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分析精品文档13页.docx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分析精品文档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分析精品文档13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分析精品文档13页
实践探究开放丰富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灵宝市第三初级中学杨平丽
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休的科学精神。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我们将发现这些知识宝藏,下面让我们聚焦新课标下的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自己的思考。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及落实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这些基本要求呢?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及体例安排。
1、重视学习兴趣。
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
在学习第九章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时,教材中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通过视图联想这些器具的使用,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概念,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兴趣。
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弹性较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取或浅或深、这方面那方面知识,使学生对物理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
把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编排在科学窗栏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学习,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理念。
2、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会多少知识,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学会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建立和运用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例如:
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课本未做出最终的表述,而是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得出,在这些探究过程中,渗透着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这些方法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体现新课标中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3、立足于学生发展。
本套教材立足于学生发展,注重学科渗透。
例如:
眼睛与眼镜一节的内容与生物学密不可分,通过眼球的构造图来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此外教材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业中也增加了许多学生可操作的、可实践的物理活动。
例如:
让学生想一想:
如果用橡皮筋代替弹簧做一个测力计,能够测力吗?
这样的测力计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有什么不同?
动手做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安排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而且在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与创造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编写体例:
(1)八年级物理共四篇、九章,四十七节内容,以篇为单位,篇下面分章,章下面分节。
(2)章的组成:
每章基本由情境引入——认识现象——探索规律——知识应用等内容组成。
在每章节首都精心安排了章节“导学问题”,并附有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背景图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大胆质疑、究根寻底的精神。
(3)节的组成:
每节大致安排一至两课时的容量。
在一节教材中涉及到多个知识内容的,一般都列出了知识点标题,以便突出学习重点。
每节大多编排有辅助小栏目:
例如:
“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想想议议”“实践活动”、“做一做”、“作业”这些教学辅助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师生配合进行教学活动。
“阅读材料”、“科学窗”“小资料”、“你知道吗?
”等栏目,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值得一提的是:
每节的内容,还以大量的图片来提供知识信息,或补充说明相关物理概念,而且图片的选取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关注与兴趣,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
三、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及内在的逻辑关系
特点:
从学生学习过程看重视实践、探究,从教材理念和体例设计看教材是开放丰富的。
结构体系:
学习物理从认识物质开始,进入有声有色的世界讲述物质的复杂运动,接着从现象到本质讲述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最后是人与物理利用机械和能。
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样的结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止到运动、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
四、教材的内容分析。
内容标准包括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部分。
它规定了八年级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八年级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共包括三个一级主题: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物质包括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和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及变化和新材料及其应用在教材第一章的中体现,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和物体的尺度在教材第二章中体现。
运动和相互作用包括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三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在教材第三章中体现。
机械运动和力包括物质的简单运动、运动和力、压强与浮力。
分别在教材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中体现。
声和光包括声现象、光现象、常见的光学仪器,分别在教材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体现。
八年级涉及能量这一主题的只有机械和功,在教材第九章中体现。
本套教材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内容分为五大篇章,依次为:
第一篇:
学习物理——从认识物质开始。
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初步认识物质的一些性质及宏观物体的运动,为学习第二篇物质的复杂运动奠定基础。
本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主要介绍生活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热现象,具体包括物质的三态、六种物态变化、温度的测量以及水循环等热学知识。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尝试对环境温度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又节约水的意识。
第二部分:
即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介绍刻度尺、量筒、天平的使用、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特性——密度和新材料及其应用等有关内容。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6.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第三部分:
即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重点介绍了物体的运动,主要包括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世界是运动的等运动学知识。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能通过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4.能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物体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探究实验报告。
第二篇:
有声有色的世界——物质的复杂运动。
学习较为复杂的运动,重点突出如何描述物理现象,本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四章《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乐音的特征、噪声以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等有关声的知识。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第二部分:
由第五章《光现象》、第六章《常用的光学仪器》组成,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透镜及其奥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
眼睛与视力矫正。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三篇:
从现象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重点研究运动变化的原因。
本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七章《运动和力》,主要介绍力学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应补充介绍弹力)、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运动和力的关系等力学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通过常见实例或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部分:
即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介绍压强、液体和气体的压强、浮力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简单应用。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四篇:
人与物理——机械和能的利用。
学习一些力学和热学基础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本质。
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体现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及其应用。
本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九章《机械和功》,介绍简单机械、功的知识,主要包括杠杆和滑轮及应用、功的初步概念、功率、机械效率等基础知识及实际中的应用。
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结合实例认识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5.理解机械效率。
6.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二部分:
即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为九年级学习内容。
知识整合:
本套教材可以以主题的形式来整合知识内容,把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放置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后教学,把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放置下册教学,从而体现主题的完整性。
科学探究:
本套教材中科学探究贯穿于始终。
科学探究包括七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根据涉及探究要素多少的不同,分为“大探究”和“小探究”。
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部分探究到经历完整的探究。
例如:
第四章中第一节中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究活动:
首先做各种操作,使物体发声,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这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探究活动。
在随后一些章节的探究设计中要求被逐步提高,如在第六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活动设计中,较完整地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前五项要素,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教材已经列出,给了学生一些示范。
学生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
在第八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探究的七要素全部列出来了,需要学生完成的探究要素逐渐增加到七个。
2、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例如:
在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中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了密度的有关知识,此外,在作业中又安排了实践活动“猜想人民币1元硬币和5角硬币各是什么金属制造的,再测出它们的密度,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测包装用的硬泡沫塑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做比较”。
深化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突出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
五、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能力体系:
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包括科学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初步的计算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交流、讨论逐步具有六种能力:
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初步的信息搜集能力、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价值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热爱科学的意识,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意识,科学技术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最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说所有的目标都是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
六、教材的处理
1、尊重教材,实现理念
2、 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的一种积极的选择。
这种学习方式,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物理教学要积极尝试、探索这种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过程包括四方面: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知识迁移大胆猜想,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对科学的亲身体验,在此基础上获得感悟、增长才干,快乐地学习物理。
3、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通过课外探究在创造和成功中学习物理,在与时代共舞中学习物理。
总之,使学生从问题走向成功,从探索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
七、理想的物理课堂
1、 教材:
应向综合、融合、重组方向发展。
2、 教师:
应具有“四会”(会学、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
3、 学生:
应会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创新性学习。
让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转变教师角色,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培养目标而努力奋斗!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