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119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朦胧《田氏宗谱》上编681年至1922年参考资料

田氏宗谱上编原谱

公元六八一年——一九二二年

唐高宗开耀(辛巳)元年——民国十一年

公元一九九八年仲春月复制

插图一:

断塔晴霞——朦胧十景之一

朦胧古塔近影为成摄

古塔简介(录自阜宁县志)在治西南朦胧镇净慧寺前,寺为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〇年)建,塔当同时兴建。

相传塔下有井,昔有王者避兵井中,适蜘蛛网井口,得免于难,乃为塔覆之,然不可考矣。

插图二:

萧寺晨钟——朦胧十景之一

田氏家庵——朦胧三官殿图作群绘

插图三:

祠堂全图

插图四:

迁姑苏第一世祖游岩公遗像

赞曰

公之隐居箕山泰山公之道貌鹤发童颜

膏肓泉石超出尘寰烟霞自乐名利无关

插图五:

迁姑苏第九世祖智者公遗像

赞曰

智者此名不愧此称天资颖悟性质聪明

诗书立志笔墨居心美于字赋工于诗文

才通万卷学富五经谦谦君子矫矫不群

插图六:

迁姑苏第十七世祖化雅公遗像

赞曰

化雅生平勇志太甚韬略胸罗惜未重任

遇敌多功见放被谮意传子孙难得庇荫

插图七:

迁淮(朦胧)第一世祖慕孔公遗像

赞曰

钦佩慕孔兮辞职称贤由苏迁淮兮一线相延

择仁而处兮戛粮河边无志行伍兮广种福田

贻谋惟善兮世泽绵绵

插图八:

迁淮(朦胧)第二世祖鹏万公遗像

赞曰

鹏万传定子孙昌盛能修其身克养其性

度己以绳与物无竞乐道躬耕居易诶命

兼以孝友施于有政我赞以词人之彦圣

插图九:

迁淮(朦胧)第二世祖晋堂公遗像

赞曰

晋堂公多才兮学富无车老而弥笃兮人愧不如

烟霞遗风兮湖村隐居无志功名兮闭门著书

美哉遗训兮六经之余

插图十:

晋堂公之家训

耕也养身读也明理

农恒为农士恒为士

庸德庸言大纲大纪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衣无求鲜食无求旨

和以待人正以处己

为善去恶有进无止

子子孙孙永绥福祉

插图十一:

荆花永茂雁门长存

十九世孙宗匡拜题

插图十二:

续新谱承前传老谱追本溯源启后

第十九世裔孙云飞氏宗龙题

插图十三:

扬我祖宗美德爱我射水中华

第二十世裔孙八五龄作山题

插图十四: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裔孙海程题

编写说明

一、本谱是原谱和新谱的合订本,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为1922年(民国十一年)前的豫从氏原谱(即老谱);下编为1996年(丙子)续编的新谱。

原谱是新谱的基础,新谱是原谱的延续,两编合一,便成为一本完整的总谱。

二、本谱从始祖游岩公起,由三原迁苏州徙朦胧而来,已相传四十三代;自唐高宗年间到今天,已上下一千三百余年矣。

此谱乃我田氏一部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昭穆有序、脉络分明的家族发展史,资料非常宝贵。

三、原谱中的所列纲目,如谱叙、世系、谱记(考实)、阙疑说、遗像、家训和世序字排等,都基本保持原谱(手抄本)内容,只是根据纂要条章“对于先人实事,前所缺略者,则当补之,前所讹者,亦宜正之”的精神,略加修正、补充和注释,并将竖写本改为横排版而已。

原先加载先人名讳后面的公字,也删繁就简、少用或不用。

在原谱中增加朦胧古塔(近影)和田氏宗祠、田氏家庵(三官殿)的字样,以反映我田氏发祥地——古镇朦胧的历史旧貌。

四、谱中所载的生卒年月日,民国以前以各个朝代的年号、干支纪年;民国以后以公元纪年;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农历纪月、日。

