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931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语文版

5鲁迅自传

积累运用

1.请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

pánghuáng()shuāi()败chóu()办

nà()喊

2.你能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吗?

(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2)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3)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4)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B.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C.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D.《鲁迅自传》选自《鲁迅全集》第八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修改病句。

(1)鲁迅的籍贯是浙江省绍兴县人。

(2)王林的年龄恰好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5.《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书共辑入10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

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的是哪篇文章?

(2)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不超过20字)

6.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鲁迅的艺术世界:

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社会各界人士约两百余人出席参加开幕仪式。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其时我是十八岁……这时我是二十九岁”,回答后面题目。

7.“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一句中“广大的运动”指的是什么?

8.文中“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一句中“决意”有什么表达作用?

 

9.鲁迅弃学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请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10.从上文看鲁迅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

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

 

11.下面的一段材料选自鲁迅的《呐喊》,它对应于选文中所讲到的哪一件事?

你从中看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类文阅读

沈从文自传(节选)

①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

我从小到四岁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

四岁时母亲一面教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经常用草药蒸鸡肝当饭。

②六岁时我已单独上了私塾。

如一般风气,凡是老塾师在私塾中给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样也得到了一份。

但初上学时,我因为在家中已认字不少,记忆力从小又似乎特别好,故比较其余小孩,可谓十分幸运。

第二年后换了一个私塾,在这私塾中我跟从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塾师的方法,逃避那些书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

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

我间或逃学,且一再说谎,掩饰我逃学应受的处罚。

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③我爸爸平时本极爱我,我曾经有一时还做过我那一家的中心人物。

可是当他发现了我成天从塾中逃出到太阳底下同一群小流氓游荡,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这颗小小的心,且不能禁止我狡猾的说谎时,我的行为实在伤了这个军人的心。

④我有了外面的自由,对于家中的爱护反觉处处受了牵制,因此家中人疏忽了我的生活时,反而似乎使我方便了好些。

领导我逃出学塾,尽我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这人是我一个张姓表哥。

他开始带我到他家中橘柚园中去玩,到城外山上去玩,到各种野孩子堆里去玩,到水边去玩。

他教我说谎,用一种谎话对付家中,又用另一种谎话对付学塾,引诱我跟他各处跑去。

即或不逃学,学塾为了担心学童下河洗澡,每到中午散学时,照例必在每人左手心中用朱笔写一大字,我们还依然能够一手高举,把身体泡到河水中玩个半天,这方法也亏那表哥想得出来。

⑤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我最初与水接近,便是那荒唐表哥领带的。

⑥现在说来,我在做孩子的时代,原本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

我并不愚蠢。

当时在一班表兄弟中和弟兄中,似乎只有我那个哥哥比我聪明,我却比其他一切孩子懂事。

但自从那表哥教会我逃学后,我便成为毫不自重的人了。

在各样教训各样方法管束下,我不欢喜读书的性情,从塾师方面,从家庭方面,从亲戚方面,莫不对于我感觉得无多希望。

我的长处到那时只是种种的说谎。

我非从学塾逃到外面空气下不可,逃学过后又得逃避处罚。

我最先所学,同时拿来致用的,也就是根据各种经验来制作各种谎话。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似乎就只这样一个原因,我在学塾中,逃学记录点数,在当时便比任何一人都高。

12.选文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回忆了作者儿时的什么事?

 

13.第④段中“这方法也亏那表哥想得出来”中的“这方法”具体指什么?

14.阅读第②段,说说“我”从私塾逃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1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沈从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城西初中班别:

15组别:

姓名: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n()佩慷kǎi()dòng()吓xùn()服

把bǐng()晓yù()shàn()

宿sǒng()听分qí()怒不可è()

2.辨析下面形近字并注音组词。

躁_____()概_____()磕_____()

燥_____()慨_____()瞌_____()

澡_____()溉_____()嗑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从小一副温顺驯服的模样,叫大人想不爱都不行。

B.他的文章通篇引经据典,老师读了一遍又一遍,简直是爱不释手。

C.李贝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每次一进书店就如饥似渴地扑进书堆,读得天昏地暗。

D.深秋时分,放眼望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连地上的小草也枯了,这真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啊!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

B.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或《四书》里别的篇章。

C.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D.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

“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5.下面这段文字有一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帮助改正。

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果戈理说,书是嘹望世界的窗口。

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于时间汪洋中的灯塔。

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但是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读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收获却不多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去感悟。

(1)改错别字: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国籍)记者、作家。

(2)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文体),按照__________顺序,叙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些精彩片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毛泽东形象。

7.湘潭市旅游局倾心打造了一批以“毛泽东成长之路”旅游精品线路为主的省、市重点旅游建设项目。

这批旅游线路是以韶山毛泽东故居、南岸、毛泽东纪念园、韶峰、滴水洞、韶山大坪乡、湘乡涟水河、东山书院、东台山、湘潭市宽裕米行、窑湾古码头等留下毛泽东求学、革命足迹的地方为重要景点,串起一条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的红色旅游路线。

请你为这条旅游路线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8.认真阅读下面一幅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1)给该漫画拟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漫画描述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此画,你的感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完成下面的题目。

9.选段记叙了少年毛泽东经历的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0.以上记叙的几件事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11.毛泽东为什么钦佩“激进派”教师?

这说明了什么?

 

1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

“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

城里有的是。

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

 

13.毛泽东与他的同学对造反的饥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类文阅读

周恩来的少年时代

周恩来,字翔宇,别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江苏淮安。

淮安这个地方,文化发达,经济繁华,既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又有鸦片战争中抗英英雄关天培的祠堂。

周恩来“少游江淮,纵览名胜”,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上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他小时候读章太炎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

他曾在林则徐写给关天培词的挽联前默默哀悼。

后来,1939年周恩来回绍兴,谈到团结抗战时,还谈到祠前的对联,勉励大家勿忘关天培的气节。

周恩来的母亲万氏,精明强干,周恩来从小就耳濡目染。

他在不满一周岁时过继给了叔父。

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诗词,和南宋梁红玉在淮安抗击金兵,西汉时淮安名将韩信乞食漂母到建立汉业;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熏陶着他幼小的心灵。

他的乳母蒋氏,使他懂得劳动人民的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