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508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2010-08-2119:

07:

34)

转载▼

标签:

教育

课程资源

小学数学

实验教师

薛仁

海阳市

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依赖于教材,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的观念和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等问题进行的实验研究。

实验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学习效率等全新的教学领域。

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质量优质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2009年10月由海阳市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该课题立项以来,实验组全体成员能紧密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方法科学、数据真实、控制严密,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总结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撰写课堂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打破时空的局限,可为小学数学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直观、快捷、高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而小学生受生活经历所限,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学以致用的意识没有形成。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信息,让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它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老师对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地选择学习场景,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进行合作学习,也可退出此场景再进入其它场景继续进行学习。

2.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应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有趣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

信息技术形象逼真的屏幕图象和动画,能使呈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现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

3.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特点的顺利转化。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主题式研究为主。

每一项研究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具体的数学学习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

用主题任务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生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注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专家、教师的研究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在课程资源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也是研究的另一关注点。

4、课程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

课程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

国家数学课程明确规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具有弹性的结构特点,方便教师因材施教,提倡选择性学习。

本课题研究在广泛阅读和虚心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研究资源,旨在通过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研究,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探索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假设

 在新课改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研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小学数学的有效、高效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的使用,必须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

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才能使由现代技术设计的软硬件与课堂教学的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件所展示的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误解。

在使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2.实效性原则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考虑它的效果,看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课件的制作要简单易行,避免牵扯教师过多的精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重难点,为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搭建桥梁。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发展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不仅要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更要通过课题研究发展教师与学生。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更大,要注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数学教师还很陌生。

对此,我们要发挥信息教师的特长,边培训,边运用;边运用,边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主要在学校五年级的四个班级中进行。

实验教师要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适应情况等无关变量;实施自变量——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技术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收集学生作业、测试试卷与课堂表现等实验资料,做好因变量——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研究内涵十分丰富,根据我们的自身研究力量和水平,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确定为:

1.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2.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和谐有效;

3.学生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数据分析法。

做好各项实验数据的检测与分析,最终使课题产生科学的结论。

2.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写好教后反思和经验总结,并在课题阶段总结会上组织教师交流。

3.情境引导法。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4.文献参照法。

上网查阅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整合的相关文献,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由李云辉、刘春亮、张俊浩、王术军、薛仁来等五名教师组成。

我们根据实验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验方案。

在召开课题开题会议时,我们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合理分工:

李云辉负责选择五年级数学教材中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单元,刘春亮负责实验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和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李云辉、张俊浩、王术军、薛仁来负责在五年级各个班级中进行实验研究。

在课题的实验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我们在备每一节课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

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大多安排为网络备课,教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学习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上学期,我们已经对第九册数学教材各单元第一个信息窗进行了网络备课,形成了教师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

在此基础上,每位实验教师还要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网络上的集体备课进行修改,形成适合于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

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数学教材中有些要求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空间。

实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学会在信息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

从而,使学生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和“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个“虚拟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热情空前高潮。

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个性化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即便如此,学生因为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已经制作了20个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了20多节多媒体教学课。

每学期课题组教师都要执讲一节多媒体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观摩课,如:

李云辉老师执讲的《统计》《圆柱、圆锥的认识》,薛仁来老师执讲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王术军老师执讲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

这些观摩课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每一节课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特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在数学组教研活动时,我们对课堂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广泛讨论,重点研究了多媒体用于数学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1、最大限度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呈现的教学情境具有开放性。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水平的相关信息,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数学学习。

2、找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时机。

为了防止滥用多媒体,课堂上出现“去数学化”的趋势,我们对多媒体的呈现时机进行了慎重的选择与确定:

①把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呈现在课堂上;②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③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④把写画费时费力的内容进行快速呈现。

3、建立制作课件数据资料库。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

如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所需资料,确实不容易。

有时为了几张图片,我们要在网上进行广泛查找,确实费时又费力。

我们由刘春亮校长建立专门的资料数据库,专门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建立检索系统用于查询,这样将大大方便课件的制作者。

4、把握好形象与抽象的“度”。

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课件首先是一种“形象”,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

由于教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基本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如果始终借助计算机,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会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严格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让多媒体成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桥梁,而不是用形象思维替代抽象思维。

5、加强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由于年龄和工作条件所限,我们实验教师的多媒体运用技术并不熟练,王术军、薛仁来两位老教师应用的困难还很大。

刘春亮校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实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文字输入、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等。

(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延伸数学课堂教学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要求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

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应用。

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统计》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搜集、整理信息的任务。

上课时,学生把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集体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圆满完成统计的任务。

(五)运用网络课堂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提供渠道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

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我们尝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指导学生在信息课上进行网络学习,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自学领域。

使网络课堂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研究中,实验教师改变了“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树立了课程资源整合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把各个学科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个性潜能的发展目标。

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基本掌握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已经入门,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也已轻车熟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上教师精炼的课堂讲解,让教师敢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逐渐增强,课堂上的收与放变得更有艺术性。

2.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并运用新建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就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课程资源不仅仅来源于教材,还来源于现实生活。

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抽象静止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独立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改变了数学课堂单一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改变了数学课堂仅靠教师讲解的单一学习方式。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奥秘,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有意把家中有电脑和没电脑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以便于顺利完成网上查阅资料的任务。

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让学生明确合作要求,教给合作方法,并亲身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及时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使两个学科的优势得以集中体现,生活问题的呈现和学生思维的跨越更为便捷,实验班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具有很强的兴趣和自信,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课题研究使数学课堂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1.课题的结论

通过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

在21世纪这样的信息化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二者相互间的渗透与融合,能够把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地呈现与利用,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亲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顺利完成《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较好地解决了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现实问题。

2.研究后的思考

在看到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对课题研究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决不是几段音像、几张图片资料所能涵盖一切。

它的背后需要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绝非用课件代替思维,用形象代替抽象,否则就不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会出现“去数学化”的现象。

另外,我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四个平行班不能同时使用,时常出现“撞车”问题。

五个实验教师只有两个家里有电脑,而学校的电脑数量也有限。

如何把有限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课题研究已经结束,我们把课件、优质教案、论文总结等研究成果存入学校网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如何把这些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

如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都需要课题组成员在深思之后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4—88.

[2]靳乐玉、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5—9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组

 201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