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798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docx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

 

教案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普通动物学Ⅰ

课程编号:

4131113

学院、专业、年级:

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本科生

任课教师:

赛道建教授

教师所在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课程简介

1、课程类型

本课程为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人类本身在地球上的持续生存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动物学的理论和应用一直为人类所关注。

本大纲旨在以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的《普通动物学》和赛道建主编《普通动物学》为教材,按照传统动物学内容系统和适应现代网络教育特点,因材施教方法培养学生的要求,兼顾能力强和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使初入大学的学生扎实地学好动物学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建立稳固的专业基础。

教学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量多地吸收有关动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丰富教学的内容,扩大信息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①理解动物躯体结构、功能的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②掌握各动物类群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动物的分类学知识;③认识物种,探讨物种形成、演化与环境变化的基本过程;④了解动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关系;

3.2能力与技能培养:

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动物学知识的能力;②运用图谱、检索表鉴定动物的分析能力;③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④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

⑤口头和笔头进行动物结构特征、演化的描述能力。

3.3情感目标:

①教师情感以“人师”为最高职业追求。

尽忠职守,全身心投入爱国主义与保育动物的教育;坚持“扬长补短”的教学原则,把教学与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不同的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教书育人。

②学生情感要求认真、诚信、勤奋、求实;遵守课程的规章;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关心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结合切身体会思考保护、发展动物保育事业与祖国建设的相关问题,建立服务国家和家乡的意识;培养老实、严谨、自觉自愿做学问的品性。

4、内容安排:

第一学期讲无脊椎动物学:

第二学期讲脊椎动物学。

5、学时安排:

总学时108,每学期54,讲课学时30、实验课学时24。

6、考试安排:

每学期期末各笔试一次。

平日进行抽查。

7、主要参考书目:

孙虎山主编动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大纲

实验

序号

实验项目

周次安排

学时数

内容提要

实验类型

1

原生动物观察

9

3

以草履虫、眼虫、变形虫为例,了解单细胞动物的机体结构;观察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的运动、摄食与应激反应

综合

2

腔肠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10

3

以水螅为例观察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掌握两胚层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观察菽枝螅的形态结构,了解腔肠动物特有的二态现象

基础

3

扁形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11

3

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掌握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观察扁形动物各类群的常见种类;观察常见吸虫/绦虫虫卵、蚴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生活史

基础

4

原腔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12

3

观察蛔虫的形态与横切面结构特征;观察、了解原腔动物各类群常见的种类;观察常见线虫虫卵的形态结构,了解其生活史

基础

5

环节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13

3

观察环毛蚓的横切面结构,掌握真体腔的结构特征;观察了解环节动物各类群的常见种类;环毛蚓的内部形态结构解剖与观察

基础

6

河蚌形态结构观察与解剖

14

 

3

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解剖河蚌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形态结构特征,掌握软体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的适应性;观察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了解河蚌的生活史;熟识软体动物个类群的常见种类

基础

7

螯虾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内部解剖

15

 

3

观察螯虾的外部形态结构,掌握其动物形态结构特征;解剖螯虾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基础

8

蝗虫的形态观察与内部解剖

16

3

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与昆虫的口器,掌握昆虫外部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基础

 

授课时间2006.11(9)第1次课

授课章节

实验一原生动物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赛道建

教授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自学、学生动手操作、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3学时

使用教材和

主要参考书

《动物学实验教程》孙虎山赛道建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后,观察眼虫、纤毛虫的形态结构,

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和各期的基本形态。

教学重点,难点:

以草履虫、眼虫、变形虫为例,了解单细胞动物的机体结构;

观察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的运动、摄食与应激反应

教学内容

一、实验内容

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基本性能,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观察绿眼虫与眼虫装片的,

观察草履虫。

观察间日疟虫的各期形态。

二、实验操作及观察步骤

1.显微镜的成像光学系统和装置光学系统机械部分的基本结构及注意事项:

镜座、镜柱、镜臂、倾斜关节、载物台、镜筒、目镜、物镜转换器、调节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

物镜、目镜、聚光器、反光镜、

目镜是10×,物镜是40×,放大倍数则为10×40=400倍。

90×或100×的物镜,观察时前透镜需浸入油中,所以叫做油镜头。

将装片放载物台上使目标正对着中央圆孔,用压片夹固定。

转动粗对焦器使镜筒下降至低倍接物镜距装片2一3毫米为止。

然后,观察的同时向上转动粗对焦器,至标本的影象出现为止。

若需将被观察的物体某一部分继续放大时,要将放大部分移至视野正中央,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接物镜正对通光孔,一般高倍镜转换过来后,就可以看到。

物象不清晰,只要用细调节器稍加调节,即可看清晰,严禁用粗调节器调节。

观察完毕后,必须先转回低倍镜,再取出玻片,以免高倍镜头被碰或沾污。

2.观察鞭毛纲

2.1眼虫装片

眼虫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削,鞭毛从体前端的胞口中伸出,胞口向后连一膨大的储蓄泡。

在显微镜下看是一亮泡,细胞质内有大量卵圆形的叶绿体,虫体中部稍后有一大而圆的核。

有的片子能看到眼虫纵二分裂,虫体从前端分裂。

还有的能看到包囊,虫体变圆,分泌一种胶质形成包囊。

2.2示范

锥虫(睡眠虫):