五、新谱从姑苏相传总第三十四世即朦胧第十七世”观“字班向下续起,上与原谱第十六世”本“字班衔接,仍按原来四大门头、分别编号登记,最后汇成总谱。

因此,凡查阅新谱者,必须先从本门头支系第十七世祖(”观“字班或与”观“字同辈)的编号、由上而下、一代一代按照同一编号进行查阅,便能一目了然。

新谱登记截止时间基本为1997年二月六日,即农历丙子年除夕。

六、新谱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生男生女都是后代。

男入谱、女也入谱。

新谱中一律书名不书公。

凡从原籍外迁者,或已查明落籍外地者,在其世系或谱记(名行)后面详细住址,以便今后考查、联系。

七、由于宗谱长期未修,在本氏族中已经出现失联失考、脱节断线问题,给修谱采访登记工作带来莫大困难,因而资料搜集有多有少,记录有详有略,此乃客观形成,并非修谱人着意为之也。

八、对于失考待查世系,已知门、房者,则按原门房进行登记;不知门房者,则登记于谱后。

待查明后,下次修谱时再重新联接。

在收族归宗的同时,对某些支系的家谱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实,根据真实资料误者正之,缺者补之,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

九、新谱资料来自各门(包括分支)修谱小组,经过多次上下、核对、校正,几经修改,几易其稿,并由各组签名盖章而后才正式编纂定稿付梓。

一、谱叙

1、田氏宗谱原叙

传家不可以无法,立法莫先于叙谱。

谱叙而后散者聚、疏者亲,穆穆雍雍,伦序乃以不紊。

吾田氏散处朦胧,相传来自姑苏,支派已分,四门昭穆,现列十世,未有谱系。

自高、曾而上,无以溯徽音,由堂、从而外,莫能辨自出。

世代渐远而情义日疏,后期之人,将秦越相视,族叔鸣佩有惧心焉。

甲午公祭,偕族兄国持、敬周、益学、堂兄梦五、与二兄趾仁,皆命景作谱。

景曰:

此义举也,此重任也。

昔景父与叔,曾以为责大兄赓南公。

兄缘始祖以下,世系无考,卒未成两大人志。

景也何知,敢妄纂叙。

族叔与诸兄强之再四,景于是访诸四门,求其可考者集而叙之,以成是谱。

并列款则数事,使后世以后所遵循。

虽未能上溯本源,犹得以下联涣散。

幸我宗人正其讹舛,补其缺略,详明而后更定之。

其为同宗利也大矣!

景日望之。

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季春月裔孙景麟豫从氏谨识

译文:

传承家业不可以没有规矩,设立家规最好不过撰写家谱。

家谱修好了才能实现失散的族人集聚在一起、疏远的家人亲密起来,和睦和谐,伦理次序才会不会紊乱。

我们田氏人家散居于盐城阜宁古镇朦胧,相传祖先来自苏州,支脉已逐渐蔓开,所分的四门宗族,现已有十代,但是没有相关的谱系记录。

在高祖、曾祖之前,无法追溯到先人的美德故事,堂房亲戚的关系,也不能有所辨识。

随着时间代数的推移,宗族间的情义逐渐疏远,将来的后代,甚至可能产生如同古时秦越两国仇恨般的关系,因此,族叔西滩长门第十二代的田绍球(字鸣佩)就十分惧怕此情况的发生。

