇工的个体经营者、无雇工的个体经营者、临时工、领取工资的家庭工人、无报酬的家庭帮工等定义为非正规就业者,将长期工、合同工定义为正规就业者。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城镇非正规就业,对于无雇工的个体经营者所包括的农民工部分予以剔除。

一、非正规就业中收入的性别差异分析1.非正规就业中的总体收入性别差异。

根据CHNS数据,表1列出了1997至2009年中国城镇非正规(正规)就业者按性别划分的工资水平。

1997年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平均收入为43666元,2009年上升到137819元,但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始终低于男性非正规就业者,而且男女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如果把女性收入看作1,1997年非正规就业中的男女性别收入比是120,而到2009年这一比例为129。

表1中还列出了正规就业男女的月工资收入,从另一层次说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收入水平低下,而且非正规就业者平均月工资低于正规就业者,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异在逐渐扩大。

1997年正规就业者的平均工资是非正规就业者平均工资的109倍,这一比例到2009年上升至162倍。

当按性别、非正规就业把就业人口分为四类时,可以明显看到正规就业男性处于收入的最高端,其次是正规就业女性收入,而非正规就业女性处于收入的最底端(见图1)。

2.在非正规就业职业的内部存在收入性别差异。

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平均收入要比男性低,但收入水平与职业分布可能有很大关系。

由于非正规就业存在的职业性别隔离,使得男女之间存在明显收入差异,而且即使在职业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收入性别差异。

表2列出了利用CHNS数据得到的部分职业(技术人员、非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明显看到即使在同一职业内部,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性别差异也较大。

在职业内部存在的性别收入差异,除了职位分层或和角色分工影响外,还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使得不同性别在工资或报酬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工资水平数据来源:

作者根据1997-2009CHNS数据计算而来3非正规就业类型内部存在性别收入差异。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非正规就业框架图,可以把非正规就业按类型划分为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家庭帮工,表3列出了按非正规就业类型划分的女(男)性收入水平,不难发现女性的收入无论是在哪类非正规就业类型中都比男性收入低;对于非正规就业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雇主的收入都是最高的,其次是个体经营者,收入最低的是领取工资的工人家庭。

由于女性从事雇主的比例低,从事家庭工作的比例高,女性总体的平均收入较低。

不同非正规就业类型、职业内部的收入性别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男女劳动技能、付出的劳动时间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劳动市场价值,从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

但以上这些数据仍旧表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的工作给女性带来的经济收入低于男性,从而在总体上会使女性的经济地位低于男性。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程度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她们收入偏低是性别隔离现象造成的,由于非正规就业领域缺乏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更可能产生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性别歧视。

数据来源:

作者根据1997-2009CHNS数据计算而来。

二、工资方程的性别效应分析男女非正规就业者平均收入之间的差异并非都是性别因素所引起的,如男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上的差异会在工资水平上显现出来。

由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男性,这就会出现女性平均工资水平低于男性的现象。

此外,非正规就业存在的职业、行业性别隔离,会导致女性聚集于收入较低的职业。

为了把性别因素的作用与其他因素的作用分离开,更准确地测量非正规就业存在的收入性别差异,及收入分配的性别不平等程度,本文采用Mincer工资方程,并加入了性别虚拟变量,其中男性为0,女性为1;同时保留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教育、工作经验、职业及其他相关变量。

此时工资方程性别系数的大小和统计显著性表明,在所有控制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男女非正规就业者是否仍旧存在收入差距。

在估计工资方程的时候,可能会存在样本自选择性的问题。

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自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会导致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结果的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

因此,此处采用勃根纳尔等人(Bourguignonetal,2001)的方法(简称BGF方法),对工资方程中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差进行了纠正。

表4列出了加入性别虚拟变量,并考虑自选择偏差后非正规就业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

在回归结果中选择项(m1,m2)表明相比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BGF方法是非正规就业工资方程合适的估计方法,即确实存在样本选择性。

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

1997年女性月工资比男性低116%,2009年非正规就业男女的收入差距为172%。

这表明即使在对男女人力资本差异、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职业性别分割等因素加以控制后,男女非正规就业者之间仍旧存在加大收入差异现象。

此外,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但这种趋势逐渐放缓。

此处工资方程显示的收入性别差异要比全文描述的男女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水平收入差异小,这表明男女的教育水平、经验水平、职业等因素解释了非正规就业者的性别收入差异的一部分。

三、非正规就业中的收入性别差异分解既然非正规就业中存在工资的性别差异,其中有来自人力资本差异的贡献,也存在着纯粹的歧视因素。

工资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力资本或歧视造成的?

本节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目前,研究中国非正规就业中工资性别差距的文献比较少,尤其是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利用BGF方法纠正样本选择偏差估计工资方程的基础上,对性别收入差异进行分解,采用Neumark收入分解方法以考虑指数基准问题。

表5给出了利用Neumark方法得到的收入性别差异分解结果,此处仍旧使用CHNS1996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非正规就业工资性别差距变化的动态趋势。

表中第二行表示的是非正规就业男女收入的对数差,这个数值逐年增大表明男女的平均收入水平差异在逐渐扩大。

将男女收入的对数差看作100,将收入水平差异分解为由特征差异所解释部分(表中第三行),与由系数差异所带来的不可解释部分(表中最后一行),括号内数值表示各个部分占性别收入对数差的百分比。

通过表5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非正规就业性别工资差异可解释部分所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这表明男女就业者之间的月工资收入差异,一大部分可以由就业者的个人人力资本禀赋程度和个人及家庭特征等因素所解释。

非正规就业者性别工资差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政府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提升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抑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就业差异和工资差异的持续扩大。

特别是随着教育回报率不断提高,教育对个体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大(对女性尤为明显)。

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工作经验,是男女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这表明加强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在岗培训,有助于降低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收入差异。

另外,男女非正规就业者职业分布的不同会对男女收入差异带来影响,户口、婚姻、家庭特征不同也会对男女收入差异带来影响。

由于回归系数差别所造成的不可解释部分的贡献常被视为歧视程度,说明同等条件下女性在非正规就业受到与男性不同的对待,这表明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非正规就业内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尽管这种歧视随着时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因此,要缩小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差异,既要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程度,也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在非正规就业内部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力。

虽然在上述分析中考虑了职业分布对男女非正规就业者收入差异的影响,但由于受到样本容量的限制,此处没有考虑职业选择对收入性别差异的影响。

女性的人力资本储蓄水平、生理条件、行业与职业类型的偏好等,使得女性与男性分布在不同的职业、行业之中,特别是对女性的歧视等因素会使男女明显地分布于不同的行业、职业之中,职业内歧视较之职业间歧视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更大,但这一结论是否对非正规就业人群依旧成立,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收入是衡量劳动力市场机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非正规就业存在的收入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为:

第一,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处于劳动力市场的最低端,无论是在非正规就业中不同的职业、就业类型中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收入差异。

第二,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非正规就业者。

非正规就业的性别收入差距有增加的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在逐渐放缓。

第三,教育、经验等特征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

但是,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尽管这种影响有逐步减小的趋势。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篇3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以上海为首个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一年多来,其减税减负效果明显,但是“营改增”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背景、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来阐述“营改增”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以对试点政策的完善提供专业支持。

论文关键词:

营业税,增值税,改革一、营改增的必要性增值税按“全链条、全覆盖、全抵扣”原则实行,营业税则存在“全额征收,抵扣中断,重复征税”的问题,加上增值税的税基不够宽广,两税分立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内,而营业税按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导致重复征税很严重,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税负。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是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从交通运输业角度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S=0.0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3%)*3%=0.029S的增值税,税负降低了0.1%。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