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270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x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以下关于?

康熙字典?

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

字典考证?

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  〕

A?

经传释词?

B?

词诠?

C?

助字辨略?

D?

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  〕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以下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D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以下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    〕

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6、以下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以下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缺乏。

8、“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开展的是-----------〔   D   〕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D    〕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

说文解字?

作者是东汉_许慎__。

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

诗词曲语辞汇释?

由近人X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区分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

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

由意义一样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

〔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屡次〕

3、君假设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放松警觉〕

5、假设舍X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拜访〕

9、师进次于陉。

〔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足〕

12、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通“馈〞赠送,窥探〕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于三子者之撰。

〞〔站起来,才干〕

15、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

17、世以鲍焦无沉着而死者,皆非也。

〔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局部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拟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总分值,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六、指出以下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

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

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药: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

3、假设亡X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假设弗与,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剑:

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以下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认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那么得食。

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那么莫之继也。

宾语前置句,否认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

〔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认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

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

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

〞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

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也,地,狄,奴,廷,奴。

令,令,曰:

“立,齐,国‘儋,氏,王。

〞王,市。

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

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着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

“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

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

〞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试题〔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

二、填空〔每空1分〕1、许慎、文字学、93532、X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4、字形、手拾5、勉励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

由意义一样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的意义即可〕

1、成熟2、屡次3、安抚4、放松警觉5、外交使节6、咨询,征求意见7、劳苦8、拜访9、临时驻扎10、向后退11、足12、犯错误13、通“馈〞,赠送、窥探14、站起来、才干15、走向,接近16、遭受17、胸襟宽大18、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局部后加上代词“者〞。

2、〔1〕表比喻;〔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那么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拟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总分值,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六、指出以下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指明活用的词、说明活用情况、活用的意义是三个得分点,全答对得总分值,答出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也得1分〕1、端:

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   章甫:

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

2、药: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6、剑:

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以下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

1、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

2、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

3、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认句中。

4、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宾语前置句,否认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指明词性1分,说明语法意义或译出1分〕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认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10分,意译即可〕也,地,狄,奴,廷,奴。

令,令,曰:

“立,齐,国‘儋,氏,王。

〞王,市。

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

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着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

“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

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

〞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

史记?

卷94,?

田儋列传?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以下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A信武果B取尖安C从休亡D朝高回

2、以下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A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以下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A肖B服C期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字义一样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A阙掘咏詠B沽酤预豫C賸剩笋筍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A引申义B本义C假借义D比喻义

6、以下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绵词都很活泼。

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

〕的是〔D〕A恭敬B动静C恐惧D逶迤

7、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

在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聚合。

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

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

的是〔A〕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

方言?

的作者是〔D〕A王念孙B许慎C段玉裁D扬雄

9、以下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A假设弗与,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

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以下属于双宾语的是〔B〕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

C姜氏何厌之有?

DX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1、B;2、C;3、A;4、C;5、B;6、D;7、A;8、D;9、D;10、B

二、填空题〔1ⅹ15〕

1、?

说文解字?

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540〕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形符〕来识别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衬托象物〕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根本原那么是〔同音替代〕。

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衬托显物;8、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于予與何诛?

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8、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二〕指出以下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3、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

试举例加以说明。

〔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那么已一飞冲天不鸣那么已一鸣惊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X御郤克,X丘缓为右。

齐侯曰:

“〔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2〕不介马而驰之。

〔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

“余病矣!

〞X侯曰:

“〔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

〞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试题〔2〕参考答案

一、1、B;2、C;3、A;4、C;5、B;6、D;7、A;8、D;9、D;10、B答错1个扣1分,多项选择、错选均不给分。

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衬托显物;8、同音替代。

答错1个扣1分。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去。

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前置。

〔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语,前置。

〔2分〕

4、迷,使动用法,使……迷乱。

〔2分〕5、重,意动用法,以……为重。

〔2分〕

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3分〕2、四体二用:

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

〔3分〕3、词的引申义:

在本义的根底上开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

〔3分〕4、同源词:

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3分〕

五、1、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①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方“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方“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

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③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方“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

每点各2分。

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一样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

〔2分〕如“辨〞和“辩〞。

〔举例各占1分〕

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那么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那么。

〔1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

〔2分〕〔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局部。

〔2分〕〔3〕把篆文里一样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2分〕〔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一样的偏旁。

〔2分〕〔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2分〕

六、〔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那么已,一飞冲天;不鸣那么已,一鸣惊人。

〞每错1处扣0.5分

〔二〕①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

②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

③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

④从一开场交战,箭就射进我的手和肘。

⑤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

每句翻译各2分。

古代汉语试题〔3〕

一、填空(22%):

1、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说、〔〕说、〔〕说。

2、〔〕和〔〕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

3、六书中,〔〕、〔〕、〔〕、〔〕是造字法,〔〕、〔〕是用字法。

4、〔〕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

(1)词义扩大;

(2)词义〔〕;(3)词义〔〕;(4)词义〔〕。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式和〔〕式。

7、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字式、〔〕字式、〔〕字式。

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

二、用六书分析以下汉字的构造〔10%〕:

1豕2字3荆4刃5牧6闽7车8豫9本10集

三、指出以下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6%):

1、姜氏欲之,焉辟害?

2、公赐之食,食舍肉。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四、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君假设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

5、多行不义,必自斃。

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

五、说明以下句子中的词类活用(6%)

1、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2、甘其食,美其服。

3、范增数目项王。

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六、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20%)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姜氏何厌之有?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宋人有酤酒者。

5、王忿然作色。

6、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

7、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

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9、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10、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11、大叔完聚……将袭X,夫人将启之。

12、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13、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还,次于召陵。

1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15、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16、有鸟焉,其名为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七、、简答题〔6%〕:

1、探求本义的方法?

2、判断句活用的三种情况?

八、标点并翻译(16%):

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

汉书·致都传?

试题〔3〕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结绳八卦仓颉造字2、记号图画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古隶5、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演变6、链条辐射7、“为〞“见〞“被〞{或“於〞〔于〕、“见〞、“为〞8、“是〞“之〞每空1分

二、用六书分析汉字的构造:

1、象形:

象猪形。

2、会意:

从从子。

3、形声:

从刑声。

4、指事:

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4、会意:

从攴从牛。

6、形声:

从虫门声。

7、象形:

象车形。

8、形声:

从象予声。

9、指事:

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会意:

从雥〔省〕从木。

每题1分

三、古今字:

1、辟避2、舍捨3、共供5、闲娴5、县悬6、反返

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

1、城墙本义2、安抚引申义3、官职引申义4、源头本义5、倒台引申义6、水边本义7、兵器本义

五、词类活用:

1、小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甘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目名作动4、船名作状

六、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啎、逆2、满足3、钱财4、卖5、脸色,特指怒色6、渐渐7、尽8、勉励9、带汁的肉食10、边疆11、开门12、优美13、到……去临时驻扎14、城墙护城河15、土神、谷神,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