乾隆甲午年即公元1774年家族集体祭祀的时候,族兄田国持、田敬周、田益学,堂兄田石麟(字梦五),二哥田振麟(字趾仁),都委托我来做撰谱的事情。

我认为这件事件是非常崇高的事情,也是非常重大的责任。

我的父亲与叔叔,也曾把这件事情委托大哥田祥麟(字赓南)。

我大哥因为始祖之后,找不到任何世系传承的资料,所以不能完成前辈予以的重任。

我也知道这个情况,不敢轻易承担这个家谱的事情。

在族叔和诸多兄弟们的一再要求之下,我所以拜访田氏四门支脉,把可以考证到的资料收集并进行表述,最后形成了这本家谱。

另外罗列了一些家族条款规章,使得我们的后代能相应有所遵循。

虽然不能追溯到宗族本源,但是可以连接到后续的家族关系。

希望我们宗族的人能够纠正其中一些错误的地方,补上所缺的信息,明确内容后进行更改更新,这就是为宗族谋了大利益。

我因此为之期盼。

公元1778年农历三月朦胧四门第十三代裔孙田景麟(字豫从)郑重记叙

2、宗谱重修记

昔余之成是谱也,固一时勉于众议。

然自七世以上,能于闸沟得禹书五叔残缺遗稿,参之各门所有家乘,亦未敢妄自纂叙。

是以伦序、称名,不无失次重犯之弊。

三十年来,愚心犹耿耿焉。

兹重修是谱,仍经予手,虽稍改正,奈见闻未广,究难免依样画葫芦之诮。

惟冀族众自今以后,于子孙命名,务照谱中轮派之字,以免诸失。

倘仍私心自用,不遵字行,一经察出,其人父子终身不得与祭。

慎之勉之,毋贻后悔。

嘉庆二年仲春月上浣豫从氏再识

编注:

按豫从氏之谱记所载:

公生于雍正癸卯元年(1723年),殁于乾隆辛亥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记》发表于嘉庆丁巳二年(1797年),此时公已逝世六周年矣,因此,此记事公之遗作,还是他人代作,原谱未见说明,故作疑问志之。

译文:

以前我的一大成就就是完成宗谱的事情,本来这就是当时受大家的勉励而成的。

然而七世祖以上的情况,是来自从闸沟二门第十二代田五叔田万贡(字禹书)那里得到的残缺的遗稿,并参考田家各门所有家谱,也不敢自己擅自编纂。

因此家谱中的次序、姓名,多少有一点弄错次序、重复错误之处。

三十年以来,我心里仍然为此耿耿于怀。

自从重修这个家谱以来,虽然稍有改正,但是无奈的是自己的见闻还不是很广,到底难免犯照葫芦画瓢的笑话。

唯一希望的是家族的所有人从今以后,关于子孙的起名,务必要按照家谱中安排好的字辈来执行,以免发生次序的失误。

如果仍然出于私心自其他名字,不遵照字辈字行,一旦查出来,其父子终身不得参与宗族的祭祀。

请对此谨慎并尽量遵照,不要留下后悔的事情。

公元1797年农月三月上旬田景麟再次记写

作者简介:

田景麟,字豫从,田氏朦胧四门第十三代,田绣章的第三子。

生于雍正癸卯元年(1723年)九月初七日,殁于乾隆辛亥五十六年(1791年)三月十一日。

嘉庆元年皇恩赏给九品顶戴。

公孝友存心,素明大义,创修宗谱,不避辛勤,使吾田氏时代宗支昭然可考者,皆公之力也。

配沙沟姜汝锡之三女,生于康熙辛丑年(1721年)九月二十六日,殁于乾隆辛亥五十六年(1791年)三月十一日;生一女,适天赐场增生张彪字继班。

葬于河南祖茔北面塘河边,以长兄之次子文涛为嗣。

3、续修宗谱叙

尝观古人之合族属也,必曰同姓从宗。

夫姓有正有庶,其正姓别于上,庶戚单于下,犹必系以正姓而弗别,然后一本之谊昭。

至于宗、则有异,其出自大宗者,则从乎大宗;出自小宗者,则从乎小宗。

宗法立,而后族属有所统。

第①历年久远、支派繁多,苟非有谱以叙之,不惟无以别吾宗,又何以别同姓之非吾宗。

若是则族谱之所系,不甚重哉?

吾田氏宗谱,不幸以兵燹失传。

乾隆戊戌年岁,族祖豫从公始创为之。

由十世以后,修十世以前。

代远年湮,诚觉其难为力也。

而乃不惮辛勤,旁搜通族,博访各门,始见禹书公残缺遗稿,知四门之中,传已逾十。

自晋堂公以下,大宗小宗,世系昭穆,莫不源源本本,次序秩然。

俾吾族一披图而各知宗派,一按籍共识尊卑,谓非豫从公纂修之力,不至此顾。

或者谓谱中所叙无一二显达,以增家乘光者;不知,此自有故。

玿生虽晚,犹记诸父老远述祖考之家训,曰:

吾祖生前“明”,遭时不辰,遂自姑苏远徙,隐于朦胧镇之戛粮河滨。

其耕也为养生,而非为谋利;其读也为明理,而非为梯荣。

故聪听彝训者,每为盛世之良士、良民,不愿为仕途之长官、显宦,尝有身列痒序,非不可秉铎专诚,一司教职,乃袛为经师而不为人师,诚以祖训之未敢忘也。

玿亦仰法前人,谨遵遗训,明经之外,别无他求焉。

然此姑勿具论。

特②豫从公谱成之后,自丁巳以洎癸丑③,时历五纪,代更数传,班行之字将终,藩衍之势日盛,倘因偱不复纂入,恐散无反纪,不依然若始事之难为力乎?

