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769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docx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

四川自然环境对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积极影响

(题名)

 

唐茂川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刘敏教授

学科专业:

地理科学

学号:

***********

论文提交日期:

2015年10月

 

摘要

大熊猫为中国特有种,被誉为“中国国宝”,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而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

本文在国内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区规划、种群进化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四川自然环境特点和大熊猫生存环境的特殊性,详细分析四川自然环境与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关系。

然后分析出大熊猫几乎全部分布在四川境内的原因,以期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关键词:

大熊猫、四川自然环境、栖息地、保护

 

摘要............................................................................................Ⅰ

1引言.............................................................................................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1

2研究综述....................................................................................1

2.1大熊猫的特征.........................................................................1

2.2四川自然环境特点....................................................................2

3研究区域......................................................................................3

3.1研究区域总体概况.................................................................3

3.2三省大熊猫栖息地竹种比较..................................................4

4相关性分析.................................................................................5

4.1四川省自身的积极影响..........................................................5

4.2四川省的比较优势..................................................................6

5.研究结论及展望.......................................................................6

5.1主要结论................................................................................6

5.2研究展望................................................................................6

参考文献.........................................................................................8

 

1.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的成功,进一步宣传了“天府四川,熊猫故乡”的品牌。

同时促进了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活动的发展。

但游客以及保护区周围农户的活动有时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破坏,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外的“流浪熊猫”生存环境更是日趋恶化。

因此本文从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出发,分析其对大熊猫繁衍的积极影响,探索提高这些积极影响的方法,并增强人们保护四川独特自然环境的意识。

2.研究综述

2.1大熊猫的特征

2.1.1大熊猫的形态与习性

大熊猫(学名:

Ailuropodamelanoleuca;英文名称:

Giant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注:

大熊猫科属分类以CITES和IUCN为标准),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有“竹林隐士”的雅号。

体形似熊,头圆而大,四肢粗壮有力,尾巴较小。

野外的大熊猫一般体重为80~120公斤,最重可达180公斤。

它个体肥胖,脚掌与熊不同,密生粗毛,在潮湿的苔藓岩崖上行走,不致溜滑。

前脚掌大拇指旁,还有一块桡侧籽骨特化为“伪拇指”,使它与其他肉食动物不同,能用“手”采食、握物和进食。

它还善于爬树,这是它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和躲避敌害。

2.1.2大熊猫的食性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

由于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两者构成竹材的95%),所以大熊猫的胃不能消化它们,只能消化吸收很少部分的浸提物,因此它的食量很大,通常成年大熊猫每天大约要吃掉10~18公斤鲜竹子。

大部分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有时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较小的动物为食(胡锦矗,2001)。

2.2四川自然环境特点

2.2.1四川地理位置及地形

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

它介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占全省面积的74.2%。

2.2.2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

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

2.2.3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约26万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46%。

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3.研究区域

3.1研究区域总体概况

3.1.1研究地区的地貌、水文和气候条件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6大山系中,四川省大熊猫分布区有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具体区域为:

(1)龙门山、巴朗山区。

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主要山峰有摩天岭、龙门山、茶坪山、九顶山、巴朗山等。

本区地质构造属龙门山褶皱带,走向北东--南西,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

山地东坡为四川省多雨中心地带之一,雨量达1300—1800毫米。

西坡相反,干旱少雨,因此本区东坡为箭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形成大熊猫栖息的良好环境。

西坡受气候影响,森林、

箭竹生长差,少有大熊猫活动。

(2)大相岭、峨眉山区。

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

主要山脉有大相岭、峨眉山、五指山。

大相岭横亘于本区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最高峰海拔4021米。

五指山的马边、雷波县一带,山地海拔800—2100米,多属短轴背斜山地。

大熊猫分布于本区的南北两端。

丰富的降水量和较高的温度,给本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形成大熊猫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本区的南北两端。

