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867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B. 闻气体的气味

C. 读取液体体积                        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B. 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D.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 先变蓝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4.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                      B. 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

C. 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D. 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

5.(2012•百色)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

C.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                                       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7.以下气体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是(  )

A. H2                                       B. O2                                       C. N2                                       D. CO2

8.航天探测发现:

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2O3是氧化物                                                    B. 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 在一定条件C2O3能还原氧化铁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题;共13分)

10.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在试管中加热,可以看到________色的氧化铜最终变成________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该反应中木炭的作用是作________。

11.如图所示,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我认为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

12.用下列物质:

氧气、一氧化碳、干冰、二氧化碳完成空格:

①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

②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产生该景象的物质是________;

③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是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__.

13.下列气体在使用前应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的是 ________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

14.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哪些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氧气?

【信息提示】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未被利用的氧气等。

②二氧化碳能与氮氧化钠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③氮气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提出猜想】

①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一:

验证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如图1)

小组成员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1)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装置B干燥管的右侧管口,观察到小木条复燃。

(2)实验结论:

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请补充完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Na2O2=________+O2。

(3)实验二:

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如图2)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并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向装置A中加入大理石,打开分液漏斗上活塞,缓慢滴入稀盐酸

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装置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C作用是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装置C的右侧导管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分别反应生成氧气。

(4)【实验反思】

某同学对实验二的设计提出疑问:

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5.现有三瓶气体已失去标签,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

五、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16.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

实验记录:

(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____处通入.

(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____.

(3)气体A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____

17.根据问题填空:

(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右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则其中的气球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B.

【分析】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故B正确;

C、C、CO、H2具有还原性,所以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故C错误;

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故D正确.

故选:

C.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C、根据C、CO、H2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D、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答】“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先变红色后变紫色,碳酸使得石蕊变红色,而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所以最后会变为紫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碳雨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4.【答案】D

【解析】【解答】A、只要一氧化碳存在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现象要求,二氧化碳只能说可能存在,故A错误;

B、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必须存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单独存在也可以满足本题的现象要求,故C错误;

D、氧化铜变色了,一定存在还原性气体,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必须存在其一,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不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依据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与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态形式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据此回答判断即可;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物质的状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故不可选;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受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可选;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故选B.

【分析】首先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对ABCD四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选D.

【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