今族众谋兴是役,长者命玿复修之,玿何敢辞。

数年来将告成,复命缀班行之字,因不揣冒昧,谨编十字曰:

“大、振、宜、家、业、宏、开、继、绪、时”。

爰④记其事以序云。

同治三年岁次甲子春正月上浣裔孙本玿谨叙

 

编注:

①第、②特,作但字揭解。

③洎,读计,作至或及字解。

自丁巳以洎癸丑,即从明洪武十年(1377年)到清咸丰三年(1863年),其间为486年。

④爰,读元,作乃或于是解。

译文:

曾经看到先前大家族特点都是拥有着同样的姓氏,遵从着共同的祖先。

宗姓的传承分直系和旁系,直系在上,旁系在下。

但是仍然以直系的正统来区分一切不同的地方,用家谱的记载来明晰区分。

至于宗姓的区别,出于大宗的,就随之,处于小宗的,就也相应随之。

家族的法规立了之后,后代的行为规矩都会有所归属。

但由于年代久远,支派繁衍,如果没有家谱来记叙,那么就很难与其他支派区分自己的直系祖宗,更别提跟其他同姓的人区分祖宗。

如果这就是族谱的责任,那么真的责任重大。

我田家宗谱,不幸由于战乱失传了,但是我们的朦胧四门的第十三代裔孙田景麟(字豫从)先生1778年为之再次始创。

在十代人以后,修之前十代的家谱,年代久远,实在令人感觉到很难啊。

但是他不辞辛苦,从整个家族中搜索信息,到各支脉人家拜访,才幸运的得到闸沟二门的第十二代裔孙田万贡(字禹书)老先生处残缺的遗留家谱,知道了四门支脉中,已经有十多代了。

从迁到盐城朦胧的二世祖田晋堂之后,大小宗支,世系情况,没有不原原本本,清清楚楚。

使得我们现在能够一看图谱就知道各宗族支派,一看书就知道大小尊卑情况。

可以说不是田景麟的编撰贡献,我们就不能这样知道的明明白白了。

可能有人说我们家谱中没有什么显达的人,好替家族增光,但是你有所不知,其中是有缘故的。

我虽然生的比较晚,但是仍然记得祖辈所叙述的家族情况:

我们先祖生在明朝之前,遇时不济,所以从苏州远迁而隐逸到射水边的朦胧这一地方。

先祖们耕地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谋利;读书是为了明晓道理,而不是为了攀援禄位。

所以那些明于听取先祖教诲的,都成为盛世之下的贤能之士、安分守己之人,而不愿在仕途上成为达官显贵,虽然曾经有人读过官学,不是不可以以此专职教职,于是只作为经书之师,而不为人之师,实属是没有违背祖先的训导。

我也因此效仿先祖,谨遵先祖的教训,通晓经书之外,别无他求了。

然而这些就不具体说了,自从田景麟先生完成家谱,谱中从1377年到1863年,就经历了近五百年,子孙代数众多,班行字数也将用尽,随着家族繁衍的繁荣之势,如果对此不继续加以编撰,恐怕因此字辈散乱,不这样做的话就像开始时的艰难。

如今家族众人谋取兴盛之时,长辈叫我重新修谱,我岂敢辞却呢,数年里来新谱即将大功告成,又让我续编班行字辈,我就不辞冒昧编写十字:

“大、振、宜、家、业、宏、开、继、绪、时”。

于是记叙这些事情作为序言。

1864年正月上旬河头三门第十六代裔孙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郑重记叙

作者简介:

