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16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

山东省德州市2017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圈,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住;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乙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A.29米B.59米C.61米D.79米

2.图示区域内,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合理的区位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B2.A

【解析】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分析,乙地黄土表面高度840-860米,底面高度800-820米,根据高差计算,最大厚度不超过60米,最小厚度大于0米,所以厚度最大值是60米以下的数字最大值,结合选项选B。

2.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要考虑沟谷,陡坡因素的影响。

读图,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密度分析,丙处是山谷底部,乙、丁处等高线密集,位于谷内的陡坡上,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不适合新农村建设,B、C、D错。

甲地为山脊,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小,是新村建设的合适地点,选A。

【名师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2017年7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l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德国汉堡(53°33'N,10°E)举行,会期两天。

此时汉堡实行夏令时(即将时间拔快1小时)。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峰会开始时

A.撒丁岛烈日当空B.白令海峡朝霞满天

C.曼德海峡夕阳西下D.台湾岛夜色深沉

4.会议期间

A.悉尼日出东南日落西北B.汉堡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

C.上海地物正午日影渐短D.摩尔曼斯克白昼时间比汉堡长

【答案】3.A4.D

【解析】

3.峰会开始时为汉堡即东一区时间7月7日13时,此时,撒丁岛刚过正午,烈日当空;白令海峡夜色深沉;曼德海峡(东三区)此时15时,正是下午时光;台湾岛20点左右,此时为夏季,刚刚日落,选A。

4.会议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悉尼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京比汉堡距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大;直射点向南移动,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则上海地物正午日影渐长;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摩尔曼斯克比汉堡纬度高,昼更长据此选D。

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下囤)(注:

①图中“”表示风向。

②风速与风级的关系:

5级8-10.7m/s,10级24.5-28.4m/s)。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此天气系统

A.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风冻害

B.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C.多形成在赤道地区的暖洋面上

D.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6.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东南向西北D.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5.B6.C

【解析】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1)根据过境前后风速变化中有特殊静风点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2)根据台风过境前后风向的变化可知台风的运行路径。

5.C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从10点到18点左右,风速由10m/s以下迅速增大到接近40m/s,远超过10级;到22点风速降为0m/s,2小时后风速又急剧增大到40m/s左右,然后又降低;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明显是台风(飓风)过境时的风速、风向变化,22点时风速为0,是台风眼过境;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故B选项正确。

台风(飓风)生成在北纬10°多的海洋上,不可能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因为沿赤道运动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不偏转就不会形成气旋(台风、飓风),故A选项错误;B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D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

6.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选项正确。

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

读“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城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7.该流域地表蒸散年内的变化是

A.林地土壤蒸散大,草地蒸散小B.冬季植被蒸散大,夏季植被蒸散小

C.夜间蒸散较大,白天蒸散较小D.植被生长期蒸散大,休眠期蒸散小

8.该流域内8月份草地土壤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阴雨天气多B.海拔比较高C.纬度比较低D.径流量较大

【答案】7.D8.A

【解析】

7.读图可知,该流域一年内地表蒸散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林地蒸散小于草本植被(草地)蒸散;植被生长期内(4-10月份)蒸散大,休眠期内(11月一次年3月份)蒸散小;夏季植被蒸散大于冬季植被蒸散;白天气温高,蒸发旺盛,故白天植被蒸散大于夜间植被蒸散,选D。

8.读图可知,该流域8月份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导致草地土壤在8月份蒸散相对较低。

左图为浙江汪郎山丹霞地貌,山峰陡峭,红色岩层水平清晰。

右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和土壤(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属于

A.甲B.丙C.丁D.戊

10.右图中

A.①与江郎山岩石形成有关B.②过程须在地表才能进行

C.③过程不可能形成沉积物D.④示意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9.A10.A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9.根据地壳的物质循环判断:

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岩浆;江郎山的红色岩层水平清晰,说明其是沉积岩,选A。

10.结合上题江郎山岩石为沉积岩,是外力形成的,A对;②过程为重融再生,物质将回到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软流层分布在莫霍面以下的地幔,故B错误;③过程形成的岩浆岩也可以形成沉积物,C错,据此选A。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西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辽河平原C.渭河平原D.江南丘陵

12.造成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气候特征的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

1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比重增大

【答案】11.D12.D13.B

【解析】

11.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B。

12.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故选D。

13.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水率下降,BC错误;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正确;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变薄,A错误。

故选D。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舍有硫磺粉的石灰水)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某市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涂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速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②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③吸收声波,消除噪音④杀菌、杀虫、防病虫害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B.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答案】14.C15.A

【解析】

14.行道树涂白不能吸收声波,也不能消除噪音,③错,据此选C。

15.树木涂白,可以使得使得白天增大反射率,使树干获得热量不多,晚上获得热量少,从而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A对;树木涂白使获热减少,使树木萌芽和开花延迟;对地面长波辐射无影响;冻害发生是天气现象,涂白与此关系不大。

英国平均房价在1995年至2013年期间上涨了将近290%。

研究发现,房价每上涨10%,英国的租房族、有房族与总体新生儿的出生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如下表所示。

英国房价上涨使很多租房族开始在部外寻找新住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代表有房族、租房族和总体人群的数码依次是

A.①②②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17.除房价之外,租房族在郊外寻找新住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交通设施C.就业机会D.气候条件

【答案】16.C17.B

【解析】试题考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16.总体人群新生儿出生率变化应为平均水平,为③;由材料“英国房价上涨使很多租房族开始在郊外寻找新住处”可推测出,房价上涨引起房租上涨,租房族经济紧张,出生率下降,为①,A正确。

17.租房族一般在市区工作,在郊外寻找新住处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是交通设施完善,B正确;租房族在郊外寻找新住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不会考虑自然环境是否优美;市区的工业机会比郊外多,市区和郊外气候条件差别不大。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A周边部分区域,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i-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读“雄安新区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与深圳特区建立初期相比,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最突出的优势

A.气候适宜,环境优美B.地形平坦,地价较低

C.交通便捷,航运发达D.建设起点、标准较高

19.雄安新区的建设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影响有

①改善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②改善京津冀地区城市等级体系

③缓解北京城区“大城市病”④促进河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8.D19.D

【解析】

18.深圳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北雄安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地都雨热同期,雄安新区在气候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A错误;深圳建设初期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经济较为落后,地价也较低,现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土地价格也较低,但是这并不是雄安新区突出的优势,B错误;交通便捷,航运发达的为深圳特区,C错误;深圳特区最初发展的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雄安新区重点发展创新、智能和生态产业,建设起点、标准较高,D正确。

故答案选D项。

19.本题主要考查雄安新区建设的意义。

建设雄安新区能够发挥“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功能,能够缓解北京、天津的大城市病,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