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374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docx

新东方集团政治模拟题南京学校101222

 

1.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D.理论创新

答案:

A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同样的方法论。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

A.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B.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

C.是否承认质量互变规律D.是否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

B

两者的对立是是否承认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普遍性

C.事物变化的性质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答案:

D

度是标示量的质的范围。

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

A.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B.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C.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D

生产力是最根本。

5.马克思指出: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这句话表明: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的交换价值B.商品的效用

C.商品的个别价值D.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答案:

D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构成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源泉

答案:

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是唯一的劳动创造价值论。

7.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

C.社会分工的存在D.商品顺利通过交换

答案:

D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要通过交换才能被承认。

8.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

A.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B.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C.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答案:

A

问的是理论基础,选A。

9.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农民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

C.领导权问题D.分清敌友

答案:

A

记忆性选择题

10.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人,在北京《时报》上发表议论说:

“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刻画出了以下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

A.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

答案:

B

民资具有两面性

1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

争的政策,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

A.天生的软弱性B.革命性

C.动摇性D.两面性

答案:

A

民资天生具有软弱性决定他们的两面性

1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答案:

C

问的是统一性,要两者结合。

1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革命精神B.时代精神

C.改革创新D.爱国主义

答案:

D

记忆性选择题

14.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区别在于,它不要求

A.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B.行为具有违法性

C.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答案:

D

记忆性选择题

15.2010年9月20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不可避免的会经常大量地表现出来,此处矛盾指:

A.各种具体矛盾B.理想与现实的冲突C.物质文化矛盾D.人际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记忆性时事政治

16.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

A.科学发展B.深化改革C.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改善民生

答案:

C

记忆性时事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

17.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

A.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D.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答案:

ABC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18.列宁指出:

“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这句名言表明了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

性和存在形式

B.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

C.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的原因都在物质世界自身

D.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

BC

题目的中心在运动。

19.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劳动实践B.间接经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

答案:

ACD

记忆性选择题

20.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表现在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实践是自然界的活动D.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答案:

ABD

题目强调是人类。

实践是主客观结合的活动,不是自然界的活动。

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

D.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

ABC

矛盾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2.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其外在表现有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答案:

AD

货币出现以前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出现后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

23.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C.可以是纸币D.必须是金属货币

答案:

ABC

流通是交易的媒介,可以不是金属货币。

2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答案:

ACD

相对不是绝对的出发点。

25.垄断阶段竞争的特点是

A.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C.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持久性D.自由竞争不再是竞争的主要形式

答案:

ABCD

记忆性选择题。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因为

A.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

B.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不是理论教条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D.马列主义是“绝对”的真理

答案:

ABC

不能选绝对。

27.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

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B.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答案:

AB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后。

28.《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条件是

A.与本国国情相结合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与传统文化同进退D.与人民群众同命运

答案:

ABD

没有与传统文化同进退。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

A.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B.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

C.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D.一切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和精神

答案:

ABC

记忆性选择题。

30.当今大学生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体来说就必须坚定

A.对共产主义实现的信心B.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答案:

BCD

记忆性选择题。

31.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A.党的领导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

C.公民权利原则D.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

ABCD

记忆性选择题。

32.美国总统奥巴马于8.31在白宫宣布,美军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原因是:

A.为中期选举拉选票B.反恐重点的转移C.伊拉克有能力自我防卫D.为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答案:

AB

时事类选择题。

33.8.13-14中国援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内容是

A.优化援助结构B.提高援助质量C.增强受援国自力更生的能力D.完善援助机制

答案:

ABCD

时事类选择题。

二.分析题

34.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的新驿站。

材料2

中国江苏馆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材料3

世博会诞生以来,一直是人类共同探索美好未来的互动场所,它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从高碳文明到低碳文明……人类的不懈追求都在世博会上留下醒目的足迹,成为许多国家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世博会是展示台: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个大课堂: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请回答:

(1)材料1中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表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3分)

(2)结合材料2,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说明世博会主题是如何实现的?