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田氏河头三门第十六代,田世华的长子。

生于乾隆己酉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二十六日。

嘉庆己酉(嘉庆年间无己酉年,疑误)万宗师科试入泮,道光辛巳(1821年)姚宗师岁师试补廪,庚子(1840年)科毛宗师考贡,咨部候选训导。

公笃信好学,手不释卷,虽老不衰。

忠厚待人,心口如一,邻里以正人称之。

配庙湾游府王文耀嫡孙、海关经制科英公之女,生于乾隆戊申(1788年)五十三年十月初七日,殁于道光丁酉(1837年)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生六女;长适郡痒生邹志煌,次适邑痒生陈彬,三适邑痒生刘学藻,四适太学生方冠儒,五适盐邑太学生施聿修,六适岁贡生项从九。

品名联杓,四世同堂,孙曾绕膝。

公享年七十六岁,殁于同治甲子三年(186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合葬于阜邑拱宸门外盐河边西岸新垄之原。

生二子观上观民

4、重订宗谱记

士生三代下,慕古人之敬宗收族也,得其旨而发明之。

建祠之外,莫要于修谱。

盖建立宗祠所以序左昭右穆之次;纂修宗谱,所以详水源木本之由。

我田氏自晋堂公始住朦胧,其时即欲建祠修谱,然有志而未逮也。

嘉庆乙亥茂溪公始建宗祠,峻峰公岁修之。

每年轮祭,少长咸集,敬宗也而收族著焉矣。

乾隆戊戌豫从公始创宗谱。

吾父昆圃公续修之。

分其支派,世系昭然。

收族也而敬宗寓焉矣,噫!

谱岂易言修哉?

忆先考自执笔以来,嘉言善行,采访多年;始得分门别派,缕晰条分,展卷时,皆能考究本源详明班次,夫岂小补云乎哉?

呜呼!

先考年近八旬,未尝一日释卷,溯厥生平,迄无遗憾;所未竟者,惟家乘尚亏一篑耳。

今族众复以是役,委上校订。

上谫陋菲才,曷堪胜任。

然先考有未遂之志,敢不竞竞从事,勉为厘订乎!

细披黄卷,先人之手泽犹存;坐拥青毡,后世之心传勿替。

凛曾氏追远之言,数先德了如指掌;考老泉族谱之记,俾继起敬以服膺。

十数世宗支和传荆抱,五百年之世系盛比瓜绵。

斯谱也,可以承先,可以信后。

后之睹斯谱者,孝悌之心油然而生,岂非敬宗收族之要务哉?

尤冀族望诸公搜罗,以匡不逮。

不特上之厚望也,亦即我族共幸也夫!

时逢同治五年仲春月上浣之日裔孙观上谨识

译文:

一个人作为第三代时,就会羡慕古人敬重祖宗以统一族众的情况,了解这一宗旨之后,就会对宗族进行明晰梳理的工作。

在建宗族祠堂之外,就数修家谱的事了。

为了梳理好上下辈次,建了祠堂;为了详细明晰家世脉络,纂修了家谱。

我田家自西滩长门第三代田雄(字俊飞,号晋堂)开始住在朦胧之时,当时就要建祠堂修家谱,但是有此想法却没有完成。

1815年田茂溪始建了祠堂,田峻峰当年进行了修缮。

每年全体家族人员进行轮流祭祀,老少都因此聚集,敬重祖宗统一家族的目的可以说达到了。

1778年朦胧四门第十三代裔孙田景麟(字豫从)始创了家谱,我父亲河头三门第十六代裔孙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继续进行了修缮,通过梳理家族支派,世系的情况因此十分明晰。

实现了统一家族又敬重祖宗的目的,哎,家谱难道是非常好修的吗?

回想起父亲自执笔以来,好言好行,采访各家多年,才将家谱分门别派的事情梳理的非常清楚,当展开家谱时,就能详细了解到家族本源和辈份排行,这个难道是小小修补工作吗?