锥虫在血液内寄生,体呈纺锤形,鞭毛由基体发出后,沿着虫体向前伸,与细胞质拉成一波动膜。

核位于体中央。

3.肉足纲

3.1变形虫的观察:

用镊子取一小块采集来的具有变形虫的枯萎植物茎叶,放到载玻片上蘸几下,加盖玻片,然后用低倍镜观察。

一般变形虫体较小,且几乎透明,当变形虫缓慢移动时,身体不断地改变形状。

根据这个特点,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将光线调暗些)。

找到一个变形虫后,换高倍镜观察,观察时要随动物运动而移动玻片,以保持变形虫在视野内。

变形虫体的最外面为质膜,其内为细胞质。

变形虫的细胞质明显的分为二部分,外边一层透明的为外质,外质向里颜色较暗,含有颗粒的部分叫做内质。

在内质的中央有一个呈扁圆形,较内质略为稠密的结构即为细胞核。

在内质中还可看到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泡和伸缩泡,伸缩泡是一个清晰透明的圆形的泡,时隐时现。

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

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呈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即溶胶质向运动的方向流动,流动到临时的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开,接着又变为凝胶质,同时,后边的凝胶质又转变为溶胶质,不断的向前流动。

3.2示范:

痢疾内变形虫大滋养体:

大滋养体个体大,内有食物泡和细胞核。

痢疾内变形虫小滋养体:

小滋养体个体小。

内有细胞核。

痢疾内变形虫包囊:

包囊周围有囊壁包围,内有棒状拟染色质体,4核包囊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有孔虫:

虫体具多室的石灰质壳。

放射虫:

虫体具矽质壳。

变形虫的采集和培养

找水质较清,水不大流动,水中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池塘或静水沟,捞取浸没于水中的植物茎叶,一般都能采到变形虫。

将采集到的物体,放入一培养皿中,其中放有剪成3cm左右长小段的新鲜稻草或其它禾本植物,其量约为培养皿的一半,加冷开水或蒸镏水淹没,加上盖并留一缝隙通气,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十天后有大量的变形虫。

4.孢子虫纲-----间日疟原虫血液染色涂片观察

油镜下观察间日疟原虫病人血液染色涂片,红色圆形的是红血细胞,红血细胞内各期疟原虫的细胞质被染成蓝色,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环状体:

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后,首先发育成环状体,个体很小,中间有一大的空泡,核偏在一边,周围有细胞质。

因形态很象戒指因而也称指环体。

裂殖体:

滋养体细胞核分殖成几块,而细胞质尚未分裂。

此时的疟原虫几乎充满整个红血细胞。

裂殖体的细胞质分裂,包围在每个核的周围,这些卵圆形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

大配子母细胞(大配子体):

充满红血细胞,细胞核偏在一边,核质较紧密,疟色素颗粒比较粗大。

小配子母细胞(小配子体):

与大配子体的不同点是,细胞核疏松,位于中部,疟色素颗粒比较细小。

5.纤毛纲-----大草履虫的观察

为便于观察,先放在载玻片上一滴10%的甲基纤维素以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然后滴上草履虫液,盖好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分辨出前、后端。

前端较圆,后端较尖。

然后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和方式。

当看到草履虫游动缓慢时,就可转高倍镜观察。

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草履虫的纤毛、口沟、食物泡、伸缩泡及收集管。

纤毛:

布满在虫体的表面,长短相近,协调一致地不断摆动。

观察时,应调节光圈,使视野中光线减弱一些。

口沟:

在虫体一侧,从前端斜向后端的凹口,下通胞咽。

食物泡:

虫体内大小不一的泡状物。

伸缩泡和收集管:

在虫体口沟相反的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可看到每隔1分钟左右交替收缩的两个透亮的小泡,这就是伸缩泡。

在其收缩时,周围出现辐射状的收集管。

生活时的草履虫不易见到细胞核。

可轻轻掀起盖玻片,滴一滴1%的醋酸洋红,再盖上盖玻片。

2~3分钟后,就可看到细胞核被染上紫红色,大核肾形,其凹陷处有一小核。

另取一滴草履虫液,加盖玻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亚甲基蓝,在另一侧用吸水纸慢慢吸取染液,使草履虫染色。

显微镜下,可看到虫体周围刺丝泡中的刺丝放出,呈现出放射状的蓝丝。

草履虫的生殖装片:

显微镜下观察,无性生殖,横二分裂装片;有性生殖,接合生殖装片。

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草履虫生活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污水沟或池塘里。

在这种环境下一般都可以采到草履虫,用滴管吸取沟或池塘表面的水,装进小瓶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镜检,看到有草履虫,就可进行培养。

培养液的制备,将10g干稻草或麦秆剪成寸许长小段,放入一大烧杯中,加水1000ml,煮沸约半小时,然后停火冷却即可。

24小时后,将在显微镜下提取得到的纯草履虫,放入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半月后,可得到大量草履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绘草履虫的形态与结构。

痢疾内变形虫大滋养体。

痢疾内变形虫小滋养体。

痢疾内变形虫包囊。

下次课预习要点:

1腔肠动物的结构与机能、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的实验操作方法

 

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

实施过程没有太大难度,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授课时间2007.11(10)第2次课

授课章节

实验二、腔肠动物形态结构观察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赛道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