(4分)

(3)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知识论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世界的改变。

“(3分)

[答案要点]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3分)

(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型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合作能力。

江苏馆以“园林+园区=家园”为特色,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体现了上述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35.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际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

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技术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请回答:

(1)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比较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6分)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分)

[答案要点]:

(1)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体现在:

价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价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观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增加,使价格下降。

(6分)

(2)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才能体现人自然的和谐。

在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追求“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分)

36.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1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5年是2.9倍,1995年6.2倍,2005年上升到9.2倍。

世界银行仇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目前我国1%砧的家庭占有社会41.4%佑的财富。

………再企业内部的各行业间,也出现了行业间的利润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利润向少数几个行业采集中的趋势。

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仔的数据,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中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到4倍10倍。

并且这种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

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介绍目前我国行业工资水平差距已超过4.88倍,而国际公认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

而在居民内部,收入分配格局更是在向着极端的贫富悬殊发展。

据已公开的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10的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测算,如果算上那些无法统计的不规范收入,现在全国最高和最低收入各10的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要达到55倍左右。

材料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如何领导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的好不好,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有优越性,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一科学构想为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

材料3

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的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

有关专家分析,2010年要实现以居民消费水平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就得让居民有消费能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居民不是没有意消费,而是一些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没有能力消费。

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许多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应该如何认识我国的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问题。

(4分)

(2)有人认为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了我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哪?

(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2分)

(4)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应该如何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2分)

[答案要点]

(1)材料1揭示出我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这有其客观性,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扩大收入工人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

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也使收入差距拉大。

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

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2分)材料2揭示出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但是收入差距过分拉大,而且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调节,就可能危及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要以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使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当然,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进程,不能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全社会实行同步富裕或同时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完全平均,但是,当社会逐步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包括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2分)

(2)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分配之多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体系和调控机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并不是因为我国的分配制度不合理,而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仍存在着有待于继续完善之处。

(2分)

(3)材料3反映出“收入分配”问题日益严重。

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分配不公阻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分配不公抑制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也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分)

(4)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应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社会分配秩序。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体制和支付保障体制。

第四,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五,保障合法收入,打破垄断经营,创造公平机会,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分)

37.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1

2010年3月2日凌晨3点多种,在广丰县城西溪河东路附近,一名出租车司机被人杀死在路边。

5个小时之后,广丰警方成功破案,然而,让人警醒的是,犯罪嫌疑人竟是两名17岁少年,抢劫杀人的原因是因为没钱上网。

材料2

2010年5月19日云南陆良县4名初三男生翻越围墙到校外上网,却发现不能像往日那样打游戏,因为那天是玉树地震哀悼日,网络游戏商已经关闭了服务器。

无所事事的他们,为了寻找乐趣,对街头一名20岁的女神经病人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围殴。

当太阳升起,他们向半降的国旗低头表示哀思时,女神经病人因重伤正在死去。

材料3

15岁的林跃与16岁的李真是城门一所中学的初中生。

2010年6月中旬网瘾难忍之下,两人将同学王某及其朋友约到城门的一个废弃的储藏洞中。

林跃动手掐死林某,王某侥幸逃脱。

日前,林跃和李真被仓山区人民检察院批捕。

材料4

网络是一种工具,工具的好坏取决于其用途,用途的好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对于求知上进的人,网络是学习上进利器,为你发掘无尽的知识宝藏,对于消极堕落的人,它是诱使人沉溺于游戏,色情,虚无的“精神鸦片”。

请回答

(1)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些网络道德与法律的问题相伴而生,你怎么看本案例中的案情?

(5分)

(2)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5分)

[答案要点]

(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的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业务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2分)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可能因为使用不当或者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其先决条件,更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持力量。

(2分)题目中的大量青少年因沉溺于网络而造成犯罪。

说明网络道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1分)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中为了维护正常网络的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道德自律应做到: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遵守有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

(5分)

38.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1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材料2

今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今天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日。

重走抗联路,再看新龙江全国网络媒体行活动的举办,恰逢其时。

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抢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忙于剿共,严重影响了抗战的准备,加之连年军阀混战,消费了大量国力。

甚至日本侵占东北后,还心存侥幸,幻想国际社会的干涉和调停,幻想日寇会停下侵略步伐。

因此对于抗战,既无切实的思想,精神准备,也无军事准备。

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技术战术都非常落后。

因此抗战一开始,我们迅速溃败,大片国土沦丧,人民惨遭荼毒。

虽然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既是为了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预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3分)

(2)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4分)

(3)结合材料分析抗日战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3分)

[答案要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

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矛盾复杂性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两个政权和两种军队合作,没有书面共同政治纲领和固定组织形式,处于有利而又复杂国际环境之中。

(3分)

(2)巩固抗日统一战线采取的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原则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以及同顽固派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4分)

(3)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原则上同意了我党提出的团结抗日主张,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合法地位,并在会议文件第一次写上抗日字样,这说明国民党由内战剿共,对日妥协向和平抗日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实际承认我党合法地位的讲话标志抗日民族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