诶呀,父亲年近八十岁,没有一天不做此家谱的梳理,追溯他的生平,始终没有什么遗憾的,未能完成的,唯一就是家谱之事有所遗憾。

如今家族众人再次以此事委托我来做校订之事。

我才学疏浅,怎么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呢。

考虑到父亲将此作为未竟的事业,我岂敢不小心谨慎的从事,尽力而为呢。

细看已发黄的家谱,先人的遗墨历历在目,坐拥这一家传的珍贵之物,深觉后世之人应该永远遵守,不要改弃。

所追述的先祖言语,使得我们对先祖品德了如指掌,所考证的先祖谱记,使得我们后代衷心信服、铭记在心。

几十代的宗族传承了紫荆堂的良好品德,五百年的世系导致了田氏家族的子孙昌盛。

这个家谱,可以承前,又可以启后。

后代一看到这个家谱,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难道这不就是敬重祖宗统一族众的要务吗?

更加希望族中的人再加信息收罗,以补全不足的地方。

这一举动,既可以不辜负我的厚望,也是我们家族共同的幸事。

时逢1866年农历三月上旬河头三门第十七代裔孙田观上(字雍成,号蔼村)郑重记叙

作者简介:

田观上字雍成,号蔼村,河头三门第十七代,田本玿长子。

邑痒生生于嘉靖甲戌十九年(1814年)八月十二日,咸丰甲寅(1854年)奎宗师岁试入泮,继父志修宗谱。

配太学生杨应程之女,生二子其相其昌

 

5、修理宗谱说

昔韩昌黎曰: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圣而不继”。

则有作之必宜有述也明矣。

吾田氏族谱,自豫从公始一创为,又重修之;经昆圃公父子续修校订,非不厘然可观。

然豫从公创修之始,不过得禹书公残缺遗编,为之纲举目张耳。

其犹及史之阙文也固宜。

及昆圃公父子虽有叙说,而所载仅河头一门。

即河头一门,尚缺一支,未全半壁。

想其时或有志未逮,姑留以待将来;或经稿散佚,湮没于他方,均未可知。

噫!

谱固若是之难臻美备哉。

今余小子何知;若彰与继,则吾岂敢,亦不过守先人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已。

考吾族之有四门也,其始不过一朦胧耳。

故淮东田氏之族,动曰朦胧者,则以吾祖由姑苏而迁淮海,实始朦胧。

递传至风驰诸公,乃分西滩、闸沟、河头三门,其实即以鹏、聚、成、九诸公而分四支也。

原河头之祖,系居祭墩、沙墩,因方驰公(即良宠)又复合葬于河头,其留处沙墩、散居本城与在河头者相应,所以仍归于河头门也。

一门如此,余门可类推矣。

再考世系,迁淮之祖,曩以雄公(晋堂)为始,及参他本,则以慕孔公为始,非相背谬,实相发明也。

盖雄公为慕孔公之孙、田淮诸公之兄,鹏万公之子,聚万诸公是其叔父,名驰诸公是其犹子(注:

犹子指侄儿)。

故分之见偏合之见全耳。

至溯厥渊源,由化雅公以上,直接游岩公,凡十七世,谅必有所本,足以垂裕后昆,不然,天下之叙谱者多矣。

圣贤才智,富贵功名,莫断相承,以明世胄。

何独吾族,自隐逸游岩公始,而历数不绝哉?

且夫功名富贵亦何尝之有?

有三公之后降为皂隶者矣?

有匹夫而为公侯将相者矣;惟纲常伦纪斯须不可去,身历千秋而不改。

故吾族向有百万之称,其实或即鹏万之传讹,未足为异也。

大夫守令之官、科第军营之选,谱中或偶志及,已隔前朝未足为奇也。

以言乎文,则维章公自盐而贡,祥麟公拨阜而留,载明学录,后之讲诗书者可取法焉。

以言乎武,则承恩公举于乙亥,载明志乘,前之由行伍升者可想象焉。

总之,皇天阴骘之权,未可尽委之,人爵所贵于先人遗训是遵是行。

如耕者、富之本也,读者,贵之源也,耕读明堂,将于是乎。

在而究之,耕为养身,非为谋利;读为明理,非为梯荣。

故好为学者,族每有人;愿学隐君子者,亦世不乏人。

烟霞泉石之风,不外名教从容之乐,岂所语于穷达之两途哉?