(3)大凉山区。

该区位于川西南山地东部。

地貌多为中山和山原,大部分属凉山山原。

海拔高度一般为1500—3500米,超过4000米的高山很少。

山原中部切割微弱,起伏和缓,谷地开阔。

大熊猫主要分布于本区的

挖黑洞、美姑河、甘洛河上游,玉溪河全段。

这里气温温和,干湿季节分明。

(4)石棉、汉源大渡河谷区。

该区位于川西南山地北部,地处大相岭、小相岭、大凉山与贡嘎山之间的大渡河中游地区。

大熊猫活动于本区南垭河上游各支沟中。

这里气温高,光照多,雨量少,冬、春多风,形成干热河谷气候,且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5)岷江、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区。

该区位于岷江、大渡河上游。

包括九寨沟、茂县全部,松潘县大部,汶川、平武县的小部分地区。

这个区气候为冬寒夏凉的山地气候。

夏季多阵性地形雨,气温不高。

冬季寒冷,日温差大,多晴天,日照长。

气候的作用,使本区低海拔地区多喜热的常绿、落叶阔叶林,高海拔多喜湿耐寒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受低海拔地区人为活动和箭竹开花枯死的影响,大熊猫多活动于高海拔的针叶林中。

3.2三省大熊猫栖息地竹种比较

对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竹子种类及分布面积比较发现:

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竹子的分布面积最大,占全国75.3%,陕西和甘肃分别占18.3%和6.4%;四川竹子种类同样最多,有7属27种1变种,陕西为5属7种,而甘肃仅为4属9种1变种。

4.相关性分析

4.1四川省自身的积极影响

4.1.1四川地形及气候的积极影响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龙门山,山脉东北起于摩天岭,西南止于岷江边,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四川盆地西面边缘的邛崃山,呈南北走向。

这两座山海拔都超过千米,且绵延相接,位于横断山脉的最东边,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大致分界线。

由此,来自东边的湿润气流被两座山阻滞,凝结成雨水而下,为山脉东面带来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空气,非常适合喜湿性的大熊猫生存繁衍。

其次,由于邛崃山海拔高而地处纬度低,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高,植被茂盛,隐蔽条件良好,有利于大熊猫躲避天敌以及免遭人类捕杀。

4.1.2四川水文的积极影响

中国长江上游左岸重要支流——岷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占长江流域的19.6%。

由岷江产生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以及周围山脉。

栖息地周围水源分布广泛,特别对岷山山系的大熊猫生存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4.1.3四川土壤的积极影响

竹子喜欢湿润且利于疏水的土里生长。

四川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润,土壤符合竹子生长,从而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4.2四川省的比较优势

虽然四川、陕西和甘肃交界处都是绵延高山,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隐蔽条件良好,是大熊猫的合适栖息地。

但是四川与其他两省相比较,具有气候湿润,水源众多,食物(竹子)充足的优势。

各种自然环境更优,是大熊猫大部分生存在四川境内的原因。

5.研究结论及展望

5.1主要结论

(1)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等山系,这些山系处于长江上游,且由于海拔较高,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是作为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的理想生存地。

(2)四川由于气候湿润,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竹子生长,为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

(3)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龙门山和邛崃山等形成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山脉海拔高且西高东低,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高,植被茂盛,隐蔽条件良好。

5.2研究展望

四川成为大熊猫最理想的生存地区的原因,是四川优良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四川盆地周围的崇山峻岭。

未来应该防止人为破坏栖息地生态环境,同时圈定更多自然环境合适的地区作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让保护区从点状连为片状,促进大熊猫的基因交流,有效增加大熊猫数量。

 

参考文献

1.胡锦矗.大熊猫的种群现状与保护.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

(1):

11-17.

2.胡锦矗主编.大熊猫研究.上海:

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3.周世强,张和民.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期间的生境动态分析.云南环境科学.2000,19(A08):

43-45

4.严旬.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体系研究.2005.12.

5.李华东.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环境评价及研究.2007.4

6.Lumpkin,S.andJohnS.SmithsonianBookofGiantPandas.WashingtonandLondon;SmithsonianInstitutionPress.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