得斯意也,以晋堂公为迁淮之祖也可,以慕孔公为迁淮之祖也亦可,即以游岩公为迁苏以上之祖也亦无不可。

新本旧本可合观焉。

是所望于后之来者。

爰为之论,云云。

时在民国十年秋九月重阳后一日第十七世裔孙绍周氏观邦谨识

译文:

唐朝诗人韩愈曾在《与于襄阳书》一文中说过:

“如果没有前辈的引荐,布衣才士即便满腹经纶也难以出头;而如果没有后辈的传承宣扬,一个人即便功业鼎盛一时也会湮没无闻。

”(原文圣应为盛)。

所以家族的作为最好有所记述才能使后人明晓。

我们田氏族谱,自田景麟(字豫从)创立并经过修订后,又有田本玿(字美斯,号昆圃)父子继续编修校订,条理相当分明。

然而自田景麟开始编纂时,就是根据田万贡(字禹书)藏有的残缺家谱而进行仔细的纲目修订,因此难免就像史书中有所脱漏存疑的地方。

到了田本玿父子编订时,虽然有所补续,但是所记载仅是河头一门的情况。

这一门的记载还尚缺很多,不及整体的一半。

想起来可能是编者当时有尽力之心,但无力完成,只能留给将来续补,也可能是书稿出现了遗失的情况,散落他地,都不得而知了。

诶!

家谱如果确实如此那就真的很难做到完美无缺了。

如今我们后人怎么懂呢,如果加以补续并发扬光大,我怎么敢轻易承担呢,就算承担也不过是按照先人的要求,并待后来的有学之士加以考证。

据我考证,我们田氏的四门就起始于朦胧这一地方。

所以淮水之东的田氏人家,有经常提到起始于朦胧的,其实就是我们先祖从苏州迁到淮水后定居朦胧的族群。

传到西滩长门第四代田风驰(字良宝)后,才分为西滩、闸沟、河头三门,其实早就在田鹏万、田聚万、田成万、田九万这四位二世祖兄弟时,就分为了四个支脉。

在河头一门的先祖,其实早先居住在祭墩、沙墩的,因为田风驰逝后葬在河头这一地方,留在沙墩的、散居本地的一直与河头的先祖有着联系,所以仍然可以归属在河头一门。

一门都是如此这样复杂,其他门头更可以如此类推了。

再来考证世系情况,迁淮水之祖,以前有以西滩长门第三代田雄(字俊飞,号晋堂)为始祖,参看其他版本,有又以田慕孔(字程天)为始祖,不是彼此违背错误,而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田雄是田慕孔的孙子、闸沟二门第三代田淮等人的兄长,田鹏万的儿子,田聚万等人是他的叔父,闸沟二门第四代田名驰等人是他的侄子。

所以这种支脉分合的观念非常明显。

追溯家族渊源,由田化雅(田慕孔的父亲)上溯到田游岩(字石渠)共有十七世,推想肯定有所表述的家谱,好为后世子孙留下功业的记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天底下写家谱的人就多的不得了。

圣贤才智的故事、富贵功名的过去,都不会断了承续,且影响后世子弟。

为什么就是我们家族,自从著名的隐士田游岩开始就连绵不绝?

况且功名富贵的事情都没有过?

难道是三位高官先祖之后被降为了低贱的小吏了吗?

那些成为公侯将相的,不可缺失的就是纲常伦纪,而且经千年而不变。

称我们族群有百万之多,其实可能是田鹏万那代的误传吧,不足以惊讶。

高官武将的田氏族人,家谱中偶有提及,已隔了数代,也不足为奇了。

说到文的方面,朦胧四门第十二代田维章(字履忠)从盐商升为科举贡生,四门第十三代田祥麟(字赓南)当地做到八品教学之职,后辈读书之人皆可以向之效法。

谈到武的方面,河头三门田承恩1875年科举入仕(田珙子,光绪乙亥科中武举,光绪八年九月任庙湾营千总把总),在家谱中都有记载,在军队行伍中晋升的人之多更可以想象了。

总之,皇天有荫庇子民的权利,不可能都照顾到方方面面,能加官进爵的完全在与遵循先人的训导。

从事耕种的,是为富的本源,读书进修的,是富贵的本源,耕种读书明晓事理,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